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设计修改稿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869901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设计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业]设计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业]设计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农业]设计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设计修改稿(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西端陇县境内的千河流域和长沟河流域,保护区总面积6559公顷,是以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栖息生境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秦岭细鳞鲑,国家2级保护动物,俗称“梅花鱼”、“寒水鱼”、“五色鱼”,为第四纪冰川期残留物种,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对鱼类系统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分布区狭窄,生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衰退严重。加强保护,刻不容缓。该保护区于2004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

2、12月设立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机构。管理处为副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0人,设有办公室、保护科、水产科和技术科4个科室,下属高楼、咸宜关、马道三个基层保护站。保护区管理处位于陇县县城中心,占地20余亩,现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新建办公大楼1000余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保护工作已步入了规范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目前已申报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区于2006年7月申报了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设资金376万元;2007年12月农业部农计函2007198号文件批复该项目,批复总投资253万元

3、,其中中央投资230万元,地方配套23万元.我们受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委托编制了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2 工程概况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位于陇县八渡河高楼南岸,主要建设驯养繁殖场和观测站。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保护、人工放流、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科普宣传、驯养繁殖试验、人工增殖等提供场所。陇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和观测站,地处千河一级支流的八渡河流域,海拔高度10171156米,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山体高大,河谷开阔,临近河道滩地树木成林,环境幽雅。森林以阔叶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地质岩主要已古生界白云质大理石、黑云母片麻石等为主。该处年平

4、均气温10.2,日平均最高气温22.7,冰封期一般为80100天,无霜期171天,年日照时数1926.7小时。八渡河是千河的一级支流,长25.4Km,流域面积209 km2,常年流量1.5m3/s,枯水期流量0.5 m3/s,百年一遇洪水流量667 m3/s,50年一遇洪水流量259 m3/s。周围和上游无工业污染,河流含沙量小,水质优良,为典型的山区溪流型水系,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该地交通方便,该处距八渡镇4公里,距陇县38公里,距宝鸡86公里。陇县至碾盘村每天有两次班车通过该处,另外八渡镇是陇县至宝鸡的交通要道之一,每30分钟有一次班车通过此处。通讯、电力等设施畅通,可保证增殖站的使用。

5、1.3 工程水文八渡河是千河的一级支流,长25.4,流域面积209 km2,陇县细鳞鲑增殖流放站引水口断面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km2,河流含沙量小,水质优良,为典型的山区溪流型水系,该流域与千河流域同属一个气候带,降水量及年季变化相近。以千河段家峡水文站为参证站,根据段家峡已有25年实测资料的分析成果,推算八渡河的水文特征,经计算,八渡河引水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70万m3。频率为50%、75%、95%的日平均净流量为0.41m3/s、0.26 m3/s、0.11 m3/s.引水枢纽及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防,按宝鸡市实用水文手册经验公式计算洪峰流量为150 m3/s.1.

6、4工程地质1.4.1区域地质概况(1) 地形地貌项目区的地貌受千河地堑端断陷盆地基地轮廓和各种断裂构造的继承性活动控制,在该区形成了南、西、北三面隆起,中间凹陷的河谷地貌景观,根据其成因及形态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流漫滩阶地、洪积扇、黄土塬边坡等四种地貌类型,千河是陇县发育的主要河流,是渭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工作区内,八渡河是千河右岸的支流,工作区的地貌形态为八渡河河漫滩,地形西高东低。(2) 地层岩性本区出露底层有下元古界变质系,第三系内陆湖相碎屑岩系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侵入岩有印支期花岗岩(s1)。下元古界宽坪组(pt1k1):分布在八渡河上游,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绿泥石片岩为

7、主,靠上部有大理岩、片状大理岩及董青石大理岩,厚度大于150m。老第三系(E):出露于千河左等地,岩性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夹砂质泥岩、粉细纱岩;上部为肉红色 花岗岩质厚层粗砂砾岩。其中含泥质和钙质,泥质胶结,致密坚硬。新第三系(N):出露于千河两岸,构成各阶地及漫滩的基座,多被第四系覆盖,岩性为红色粘土、砂质粘土、砂砾岩及其之间过度型岩层互相组成,致密,多呈固结或半固结状态。第四系(Q4):为不同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分布于不同的地貌单元。 下更新统Q1:可分为下部半胶结砂砾石层和上部重亚粘土,分布在黄土塬深切的河谷两侧。沙砾石成份为火山岩及灰岩,砾石大小不一(直径0.10.5m),砂占2040%,局

8、部泥砾。该层厚度一般35m,靠近山区砂砾石层变厚,最大厚度达30m。重亚粘土:颜色呈枯黄桔红色,土质较硬,空隙少,比重较大,垂直节理不发育,其中含多层古土壤层和密集的钙质结核,该层厚3050m。 中更新统Q2:由千河、级阶地下部砂砾石层和上部黄土状土组成。砂砾石含钙质结核和泥质较多,砂石成份为火山岩、灰岩及石英岩等,密实,花岗岩多已成强风化状。从地层时代划分为而言,级阶地砂砾石为中更新统下部Q21,级阶地砂砾石为中更新统上部Q22。黄土状土:分布于级阶地中下部和级阶地的中部。颜色呈浅棕黄色淡黄色,空隙少,较疏松,具垂直节理。其中夹有510层褐红色古土壤,每层古土壤下部有一层薄的钙质结核分布,厚

9、度3050m。级阶地砾石层之上即为中更新统下部(Q21)黄土状土,而中更新统上部(Q22)黄土状则以幔布形式覆盖在级和级阶地之上。 上更新统(Q3)上更新统由千河级阶地砾石层Q31和覆盖在级阶地下的Q31黄土状土及Q32黄土组成。冲积砂砾石(Q31)厚515m,略显水平层理,砾石磨圆较高, 微风化,局部被钙质胶结,Q31黄土状土厚15.025.0m,发育由少量空隙,较疏松,其中含两层古土壤。Q32黄土,厚5.020.0m,具大空隙,疏松,其中含一层古土壤。 全新统(Q4)为千河级阶地及河漫滩的冲洪积砂砾石层及冲积黄土状土和粉土等。砂砾石层在级阶地上厚1020m,在漫滩内厚715m,黄土状土在级

10、阶地上厚1020m, 在漫滩内厚715m, 黄土状土在级阶地上厚510m, 在高漫滩内厚25m,粉土分布在低漫滩内,厚度1.02.0m。(3) 区域地质构造构造分区:陇县八渡在区域地质构造分区上处于秦岭褶皱带与华北地台的接合部位。在区域新构造分区上工程区位于千、陇断陷盆地,系由北西向断裂谷组成的盆地,由陇县至千阳,盆地西北海拔高900m,东南海拔高800m,在断陷盆地中,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不但沉积了第三系,而且使第三系地层有明显的单斜拗曲倾斜。新构造运动时期盆地中的第四系三门组,离石组及马兰组,常有断层发生。工作区的断裂带主要为八渡虢镇眉县户县铁炉子断裂带。该断裂带自西向东,由NW向转近EW

11、向,横贯本省中部,长约450,为中元古代台缘边界断裂。西段(八渡虢镇)为半陷伏状,破碎带宽50100m,地表倾向SW,倾角5070,深切中元古于古生代地层,控制了白垩纪断陷盆地的形成;断裂西侧发育5级阶地,东侧发育4级阶地,在陇县东风镇洛河有22温泉出露,曾有6级地震发生。(4) 地震动参数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陕西省一般建设工程地震动参数表、陕震发200156号,宝鸡城市抗震设防区(2007.07),八渡林场所处场地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40s,地基土属中硬性土。1

12、.4.2堤防、护滩及蓄水区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工作区处场地位于千河高漫滩及低漫滩地貌单元。 (2)地层结构根据本次钻探结果,现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土、八渡河冲洪积作用形成的粉土砂土、卵石及第三纪沉积作用形成的粉质粘土(红粘土),现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粉土Q4lal:呈灰黄色,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夹有砾石,见卵石层厚1.2-1.5m。 中细砂Q41(al+pl):呈灰黄色、浅黄色,矿物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松散,非饱和,层厚1.5-1.8m。 卵漂石Q41(al+pl):呈杂色灰白色,分选性差,级配差,磨圆度中等,亚圆形和次棱形为主,骨架颗粒主要为中微风化的火山岩、灰岩、石英岩等碎屑,

13、粒径一般2-6cm,见漂石,粒径大于30cm,饱和,中密,层厚6.5-6.9m。 粉质粘土N22al:呈桔黄色、红棕色,致密,坚硬,含粗砂砾,层厚大于8.0m. (3)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内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浅层裂隙性潜水,浅层地下水埋深2.1-2.6m,卵漂石层为主要赋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径流,径流条件好,地下水总体趋势为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区域地水文资料表明,地下水呈弱碱性,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作用。根据室内试验和工程地质类比,确定出各层土层的渗透系数如下:粉 土:K=0.06m/d;中 细 砂:K=30 m/d;卵 漂 石:K=100 m/d;粉质粘土:K=

14、0.003 m/d;(5)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各层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如下:粉 土:fak=120kpa;中 细 砂:fak=150kpa;卵 漂 石:fak=300kpa;粉质粘土:fak=320kpa;1.4.3天然建筑材料(1) 砂砾料场八渡河及千河内沙砾石料非常丰富,在广阔的河漫滩内均有冲积砂砾石层,在八渡河漫滩内,层厚7.0-10.0m,实际开采深度4.0-10.0m,本次勘察进行一个砂砾石料场的地质调查,该料场位于工程区下游1Km千河高漫滩内,砂砾石层厚约7.0m,地下水埋深在2.0-2.5m。人工开采厚度可达34m。采用机械开采深度可达10.0m,按有用厚3m计算,它的砂砾石有效储

15、量为22万m3。(2)块石料石八渡河两岸河床内有大量的卵漂石,成份以火山岩为主,质密坚硬,漂石粒30-80cm,可满足本次工程的需要。(3) 土料场粘土料设计需用量仅1000m3,可选用距坝址较近的千河河左岸大冲沟中出露的新第三系粘土(、级阶地基座)作为粘土料场;也可采用、级阶地上的冲积坡积黄土(粉质粘土),这类土层经过碾压夯实也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1.4.4结论及建议(1)结论 工程区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40s,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工程区位于千河右岸支流八渡河高漫滩上,地层按时代、成因和结构共分为四层,即粉土、中细砂、卵漂石、粉质粘土。

16、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同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孔隙性潜水埋深2.1-2.6m,以3.5的水力坡降排向下游,河水水质及浅层潜水水质均为SO4HCO3-CaK+Na型,仅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具侵蚀性,场地内的砂土无渗透变形的可能性,饱和砂土不会产生液化性危害。 新第三系半团结粉质粘土(红粘土),中低压缩性,渗透性极小,工程性能优良,可作堤防、基坝基础的持力层和相对隔水层。 工作区处于八渡河高漫滩之中,地形平坦,地层结构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内的卵漂石层呈中密状态,压缩性小,力学强度较高,沉降变形小,是拟建建筑物良好的持力层。 在八渡及千河河道内有广阔的、丰实的优良的砂砾石料,并具有不占农田,运距短,易开

17、采的优点,八渡河内冲洪积有大量的卵漂石,成分以火山岩为主,可满足本次工程需要。 (2)建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地质工作,作好基坑底面检查,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开挖基坑过程中,应进行基坑槽排水,建议采用管井沉降水方法进行施工降水。 基坑槽开挖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防止坑壁坍塌,基坑支护计算参数见下表。 基坑支护计算参数表地层编号地层名称湿容重(KN/ m2)粘取力C(kpa)内摩擦力角(度)粉 土17.5010中 细 砂18.00.0020卵 漂 石22.00.0040粉质粘土18.022.025 基坑(槽)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坑底进行钎探,发现有软弱土层时应进行处理,可采用换填法进

18、行处理,换成场地内同级配的卵石层,并分层夯实,要求压实系数大于0.97。 1.5 工程任务和规模1.5.1工程任务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坚持依法保护、拯救濒危动物大鲵、秦岭细鳞鲑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科学合理增殖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保护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省内查收的水生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及驯养繁殖试验,促进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5.2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实验业务、生产用房380;新建驯养繁殖场暂养池、蓄养池1667、200产卵池、鱼苗池700、孵化池200饵料池2000、成鱼池3335、种鱼池1334。配套水、电、机井、道路、围墙等设施,以及购置运输呈及仪器设备等。1.6工程布置及

19、主要建筑物设计1.6.1新建鱼池项目陇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新建鱼池面积共7243。新建不规则仿生态鱼池1个,面积为2631,池壁为30cmC20砼护坡,护坡下铺设400g/复合土工膜。池底为夯填黄土。夯填黄土的压实密度不小于0.92。池底比降沿排水口方向为1%。新建各类鱼池4个,面积分别为1798、814、929、1071。2号、3号、4号池壁均为30cm C20砼护坡,砼护坡下铺设30mm砂土,砂土下铺设400g/复合土工膜,再在复合土工膜下铺设10cm砂土。池底均为夯填黄土,夯填黄土的压实密度不小于0.92。夯填黄土下铺设30mm砂土,砂土下铺设400g/复合土工膜,再在复合土工膜下铺设

20、10cm砂土。5号鱼池池壁为30cmC20砼护坡,池底为30cm现浇砼,现浇砼下为10cmC10垫层。1.6.2房屋建筑 在养殖场进场桥南边在环池路旁新建面积为380的试验及生产用房。管理房为地上二层砖混结构,开间3.3米,跨度6.5米,一层七间,一层层高4.2米,二层层高3.3米。一层室内地平1203.5米,二层室内地平1207.70米。一层长宽为25.686.24米。二层25.687.74米。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一级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1.6.3保护区建设 在保护区周围设立混凝土界桩及界碑,并设置标志牌以及区域标志牌。1.6.4仪器设备配置 根据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及驯

21、养繁殖场的业务方位和活动要求,需配置交通、生产、科学实验研究等所需的仪器设备。具体设备仪器有:显微镜2台、解剖镜2台、PH计1台、溶氧仪2台、多功能水质分析仪1台、电光分析天平1台、电脑3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摄像机2台、照相机2台、扫描仪1台、增氧机5台、水泵5台、运输车1辆。1.7项目社会生态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大了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使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可使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得以恢复,逐渐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其次,项目的实施可为社会提供部分就业

22、岗位,通过移植驯化鱼种培育,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1.8结论及建议(1)结论项目建立中,有各级领导、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健全的组织实施机构,有效的投资保障机制。多年来,一些学术科研单位陆续对陕西秦岭北麓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进行了普查,积累了详细的资料数据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的技术资料,为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创造了条件。适宜的生态环境,一定规模的种群数量,是生物物种持续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细鳞鲑而言,千河流域具备这样的条件,在这一地区划出一定范围作为自然保护区,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这些珍稀物种的干扰和影响,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以速见成效。(2)建议重视加

23、强水生野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理顺管理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增强科技力量,完善管理制度,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努力管好护好已形成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2.项目区工程概况 2.1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保护区概况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3月经省政府批复设立。保护区面积6559公顷,其中核心区1396公顷,缓冲区3197公顷,试验区1986公顷。是以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栖息生境为主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渭河北岸的千河流域,地处秦岭

24、北脉与六盘山南脉的交接地带。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小气候条件特点,具有独特的较原始的生态环境,是多种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集中分布的有国家二类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贝氏哲罗鲑和水獭等濒危物种,(其次还有其他鱼类40鱼种)其中秦岭细鳞鲑的资源量较为丰富。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认为因素的影响和一些不法之徒的掠夺性破坏,导致境内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量急剧衰退。据调查水獭数量已急剧下降,偶有发现,贝氏哲罗鲑已是凤毛麟角踪迹难觅。秦岭细鳞鲑的资源量已从80年代初期的80余万尾锐减到6万余尾濒临灭绝状态,加强这一地区水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尤其秦岭细鳞鲑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2. 2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

25、1)自然概况陇县地处宝鸡市西北部,位于太白山脉西峰上的关山和千山之间,距宝鸡市8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径1062632107817,北纬343517356 45之间。东连千阳县,南邻宝鸡县,西北与甘肃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在800.22466米之间,相对高差1665.8米。县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密布,形成了山、川、沟、塬复杂的地形地貌。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地貌,是第四纪早期古冰川活动留下的遗迹。境内主要有四条河流,64条支流,分属渭河和泾河水系。南部的千河和长沟河属渭河水系;东北部的大黑河和达溪河属泾河水系。秦岭细鳞鲑分布在陇县境内的渭河水系,涉及5个乡镇45条支流,包括长沟河

26、及千河上游固关段、石关沟河、咸宜河、蒲峪河、八渡河、苏家河等。(2)气候特征陇县地处纬度北温带,受中亚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气候特征。全县年平均气温10.7,历史极端最高温度40.3,最低气温-19.9,10以上积温3233.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33.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198天,地区差异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600.1mm,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水域冰冻七一般为6090天。(3)水域特点该区域降水丰富,植被良好,河流为千河、长沟河及其支流。这些河流一般河谷深切、狭窄弯曲,比降大、水流急,常年流水不断,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水常暴涨暴落。含沙量较少,矿化度低,水质优良,无色无

27、味,周围无工矿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低水温,高溶氧,是典型的山区溪流型水系。千河是陇县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甘肃省六盘山庙岭梁,从唐家河入境,县境内径流68.75km,流域面积1957.9km,区内的支流有石关沟河、咸宜河、蒲峪河、八渡河等。(4)社会经济概况陇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54公里,土地总面积2285.7平方公里,其中渭河流域面积2185.6平方公里,泾河流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在土地总面积中,农耕地62.68万亩,林地165.64万亩,牧草地59.68万亩,森林覆盖率48.9%。陇县攻下15各乡镇240各村,2001年全县总人口25.0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

28、人。其中保护区涉及固关、新集川、曹家湾、天成、八渡等五各乡镇,土地面积1071.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9%;人口1852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8人;森林覆盖率在70%左右。据2001年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产值6.24亿,财政收入3156万元。其中农牧业总产值1.9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产值的30.4%和16.8%。粮食总产量9.6万吨,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蔬菜、林杂果、药材等。近年来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85各,基本形成了以建材、奶畜、化工等为龙头的生产基地。2.3项目区工程

29、概况为了加强对秦岭细鳞鲑等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建立驯养繁殖场和观测站,开展珍稀物种的移植驯化、人工繁育、增殖流放等方面研究工作,一方面加大珍稀物种的人工流放,增加自然水域的种群数量,使该水域的种群数量得以尽快恢复。另一方面开展人工养殖,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提供必要的水产品。.陇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和观测站.地处千河一级支流的八渡河流域,海拔高度10171156米,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山体高大,河谷开阔,临近河道滩地树木成林,环境幽雅。森林以阔叶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地质岩主要以古生界白云质大理石、黑云母片麻石等为主。该处年平均气温10.2,日平均最高气温22.7,冰封期一

30、般为80100天,无霜期171天,年日照时数1926.7小时。八渡河是千河的一级支流,长25.4Km,流域面积209 km2,常年流量1.5m3/s,枯水期流量0.5 m3/s,百年一遇洪水流量667 m3/s,50年一遇洪水流量259 m3/s。周围和上游无工业污染,河流含沙量小,水质优良,为典型的山区溪流型水系,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该地交通方便,距八渡镇4公里,距陇县38公里,距宝鸡86公里。陇县至碾盘村每天有两次班车通过该处,另外八渡镇是陇县至宝鸡的交通要道之一,每30分钟有一次班车通过此处。通讯、电力等设施畅通,可保证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和观测站的建设和有效运行。3. 工程范围及设计

31、依据3.1 工程范围 本次陇县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流放站新修微流水养殖池9000m2。位置位于已建成的流水养殖池的北面距离八渡河右岸河堤6米处。 3.2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5)农计函【2007】198号“农业部关于湖南省西洞庭湖等5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6)其他有关规范、标准。4.工程结构构造 在已建成的微流水驯养池北侧再建18个微流水驯养池,面积10012m2。具体布设见工程布置图。驯养池采取表层进水,底层排水排污,球阀

32、控制,并在排水口设拦鱼栅。 基础下地基处理:基坑(槽)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坑底进行钎探,发现有软弱土层时应进行处理,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换成场地内同级配的卵石层,并分层夯实,要求压实系数大于0.97。5.工艺设计原则本项目以保护、救护、研究、开发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为目的,通过生物物种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相结合、自然保护和人工增殖相结合、保护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保护与旅游宣传教育相结合,使生物种群增强自身调节能力,逐步走向种群的全面恢复和良性循环,将保护区的管理建立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5.1 秦岭细鳞鲑 5.1.1生物学特征别名:细鳞鱼、闾鱼、闾花

33、鱼、金板鱼、梅花鱼、花鱼英文名:Fine scale fish, Manchurian trout, Lenok分类位置: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鲑属(Brachymystax)产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我国,已知有3种,我国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和图们江细鳞鲑(Brachymystax tumensis)2种(马波等,2005)。秦岭地区所产细鳞鲑为李思忠先生1966年订的一亚种(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识别特征 背鳍后方具有脂鳍、口小、上颌后伸仅达眼中央下方;体侧有圆形黑斑。背鳍-11

34、12;臀鳍-911;胸鳍-1416;腹鳍-89。侧线鳞115156。鳃耙1723。幽门盲囊6395。脊椎骨55。体长为体高的3.94.7倍,为头长的4.04.7倍,为尾柄长的6.08.9倍,为尾柄高的9.212.9倍。头长为吻长的3.14.0倍,为眼径的3.84.8倍,为眼间距的2.8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1.5倍。体长,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骨后伸达眼中央下方,下颌较上颌短,上下颌齿排列成弧形,上颌齿约46枚,下颌齿约28枚。黎骨齿和腭骨齿约32枚,排列呈马蹄形。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大致排列呈“”形。眼大,距吻端较近,眼间较宽。鳃孔大,侧位,向前达眼中央下方。鳃膜不和峡部

35、相连。鳞小;侧线完全。背鳍前距为体长的44.547%。背鳍外缘倾斜,微凹,第1、2根分枝鳍条最长;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下方,其末端还达肛门。尾鳍叉形。鳔1室,长圆锥形,很薄。体长为肠管的1.31.8倍。胃呈“”型,胃壁较厚。幽门盲囊呈指状,壁薄,内壁光滑,无褶皱。体背深紫色,两侧绛红色或浅紫色,腹侧灰白色。体两侧有78个较宽的暗色垂直斑带,鱼龄越小,则越清楚,大鱼不甚显著。头、体侧有数目不等圆形黑斑,其边缘为淡白色的环纹状。沿背鳍基部有47个黑斑点,脂鳍上有27个黑斑。背鳍、脂鳍和尾鳍为紫褐色。腹鳍棕色。秦岭细鳞鲑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海拔1000 m以上的山涧溪流或深潭中,水

36、底多为大型砾石,正常生存水体溶氧应在8 mg/L以上,pH值在5.77.8之间。秋末开始进入在深潭或河道深槽中越冬,以摄食水陆生昆虫及水蚯蚓、幼虫、小鱼为主。椐报道,秦岭细鳞鲑最小性成熟年龄为35龄,体重1000 g以上,体长250400 mm左右,怀卵量47007500粒,产沉性卵,卵粒橘黄色,卵径34 mm,雌雄比例接近于1:1。产卵季节46月,产卵期水温20左右,产卵场在水流较缓、水深不超过1 m的砂砾底质的山涧溪流之中。秦岭细鳞鲑具有溯河逆游习性,每年56月由主河道进入山涧支流度过整个夏季,到910月份由山涧支流进入主河道聚集于深水潭中越冬,适宜生活水温922,忍耐极限水温25。200

37、0年68月初步调查,千河流域所产秦岭细鳞鲑体长96303 mm。体重14500 g;产卵量时间大略是每年的23月;一般产卵于溪流浅水多砂砾处。生活于陇县保护区内的秦岭细鳞鲑主要以水体底栖生物为食,所摄食的种类主要为沙蚕、各种水蚯蚓、摇蚊幼虫和甲壳类。细鳞鲑非常贪食,调查时所捕获的细鳞鲑渔获物中,胃充塞度较高的个体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少有空胃的个体出现。秦岭细鳞鲑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其卵可与大麻哈鱼相媲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5.1.2保护价值秦岭细鳞鲑为名贵经济鱼类,其体型较大,肉质白嫩细腻,营养价值高。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人工养殖试验研究,但因饲料等因素的限制至今亦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38、在科研方面,秦岭细鳞鲑属冰川期由北方迁移而来,冰川消退后,大部分北返或死亡,仅有少数遗留下来,形成新的亚种,是我国特有亚种。细鳞鲑在秦岭的分布是迄今了解到的世界上这一属鱼类在北半球自然分布的最南界。因此,它在研究动物演变,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等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秦岭细鳞鲑在我国分布区非常狭窄,秦岭地区的秦岭细鳞鲑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该水域是秦岭细鳞鲑模式标本的产地。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破坏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和渭河的水量减少和污染等原因,致使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分布区海拔逐年上升,且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各种群已经难以进行基因交流。目前已列入国家级

39、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级。5.1.3保护区的资源量保护区秦岭细鳞鲑的存量约为33000余尾(见表3),其95的置信区间为3023836578尾,规格为301150 g,群体年龄在18龄之间,其中3龄以上的个体性腺发育良好。5.1.4技术工艺流程(见下图)驯养繁殖场技术工艺流程图放 流30%部分鱼 种鱼 苗自然界采捕亲鱼后备亲鱼培 育选鱼孵化池水花鱼苗鱼 苗 池鱼 种 池成鱼池市 场水源(河流) 饲料加工养 殖 户沉 淀 池河 流外购原料5.1.5实施技术方案(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 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和编印

40、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制作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珍稀水生野生动物意识。在此基础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一切破坏渔业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全民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2)病危珍稀水生动物的急救与暂养 对一切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造成受伤的水生野动物,首先进行诊断,查明病因,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进行暂养、护理、观察,在暂养护理期间,尽可能为其体质恢复提供理想的水域生态环境,使其早日恢复体质,待完全康复,实施放流,回归大自然。(3)

41、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学、生物学的调查研究 开展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贝氏哲罗鲑等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特征、性腺发育规律、产卵繁殖的特点、鱼苗、鱼种生长发育的规律、摄食特点以及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饲料营养的需求等生态学、生物学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4)加速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化、繁殖、苗种培育的研究工作在加强渔业生态环境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的基础上,加速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贝氏哲罗鲑等主要经济水生动物的驯化、苗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加大人工放流的力度,增加天然水域中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步走向种群的全面恢复和良性循环。 6.环

42、境保护设计6.1环境影响评价6.1.1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通过该项目实施,加大了保护区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意识,使水生野生动物和水域环境的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可使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得以恢复,逐渐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2)项目的实施可为社会提供部分就业岗位,通过移植驯化鱼种培育,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6.1.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因废渣、废料和施工单位的垃圾排放,对枢纽周边环境将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施工可能因堆放建材占地

43、,对植被覆盖可能造成一定影响。6.1.3避免不利影响的措施(1)施工废弃渣料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包括必要的奖罚制度等,尽可能消除影响。(2)指定附近低洼或河道冲沟等不影响河道水质的堤防,掩埋垃圾,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3)对于挖损的土地,毁坏的植被,鉴定合同时,就应要求达到复耕标准或恢复植被。6.2环境保护设计6.2.1水质保护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因此,项目完成以后,加强水质保护是当务之急。水质保护的措施是: (1)强化保护区林草覆盖种植和管护,防止破坏,禁伐禁牧,禁止任何形式的污染排放,必要时,组织专门班子,春季植

44、树、种草,平常管护,强化水质管理。(2)保护区河道水面周围,严禁砍伐,狩猎放牧等人类活动。滩内农田退出耕种。(3)定期发布水质公报、接受社会监督。6.2.2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内容主要包括:(1)降低粉尘,减少大气污染;(2)保护水源水质(3)保护重要设施;(4)合理弃渣,综合利用;(5)保护生态植被,搞好工区卫生;(6)保护耕地。该工程期间,由于取土,运料等施工活动,难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暂时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将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1)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的计划性,狠抓环境监理。(2)施工时在道路两侧定时洒水,以减少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扬尘污染。(3)施工弃

45、渣与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要集中处理。(4)在施工人员集中的区域,建立生活废水收集池,将部分生活污水让当地农民引入农田灌溉,或经长距离沉淀处理后排入下游。(5)工程完工后应尽快恢复其施工临时占地,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平衡。6.2.3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是人类共同的任务。我国水土流失地区治理工作的方针为:“封山育林、个体承包、以粮代赈、退田还林”。水土流失已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配合当地政府,对保护区流域面积,按510年计划,通过租赁、拍卖、个体承包等不同形式全部植树覆盖。种树品种由林业部门根据太白山区的土壤气候特点,分阳坡、阴坡进行垂直规划设计。首先落实林业苗圃,然后

46、按每年计划推进。除申请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费外,还应多方集资,根据不同情况与当地政府协商补助标准向承包户兑现。(2)对项目区引水枢纽以上流域进行详勘,作出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付诸实施。包括鱼鳞坑、淤地坝沟边埂、花椒护埂护坡、水平梯田埝地等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组建水保专业队伍。(4)加强水保执法力度,推广各地林木管护执法先进经验,建立乡、村、组三级水保执法组织,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和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6.2.4问题和建议环境保护是21世纪全球的中心话题。重视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陕西省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项目的实施虽然利大于弊,但同样存在着环境保护的问题

47、。建议管理部门在现有林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自然保护区10年环境保护规划”,并从施工时起付诸实施。7.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施工道路: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在八渡河右岸,八渡河左岸有陇县通往八渡镇的进山公路,在驯养繁殖场有跨河交通桥,完全可以满足材料运输的需要。施工用水:项目实施地分布于陇县八渡河的一级阶梯,距离河道仅30余米,施工取水较为方便。施工用电:项目实施地点有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通过,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建筑材料:工程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可就近解决,建材钢材、水泥可在本县内解决,运距40km,砂子从千河采购,运距20km,石料可在八渡河内就地取材。施工场地主要集中河道的一级阶梯上,场地

48、开阔,施工区周围有许多闲置的滩地,可修建施工临时施工棚、仓库及办公场地真正的四通一平,在此基础上制定堆料场地,开始工程施工。废渣废料堆放时,少占或不占农田。若因施工破坏林地、农田或林草植被的,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必要时,将这部分投资列入合同预算之中。7.2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7.2.1土方工程(1)土方开挖:本工程开挖主要为鱼池开挖,开挖前应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按照放线位置,采用机械开挖,先用推土机清表,将表层杂质土推出开挖面以外,然后用挖掘机从池中心开始挖土,逐渐向外退挖,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将土倒运至开挖面以外,对挖掘机挖不到的地方或开挖线附近采用人工开挖,严禁超挖,开挖至设计高程后,人工整平

49、池底及边坡。(2)土方回填:土方回填主要为建筑回填,回填采用人工回填,蛙夯补强,要处理好面层结合,进行刨毛、清扫、洒水湿润,在岸坡或建筑物结合部位,可用蛙夯补强,回填压实度不小于0.92.7.2.2砼工程(1)砼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1)砼拌制系统生产工艺流程采用人工在骨料场装架子车上料,经称量准确后倒入料盘拌和,1吨翻斗车接料送至施工现场。2)高温季节、雨季、冬季砼施工措施及质量控制作好骨料堆放防雨、防晒棚及料场排水设施,控制骨料含水量。 及时检测各种骨料含水率,调整砼配合比。 降雨时停止砼拌制。 高温季节砼生产时,应避免在高温时段拌制砼,尽量安排在早晨夜间施工,并做好骨料料堆降温,必要

50、时粗骨料料堆可喷洒冷水冷却,并掺加缓凝剂。 冬季生产运输砼时,拌和时可采用添加外添加剂,如防冻剂等,亦可采用加热砼骨料和拌和用水。同时应缩短砼运输和浇筑时间,必要时在砼生产、浇筑场所搭设暖棚保温。3)砼施工其他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施工。(2)钢筋制安钢筋在加工场制作,用汽车运到施工现场,人工焊接绑扎,钢筋一次绑扎成型,砼一次浇筑成型。7.2.3浆砌石工程(1)砂石料及水泥由当地购买合格材料、砌筑前放样、立标、拉线、砌筑、并将石料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清除干净。(2)砌筑采用铺浆法砌筑,要求达到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3)砌筑要求A、应分层坐浆、随铺

51、浆,随砌筑。B、砌缝宽度:竖缝2-4cm,平缝2-2.5cm。竖缝在5cm以上时应填塞片石,且先填砂浆后填石料。C、砌筑时依次铺角石、面石、然后填腹石。(4)砌体间的结合面应刷洗干净,在湿润状态下砌筑,砌体间隔时间较大时应凿毛处理。(5)砌体的永久缝应平整垂直。(6)砌体勾缝采用平缝,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标号,灰砂比采用1:2,勾缝前应清理缝槽,用水冲洗湿润,砂浆应嵌入缝深2cm。(6)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内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14d。7.2.4土工膜铺设(1)按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选择好土工膜。(2)运输和贮存采用卷材运输土工膜,应注意防止在装卸过程中造成卷材表层的损坏,应按卷材下料长度留有适量余地。运输过程中和抵运工地后妥善保存,避免日晒,防止黏结成块,并将其储存在不受损坏和方便取用的地方。尽量减少装卸次数。(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