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换热器的设计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8109047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源换热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源换热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源换热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地源换热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源换热器的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 源 换 热 器 的 设 计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

2、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酒精水溶液等)。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 80m)。1)U 形管型:是在钻孔的管井内安装U 形管,一般管井直径为100150mm,井深10200m,U 形管径一般在50mm 以下。2)套管式换热器:的外管直径一般为100200mm,内管为1525。其换热效

3、率较U 形管提高16.7%。缺点:下管比较困难,初投资比U 形管高。在套管端部与内管进、出水连接处不好处理,易泄漏,因此适用于深度30m 的竖埋直管,对中埋采用此种形式宜慎重。1、串联方式优点:一个回路具有单一流通通路,管内积存的空气容易排出;串联方式一般需采用较大直径的管子,因此对于单位长度埋管换热量来讲,串联方式换热性能略高缺点:串联方式需采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因而成本较高;由于系统管径大,在冬季气温低地区,系统内需充注的防冻液(如乙醇水溶液)多;安装劳动成本增大;管路系统不能太长,否则系统阻力损失太大。2、并联方式优点:由于可用较小管径的管子,因此成本较串联方式低;所需防冻液少;安装劳动成

4、本低。缺点:设计安装中必须特别注意确保管内流体流速较高,以充分排出空气;各并联管道的长度尽量一致(偏差应10%),以保证每个并联回路有相同的流量;确保每个并联回路的进口与出口有相同的压力,使用较大管径的管子做集箱,可达到此目的。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中、深埋管采用并联方式者居多;浅埋管采用串联方式的多孔径:根据地质结构不同,钻孔孔径可以是100、150、200或300,天津地区地表土壤层很厚,为了钻孔、下管方便多采用300孔径。1.水平埋管:确定管沟数目:埋管管长的估算:利用管材“换热能力”,即单位埋管管长的换热量。水平埋管单位管材“换热能力”在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

5、的下限值,即20 W/m。单沟单管埋管总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L=Q/20其中L 埋管总长,mQ 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分母“20”是每m 管长冬季从土壤取出的热量,W/m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布置时分别乘上0.9、0.85、0.75、0.70 的热干扰系数(热协调系数)。确定管沟间距:为了防止埋管间的热干扰,必须保证埋管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与运行状况(如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间歇运行的开、停机比等)、埋管的布置形式(如单行布置,只有两边有热干扰;多排布置,四面均有热干扰)等等有关。建议串联每沟1 管,管径1/42;串联每沟2 管, 1 又1/41 又1

6、/2。并联每沟2 管, 11 又1/4;并联每沟46 管,管径13/41。管沟间距:每沟1 管的间距1.2m,每沟2 管的间距1.8m,每沟4 管间距3.6m。管沟内最上面管子的管顶到地面的的最小高度不小于1.2m。2、竖直埋管确定竖井埋管管长一般垂直单U 形管埋管的换热能力为6080 W/m(井深),垂直双U 形管为80100W/m(井深)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管长)关于竖井间距有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3,也有实例

7、中提到DN25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3m4。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详见2)来节约占地面积。工程较小,埋管单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埋管间距可取3.0m;工程较大,埋管多排布置,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建议取间距4.5m;若连续运行(或停机时间较少)建议取56m注意事项1、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30m,宜为60m150m;钻孔间距宜为3m6m。水平管埋深应不小于1.2m。2、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干管坡度宜为0.3%,不应小于0.2%。3、地埋管环路之间应并联且同程布置,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管路集管相连接。每个环路集管连接的环路数宜相同

8、。4、地埋管换热器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铺设供、回水集管的管沟宜分开布置;供、回水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1、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 (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传热。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50mm,管内流速控制在1.22m/s以下,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2.44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O/100m当量长度以下。备注: 地下埋管换热器环路压力损失限制在3050kPa/100m 为好,最大不超过50kPa/100m。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地下埋管系统单位冷吨(1 冷吨=3024kcal/h=3.52kW)水流量控制在0.160.19L/st 最小管内流速(流量):在相同管径、相同流速下,水的雷诺数最大大。所以采用CaCl2 和乙二醇水溶液时,为了保证管内的紊流流动,与水相比需采用大的流速和流量。2、校核管材承压能力管路最大压力应小于管材的承压能力。若不计竖井灌浆引起的静压抵消,管路所需承受的最大压力等于大气压力、重力作用静压和水泵扬程一半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