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141437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谈如何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现代意义 贾 宏 “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涉及的一个概念,他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说到:“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还会看到“关于精神生产”、“语言中的精神生产”的提法,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这样写到:“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

2、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有可能的。”这是马克思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得到重视,而对艺术“反映论”研究更为重视一些。“艺术生产”概念的意义没有充分揭示出来。回过头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倒是把这一概念进行了独到的、充分的论述,象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阿尔都塞、伊格尔顿。 “艺术生产”这个概念,为什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更受到重视了?这在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中的“反映”概念的缺憾,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它作了改造,即能动的“反映论”,但它还是不能说明艺术

3、生产所包含的全部问题,特别是难以直接说明社会的经济状况与文学艺术的复杂关系,所以马克思更重视自己发现的“艺术生产”这个更具有根本性的概念。 那么,“艺术生产”这个概念的意义何在?它对我们理解的艺术本质有什么现代意义? 首先,必须弄清出“反映论”的含义,它一般指的是人的思维领域,具体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反映论”,则强调艺术家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而“艺术生产论”不但包含人在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而且把艺术活动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包含进来了。可以这样说,艺术产品既包括了艺术生产的主体与客体,又包括了艺术生产的目的、手段、产品、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消费,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产品所表达的是过程,即生动的艺术生产的

4、动态过程。艺术生产是过程,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最终支配文学艺术,那么经济基础究竟怎样实现这种支配呢?这就要通过艺术生产过程。正是艺术生产沟通了社会的经济状况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换言之,正是艺术生产把社会经济状况与艺术联结起来,因此,艺术生产是经济状况与文学艺术之间的中间环节,艺术生产是一个中介。没有这个中介,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独特活动就不可能实现。试想,如果说文学艺术只是反映,那么至多也只停留在作家、艺术家的构思阶段,只是构思,这是不能称为文学艺术活动的。艺术生产则因是动态的,具有过渡的功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经济基础有意识形态之间,主体与客

5、体之间,都要靠它才能由此过渡到彼。而艺术生产是人的全部身心的投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作为中介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也就是他反复强调的实践。从逻辑角度来看,“艺术生产论”是包含了“反映论”的。 “艺术生产”概念的确立,不但指明了中间环节,而且还突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生产”的特性。生产的基本性质就是“加工”,艺术生产指明了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具有生产性,也即加工性、创造性。马克思很重视艺术生产的“艺术加工”的特点。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在“艺术生产”这个题目下,借讲希腊艺术问题来讲“艺术加工”,目的就是为了突显艺术生产中“生产-加工”性特征。文学艺术活

6、动是一个系统,起码是生活作者作品接受的过程,在这里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生产-加工性。第一阶段,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对象,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物,生活一旦成为艺术生产的对象,就如同工厂生产的原料,就已经过了作家、艺术家思想情感的筛选,这筛选就是一种生产-加工。因为从纯物理性的生活,变成作家、艺术家的对象,这中间已经有了作家、艺术家的创造,不经作家、艺术家选择,不跟作家、艺术家诗意相联系的生活,是物的本然存在,它只是科学家的对象,不是作家、艺术家的对象。所以艺术生产的在第一阶段就有了生产-加工性。第二阶段,生活进入作家、艺术家的构思过程,这里作家更要调动自己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回忆、情感、想象、理解等

7、等心理机制,对已把握的对象进行深度的艺术加工,其生产-加工性自不待言。由构思到作品,中间是艺术传达,这是第三阶段,这里要用各种物质的媒体把构思的艺术形象塑造出来,这个过程就更象工厂的加工过程,这个过程的生产性就更为突出。这不但要作家、艺术家付出巨大的脑力劳动,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劳动。第四阶段,是作品接受,这对读者来说也是一个生产过程。读者可以运用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和想象力,进行生产,进行自己独到的艺术加工,变幻出千百个艺术世界来。现代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已充分揭示了这一点。但“西马”们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的范畴,他们也只是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的基础上作了发挥而已。因为马克

8、思的“艺术生产论”充分揭示了艺术的整个活动过程的生产加工(即创造)的本质特性。 艺术生产既然是中间环节,是对整个艺术活动过程的创造性的深刻揭示,那么在这环节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当然是人和人的心理能力。艺术生产作为经济状况与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作为具有艺术加工性的过程,人和人的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正是在谈到私有财产的废除之后的生产实践时,提出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重要命题。马克思对生产(包括艺术生产)的看法,是强调主体的人及其心理能力。他认为,新的社会“作为自己的恒定的现实,也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丰富、全面

9、的人”,人有这些本质力量就必然要在他的生产劳动中实现出来。马克思举工业生产的例子来说明,“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产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在这里,马克思特别重视人的心理能力,认为对象化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能力的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心理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他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思维、直观、感情、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正像那些龙形式上进接作为社会的器官司而存在的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就是说,任何真正的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

10、本心理学。 在艺术生产中,同样要求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样要求人的全部心理能力的实现,这与别的生产是同样的,所不同的只是要求某些审美的心理的特别的发展,对这一点,马克思也清楚谈到了。对艺术家或对欣赏艺术的人来说,马克思要求他们有“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他说:“从主体的方面来看:只有音乐对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他还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虽然是对艺术和艺术和自然美的欣赏来说的,但对整个艺术生产活动都是能力,而且还特别需要审美的心理能力,实际上是作为艺术家、艺术欣赏者的整个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活动中

11、看到整个人的力量的确证。 庸俗社会学失足的一个表现就是“见物不见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要求“见物也见人”,特别在要求“见人”上面,作了特别的强调。这里我们特别要提到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进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然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段话很重要,马克思认为,事物、现实、感性都是人的实践,既然是理解就可以既从客体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艺术生产作为人的审美实践,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就尤为重要。仅从经济状况的客体方面去理解、解释,就必然要堕入庸俗社

12、会学的泥潭。 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等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艺术生产是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作为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具有生产-加工性,是人和人的心理能力的充分展开,人和人的心理是中间环节的关键,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把人的心理作为经济状况与文学艺术之间的中介。人的心理,人的社会心理,就像一座桥梁,社会存在作用于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作用文学艺术,或文学艺术要反作用于经济,都要通过这座桥梁。我们从社会心理的视角来解释文学艺术,也找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支持。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际,他可能预见到他的信奉者们将产生疑惑和问题,甚至犯错误,还有敌人的有意的歪曲,为此,他早在历史的转弯处等候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