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18351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摘要:运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调查法,对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以促进和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进一步推进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在校园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对改善学生智能结构,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往,继承传统,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提高学生

2、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广阔天地,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深受学生青睐的一技夺目奇葩,是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轨的助动力,是精神文明的后花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善于模仿且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雨露能及时催开青年学生的心灵花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在校学生1323名,其中男697名,女生626名,毕业生(已工作)共132名,其中男81名,女生51名。1.2 研究方法1.2.1 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题共13

3、23名,回收1261份,回收率95.3%,废卷13份。1.2.2 调查访谈法 走访已毕业的学生132名及有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在毕业生开同学会时对其进行访谈。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获文章20余篇先后参考专著文章6余篇。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问卷获得的信息,运用计算机整理、运算、统计。2.对中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1 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知态度 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人数占86.7%,说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校园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校园体育活动重要性调查,有97.5%学生认为校园体育活动很重要,以上调查反映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是积极主

4、动的。2.2 领导、体育教师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知态度 调查表明,100%学校领导都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增强体质,发展个性、教育管理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主张大力提倡和发展,并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较好的建议,说明学校及有关部门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认知态度非常明确。 对体育教师的调查表,广大体育教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态度都很积极,对校园体育文化评价方法提出了许多建议。因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师展示自己专业水平的一个舞台。12.3 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参加的项目调查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选择上调查结果表明,男女差异较大,由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不同,男生喜欢对抗性、富有刺激性的活动,如球类

5、、武术等,而女生则喜欢对抗性较少、带有趣味性、娱乐性并有一定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如小球类、舞蹈、艺术体操等。2.4 学生每天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能保证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以上的仅占20.5%,每天0.5小时以下的占43.2%,对全民健身计划纳要规定相差甚远,就其原因有:学生思想上原因占53.2 %,。据调查学生认为校园体育活动好处多了,但都不愿参加,首先对开展的体育活动不感兴趣,感兴趣的项目学校就没有开展。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和师资的缺乏占 21.7 %,有许多学校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场地、器材、甚至师资上有一定的缺乏,有些学校开展的项目很多,体育教师就这么几个人,实在是分不开

6、,管了这头,管不了那头。学生认为校园体育活动评价不合理的占 49.7 %,对校园体育活动的评价主要从课外活动评价,一学期或学年终结性评价一次。而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出勤率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忽视活动各阶段的质量评价,对影响质量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质量评定,从而影响活动质量,使学生思想上放松。2.5 学校组织小型竞赛情况,学生参与小型体育竞赛的调查 调查表明,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小型体育竞赛,但组织次数不等,有多有少,多的学校隔周一次,少的学校一学期安排一次,组织的竞赛项目几乎都以球类为主,其他项目安排甚少,参与学生都是些个别体育尖子生,其他同学根本没有机会,这些都会造成全体

7、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2.6 学校成立学生体育协会,社团情况及学生参加体育社会团协会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2.3%学校专门由学生组成的体育协会社团组织,但也是教师直接管理的,真正由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的没有。但是,调查表明,学生都很愿意参加全部由学生自己组成的体育协会和社团。 综上所述,目前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不是很乐观,许多学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的优势来教育管理学生,学生主观性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学校没有很好地宣传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其次是场地器材师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

8、方面。3.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建议3.1 建立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由多方面、多部门共同协作配合来完成,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领导管理体制是校园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保证,一般由校长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学生会、总务处、体育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体育骨干等组成。表1所示校长室:一般可由分管体育的校长担任,主要职责是领导管理及各部分工作之间配合。教务处:按制订的计划在学期中监督及布置实施。学生处: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使体育观念深入人心,在开展活动期间,制订新闻宣传方案,加强新闻报道人员的组织,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及黑板报向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另外负责对各班主

9、任和班级工作的考核。团委学生会:配合好各处工作,是一个具体实施的部门及下层学生协会、社团的管理。总务处:做好各类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器材的维修添加以及活动经费的落实。体育组:制订好各类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包括经费的预算、组织方法及措施,是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同时,又担负着各类活动的指导工作,和学生裁判和体育骨干的培养工作。年级组:协作体育组共同完成各年级段的体育活动。2班主任:制订好班级的体育活动计划,并组织班级实施,同时组织本班的学生训练,辅导以参加年级组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竞赛,培养学生体育骨干以协助班主任工作,组建啦啦队工作等。总之,建立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领导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

10、人,各项活动有记录,并把各项活动纳入教师和班级考核之中,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得以开展的有力保证。3.2 组建各学生体育协会、社团,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分子。 由学生会体育部负责,组建由学生体育协会社团,如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田径协会、校园吉尼斯委员会,各协会社团组织的职位全都由学生组成,教师当顾问,学校各小型比赛全都由学生体育协会社团来组织,包括裁判工作,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又可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特长,为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3.3 改革传统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体育文化的方法,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在校

11、期间较为全面地系统掌握体育知识,认识体育文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改革传统体育课,采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分项上课,便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特长和终身体育的培养。3.4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间操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单一的每天课间广播操不太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现在的学生好动,喜欢创新,易受新鲜事物影响,耐不住平静等特点,促使对课间操进行改革,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安排丰富多彩的课间操。如星期一安排集合、升国旗;星期二广播操

12、;星期三、星期四由班级组织自主大课间活动,项目由班级自定,也可由各学生体育协会、社团参与制定与组织;星期五可安排课间操展示,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编班级操进行表演展示。学校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体育组协同值周行政做好检查工作,每天下午放学后可定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教师做好辅导及场地器材的安排,开放所有的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室,允许学生凭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租借体育器材,班主任负责本班的具体活动,行政值周做好检查、登记工作,把下午第四节课纳入教师工作量之内,活动有体育组根据学生具体安排设置必要的素质练习项目每星期一次,其他活动时间的项目内容可由班级或体育协会社团自定,

13、同时还可以开展班级内的小组竞赛,年级内的班级友谊赛、挑战赛、擂台赛等。课间操和课外活动锻炼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它的灵活性、选择性能较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课外活动既可完成体育技能,体育素质练习,又能活跃校园体育文体内容,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3.5 各类小型体育竞赛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好表现 校园各类体育竞赛都具有娱乐性、对抗性和挑战性特点,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不仅直接参与者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而且还能使观看者也融入其中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学校及其有关部门和体育组可根据上级教育

14、行政部门的具体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学年、每学期小型体育活动计划,每周都有一次小型体育竞赛,如:年级段篮球赛、象棋排位赛、乒乓球联赛、拔河比赛等。班级间可组织“擂台赛”、“友谊赛”、“对抗赛”五花八门,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这些项目可由各学生体育协会、社团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负责学生裁判的培养和赛事顾问,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判断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胆魄处理事务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每当各班积极投入赛前训练和开展比赛时,这些都将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了学生团结、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33.6 成立校园吉尼斯纪录大全 成立由校领导、体育老师以及有专业

15、特长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园吉尼斯纪录委员会专门负责校园吉尼斯的申报、验收、认可工作,并发给学生相应的证书和奖金,并利用校园体育网公告(附照片)记入校园吉尼斯纪录大全史册中,隔月一次安排创造冲击吉尼斯纪录的时间,给学生一个能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及能力的平台,允许学生随时申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校园吉尼斯的口号是“不怕你不行,只怕没信心。”3.7 通过体育文化节,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每学年利用校运动会期间,举办体育文化节,开展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如对抗赛、友谊赛、师生挑战赛等,尽量采用团体形式,师

16、生一起参加比赛,会使场面热烈,竞争激烈,啦啦队组织文明、奔放、热烈,充满激情,营造良好的运动气氛,还可以举办搞定向运动比赛、体育摄影展、体育图片展、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卡拉OK比赛、体育舞蹈表演、体育班报比赛等一系列活动。3.8 以学校业余运动队训练发展学校体育 学校在业余时间组织运动队,坚持长时间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一批各项运动骨干,对学校群体活动会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运动队的组建主要以学校的传统项目为主,以保持学校传统优势特色,运动员在班级上都将成为技术骨干和指导老师,并能带动一大批体育爱好者,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3.9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17、,发挥现代信息优势。 网络化的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内容更为丰富,方式更为便捷的服务,这无疑对现代体育的发展将起到更为迅速的推进作用,利用这个优势,学校可开展校园体育网,把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介绍、比赛规则等知识传到网上,学生鼠标一点便知,在校园体育网上发布体育信息,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可有体育健康知识、项目介绍及规则、校园体育公告、精彩体育片段、体育欣赏、焦点论坛、校园体育之星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还可以结合黑板报、橱窗的宣传和海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宣传,展览与当前体育形势或学校正在开展的体育活动相配合,制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3.1

18、0 评选体育精神文明奖,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在进行每一场体育竞赛时,应由学生处、团委负责评选该次比赛的“精神文明代表队”和“文明啦啦队”,精神文明代表队的评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文明啦啦队”的评选有利于参与者争做文明的观众,提高自身素养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评选的结果都与获得比赛名次同等待遇,并在校园网上公告,精神文明奖的评选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力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3.11 建立合理、完整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 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首先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应把各类、各级活动纳入到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之中,如组织活动的次数、参加人数

19、(参与率),成绩、纪律、安全、精神文明、卫生等等,严格按制度执行,责任到人,并把组织、指导竞赛的教师都纳入工作量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劳有所得、按劳分配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参与率、名次、纪律(参与者)、体育知识、体育习惯、态度提高层次等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个性差异,重视过程,态度和进步幅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4、结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纪校规

20、、生活方式或其他的文化形成都是不能比拟的,其所4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也是无限的,它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担,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以陶冶情绪,净化心灵、享受乐趣,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还可以弥补体育教学和其他教学的不足,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展现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通过毕业学生传授于社会,有助于社会体育风气的形成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1 乔 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文化、体育文化导刊2003.42 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文化导刊2002.33 黄樟良:信息化与现代体育的关系、体育文化导刊2002.54 李 宏: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5 陈道文: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造、中国学校体育1999.26 熊升寅:网络时代与体育、体育与科学2001.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