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7859833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教案课次10课时2课 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4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4.1 气固相催化过程4.2 固体催化剂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 理解催化过程及特征;2. 掌握非均相催化过程七个步骤;3. 掌握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非均相催化过程。难点:催化剂的组成。教 学 基 本 内 容方法及手段4.1 气固相催化过程只有平衡常数很大而反应速率较小的过程,催化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4.1.1催化过程及特征例子:A+BR+S吸附:A + s As B + s Bs 表面反应: As

2、Bs Rs + Ss脱附: Rs R + s Ss S + s 催化剂(s)作用: 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但其质和量在反应前后维持不变催化定义:这种物质的加入改变了原化学反应的历程,尽管它参与了反应,但其质和量在反应前后维持不变,因此被称为催化剂。有催化剂存在的反应过程称为催化反应过程。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若催化剂与原物料形成的混合物是同一相时,该反应过程称为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2、催化反应过程的特征 1)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和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存在不改变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平衡特性(DGO=-RTlnK);3)催化剂等速加快/减小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4)催化剂对反应过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3、5)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尽可能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4.1.3、非均相催化反应速率表达4.1.3、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催化剂多为多孔性介质,相对于丰富的内孔,外表面的催化作用贡献量可忽略不计1 外扩散:反应组分由物流主体催化剂外表面2 内扩散:反应组分由催化剂外表面催化剂内表面3 吸附:反应组分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吸附4 表面化学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5 脱附: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解吸6 内扩散:反应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催化剂外表面7 外扩散:反应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物流主体气固相催化反应的7个步骤、3个过程 1,7为外扩散过程; 2,6为内扩散过程 3,4,5为化学动

4、力学过程 控制步骤的速率决定了整个宏观反应的速率4.2 固体催化剂4.2.1 催化剂的组成和组分选择1 工业对催化剂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催化活性(尤指低温活性) 良好的选择性 较长的实用寿命 适宜的物理织构结构(Sg、Vg、孔径分布、活性组分分布、形状、尺寸) 较强的抗毒能力 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磨损破碎) 2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1)活性组分金属催化剂:Pd、Ag、Fe、Cu等(加氢、脱氢、裂解(少量用于氧化)半导体催化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氧化、还原、脱氢、环化、脱硫(少量用于加氢)绝缘体催化剂:IIIA、IVA、VA族金属或非金

5、属氧化物、卤化物等酸、碱催化剂:脱水、异构化、聚合、烷基化等(Al2O3、MgO、H2SO4、 H3PO4、 NaOH、分子筛)2) 助催化剂(促进剂)电子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K2O、Na2O等)结构型:用高熔点、难还原的氧化物可增加活性组分表面积和热稳定性(Al2O3、MgO 等)3) 载体(稳定剂和分散剂)作用:改变催化剂机械强度、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增大活性表面和提高适宜孔结构,提供活性中心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量 常见类型:Al2O3、MgO、硅胶、硅藻土等4 )抑制剂 3、 催化剂制备原料预处理原粉制备煅烧成型预活化销售制备方法:浸渍法、共沉淀法、熔融法、机械混合法4、 催化剂使

6、用(1)起活期(2)第一活性过渡期(3)相对活性稳定期 (4)第二活性过渡期(5)活性衰减或失活期 4.2.2 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结构特征参数主要结构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固体密度、颗粒密度、孔隙率、孔内扩散描述的非特征参数曲节因子(迷宫因子)1比表面积:Sg(m2/g)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BET法测定。一般为51000 m2/g 2 孔体积(孔容积):Vg(m3/g)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具有的微孔体积 3 固体密度(真密度)不含微孔时的密度 4 颗粒密度(假密度) 5 颗粒孔隙率微孔所占总体积的分率 6 孔径分布测定: 压汞法测大孔(即 r 100200 ) 氮吸附法测微孔(即 10200 ) 讲解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名词解释:催化剂、覆盖率、吸附、孔隙率、助催化剂、比表面积2、计算题P95、第1、2题。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郭 锴,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出版;反应工程(第三版),李绍芬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年出版。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