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869864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名校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名校2014届高三语文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编制:2014年1月5日(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三、诗歌鉴赏(2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题。(10分)梅 花 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注】容易:轻易的意思。16.(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4分)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三、诗歌鉴赏(20分)16.(1)寂寞(数萼),孤傲、美丽(孤标画本难),风韵(香中别有韵),清雅(清极不知寒)。(评分标准:答到一点内涵,且

2、联系的诗句内容正确给1分,答到4点即可给满分。用原文语句作答不给分,答梅花的自然属性,如耐寒、清香,不给分。)(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2分)情感要点:对梅花高洁素雅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怅之情;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伤之情。(表达技巧,2分。感情每点1分,答满3点给4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应得分。)【崔道融梅花诗意】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得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道冬的寒冷。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道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7题。(10分)浣 溪 沙

3、 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17.(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 (2分)(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3分) (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5分) 17.(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分)(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1分)(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

4、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1分)(扬州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考试)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游赏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1,琼彝倒玉舟2。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注:1、菰黍、昌歜,席间食品。2、琼彝、玉舟,酒壶、酒杯。(1) 这首词上片首句,将游赏十三楼时所见湖光山色和席间歌女容貌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写,请结合修辞手法说明。(3分)(2) 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3) 下片末句(

5、“声绕”)是怎样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4分) 2013.129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歌女的眉黛如山(1分),酒后的醉眼流波。(1分)用意:和十三楼的游玩之乐进行对比,表现十三楼的观览之胜。(1分)心情:游兴之浓、游赏之乐。(2分)赋声以形,写出声音的余音袅袅和动态美感(绕、飞)(2分,能结合“绕”、“飞”进行分析即可);侧面烘托,用晚云的滞留表达歌声的美妙(2分)。(淮阴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考试)三、古诗鉴赏(8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

6、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2)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4分) 10(1)老去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答对1点1分)(2)首联写诗人因为“梅”而触动写诗兴致,夸赞友人才情(1分)第二联写友人送客逢梅思恋故人第三联感慨诗人没有折梅相赠,否则引起乡愁等愁绪,(

7、1分)最后抒发门前一树梅花催人老的忧伤。(1分)(菁华中学2014届高三12月考试)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夕 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9(1)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运用了虚实

8、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手法2分,作用2分)(阜宁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d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1) 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

9、要分析。(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末句。(4分) 【参考答案】9(1) 主人公有志而无奈,多病的自身困难加剧他的归隐之念,百姓流亡的疾苦唤回他的济时之心,刻画了一位有志而无奈、甘窃位苟禄、进退两难的官员(诗人)形象。(意对即可)(2)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暗淡;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无奈的的思想矛盾和苦闷;感激友人的问候关念,亟盼他来访(意对即可)(3)末句以景结情(以景作结)。“西楼望月”, 望月怀人,借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说明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几回圆”,

10、用月轮的缺而复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意对即可)(赣马高级中学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10【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

11、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棠张中学2014届高三11月月考)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

12、土,尽沦于金人之手。(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1)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1分,不加分)(2)拟人(1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3)风格豪迈而沉郁,主旨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风格、主旨各2分)(扬州市201

13、4届高三11月检测)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听业上人弹琴 齐己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注:上人:精于佛学的僧侣。.说明“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一联的含意。(2分) 解析:如果人心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1分),那么天下就会和平安宁(1分)。.颈联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颈联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或:以有形写无形,通感)(2分),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1分)以古风的高旷与淳朴,渲染琴声的淳朴清正。(1分).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

14、该诗:“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太和之气”的理解。(4分)解析:太和之气,一是指琴声纯正,二是指琴声带来的心气平和,三是劝解世人修持心性的禅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诗歌赏析】唐人咏听琴的诗很多,但像这首诗从裨补世道人心的角度立意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所以沈德潜评曰:“太和之气,从来咏琴诗俱未写到。”(唐诗别裁)。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万物都寂寂”,写秋夜之静,没有一点声息,显见是一个天气晴好无风的夜晚。“堪闻弹正声”,点出诗人听到业上人弹的琴声。一个“堪”字,不仅突出了静中闻琴的听觉效果,而且也强调静夜有助于听琴者屏气入神,仔细品味弹琴人所弹的乐调的高

15、下优劣,及其所表达的情志所在。接着的“弹正声”三字,就写出了诗人品味的结果。所谓“正声”,指声音纯正。“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荀子乐论)“姑洗生应钟,比于音,故为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顺气”,所谓“和”,都是指冲和纯正之气,可见纯正的乐调具有冲和纯正之气,使人听了身心能进入冲和纯正的境界。业上人弹出的即这种正声。颔联就上面的意思发出议论:“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世上之人,如果他们的心地都像业上人弹的琴声那样纯正,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烦扰和纷争,就会呈现清平的政治局面。这里,诗人首先是赞扬业上人能以纯正之心传纯正的琴声;其次也明显带有劝诫世人之意。唐末社会矛盾激化,兵连祸结,李唐王朝大

16、厦将倾。诗人虽然身入空门,但从这首诗看,他并没有忘记世事,并且可以说其诗意正是对当时倾危的世道人心而下针砭的。诗人认为导致“天下和平”的途径在于个人心性的修持。颈联正面描写琴声。诗人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湘水泻寒碧”,以秋季湘水的奔流及清澈生寒,暗示琴声的流畅凄凉;十分形象。昔人俞伯牙弹琴,志在流水,他的知音者钟子期听了便赞扬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这里,诗人同样进入了类似的音乐境界。他特意拈出“湘水”来,则因湘水素以清澈著称,所谓“湘川清照五六丈”(湘中记),故而古代诗文中多称湘水为潇湘,“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这样,才更符合“泻寒碧”的特点。“古风吹太清”,是说琴声明朗

17、飘洒,像亘古即有的天风飘过太空。“古风”在这里又似有双关之意。诗人似乎从琴声中听出上古淳朴清正的古调遗风。作者在另一首诗中说:“此声含太古,谁听到无心。”(听赵师尊弹琴)可以参证。尾联回忆昔日与业上人在庐山相会,曾听到过他弹琴的事,赞颂业上人“今夕”所弹的“正声”听而“更分明”。这不仅是业上人琴技的更加精进,而且体现出他心性修持的更臻纯正之境。(徐州市2014届高三11月测试)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1)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唐属滁州。时作者被贬滁州做刺史,与山中一道士成为好友。(2)白石:即白石英。道家餐饮中的食物。(1)请简要说明首联中“冷”字的作用。(2分)(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3)这首看似平淡的诗蕴含着哪些情感?(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暗示时令;奠定诗歌感情基调。(一点1分)本诗围绕“怀念老友”展开:先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忙碌的他,最后又因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一点1分)对朋友的真挚思念。无法见到朋友的孤独寂寞。政治上不得志的落寞感伤。(写出一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2分,写出3点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