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145410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及说明:本文是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篇具爱国情感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将培养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概括全文要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能够进行难度适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本文有些句子很难理解,原则是结合全文把握,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也要纠正其理解偏颇之处。有的问题有固定答案或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将在文中生的语言中列出来;没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本设计列出了参考信息点。教学过程与课标:课标要求学生们养成默读的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运用合

2、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学生们能进行要点概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者应力求将其渗透于课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推测作者对绿藤的感情变化。2、自设问题,并根据原文内容回答问题;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3、了解陆蠡生平和本文写作背景。4、能说出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力目标: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了解阅读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讨论、口头表达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投影展

3、示图片海洋天空飞鸟花朵广告牌和霓虹灯充斥的城市夜景) :红、黄、橙、绿、蓝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事物丰富多样而神奇,因为色彩丰富绚丽而美好;(投影展示草原、枝叶向上生长的白杨树、绿叶、和平鸽衔橄榄枝)绿色,是大自然的赐予。你能根据这片绿色想到哪些词语?(生回答。)如同学们所说,绿色往往让人联想到安静、和平、希冀;萌生的愿望、无尽的生机。板书课题(先用绿颜色写“绿”字,“囚”“记”二字另外使用相同颜色)。2、 感悟标题,提出疑问:师:初看题目,你有怎样的感受?你的心中会萌生出怎样的问题?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问“为什么?”“怎么想?”之类的关键问题,减少提出直接就

4、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文章中的“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怎样囚的绿?什么时候囚的绿?在哪里囚绿?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3、 师:心中带着你们各自的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它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全文1600余字,默读时间3分半钟左右)请在阅读过程中拿起笔,随时勾画生字词语、优美句、疑惑句(有规定或习惯符号),“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默读。4、 师生探讨:生:文中的“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师:作者对它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你通过哪些语言得到了这样的认识?生:有变化:欢喜、爱、

5、可怜、怀念。(学生可以摘选原文语句举例)师:在全文中,作者对它分别有怎样的称呼?生:在文中,作者对它的称呼有“这片绿色”“绿影”“绿友”“绿囚”等。师:大家可能注意到文中最后一次提到它时是“绿友”。前文中也有一个“绿友”,二者感情是否相同?生:前文“绿友”带引号,后文的没有。可见作者对待常春藤的感情是发展变化的,而且后来真是把常春藤视为自己的朋友了。师:带引号的绿友是表示特殊称谓,可见这时的作者是单方面的视绿为友;而后文直接称它为友,则体现了作者对绿友的真切怀念。师:我们学过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文章。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感情为什么发生变化了呢?学生可根据文中“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句推测时代背景。师

6、:投影出示陆蠡资料和写作背景。陆蠡其人:陆蠡早年在杭州和上海上大学,攻读工科。他的理化资质十分过硬,精于机械学且喜好天文。这位散文家和翻译家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兼通美、日、俄、世界语等多种外文,还师从法国文学翻译家赵少侯专习法文。这为他日后从事创作与翻译奠定了基础。陆蠡加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什么样的鸡毛蒜皮繁杂琐事都干。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陆蠡其时其文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

7、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陆蠡之死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师:大家能够联系时代背景,说一说陆蠡此时的心情吗?“绿”象征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师:作者的生存状况艰难,内心忧愤、苦闷孤独,在这篇文章中他表达了自己渴望自由光明的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常春藤的绿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囚“绿”,也是自己孤单苦闷的暗示。5、 课

8、文复述师:下面我们就选择记录下刚刚自己在心里留给自己的问题,并给出答案。随着这些谜题的一一揭示,我们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复述一下本篇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要尽量生动形象,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练习。展示屏幕:生动:有生气,有活力;描写逼真、能感动人。如何让你的表达更生动?调动你的感观、运用修辞、选择叠词。巡视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口头表达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选择男女生各一名到台前复述,并请几名学生评价。6、 概括要点:根据情景,组织学生讨论,归纳作者和绿相处的几个镜头,并以“X绿”方式命名:师总结并板书:(识绿/寻绿)赏绿囚绿释/放绿思/怀/念

9、绿对于其他名称,视情况而定,以最佳者板书。师: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分析这几个镜头其中的深沉感情。7、布置作业:摘抄疑惑句、优美句加以玩味、积累。第二课时1、 情景导入师:(播放日军进驻上海的片段)敌军入侵,国难当头;炮火连天,尸横市野;百姓流离,无家可归。面对这样的情景哪个爱国之士能不愤怒?面对祖国曾经的大好河山被人践踏和欺凌,哪个热血青年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作者用囚绿记表达了他的心声。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文章,分析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归纳梳理了文章的几部分结构。我们来复习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赏绿囚绿释绿思绿3、讨论

10、研读:师:作者为什么囚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释绿?释绿之后为什么还思绿?(囚绿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如何?)结合原文回答。(讨论一)设题思路:囚绿是全文的主体,理解了囚绿的前因后果,就理解了全文;理清了全文的结构内容,也就明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导完善学生的表达。参考信息点:(1)因为爱绿,所以囚绿。为什么爱呢?因为作者眼中“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他“欢喜看草绿”“留恋于这片绿色。”他“天天望着”、“细细观赏”,而且,“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

11、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出于对于它的挚爱,决定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而七月中旬,作者就“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婉转地表达出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自由光明的呼唤。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含蓄地表达对苦难中的北平人民的惦念与牵挂。师:我们分析了囚绿的前因后果,也发现作者的感情是变化着的。能不能用保留到最少字数的词语概括作者前前后后的感情呢?(讨论二)设题思路:重温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感情变化;通过概括梳理内容,去芜存精,保留最关键信息。

1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参考信息点:(1)寻绿(14段)(本部分内容既可以归到下一部分当中也可以独立出来)。感情可概括为“喜”。(2)赏绿(57段或17段)。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感情可概括为“恋”。(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感情可概括为“欢、怜、恼”。(4)释绿(13段)。“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就是基于对绿的爱。 “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性格和心灵的写照。“愿它繁茂苍绿”的祝愿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感情可概括为“爱”和“赞”。(5)思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13、参考板书:囚 绿 记(光明 自由)赏绿囚绿释绿思绿恋 欢 怜 恼 爱 赞师总结:通过作者的行为和作者实际的感情变化,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在最后是升华到了最高处。对于绿的释放同时也是对绿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由、光明、希望的呼唤。3、针对普遍难懂的句子,对不理解的同学们进行点拨。师:联系全文的象征意义,就能很好理解部分句子的意思。理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某一句曾经很难懂的句子也会迎刃而解。我们在阅读中要注重全文的把握。4、总结托物言志的散文的阅读方法:(1)联系背景,把握物的象征意义。(2)分析标题,结合全文,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3)抓住要点,体味细节。5、布置作业: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另写一种颜色,赋予它以一种情感或象征含义。题目自拟,200字以上。囚绿记教学设计但宁工作单位:沈阳市实验学校中学部通信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148-1号 邮编:110014 联系电话:024-6216527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