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898636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8.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建议书1稿(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述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 2、申报单位: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建设目的:实现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充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本项目实施后将使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20-30%,即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废物排放,环境质量将大大得到改善。 4、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5、建设地点: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北台镇 6、建设内容: (1)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管理控制大厅(2)计量管理系统(EMS)的集成(3)动力(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蒸汽、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水的计量检测、管理和控制系统。(4)环境监测(5)动力管网、能源设

2、备的改造(6)他配备设施 7、建设总投资(估算): 参考其他同类、同规模企业建设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额估算为 30000万元。8、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和贷款。 9、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张晶联系电话: 0414-8667016邮编: 117000电子邮箱: 二、申报单位概况本溪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营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份,公司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北台镇,厂区占地约30km2,现注册资本15亿元,在岗员工2.3万人,生产单位15家,属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和集矿山、选矿、烧结、焦化、发电、炼铁、炼钢、轧钢等为一体的钢铁生产系统,是东北地区大型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

3、。目前,北营公司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净资产43亿元,固定资产113.4亿元。公司现具备了年产生铁850万吨、钢坯800万吨、钢材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为生铁、连铸方坯、板坯、矩型坯、螺纹钢、线材、中宽带钢、冶金焦炭、化工产品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46.9亿元、利税16.7亿元,在国内钢铁企业排序中位列前20位。 三、项目背景能源中心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钢铁企业建立能源中心己有三

4、十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节能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应用而发展和完善。70 年代初,DCS开始在能源中心得到应用。与此同时,在能源技术领域,开始了能源系统工程理论的研究与应用。1974年就有人提出研究钢铁联合企业的能源问题应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个设备,各生产工序及各个厂矿的能源生产和能源使用联系起来,将企业的能源工作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之后,各钢铁企业开始建立能源系统模型,研究能源的投入产出,生产优化,需求预测等。以求能源费用最低。我国钢铁企业从“六五”计划开始了能源中心的筹建工作。宝钢于80年代建立能源中心发展到今天,实现了能源信息在线管理,事件顺序记录、存档

5、,开放性好,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其它还有武钢、攀钢等企业也都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筹建工作。本钢能源中心是以实时在线检测为主的能源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在线采集功能、监视检测功能、管理功能、调度功能、决策和控制功能。通过对各个工序煤气产量的研究,分析企业内部煤气网络,加强煤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煤气的放散,提高了煤气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马钢、梅钢等钢厂正在建设能源中心。上述能源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多种能源数据的采集,监视与报警,报表记录与数据归档监控,能源负荷的均衡管理。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建立健全的自动化能源管理体制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编制依据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上报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通知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理由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上报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走节能化企业的道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

7、要性本项目建设是推动北营钢铁(集团)公司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节能减排和增强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北营钢铁(集团)公司焦炉煤气消耗量102132万立/年、转炉煤气消耗量12804万立/年、高炉煤气消耗量1297584万立/年、氧气消耗52608万立/年、氮气消耗64944万立/年、氩气消耗432万立/年、压缩空气消耗72132万立/年、水消耗6400万立/年 ,电消耗 度/年,蒸汽消耗365.6万吨/年,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制约着整个北营公司的生产发展。北营公司现阶段的能源系统是以点、线的模式分布于整个公司的生产和消耗单位,生产设备陈旧,信息反馈(以电话联系形式)严重滞后,调度人员只能依靠零散

8、的能源信息下达调度指令(以电话形式)来调度能源,操作人员基本以手动操作模式为主,来操作单台设备完成调度功能,这使的能源系统调度不能及时、合理、全面到达,并不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北营公司能源系统现状已经成为影响公司进一步健康发展和增强社会效益得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建议必须对能源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建立现代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高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增强社会效益。第三章、工程内容和规模一、建设原则1、按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社会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方针,依照控制系统先进程度适度超前、功能适

9、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能源生产调度需要的、不与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相抵触的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2、完善各工艺参数检测单元更换不能够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检测单元。按照自动化控制工艺要求,增加新的检测单元,满足控制条件要求。3、完善控制系统的执行单元更换不能够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各种执行单元。新增各种执行单元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要求。4、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得要求。5、建立安全可靠的中央控制系统单元选择经过实践检验、运行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能够代表当今控制系统水平的中央控制系统单元,确保整个系统得可靠性、经济性、可扩

10、展性,确保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种功能实现的要求。6、保留原有控制系统,确保无自动控制功能时,生产的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原有系统及设备资源降低成本、节约投资。7、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减少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证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8、重新编制科学、合理的适应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能源系统管理体制。 二、建设内容1、成立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1)、能源调度控制中心(2)、用户结算中心(3)、能源资料储备中心 (4)、能源管理策划中心(5)、能源监察中心(6)、环境监测中心 2、能源管理系统(简称

11、:EMS)的集成3、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站 4、能源资料储备数据库5、对原有泵站、变电站、加压站、能源储存设施和动力管网等能源设备进行改造6、建立能源专用工业以太网络7、其它附属设备三、建设规模1、建立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筑面积2000。2、建设覆盖整个北营公司厂区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单位的工艺流程的检测、控制站点及网络通讯系统,完善各种检测和执行单元。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建设条件及现状1、煤气系统现状现有煤气混合加压站7座、混合加压机31台、煤气柜7座、煤气大放散7座,管网50千米,最早建于60年代,总装备综合水平在二十世纪6090年代水平。()、加压站现状:编号名称介质加压机数量控制系统综合

12、装备水平控制方式八万立白灰窑加压站混合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二钢转回配加压站转炉煤气台7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五万立白灰窑加压站混合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北化加压站焦炉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一钢回配加压站转炉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中宽带新加压站高炉煤气台7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两万立高炉加压站高炉煤气台6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两万立混合加压站混合煤气台(台已停用)6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煤气柜现状:编号名称放散阀门数量放散形式控制系统综合装备水平控制方式八万立转炉煤气柜4台直接排放80年代PLC控制十六点五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90年代末PLC自动控制西部十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

13、70年代手动控制五万立焦炉煤气柜4台直接排放70年代手动控制五万立转炉煤气柜2台直接排放60年代手动控制两万立焦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60年代手动控制老十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燃烧后排放70年代手动控制(3)、煤气管网及用户现状:北营公司煤气管网用于输送存储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由气源单位通过主煤气管道向各个用气单位延伸,覆盖了整个北营厂区5家气源单位8条入口分支,16家用户单位45条用户分支,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有的用气单位所用煤气不是从单一的主煤气管道获取,以及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混合煤气管网并存,部分煤气用户分支管道施工难度大,需要分期施工等

14、问题。2、电力系统现状现有总降变电站 7 个,变压器 台,总装机容量 KVA,担负北营公司15家单位的供电,年供电量 千瓦时。3、氧、氮、氩系统现状现有氧、氮、氩气管网20千米,延伸至北营厂区8家用户单位,现有33条用户分支,存在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等问题。4、压缩空气系统现状现有空压站5个,空气压缩机40台,管网30千米,最早建于70年代末,总装备综合水平在二十世纪70至90年代水平。()空压机现状:编号空压站名称加压机数量控制系统综合装备水平控制方式二电空压站5台70年代手动控制新钢空压站6台70年代手动控制三烧空压站7台70年代手动控制一喷空压站6

15、台70年代手动控制二喷空压站3台80年代现场仪表控制双百四空压站11台90年代现场PLC控制三高线空压站2台90年代现场PLC控制(2)压缩空气管网及用户现状:压缩空气管网由空压站通过管道向个北营厂区7家用户单位供应压缩空气,现有53条用户分支,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管网分支不合理等。5、水系统现状工业水源水泵站、提升泵站、生活水源水泵站、提升泵站加压泵站共计16座,净水厂2座、用户端蓄水池9座,软化水站3座,最早建于上世纪60年代。()泵站现状:编号泵站名称水泵数量控制系统综合装备水平控制方式10#水源井2台60年代手动控制21#井泵站4台60年代手动

16、控制32#水源井2台60年代手动控制43#水源井3台60年代手动控制58#水源井3台60年代手动控制69#水源井4台60年代手动控制710#水源井1台60年代手动控制811#井泵站3台60年代手动控制912#水源井5台60年代手动控制1016#水源井1台60年代手动控制11太子河深井泵站5台60年代手动控制12太子河加压泵站4台60年代手动控制13新太子河水源泵站8台80年代手动控制14河闸泵站3台80年代手动控制15八百立加压站3台60年代手动控制16六栋房加压站3台60年代手动控制(2)水管网及用户现状:水管线共计80千米,用户覆盖整个北营厂区所有单位,用户分支一百多个。存在水管网布局不合

17、理、用户计量仪表老化,部分水泵控制方式原始,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进行水量控制,蓄水池液位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无法远程控制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等问题。6、蒸汽系统现状北营发电厂是蒸汽主要生产单位,锅炉13台、总吨位 吨。蒸汽管网包括:高压蒸汽管道、中压蒸汽管道和低压蒸汽管道。管网全长45千米。用户覆盖整个北营厂区所有单位、主要用户分支阀门56个。存在用户分支多、管道布置不合理、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等问题。二、方案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7月1日起实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4

18、、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86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7、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及规范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三、建设方案 1、能源管理中心大厅 能源管理中心包含办公区、休息区、机房、结算大厅、能源管控大厅,建筑面积2000m2。能源管控大厅内设置大屏幕监视器、各种集中调度控制操作台(包括总调、电调、动力调、水调)。机房内安置网络服务器、能源结算设备、数据处理存储设备等。2、能源管理系统(EMS)的集成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信息采集、控制执行层,中层为实时数据处理层,上层为应用管理层。信号

19、采集、控制执行层由中央处理器和远程I/O组成,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中层主要设备是I/O服务器,主要完成实时数据处理和短时归档,上层主要设备有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工作站、大屏幕控制器和打印机等,主要完成人机接口和管理等功能。上述设备均纳入以太网,并在相关软件支持下组成功能齐全的系统。实现集中调度,经济高效的能源调配管理。3、各能源系统建设合理选择建立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站点(预计需建立64个站点),安装、完善数据采集单元和在线监测计量仪表,改造原有基础设备、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工业以太网进行在线数据监测和在线控制、调节,按照管网整体控制自动调节思路,以用户能源用量分配方

20、案、安全预案等为前提,以改造后的能源系统自动化设施为基础,逐步推进自动化集中控制的实施,最终达到能源系统的整体自动化调节。(1)、电力系统建设对进线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量、无功电量进行检测;对进线开关进行远程控制;对闸刀、接地闸刀、开关状态及故障进行监视;对母联、电压、频率进行检测;对有载调压开关分接头进行遥控;对馈线电流、有功功率、有功电量进行检测;对馈线的开关进行遥控;对馈线闸刀、开关状态及故障进行监视;设置相应的远方同期投入装置,进行同期投入的遥控;对重要部位实行影象监视;(2)、煤气系统建设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实施思路,逐步推进控制系统实施,最终达到煤气系统的自动调

21、度功能,实现现场无人照料控制效果。首先必须保证每台煤气加压机(或煤气压缩机)、煤气放散塔、煤气柜实现自动化控制所需的各种工艺参数(如入口煤气压力、流量、温度,出口煤气压力、温度、热值,加压机的各种轴温,水冷却系统的压力,油润滑系统的压力及柜内压力、柜位等)检测单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必须保证各种执行单元的可操作性,其次由于电厂是煤气资源消耗大户,并且电厂产能根据生产状况是允许调整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电厂作为煤气产能过剩时的调节缓冲单位,来实现煤气系统的零排放,减少资源浪费。 根据现场设备实际状况,必须更换和新增以下主要设备: 热值仪:4台 含氧量分析仪:2台 超声波物位计:6台 压力变送器:3

22、25台 温度传感器:253台 流量检测单元:45套 CO检测装置:178台 电动球阀:360台 快速切断阀:130台 电动调节阀:80台 气动调节阀:10台 影像监视装置:127点 管网改造:共需改造6个分支,700米管道。(3)、氧、氮、氩系统建设 完善氧、氮、氩气各用户管网分支的检测单元和执行装置,满足控制系统要求。根据现场设备实际状况,必须更换和新增以下主要设备: 压力变送器:33台 流量检测单元:33套 快速切断阀:70台 气动调节阀:33台 (4)、压缩空气系统建设为了保证压缩空气系统的可控性,实现现场无人照料得控制效果,必须确保压缩机及其辅助系统(如水冷却系统、油路润滑系统)各工艺

23、参数(如压力、温度、气体含水量等)检测单元的完整性、准确性,保证各执行单元的可控性。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和现场设备实际状况,必须更换和新增以下主要设备:压力变送器:189台温度传感器:143台气体含水量分析仪:7台 流量检测单元:50套 电动球阀:260台电动调节阀:50台影像监视装置:68点管网改造:共需改造3个分支,200米管道。 (5)、水系统建设水用户单位均有自己独立的蓄水池,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作为水系统调度的中间缓冲环节,对实现水系统的自动化调度功能将起到关键作用。对每个蓄水池加装液位检测装置实现水系统的自动蓄水功能,避免水池缺水引起生产安全事故,以及水池溢满造成资源浪费。对每个用户端加装

24、流量检测单元来按照控制方案控制用户的用水量。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和现场设备实际状况,必须更换和新增以下主要设备: 压力变送器:63台 温度传感器:216台 流量检测单元:9台 液位检测装置:11台 电动调节阀:9台影像监视装置:11点管网改造:共需改造15个分支,1200米管道。(6)、蒸汽系统建设 完善蒸汽系统各用户管网分支的检测单元和执行装置,满足控制系统要求。根据现场设备实际状况,必须更换和新增以下主要设备: 压力变送器:56台 流量检测单元:56套 电动调节阀:56台管网改造:共需改造8个分支,600米管道。 4、辅助设施:为了实现能源中心的集中管理控制、安全运行,必须配备巡检车、指令电

25、话及无线电话等设施。5、环境监测(1) 大气污染监测:对排放量较大的烟囱设置烟气排放量、含尘量、SO2、氮氧混合物(简称:NOX)的监测装置。选择最高建筑物设置七点温度、风向、风速检测。进行大气污染综合分析。(2) 水质污染监测:在各排水泵站设置水温、PH值、COD等检测。(3) 噪音污染:选择噪音源较大的地方设置噪音检测。(4) 气象检测:设置日照、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检测。 环境检测系统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监视,严格监视各个重要工序的废物排放,对各厂进行考评。6、实施步骤(1)、第一步:建立能源信息化管理大厅:成立能源调度控制中心、用户结算中心、能源资料储备中心 、能

26、源管理策划中心、能源监察中心和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完善各种能源系统的检测单元来实现能源信息监控功能,满足调度人员及时获取能源系统全面工艺参数的要求。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严格监视各个重要工序的废物排放,对各厂进行严格考评。构建能源数据仓库,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能源运行初步分析功能。(2)、第二步:通过完善各种能源系统的执行控制单元来实现各种能源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实现调度人员直接对能源的远程调度。优化能源管网建设,为全面实施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做好前期基础准备。(3)、第三步:在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能源系统的实时状态和过程信息,综合考虑多种能介的转化利用,采用专家调度规则和多种优化算

27、法,进行实时优化计算,为调度员提供多种调度预案和预计结果,同时对特殊事故,给出处理预案,来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调度与控制功能。进一步完善能源运行分析功能。建立健全各种能源管理体制,结合本系统实现能源系统的全面综合管理。7、能源中心功能框架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主要实现的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能源中心能源信息监控优化调度与控制能源基本管理能源运行分析潮流监视故障报警趋势曲线中短期在线预报能源综合优化调度面向能源优化的过程控制能源GIS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能源成本管理能源数据仓库能源数据OLAP能源数据挖掘管控日报(1)、能源信息监控潮流监视:对能源介质的接受量、流出量及其设备的

28、压力温度等运行进行周期性扫描,以便进行潮流监视。具体包括:电力系统的电量、电压、频率等,动力系统的流量、压力、柜位等,水道系统的流量、压力、水位等主要能源生产潮流,均纳入EMS 监视范围;对一些重要能源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电力系统的开关等,动力系统的加压机、放散塔、煤气柜等,水道系统的泵等重要设备,对设备异常给出报警,并对重要设备异常提供必要保护。故障报警:EMS报警信息包括分级报警和多媒体报警。对重要现场设备的故障信号、能介系统报警参数超限、与能源生产相关的重要生产单元运行状态、能源中心现场无人值守电气室的门开、火灾等进行报警,根据故障程度、重要性,将报警信号进行多级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声

29、响、语音、画面闪光报警方式,并提供相应的报警复归手段。 系统提供EMS 系统本身故障报警(包括系统电源、数据采集设备、通讯介质、数据处理设备、显示/操作终端等重大异常),提供人工确认与复归功能。对于以上报警与复归,均提供终端信息显示,EMS 配备专门的故障信息输出打印机,进行实时故障信息打印输出。趋势曲线:EMS 对采集的有关能源系统运行潮流实时数据进行按时序,保存在系统的短时/长时数据库中,计算最小/大、平均、累计值,借助系统的用户查询界面,对于短时归档数据,提供过程曲线或棒图显示;对于长时归档数据,可按信号内容、起/止时间、时间粒度(分钟/小时/天/月)、数值类型(Min/Max/Ave/

30、Sum)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并可进行曲线或棒图显示。管控日报:对于能源系统的计量与管理统计数据,EMS 对原始采集数据经必要的计算处理后,按指定格式、时间自动进行系统报表输出。报表种类主要包括小时报、日报、月报,年报输出。另外EMS 配备专门的故障信息输出打印机,进行在线故障信息报表输出。(2)、优化调度与过程控制中短期在线预测:中短期在线预测基于生产作业计划、维护检修计划、历史生产数据和实时数据。采用不同的预测算法,预测各种能源介质在未来短期(16小时),中期(17天)生产、消耗量,作为能源调度的参考。并根据目前能源介质的潮流情况,对未来中短期的煤气柜位、全厂电力负荷等情况进行预测,给出供需预

31、测曲线,协助调度员及时调度。能源综合优化调度:在建立分别电网分析模型、热网计算模型、煤气管网模型等数学模型、循环水排放调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能源系统的实时状态和过程信息,以节能和经济运行为最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多种能介的转化利用,采用专家调度规则和多种优化算法,进行实时优化计算,为调度员提供多种调度预案和预计结果,辅助调度员决策,实现能源的在线优化调度,同时对特殊事故,给出处理预案,如高炉事故休风时,煤气供给调整计算等。面向能源优化的过程控制:目前在钢铁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经济的能源使用和浪费的情况,如果能够利用自动控制领域中日趋成熟的建模、控制以及优化技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32、通过已有的过程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考虑降低能耗的综合优化控制,就可以在不增加大量投资进行工艺和设备改造的情况下大大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面向能源生产的过程控制如:最佳负荷燃料控制、煤气系统优化控制、制氧优化控制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能源GIS系统实际是对能源管网(包括水网、热网、气体管网、电网等)各种设备要素信息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管理,通过将发生源、管网、用户等信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与属性数据库相结合,GIS可以随时提供图形的显示、查询及分析等功能;还可以利用GIS提供的完善的网络分析模型,结合水网、热网、气网中的阀门、开关等设备的状态、压力等各种信息,实现网络压力和

33、流向分析、渗透监测和流量分析、工作流程处理、施工检测、故障分析;遇到管道泄露、爆管等突发事件,通过对主干管网及其主要设施的处理和管网拓扑结构分析,生成管网的计算机查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提出抢修决策方案并及时处理解决这些突发事件,使得公司的工作规划、设备管理实现自动化;在管网规划的项目建设中经常需要不同的方案的优化决策,管网GIS可提供选择优化方案的辅助依据。(3)、基本能源管理能源计划管理:能源供需计划管理主要负责所有能源数据计划的制订,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各种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做出调整。能源质量管理:能源介质质量管理主要实现对煤气、水质、氧氮

34、氩等能源介质的质量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能源主要设备管理主要实现能源设备生命期的管理过程。设备状态监控、设备检修计划制定、设备运行综合查询。能源成本管理:现在钢厂的能源成本管理主要在ERP中进行,采用成本中心的模式,将能源的基础数据归结各成本中心,按照成本中心进行能源成本核算。包括:能源成本管理分析、能源基础数据维护、接收ERP或MES数据、能源数据匹配等。(4)、能源运行分析建立能源运行分析管理系统,对于长期积累的企业能源数据资源,进行提取、处理,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系统,采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技术,分析相关的历史数据,建立企业用能、节能的预测模型,找出影响企业吨钢用能指标的关键因素,有利于企

35、业改进和优化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便于能源中心技术人员能及时生成适用的生产报表、曲线和对能源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为能源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优化能源系统运行方式提供决策支持;系统还实现对各种能源介质的主要标志性数据提供灵活的查询和分析手段,为对北营公司能源系统运行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建模,为各级领导进行能源系统宏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能源数据仓库:从多种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并将其集成形成数据仓库。能源数据仓库以不同的应用主题来组织数据,并通过星形和雪花形模式建立数据模型。能源数据仓库的建立为企业更深层次地利用生产、能源数据解决相关的生产、节能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操作平台。能源数

36、据OLAP:建立能源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在已有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形成数据立方体(cube),并通过OLAP引擎提供高效的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浏览功能,包括数据立方体的切片、旋转、钻取、上卷、趋势分析、比较等,为能源技术人员和能源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分析工具。实现:能源供需计划分析、能源供需实绩分析、吨钢综合能耗分析等。能源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找出隐藏的模式和关联,构造分析模型,并进行分类和预测,用可视化的工具提供结果。能源数据挖掘采用多种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算法,通过灵活的任务模型组织方式,提供处理数据挖掘任务的能力,如能源参数优

37、化、工序能耗预报、能耗指标相关性分析等。实现:工序能耗预测、吨钢综合能耗预测、预测值与历史实绩对比、能源预测值分析。8、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1)、关键技术经济实用型数据采集、传输与控制技术;GIS与能源调度融合技术,建立以GIS为平台的能源数据、能源设备与管网的综合监控平台;能源负荷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技术;专家知识与智能推理相结合的优化调度与过程控制技术;能源在线调度仿真技术;(2)、主要技术路线研究新型能源中心系统理论:研究新型能源中心的特点,管理范围、功能、结构及软件配置,并对其建设程序和先决条件加以确定。分析我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具体情况,研究各种规模,各种既定条件的企业如何

38、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包括企业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人员素质及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的能源中心。建立能源中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能源中心系统在企业信息化架构中的定位以及与信息管理系统(简称:ERP)、能源管理系统(简称:MES)、过程控制(简称:PCS)之间的关系。研究能源中心管控系统网络架构与技术:研究满足能源中心管控功能需求的分层网络架构和组网方式研制和开发低成本、低功耗的与专用传感器互联的网络通信模块,方便能源数据的采集与控制。研究在多种能源介质相互耦合的条件下,能源生产优化调度与控制的方法:冶金企业内部能源介质存在着多种耦合,在能源产生与消耗方面存在着特殊的规律。企业内部的能源调度受到生

39、产过程自身特性的限制,必须以保证正常生产为前提;在企业范围内,多个能源子系统相互耦合,协调调度与全局优化复杂性强,与单一的电力调度、煤气调度等相比有特殊性;能源调度模型要与企业生产计划、设备状态、工艺水平等紧密结合。研究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企业能源信息集成的方法:研究如何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生产过程能源消耗数据和二次能源产生数据进行集成,实现能源信息与生产实绩的无缝集成;研究如何建立统一的能源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对多个数据源中的能源数据进行提取、清洗和转换的方法,以及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的方法。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能源运行分析的方法:对能源运行的数据资源进行提取、处理,以便能源中心技术人员能

40、及时生成适用的生产报表、曲线和对能源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为能源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优化能源系统运行方式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对各种能源介质的主要标志性数据提供灵活的查询和分析手段。研究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的能源和生产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建立有效的能源生产分析模型。研究利用智能建模技术进行能源预测的方法:研究将经验知识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建立能源生产过程的智能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进行负荷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指导实际产品生产计划的安排与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在能源负荷定额标准内稳定生产。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投资估算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费用项目名称投资金额(万元)占总投资的百分比

41、建筑工程300010.00 %设备及工器具2190071.77%工程施工费18006.00%其它基建费12004.00%预备费21007.00 %总投资合计:30000100 %二、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 30000万元,其中 20 %,即 6000 万元由自有资金支付;其余 80 %,即 24000万元由贷款解决。第六章、项目实施计划一、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期为:5年,2008年1月开工,2012年12月完工。 二、项目实施计划 为使项目早日交验运行,早日产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设进度安排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具体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施工工期:2008年1月

42、至2009年 12月 第二阶段施工工期: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阶段施工工期: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第七章、项目经济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 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是帮助钢铁企业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提高能源调度决策水平、减少能源浪费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一个身份是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另一身份是能源管理手段和方式。所以对建设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的评价,既包括系统工程对能源生产调度和能源生产管理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对系统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 一、建设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提高了能源管理水平优化了能源管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运行集成化:能源信息化

43、管理中心是对能源系统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能源调度的优化管理。能源系统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缩短能源调度周期,控制能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等目的。 2、能源调度流程合理化:本系统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能源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的优化最终实现能源决策、能源计划、能源调度科学、合理的实施,提高能源综合管理效率。 3、绩效监控动态化:本系统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能源管理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管理改善持续化:这也是整个系统实施闭环的最终目

44、的。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本系统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在实际计算时需要区分哪些是该系统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哪些是该系统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例如, 能源系统运行态势的分析和优化对决策的支持,对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的提高等都是不能用货币价值来度量的,而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时是远远大于直接效益的。因而总经济效益应该等于各方面经济效益之和。 1、效益的增加 该系统改变生产组织结构,使之高效运作,全面增强组织结构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能源调度周期,提高了能源调度的质量,改善了能源生产单位和能源消耗单位的关系;该系统还可以使生产系统的柔性增强,满足不同

45、用户能源需求,从而提高了能源的综合管理水平,使能源科学、合理调配得到及时有效执行,减少了能源浪费、减轻了环境污染。2、成本的节约 成本的节约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本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源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相应部分的人工费用。本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对能源决策管理有重要影响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且由于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决策执行能够及时得到响应,使得能源系统基本能够达到零排放。系统实施避免能源浪费产生的效益明细表如下:能源项目年平均排放量成本单价(元)金额(万元)高炉煤气108840万m30.03/ m33265.2转炉煤气1280万m30.10/ m

46、3128焦炉煤气1776万m30.50/ m3888氧气526万m30.70/ m3368.2氮气3896万m30.10/ m3389.6氩气2.16万m31.00/ m32.16压缩空气7213.2万m30.06/ m3432.8蒸汽136236吨62.15/t846.7水600万m30.50/ m3300电0.55/Kwh产生的效益总额(人民币万元):6620.66三、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我国在本世纪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在保障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因此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双

47、重目标。我国钢铁企业能耗一直占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在用能效率和能耗指标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且国内企业之间发展不均衡。2003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698kgce,比国际先进水平642 kgce/t钢高56kgce/t钢,比德国(602kgce/t钢)高出近100kgce/t钢。造成我国钢铁工业能耗高的主要问题是:节能技术相对落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率低,二次能源的转换效率低和大量低品质余热尚未回收利用等因素。这同时也说明我国节能潜力很大,如果以宝钢的先进指标为基准,我国大型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钢铁企业对能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要求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系统工程及管理技术的交叉与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能源中心整体架构和平台,它不仅是企业能源信息在线采集和潮流监视的中心,也是企业合理使用能源的决策、调度、控制指挥中心。通过该项目形成的钢铁企业能源中心的管理模式、系统架构和核心技术,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四、效益评价结论本项目是企业节能减排、信息自动化项目,它代表着企业能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将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都具有可实施性,我们建议尽早实施该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