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8189085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工业 课题3 纯碱的生产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纯碱工业的现状,掌握相关的化学原理;2.结合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了解我国基本化工的生产资源、基本化工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发展概况。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与纯碱工业相关的化学原理;探究建议:1、实验: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制取碳酸钠,对产品进行检验;2、查阅资料:侯德榜制碱法。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1、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部,时间长了会有白色固体附着,这固体的成分是 BA.NaOH B.Na2CO3 C.NaHCO3 D.Na2CO310H2O2.下列实验中,没有白色沉淀或晶体析出的是CDA.饱和石灰水

2、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C.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3.下列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大于Na2CO3B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C与Na2CO3相似,当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D其分子为NaHCO310H2O在空气中会风化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A.碳酸钠 B.氢氧化钠 C.氧化钠 D.碳酸钡5.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下列区分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CA.

3、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B.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C.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量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6.某学生拟用溶液吸收气体,制备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 气体过量生成,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j用25mL溶液吸收过量的气体,至气体不再溶解;k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l在k得到的溶液中加入25mL相同的 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按他的设计,第j步实验装置如下图:A B C(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 ,理由是 (2)装置A使用

4、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可否用纯碱代替石灰石 原因是 (3)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 作用是 (4)有人认为实验步骤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_。答案:(1)能 理由是:实验生成,其中溶解的气体煮沸时除去,在实验恰好被NaOH中和完全,转化生成(2)不能 原因是:实验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只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是粉末状固体,反应过于剧烈(3)饱和溶液 除去中的HCl气体(4)不合理若不先驱除溶液中溶解的气体,实验加入NaOH将有一部分消耗于与气体的反应,使不能完全转化为7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NaHCO3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

5、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请回答: 各组反应开始时,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组数试剂用量实验现象(气球体积变化)分析原因0.42 g NaHCO30.53g Na2CO33mL 4 molL1盐酸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甲、乙盐酸均过量n(NaHCO3)=n(Na2CO3)甲(CO2)=乙(CO2)0.3 g NaHCO30.3 g Na2CO33mL4 molL1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0.6 g NaHCO30.6 g

6、 Na2CO33mL2 molL1盐酸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答案: 甲 HCO3+H=CO2 +H2O 甲、乙盐酸均过量 n(NaHCO3) n(Na2CO3) V甲(CO2) V乙 (CO2) 甲、乙盐酸均不足量 消耗的n(NaHCO3) n(NaCO3) V甲(CO2) V乙(CO2);CO2+ CO32+H2O=2HCO3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第组中NaHCO3和Na2CO3都已完全反应。对比第组数据知第组中盐酸一定过量,NaHCO3和Na2CO3一定完全反应,且NaHCO3产生的CO2比Na2CO3的多。第组中

7、,n(Na2CO3)=0.0057mol,n(NaHCO3)=0.0071mol,n(HCI)=0.006mol。把Na2CO3缓慢加入到盐酸中,在盐酸反应完以前,盐酸是过量的而Na2CO3是少量的。因此开始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I =2NaCI+CO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有:Na2CO3 + 2HCI = 2NaCI + CO2+H2O0.003mol 0.006mol 0.003molNaHCO3 + HCI = NaCI + CO2+H2O0.006mol 0.006mol 0.006mol说明Na2CO3、NaHCO3都过量,NaHCO3产生的CO2较Na2CO3的多

8、。因为气体收集于气球中,乙中CO2又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8、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 / 100 g水)表温度溶解度盐010203040506010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9.8NH4HCO311.915.821.02

9、7.0NaHCO36.98.19.611.112.714.516.4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377.335NH4HCO3会有分解请回答:(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 ,若低于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4)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

10、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滴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 / 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H反应的终点),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1 mL,再加1滴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总体积为V2 mL。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3() 答案:(1)NH4HCO3分解; 反应速率降低; 水浴加热(2)使反应充分进行; NaHCO3的溶解度最小; NaCl、NH4Cl、NH4HCO3(3)NaHCO3、NaCl、NH4Cl、NH4HCO3; HCl(4)侯氏制碱法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

11、。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 18381922)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由于我国所需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缺乏,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的纯碱。他聘请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出任总工程师。192

12、0年,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国任职。他全身心地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针对索尔维法生产纯碱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联合制碱法很快为世界所采用。由于侯德榜对制碱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人们把他所发明的联合制

13、碱法称做“侯氏制碱法”。他本人也荣获“中国工程学会化工贡献最大者奖”,并被聘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以及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荣誉会员。侯德榜先生对英、法、德、美等国垄断技术十分愤慨,将自己多年来研究制碱技术的心得写成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将保密达70年之久的索尔维法公诸于世,为中外学者所钦佩。该书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附:“索尔维法”和“侯氏制碱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比利时人苏尔维,发明用氨、二氧化碳和食盐饱和液共同作用,制得碳酸氢钠。经分滤并煅烧分解,得到高纯度的碳酸钠,这就是有名的氨碱法,又称为苏尔维法。氨碱法产出的碳酸钠的质量,比天然碱和路布

14、兰法产的碱都好得多,因此,人们把它叫作“纯碱”。苏尔维法比过去的路布兰法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它对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却比较低(仅28%左右),氯化钠中的氯完全没有被利用,全变为废物氯化钙无法处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1938年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联合氨碱法与合成氨法,同时制造纯碱和氯化氨的方法。它以食盐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工业的副产品)为原料,将氨与二氧化碳先后通人饱和的食盐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煅烧等工序而得产品纯碱。在滤液中,再通入氨,并加食盐,将它所含的氯化氨析出,经过滤、干燥,就得到氯化铵。采用这种方法,盐的饱和溶液可循环使用。同氨碱法比较,它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食盐中的钠和氯,避免产生大量的氯化钙的废液和废渣,并可节省一些设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