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7868593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2.石油污染除了会造成海域内动物的死亡外,还会()破坏海滨娱乐场造成海岸环境退化造成生态破坏使海水富营养化 A.B.C.D.3.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B.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C.这一

2、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D.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4.随着开发建设大潮,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着海岸带,下列不属于海岸带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是() A.破坏海防林,加剧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危害B.毁坏滩涂C.大量废弃物直接排入海湾,加剧海水污染和生态破坏D.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5.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6.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B.废气C.粉尘D.

3、热水7.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对资源可持续利用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8.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B.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C.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D.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

4、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C.渔业过度捕捞D.定期海上休渔10.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B.C.D.11.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

5、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12.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A.海上石油泄漏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13.世界各国对海平面上升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4.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 潮汐现象人类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 波浪运动 A.B.C.D.15.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岛屿沉降 海水膨胀 暴雨泛滥成灾 两极冰盖融化 A.B.C.D.二、综合题(共3题;共20分)1

6、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1)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和_。 (2)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 (3)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17.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

7、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8.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油轮在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材料二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_。 (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处附近的_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_和_。 (3) 如果石油泄漏事故1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_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4)1. 从图中可知,石

8、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和_。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A冰山属于淡水冰的一种;B根据淡水与海水的密度差异可知,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比值大致是15;D由于低纬海区水温较高,南极大陆断裂形成的冰山不可能到达北大西洋;故选C。【点评】考查海洋中冰山的分布及特点;冰山一般多存在于中高纬海区,这些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2.【答案】B 【解析】【分析】石油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但不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故选B。【点评】考查石油污染的危害;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3.【答案】C 【解析】【分析】伏

9、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故选C。【点评】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内容;伏季休渔是为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答案】D 【解析】【分析】海岸带的开发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它们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故选D。【点评】考查海岸带开发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5.【答案】D 【解析】【分析】A强效洗涤剂也存在一定污染;B播洒粉妆石灰会使污染物沉积到海底;C直接燃烧污染大气;故选D。【点评】考查海洋环境保护;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油污除理方法是先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再集中处理。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洋污染的类型。海洋

10、污染的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海洋有机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导致海水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的废水、化学农药以及含铅汽油等。石油污染:油船事故、海上井喷事故、输油管道漏油、沿海工矿企业和城市排放含油污水等造成。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排放冷却水,属于热污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7.【答案】A 【解析】【分析】B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对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是保护海洋生态;C扩大生产会进一步破坏海洋环境;D肯定是不能禁止捕捞的,会影响到渔民生存;故选A。【点评】考查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加强宣传、加

11、强立法、严格管理可以提高渔民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行为。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我国海岸线比较长,受海洋灾害严重;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海底地震为地质灾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9.【答案】D 【解析】【分析】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是会破坏海洋原有的生态系统的;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会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C渔业过度捕捞会使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故选D。【点评】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定期海上休渔,有利于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10.【答案】B 【解析】【分析】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

12、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故选B。【点评】考查海洋石油污染的内容;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11.【答案】D 【解析】【分析】赤潮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含有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A、B正确;在一些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及海湾又比较封闭的地区,赤潮发生的频率比较高,所以C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海洋生态破坏的案例;赤潮一旦发生,靠其自

13、身的自净能力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常需要通过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清除水草等手段加以解决。12.【答案】A 【解析】【分析】B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C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D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污染范围较小;故选A。【点评】考查海洋污染治理的内容;石油污染是世界性的海洋污染,是入海各种污染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13.【答案】D 【解析】【分析】A只是改变了水量季节的变化,而不改变总量;B控制大城市规模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不大;C人类文化遗产与本题无关;故选D。【点评】考查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策略;应对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因此最根本的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

14、4.【答案】C 【解析】【分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波浪运动是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故选C。【点评】考查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带来的问题;学生要学会区分哪些是自然现象,哪些是人为造成的。15.【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与两极冰川融化,从而出现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从而淹没海洋低地和岛屿;故选B。【点评】考查海平面上升的结果;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二、

15、综合题16.【答案】(1)深海环境复杂;海上气象多变(2)生态;海洋生物受到污染(3)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的文字材料“天气恶劣”和所学的海洋环境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并使海洋生物遭受污染。(3)泄漏的石油进入大西洋会随着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漂向欧洲沿海。【点评】考查海洋污染的成因及影响;墨西哥湾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部分为陆地环绕,是世界繁忙的国际海洋航线之一。17.【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答出三项即可)。负面影响及对策: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

16、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7、(答出任何一项负面影响及对策即可) 【解析】【分析】结合图例对比两幅图,可发现变化有: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填海土地和海湾消失等。【点评】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自然灾害和问题;自然灾害的发生总是会有一定的关联,即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伴生出其他自然灾害,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18.【答案】(1)中东波斯湾沿岸(2)马六甲;日本;中国(3)西;因油膜覆盖,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死亡(4)沿海水域;海上航道沿线;沿海石油开采,石油工业发达,海洋污染严重;海上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泄漏等现象时有发生 【解析】【分析】(1)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2)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海上石油运输的必经之地,被其称为“海上生命线”。(3)北印度洋冬季(北半球),海水自东向西运动;致使鱼类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海水中缺氧。(4)观察图可知,世界石油污染水域主要在大陆沿海水域及海上航道沿线附近。【点评】考查海上石油污染的相关知识;本题以石油污染水域图和相关材料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对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地区及运输线路有很好的认识。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