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863369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二一二年八月杭州1 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及项目组成1.1.1 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丽水市青田县境内,工程起点位于瓯北线与330国道平交口处,终点与巨浦连接线相接。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1-1。1.1.2 项目组成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组成详见表1.1-1。表1.1-1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工程部位子项目数量备注1主线工程路基、路面、平面交叉、桥梁、涵洞、隧道、公路养护站及港湾式停靠站等路线全长18.952km;平面交叉16 处,桥梁10 座,涵洞48 道,隧道3 座,公路养护站1 个

2、,港湾式停靠站16 处。路面为沥青砼路面,路基宽12m,路线全长18.952km,全线与地方道路平面交叉16处,设置桥梁1680m/10座,涵洞48道,隧道3座,公路养护站1个,港湾式停靠站16处。2施工临时设施桥梁施工临时场地桥梁施工临时场地9处,占地1.08hm2桩号分别为:K0+050(孙前大桥),K3+080 左侧,K6+800 左侧,K8+890 左侧,K10+590 右侧, K13+700 左侧,K14+650 左侧,K17+420 右侧, K18+660 右侧。(其中K0+050,K10+590,K17+420共0.18hm2,在永久征地范围内)路基路面施工临时场地路基路面施工临

3、时场地共设置9处,占地0.90hm2桩号分别为:K0+050,K2+300,K4+550,K6+700, K8+850,K11+150,K13+180,K15+650,K17+800均布置于路基征占地范围内,不增加征占地面积。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2处,占地面积2.02hm2桩号分别为:K6+900右侧、K13+600左侧。中转料场中转料场4处,占地面积4.88hm2桩号分别为:K9+150 左侧、K11+350、K13+500 左侧、K17+850。(其中K11+350,K17+850 共1.94hm2,在永久征地范围内)3取料场取料场取料场1处,占地面积1.04hm2在仁宫村后设一取料场,可

4、取土石26万m3。1.2 线路方案、主要控制点路路线方案:本项目起点位于瓯北线与330国道平交口处,与现有330国道平交,起点桩号K0+000,路线沿老路布设,于K6+400处设仁宫1号大桥跨越小溪,至小溪北岸后路线沿溪布设,途经下岸、仁宫乡、下厂、寺岙,之后设置寺岙隧道至瓦窑头,然后经朱山埠设置湖云湾隧道至钓滩下,经柿树湾、石寨、城门,于K17+910处利用隧道穿越隔岸山,紧接出洞口处设置湖云大桥与青景庆老路相接,路线延伸到达项目终点,终点与巨浦连接线相接,终点桩号K18+952,路线全长18.952km。另为改善孙前村村民出行条件,位于路线K4+480处设置一座4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横跨

5、小溪,桥梁全长130m。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和控制因素:三溪口电站、路线起点、金丽温铁路、仁宫1号大桥、仁宫乡、水厂取水口、寺岙隧道、大奕电站、湖云湾隧道、城门、隔岸隧道、湖云大桥及路线终点。工程线路走向图详见图1.2-1。1.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1.3.1 建设规模和主要工程量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线全长18.952km,设桥梁1680m/10座,涵洞48道,隧道3205m/3座。征地51.68hm2,拆迁6934m2。主要工程量见表1.3-1,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2。表1.3-1 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数 量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

6、改建工程2工程建设地点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3工程建设性质改建公路4工程建设单位青田县交通局二工程基本指标1公路等级级二级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km/h603防洪标准小桥、涵洞及路基50年一遇,大中桥100年一遇4征占地面积hm251.68其中:永久占地hm244.78临时占地hm26.905土石方开挖总量万m85.866土石方填筑总量万m138.707综合利用开挖量万m85.738借方总量万m52.979弃渣总量万m钻渣0.13三路线1路线总长km18.9522停车视距m753最大纵坡%/处3.1/14最小坡长m150四路基、路面1路基宽度m12.02路面沥青砼路面五桥梁、涵洞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

7、级2桥梁m/座1680/103涵洞道48六隧道1中、短隧道m/座3205/3七线路交叉1平面交叉处16八拆迁安置1拆迁建筑物面积m269342安置用地面积hm25374九公路养护站和港湾式停靠站1公路养护站m2/个3017/12港湾式停靠站处16处十仁宫取料场1仁宫取料场m210377十一建设工期施工期月30十二工程投资1总投资万元60842.962土建投资万元45207.68表1.3-2 主要技术指标内容指标设计速度(km/h)60停 车 视 距(m)75平曲线最小半径(m)140最大纵坡(%)4.6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型)(m/处)2200/1竖曲线最小半径(凹型)(m/处)4500/1路基

8、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I级1.3.2 路面工程路面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基层采用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级配碎石作为路面底基层。图1.2-1 工程线路走向图1.3.3 路基工程本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为12m,双向双车道,路幅布置为:行车道宽为23. 5m,硬路肩宽为21.75m,土路肩宽为20.75m。桥梁与路基同宽。1.3.4 桥涵工程全线桥梁总长1680m(含孙前大桥),其中大桥1450m/7座,中桥230m/3座,涵洞48道。中、小桥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桥采用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涵洞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1.3.5 交叉工程与

9、各级公路交叉共设置平面交叉16处,不涉及立交和匝道工程。1.3.6 隧道工程工程设隧道3座,分别为寺岙隧道(K9+200K10+480),全长1280m;湖云湾隧道(K11+410K12+960),全长1550m;隔岸隧道(K19+555K19+930),全长375m。(1)隧道设计标准设计速度:60km/h,由于路段非机动车量较多,根据实际混合交通量组成情况,隧道全宽建议采用12.0m。设计速度60km/h采用的建筑限界:人行道21.0m,侧向带宽21.5m,行车道23.5m,行车道净空5.0m。洞内附属设施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二级公路隧道的要求增减配置。(2)隧道结构形式隧道洞身采用单心

10、圆复合式衬砌,、类围岩设置仰拱;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防水层;洞门采用端墙式。1.3.7 港湾式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位于土路肩和硬路肩上,全线共设置16处,设计尺寸为:减速段长度25m,站台长度20m,加速段长度35m。路缘石采用C20砼预制板,长度99m,路缘石安装采用M7.5水泥砂浆坐浆(厚1cm)。1.4 预测交通流量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交通量预测见表1.4-1,车型比例详见表1.4-2。表1.4-1 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pcu/d 路 段特征年交通量2014年2015年2020年2021年2025年2028

11、年庆景青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263029114039427751255895表1.4-2 车型比例一览表车 种小客车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构成(%)83.0911.004.271.641.5 工程占地和拆迁安置(1)工程占地本工程征占地面积51.68hm2,其中永久占地44.78hm2,临时占地6.90hm2。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临时场地0.90hm2、临时堆土场2.02hm2、中转料场2.94hm2 和取料场1.04hm2,共计7.90hm2。(2)拆迁安置工程共拆迁建筑物面积 6934m2,零星分布在公路沿线,拆迁对象主要是村民,无厂矿企业和单位等其他拆迁对象。拆迁安置11 户,约24人。1.6

12、工程进度和投资1.6.1 工程投资工程估算总投资 60842.96 万元。1.6.2 工程进度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施工期为30个月,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2015年7月建成通车。2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质量现状2.1 环境保护目标2.1.1 水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水环境的主要保护目标为小溪,其水质要求为类水质,目前涉及青田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取水口1处;K16+300K17+210附近水域的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工程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关系见表2.1-1 表2.1-1 公路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关系保护目标中心桩号目标水质与公路关系功能区划备 注小溪跨越小溪的桥梁有仁宫1号大桥K6+400

13、和湖云大桥K18+470、孙前大桥K0+075(位于K4+500)。桥梁跨越及沿小溪北侧渔业用水区距离最近的孙前大桥下游3.5km为现有青田水厂取水口(K0+900),计划将搬迁。其中K0+000K5+000扩建段涉及现有青田县鹤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县级)。不涉及迁建后的新田坑取水口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K10+400K11+400路段涉及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K16+300K17+210附近水域道路红线距离水域边界约120m渔业用水区注:根据青政200753号文,青田县鹤城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小溪南岸至青田县自来水厂湖边取水点下游100m范围内的水域(一级保护区);小溪孙前渡口

14、至南岸及青田县自来水厂湖边取水点下游100m至小溪与大小溪汇合处范围的水域(二级保护区;保护区包括相应的小溪水域及两岸纵深各50m范围以内的陆域)。迁建后取水口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新田坑取水口上游1000m(即小奕村岩店自然村)至下游100m(小奕上村村头)相应水域,长约1000m;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从小奕村岩店自然村至大奕村过海自然村村头相应水域,长约2000m。陆域范围均为水域两岸纵深50m的范围。2.1.2 声环境、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和要求本项目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工程沿线的村庄,取料场边界200m范围内均无敏感点分布。根据实地踏勘和调查,工程推荐方案沿线敏感点共14处,13处为村庄,1处为

15、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具体见表2.1-2。表2.1-2 工程沿线噪声、空气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中心点桩 号道路性质与公路相对位置最近一排房屋与中心线距离(m)最近一排房屋与红线距离约(m)户数(户)与路面高差约(m)房屋情况环境保护要求距离红线35m范围内约第一排户数约评价范围200m内约1鹤城镇湖边村K0+000K0+200改建南侧1537720034层,面向公路A2、N2/4a2南湾村K2+100K2+700改建南侧806501035045层,背对公路3仁宫乡密溪村K6+100K6+400新建南侧1614332-1.045层,背对公路A1、N2/4a4下岸村K6+500K6+65

16、0新建北侧1291213819+1.034层,面向公路5仁宫村K7+000K7+300新建北侧202272750036层,面向公路6下厂自然村K8+300K8+500新建北侧2056610+1.045层,面向公路7寺岙村K8+900K9+200新建北侧52370320035层,面向公路8过海坑自然村K10+500K10+600新建北侧150135025023层,侧向公路9钓滩下自然村K13+600K14+000新建南北两侧17310410-2.023层,背向公路10柿树湾自然村K14+850K14+950新建北侧8066039+2.023层,面向公路11巨浦乡石寨村K16+450 K16+65

17、0新建北侧2057715023层,面向公路12城门村K17+350 K17+450新建北侧2053310023层,面向公路13湖云村K18+450 K18+650新建南侧40251512-3.045层,背向公路14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K16+300K17+210新建南侧135120深潭1处,深约15mN0注:A1、A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二级标准; N0、2/4a运行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2类标准、4a类标准;所有敏感点施工期噪声均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1.3 生态环境保

18、护目标和要求工程沿线的基本农田、沿线植被、动物、水土保持设施等。保护工程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扰动施工管理区范围外的动植物。采取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状况。此外,根据沿线生态环境现场调查结果,确定本次环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3。表2.13 沿线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所在地区保护目标保护对象类型级别建立时间与本项目关系主管部门丽水市青田县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鼋及其生境野生动物省级2000年2006年调整道路红线距离石寨实验区约5m,涉及长度约900m(K16+300K17+210)海洋与渔业局2.2 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

19、线路经过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对沿线环境质量监测进行现状评价。(1)地表水小溪上、下游监测断面水质各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类标准要求。(2)环境空气工程线路附近的湖云村NO2、CO小时浓度值和PM10、NO2、CO日均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相应标准要求。(3)声环境沿线村庄声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或4a类标准要求。- 32 -3 主要环境影响3.1社会环境影响3.1.1 对区域交通的影响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为丽水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中第5横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按

20、二级及以上标准建设,但原湖边至巨浦段公路是设计时速为30km/h的三级公路,且道路平面线型差,沿线村庄多,行人对车辆通行干扰大,部分路段视线差。因此本项目的改建有利于促进丽水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要求,是对外交通实现畅通,市域内各县间实现快速连接,城乡交通实现一体化,形成快速高效、便捷顺畅、集约环保、安全可靠、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保障。3.1.2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项目作为庆景青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连接鹤城镇、巨浦乡、北山镇的主要交通要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往于鹤城镇、巨浦乡、北山镇德往返交通会愈加频繁;随着北海(滩坑)电站库区的开发,该路段的旅游交通车辆会迅速增长;

21、因此,提升湖边至巨浦段公路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项目的改建符合青田县城市通体规划要求,是青田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完善青田县的公路网布局,提高青田公路网的通行能力,改善青田地区的交通条件,方便所经区域广大群众的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提高公路交通经济效益。3.1.3 工程土地占用影响线路经过青田县鹤城镇、仁宫乡、巨浦乡等乡镇,工程征占地面积51.68hm,其中永久占地44.78hm,临时占地6.90hm。占地类型中以非耕地为最多,其中耕地占用面积17.51hm。由于区域耕地大多为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特别是基本农田占用的批准手

22、续,配合沿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应做好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3.1.4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程建设征用的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中耕地17.51hm2,使得当地村庄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农业产值有所下降,农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好土地征用工作,本着顾全大局、保护弱势群体利用的目标出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和执行土地征用计划。占用耕地后应做好耕地的占补平衡,并及时采取复耕及其他保护措施,使得本公路建设对沿线耕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3.1.5 对房屋拆迁的影响工程沿线将拆迁房屋6934m2,主要涉及湖边村、南湾村、下岸村、瓦窑头、

23、朱山埠、彭湖圩、钓滩下等。在选线时对沿线的村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房屋拆迁。因此,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由政府统一对拆迁户进行生产、生活安置和补偿,并将补偿费落实到户,使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原有水平。只要做好补偿工作,拆迁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不大。3.1.6 对失地农民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44.78hm2,其中永久占用耕地为12.35hm2,工程永久占地引起的农业经济直接损失占青田县农业经济的比例较小,但项目建设将造成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对这些农民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通过采取土地补划、调整、货币补偿等多种形式补偿工程占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等,工程征地造成的影响可

24、以降低到最低限度。3.1.7 对基础设施的影响(1) 对通讯、电力设施的影响工程将拆电力线62根、通讯线51根。本工程在路线选线时尽量避免高压管线及通讯杆的拆迁。同时路基填筑高度在与高压线及通讯杆底下穿过路段严格受其高度控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净空高度,以保证行车营运安全。个别无法避让或交叉线位,通过地方或电力及通讯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前进行协调,采取先通后拆的原则。因此,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拆迁对沿线居民和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施工时加强管理,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可以避免停电或通讯中断等情况发生。 (2) 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影响工程沿线受地形、地质和路网规划等要求需设置桥涵构造物。工

25、程将设置桥梁10座,其中大桥7座,中桥3座,涵洞48道。上述桥涵工程及其相关配套工程完工后,能够确保沿线水系畅通,基本保持沿线地区原有的自然状态,本工程建设对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及防洪将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公路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设计,公路施工中破坏或占用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必须在当地农事活动之前按当地农田水利规划要求予以修建,暂时不能正常修复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应修建临时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保证沿线农民能适时开展农耕及其农事活动。(3) 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工程共有16处平面交叉,交叉道路在交叉路口施工时对现有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但施工时间较短,待交叉路段施工结束后影响即可消除。3.

26、2生态环境影响3.2.1 对植被的影响(1)沿线植被影响工程占地51.68hm,土地类型大部分为旱地和林地等,沿线植被主要为蔬菜、玉米、芋艿等农田植被以及杨梅树、桔树等经济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施工机械的活动、材料堆放、临时营地都会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表植被。在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临时性的破坏可以得到逐步恢复,这种影响即可消除,并恢复正常状态。(2)隧道施工对山体植被的影响隧道开挖引起的地下水变化可间接地影响植被。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调查表明,工程区域岩石主要为风化岩,岩石里赋存的水量较少,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隧道施工在做好相应防渗措施的前提下,隧道开挖引起地下涌水的可能

27、性较小,隧道开挖不会对表层土壤中的孔隙水、潜水产生大的影响,因此,隧道工程建设不会对地表植被和隧道顶部植被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3.2.2 对动物的影响工程线路途经区域以耕地为主,为人类活动较频繁区,野生动物极少,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野生动物带来影响。3.3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3.1 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各桥梁基础开挖、钻桩、混凝土浇注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为小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 (1) 桥梁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工程共设置大桥8座,中桥2座。所有桥

28、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桩基础施工时,先打设护筒,然后钻孔、清孔,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钻孔和清孔过程中泥浆钻渣由管道输送至布置在桥梁附近的泥浆池、沉淀池中,部分泥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自然蒸发,不外排。沉渣干化后用于路基回填。因此,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桥梁施工所用机械一般以电动机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矿物油类的跑、冒、滴、漏,即使有部分机件加润滑油,其用量也不大,可能进入水体的油类量极其有限,不会造成水质中石油类物质的明显增加。(2) 建筑材料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各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易流失的筑路材料如黄沙、土方和一些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等料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

29、、漏和露天堆放、管理不当,遇暴雨时将可能被冲刷到附近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此外,工程施工中如遇水泥拌和后没有及时使用将造成废弃物,若处理不善,将被雨水冲刷进入沿线附近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使其对水环境水质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3) 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车辆维修和冲洗将产生冲洗废水,该类废水主要含石油类和悬浮物。工程施工期间,需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土地渗滤后排放,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严禁将冲洗废水直接排入附近

30、水域。(4) 生活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工程沿线途经村庄较多,因此,施工人员租借当地居民的住房,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排污系统处理,不会对周围的水体水质造成较大影响。3.3.2 运营期(1) 路面及桥面径流对水质影响本工程运营期主要的水污染源为路面及桥面径流。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物、路面滴油、轮胎磨擦微粒、尘埃等随雨水汇集径流,因此其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石油类等。影响路面及桥面径流水量和水质因素较多,包括交通量、降雨频率和强度、灰尘沉降量,以及干旱时间等,其水量和水质变幅较大。根据目前国内对公路路面径流浓度的测试结果,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min内,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浓度较高;半个小时后,其浓度随着降

31、雨历时延长而较快下降,降雨历时406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工程路面及桥面径流量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很小,且被分散在整个沿线,根据不同路段流入沿途不同河流,不会形成较为集中的径流污染源,因此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不大。3.4 大气环境影响3.4.1 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平整土地、开挖及铺浇路面、运输车辆行驶、水泥和砂石料装卸、建筑材料堆放、混凝土搅拌等均会产生扬尘,其中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量占扬尘总量的60%以上。(1) 运输车辆扬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

32、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根据公式可知,在同样的路面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同样的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对车辆限速并保持路面的清洁可减少运输车辆扬尘。同时施工过程保持运输路面一定的湿度可减少扬尘量。根据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在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将TSP的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有效的控制施工扬尘。 (2) 裸露地面和堆场扬尘道路施工阶段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需要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的表层土壤在经过人工开挖后,临时堆放于露天,

33、在气候干燥且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扬尘量可按堆场扬尘的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起尘量,kg/t.年;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量,%。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量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量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见表3.4-2.表3.4-2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粉尘粒径(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粉尘粒径(m)809010015

34、020025035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粉尘粒径(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上表可知,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3) 搅拌扬尘根据道路施工灰土拌合现场的扬尘监测资料表明,当采用路拌工艺施工时,路边50m处TSP小时浓度小于1.0mg/m3

35、。储料场灰土拌合站附近相距5m下风向TSP小时浓度为8.1mg/m3;相距100m处,浓度为1.65mg/m3;相距150m处已基本无影响。考虑到本工程沿线经过13个村庄,建议本工程现场尽可能不要设置灰土拌合站,若因施工需要必须设的情况下,应采取设置相对集中式灰土拌和站方式进行,且设于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环境敏感点150m以上,以避免扬尘对环境敏感点的直接影响。(4) 隧道口施工扬尘本工程设隧道3座,分别为寺岙隧道(K9+200K10+480),全长1280m;湖云湾隧道(K11+410K12+960),全长1550m;隔岸隧道(K19+555K19+930),全长375m。根据工程线路走向

36、及隧道口敏感点分布,其中寺岙隧道、隔岸隧道涉及敏感点分布。寺岙隧道进口处距离寺岙村约93m,位于隧道进口处的北侧;隔岸隧道出口处距离湖云村最近距离约227m,位于隧道出口处的南侧,不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WNW)的下风向,新建隧道口施工时施工扬尘对其影响很小。(5) 沥青烟气本工程所有沥青混凝土均采用商购,现场不设沥青拌合站,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沥青搅拌产生的烟气影响,仅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时会产生少量的沥青烟气,主要污染物为THC(烃类)、酚和苯并(a)芘以及异味气体,其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在周边外50m之内以及在距离下风向150m左右。因此,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应避开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

37、空气敏感点的时段。3.4.2 营运期本工程建成运营后,湖边村、南湾村在各预测年份的NO2高峰小时最高浓度和日均最高浓度分别为0.028mg/m3、0.013mg/m3;CO高峰小时最高浓度和日均最高浓度分别为0.229mg/m3、0.111mg/m3,叠加现状浓度后,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密溪村等11个其它敏感点在各预测年份的NO2高峰小时最高浓度和日均最高浓度分别为0.027mg/m3、0.013mg/m3;CO高峰小时最高浓度和日均最高浓度分别为0.225mg/m3、0.109mg/m3,叠加现状浓度后,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

38、5-1996)中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因此公路运营后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隧道进出口附近的寺岙村、城门村和湖云村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隧道口NO2叠加道路影响后,对其影响较小,预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1月6日修改)中的一级标准。3.5 声环境影响3.5.1 施工期公路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筑路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开山爆破、材料运输等产生的噪声,其特点具有间歇性、高强度和不固定性。多台机械设备施工噪声的昼间最大影响距离(噪声限值按55dB计)为180m,夜间的最大影响距离(噪声限值按45dB计)为310m。可见,施工噪声昼夜间影响范围较

39、大,根据现状调查,各敏感点与公路的距离均小于200m,机械施工时对沿线村庄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靠近居民区施工时应禁止夜间施工,并适当采取一定的临时噪声防护措施。3.5.2 营运期(1)沿线村庄在营运初期(2015年),各个敏感点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其中昼、夜最大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3.9dB和53.2dB。在营运中期(2021年),各个敏感点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其中昼、夜最大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5.6dB和54.2dB。在营运远期(2029年),各个敏感点昼间、夜间噪声预

40、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其中昼、夜最大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7.2dB和54.8dB。(2)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经预测,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内深潭水面、滩地的噪声预测情况如下:在营运初期(2015年),石寨实验区深潭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1.1dB、45.5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略有超标,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1.1dB和0.5dB;滩地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4.0dB、57.2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14dB和12.2dB。在

41、营运中期(2021年),石寨实验区深潭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2.3dB、46.3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略有超标,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2.3dB和1.3dB;石寨实验区滩地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5.6dB、58.7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15.6dB和13.7dB。在营运远期(2029年),石寨实验区深潭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3.5dB、47.2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略有超标,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3.5dB和2.

42、2dB;石寨实验区滩地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7.2dB、60.3dB,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超标分别为17.2dB和15.3dB。3.6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3.6.1 施工期 (1) 生活垃圾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有机厨余为主,此外草木、塑料包装袋、纸类、砖渣相对含量较高。工程沿线经过村庄有13个,因此,施工人员租用当地居民用房,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现有的垃圾处理系统统一处置。(2) 施工临时区垃圾施工临时区会产生各种下脚料,如金属、塑料、废旧钢材、油桶、包装袋、蓄电池等垃圾,若处置不当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废弃的材料露天堆放锈蚀

43、、腐烂后不仅造成物资财产的损失,也会对周围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故应加强管理、及时回收利用。特别是蓄电池禁止露天堆放,避免其腐蚀后造成污染影响。(3)弃渣处置工程弃渣主要为钻渣,经沉淀池沉淀,工程完工后填埋,不需另设弃渣场。工程弃方量0.13万m3,这些弃渣临时堆放若不妥善处理或堆放后不采取有效的拦挡措施,将会对周围土壤、水体等造成一定的污染。经沉淀池沉淀,工程完工后填埋,不需另设弃渣场,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6.2 营运期本项目设置管理部门实施对工程养护、路政等的管理。根据沿线情况,在K9+000附近设置养护站一处,生活垃圾经妥善处理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3.7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工程

44、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2409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3179t,其中施工准备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124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t;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231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2621t;自然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78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54t。从水土流失量分析,施工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施工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占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的96.22%。3.8对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的影响本工程K16+300K17+210段从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北侧约5m(距离道路红线)经过,位于石寨实验区外。经调查,石寨实验区边界位于本工程道路红线南侧5m,实验

45、区内深潭1处,其边界距离道路红线最近约120m。(1)施工期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影响分析根据永嘉至庆元公路青田湖边至巨浦段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本工程永久占地未涉及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且施工过程中不在石寨实验区内设临时施工场地或取骨料(含中粗砂)。施工期间公路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筑路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材料运输等产生的噪声,多台机械设备施工噪声的昼间最大影响距离(噪声限值按55dB计)为180m,夜间的最大影响距离(噪声限值按45dB计)为310m。经调查,石寨实验区边界位于本工程道路红线南侧5m,施工期间临时占地不涉及实验区内的滩地,实验区的滩地、深潭边界分别距离道路红线

46、最近约5m和120m,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可能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鼋的生境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需对沿石寨实验区路段采取隔声围隔、低噪声作业等措施进行降噪,以尽量减少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内滩地、深潭的声环境影响。本工程沿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段施工中主要为填方,不涉及爆破施工,不存在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造成影响。此外,本工程施工机械冲洗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回用于路面洒水等,不外排,对石寨实验区内的水体水质影响较小。综上分析,工程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后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的生境影响较小。(2)

47、营运期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影响分析 石寨实验区边界位于本工程道路红线南侧5m,实验区内深潭及滩地各1处,其边界分别距离道路红线最近约120m和5m。营运期间,经噪声预测分析,石寨实验区内深潭的声环境质量昼夜噪声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昼、夜间分别超标1.13.5dB、0.52.2dB;石寨实验区滩地附近昼间、夜间噪声预测值均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0类标准要求,昼、夜间噪声最大分别超标17.2dB和15.3dB。此外,考虑石寨实验区内鼋怕光的特点,营运期间夜间行驶车辆灯光可能对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营运期间对于工程沿石寨实验区K16

48、+300K17+210段需采用不透光材料设置隔声屏障进行降噪遮光,以降低对石寨实验区鼋生境的不利影响。3.9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该地段穿越处地下水类型均属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区,由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组成,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属潜水微承压水。隧道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单元产生的涌水、隧道爆破后的降尘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其污染物则主要来源于爆破材料产生的污染、机械设备产生的污染及注浆材料和支护过程的污染等。隧道施工废水特征污染物主要为高浓度的SS。经分析,上述3处隧道附近水文地质均属于强中等风化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为主,围岩级别为级

49、,硐身围岩以中微风化岩为主,受断裂影响,围岩级别以级为主。富水程度中,且上述3处隧道附近地下水均属于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隧道施工对附近地下水资源影响较小,且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就近排放可能会对其附近的地下水水质较小。在下一步设计中,应对寺岙隧道、湖云湾隧道、隔岸隧道地质和地下水进行进一步勘探,以免影响山体植被的生长。根据地下水发育区域的隧道建设经验,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应采取隧道超前探水和防堵水措施,防止因地下水大量涌水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塌陷和植被枯萎等生态破坏的现象发生。3.10 防洪影响分析 根据工可,本工程共有3座大桥涉及跨越小溪,分别为仁宫1号大桥(中心桩号K6+400,

50、全长410m)、湖云大桥(中心桩号K18+470.0,全长370m)以及位于路线K4+480处设置1座孙前大桥(全长130m),均采用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跨河建筑物对河道堤防行洪的影响应主要从以下3方面进行分析:对水利规划、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对河势稳定及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工程“进堤”路段对防洪的影响分析。(1)对水利规划、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根据工可,本工程共有3座大桥涉及跨越小溪,分别为仁宫1号大桥、湖云大桥以及孙前大桥,均采用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其设计洪水标准与小溪规划的防洪标准相适应。(2)对河势稳定及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建桥后,仁宫1号大桥、湖云大桥以及孙前大

51、桥分别在小溪中设置8座、7座和4座桥墩,由于桥墩和桥台的影响,桥位处河流段面的有效行洪面积减小,对河势稳定及行洪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3)工程“进堤”路段对防洪的影响分析工程在南湾村北侧段(K1+900K2+800)、梅香寮段(K4+200K5+000)涉及到现有的河滩地。上述两段的河滩地线位均已结合了当地规划的防洪堤进行设计,且路基工程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符合青田县水利防洪规划要求。因此,工程“进堤”路段对防洪的影响较小。此外,设计单位将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全线进行行洪分析,并报水利部门进行审查。3.11景观影响分析经分析,工程景观相融性评价合计74分,景观相融性“可”,总体而言,工程建

52、设对景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溪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影响了沿途景观的协调性,与小溪景观相融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公路道路两侧绿化,保持与周边植被相协调,减小视觉影响。3.12环境风险公路沿线主要经过的河流为小溪,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引起爆炸,有毒有害气体将污染环境空气危及人身安全;另外,有毒有害的固态或液体危险品因为交通事故而泄漏进入水体,将污染工程附近地表水及地下水。此外,本工程所在河流涉及青田水厂取水口,水环境功能要求为类,但需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减免。本工程线路途经村庄和集中居民点13个,部分敏感点与线路的距离不超过100m,若

53、危险品运输车辆在敏感点附近发生爆炸事故,将直接威胁到前几排民房内村民的人身安全,有毒有害气体还可能污染周围的环境空气,严重影响周围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1)对下游石寨实验区深潭和青田水厂新田坑取水口的水质影响经计算,汽油的泄漏速度为3.357kg/s,确定汽油的事故排放量为1007kg/5min,处理时间5min,即油事故排放量为1007kg。溢油进入水体后,油在水体表面扩散,尤其是轻油,除了在表面挥发,主要受风和表面流速的影响,水面上扩散至最终只剩下一薄层,一般国外估计溢油在水体的扩散污染带范围是根据水面油膜的形态来确定的,一般勉强可见时油膜厚度约0.038um,油量为44L/km

54、。假定事故性泄漏的汽油全部排入附近水体小溪,则最初污染带约为220m。如未及时处理,污染水域面积将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将对保护区内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如未及时处理,污染水域面积将不断扩大,特别是下游的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下游3260m)、青田水厂新田坑取水口(6412m),将对下游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小溪水体平均流速取1.5m/s,经计算,泄漏的溢油到达石寨实验区和青田水厂新田坑取水口的时间分别约为36min和107min。因此,应尽量防止事故排放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应通过事故应急设备及措施来防止扩大污染范围,避免因油事故排放范围增大,影响到下游石寨

55、实验区以及青田新田坑取水口的水质。(2)对石寨实验区滩地的生境影响若危险品车在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附近发生交通事故,若溢油直接流入实验区内的滩地,将对实验区内的生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尽量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并在该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志以及加强防撞等级,沿溪侧防撞护栏要求为S级,以防污染事故发生。因此,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防范,并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4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对施工中路基填施工活动时,严格控制取土面积和取土深度,不得随意扩大取土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尽可能减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

56、)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整治,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根据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对选线方案进一步优化,少占用基本农田,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路段,应在耕地路段收缩边坡,并对占用的基本农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报。施工临时占地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解决,不得随意占用农田。(2) 水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在设计阶段考虑了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渗沟等排水设施,收集路面径流,以免排入工程沿线水体。(3)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商购沥青,不在公路沿线设置沥青拌和站。在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水泥等材料室外

57、堆放时应采取遮雨防风措施,以减少起尘量。加强土石方运输的车辆管理,严禁超载,防止洒落,采取加盖蓬布等封闭运输措施。(4) 声环境保护措施工程营运后,应加强交通管理,保持良好路况,尽可能的减少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5)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保护路基的稳定安全,并有效排泄路基、路面集水,避免路基含水量过大和崩塌沉陷。路基排水根据沿线地形、溪流和沟渠分布情况,通过排、引等方式,将路基水引入附近溪流及排水沟渠内。主要的排水设施为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等,并结合沿线桥涵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尽可能做到不干扰农田的排涝及灌溉设施,确保原灌、排水系统畅通。为改善道路环境,在公路两旁的用地范围内(包括挖填边坡、护

58、坡道)进行绿化。填方边坡绿化主要采用植草和植小乔木等形式,对于一般路堤路段采用撒播草籽或植草皮形式,对于全填路段,在路堤边坡植草的基础上,在路提边坡护坡道栽植灌木绿化路堤。路堑边坡采用TBS植草防护。(5)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减缓措施不得在鼋自然保护区石寨试验区内设置临时施工场地、弃渣场、临时料场、取土场以及在石寨实验区内取料;施工期间需对沿石寨实验区路段采取隔声围隔等措施进行降噪,且禁止夜间施工,以尽量减少对鼋自然保护区石寨实验区内的声环境影响;该路段施工机械冲洗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回用于路面洒水等,不得排入石寨实验区内。加强对施工

59、现场的生态保护,发现鼋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报告,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确认,一旦发现受伤害的个体及时进行救护后放归石门洞鼋自然保护区。考虑在K16+300K17+210路段附近5m处涉及鼋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需设置完善的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初期雨水经沉淀池收集处理后排至实验区以外的农灌渠。营运期间对于工程沿石寨实验区K16+300K17+210段需采用不透光材料设置隔声屏障进行降噪遮光(降噪效果不低于5dB),以降低对石寨实验区鼋生境的不利影响。 (6)饮用水源保护区减缓措施1)施工期避开雨季(68月),建议12月至次年5月施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序,避免施工过程对饮用水源

60、区的影响,建议如下:在现有取水口迁建前,可优先考虑K10+400K11+400段及新田坑取水口上游路段进行施工,禁止对K0+000K5+000路段进行施工,待现有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后方可对K0+000K5+000路段进行施工;2)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加油清洗;3)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确保水源保护区不被污染。4)工程材料堆放场地不得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免有害物质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5)施工材料如水泥、油料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蓬盖,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污染。6)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严禁施工人员随地吐痰、便溺、丢弃废物。7)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处置。8)禁止施工污废水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