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8098263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扬州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3.04.25责任命题、审核:本试卷共计: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1下列选项中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踮脚(din) 迸发(bn) 藤蔓(wn) 礼上往来B缱绻(qun) 罡风(n) 纤维(xin) 莫名其妙C绯红(fi) 趿拉(d) 巡徼(jio) 震耳欲聋D脑髓(su) 睥睨( n) 潜藏(qin) 完壁归赵第1节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幢房舍一直保留下来,在伶仃孤苦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受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B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

2、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结果就像邯郸学步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C滟滪堆是一堆黑色礁石,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D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而且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B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整合、筛选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C一个孩子能否考上大学,是确定这个孩子聪

3、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这在许多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就是金科玉律。D中国企业虽然掌握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服装加工,但多数企业品牌文化、经营和物流环节等都没有达到国际品牌。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C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古代臣子对君王条陈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

4、种文体;五人墓碑记中的“碑记”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指南录后序中的“后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用来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或表明写作目的等。D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悒郁的瑞珏、贤慧的鸣凤等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 。 , 。 ,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弄清

5、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的说法,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A B C D6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文人的清高”的含义,要求不超过30个字。(4分)文人的清高源自于文人对理想人格的企盼。理想人格是人类精神的高度凝聚,历代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理想人格以“虽不能至然人心向往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特殊功力提升和矫正着现实人格。中国文人从小就读经史子集,耳濡目染的均是“圣人之言”,久而久之,便不自觉地以书本所描绘的

6、理想人格自居。但环顾左右,都是活生生有欲望、汲汲自营少管他人、且情感日趋功利化的感性人,心灵便受到重创,心境便大失衡。然自身修养的惯性,使文人不甘“沦落”,便满怀忧怨自我恪守。于是,清高就成了文人操守的最后一块盾牌,可怜可叹,但悲壮。文人的清高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

7、,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

8、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宋史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 赀:同“资”,钱财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以其无礼于晋B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以勇气闻于诸侯 C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D因出券示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10分)(1)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3分) (2)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3分)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

11、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谏太宗十思疏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今别却江南路, 。金陵驿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告别三峡 赵本夫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

12、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

13、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

14、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

15、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13“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14.“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5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16. 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

16、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鲁迅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

17、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

18、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

19、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

20、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知道“会

21、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6分) 19“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结合全文,简述“恨恨而死”的原因。(6分) 七、作文题(70分)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22、。 哲人说:再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以“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扬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纸2013.04.25【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题分)题号答案6(分) 10(10分)(1)(3分) (2)(分) (3)(分) 11 (1)(4分) (2)(分) 12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谏太宗十思疏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

23、列传 从今别却江南路, 。金陵驿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13(分) 14.(分) 15(6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19(6分) 20按要求作文(70分)【请将作文写在作文纸上】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7.B(伺:侦候,观察) 8.A(A于:对B以:把/因为C而,表转折/表修饰D因,于是/通过) 9.C(捕获租牛人、制裁恶婆婆,文中没有这些信息) 10. (1)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关键点:“遵”、“(于)邑境”、“活”) (2)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大约一万多人

24、。(关键点:“三”“日食”“凡”) (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关键点:“所以”“去”“亲戚”“事”)像原来一样;真的偷了金钗的,那么芦草会比今天长出两寸。”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随即审问,罪犯果真服罪。有个婆婆状告两个媳妇都不赡养她,刘宰找来那两个媳妇,让她们与婆婆共处一室,有人送食物给媳妇却不给婆婆,再悄悄地观察,(发现)一个媳妇每次都把自己的食物给婆婆,婆婆还喝斥她,另一个则相反。像这样连续观察多日,就了解了实情。刘宰方正刚直,明智敏锐,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施以恩惠,做了许多实事。设置了义仓,创建了义役,几次三番地煮粥给

25、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有人无田可耕,有人无屋可居,有人子女成年而没能婚嫁,他都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责。(遇到)桥梁损坏,道路不畅,即使工程量很大,他也必定率先捐出资财,倡导修缮,并督察工程进展。凡是有利于父老乡亲的事,他没有不做的。11(1)比喻和夸张。(2分)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2分)(2)“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

26、志未酬的悲辛。(1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7.(6分)首先,由儿子的批评引出“给孩子照相”这一话题;接着,通过“给孩子照相”的例子来反驳“速判法”,“静”与“动”不是判断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的标准;最后,揭示出驯良未必是美德,“洋气”之中也有优点,我们必须学会摹仿并加以创造的观点。18.(6分)首先应该经过一番慎重的选择后,重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活泼、顽强与自信;其次应该向别国甚至是仇敌学习,学习他们的“会摹仿”;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我们的国家才能走出“奴隶性”,而有真正的发展。19. 一味的“静”,一味的驯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就永远摆脱不了奴隶性;不向先进的国家学习,不讲究科学,就永远处于落后地位;不加以创造,一味“摹仿”,有可能沦为“帝国主义的奴才”。20根据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