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807475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单独论文不含图)(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全套CAD图纸,联系153893706题目 密封垫片冲裁模设计 系别 机 电 系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0401班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06-11-27 目 录摘 要2前 言31材料分析和模具结构的确定41.1工艺分析41.2工艺方案的确定41.3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的确定51.4排样和材料的利用率61.5冲模结构的确定72主要数据的计算92.1各部分工艺力计算92.2主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12.3凸模的长度计算142.4凸模能力的效核143主要工作部分的形式选择163.1凸模固定形式的选择163.2凹模的选择163.3凸、

2、凹模的选择184冲裁设备的选择与验算194.1冲裁设备的选择194.2 冲裁功的验算194.3压力中心的确定204.4闭模高度的计算205其它零件的设计与选择215.1弹性元件的计算215.2定位零件的设计225.3卸料装置的设计225.4推件装置的设计235.5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235.6垫板选用245.7导柱导套的布置和选用255.8模柄的选用265.9模具主要零件的材料的选用266模架选择及模具的动作过程28结束语29致 谢30参考文献31摘 要在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利用模具加工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在一些国家里模具甚至被称为是“黄金”,“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磁力工业”,等

3、。这些都足以看出模具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设计中是针对复合冲裁模具的设计,从第一章开始,先是对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然后依次确定模具的类型、总体结构,最后是冲裁力和主要的尺寸计算、标准件的选用、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本套模具的设计不是以复杂模具的设计为主,而主要是对模具设计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设计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和设计方法的目的。这一套模具是密封垫片的冲裁模,结构紧凑简单。材料为黄铜H68,厚度t=2mm。按一般的的加工工序为落料、冲孔、翻边、修整。而考虑到冲裁件的具体结构和工艺性,我采用的加工工序为:落料、无预制孔直接冲孔翻边、挤切修边。从而完成工件的加工。实践证明,模具的设计和制

4、造只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任何模具的设计都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才可以设计出更合理的模具。关键词:落料、冲孔、翻边、修边前 言模具设计是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大检查。本套模具是以软金属黄铜为坯料的复合冲裁模。选择这样一套模具的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做这种模具的应用性广泛,结构紧凑,可以较全面的检查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并撑握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知道如何查,查取有关资料,如何选取标准件,等。由于工件较小,故模具的体积不大,属于小型复合冲裁模具。这一次的完整模具设计也可以看成是毕业前走向工作岗位的一次煅炼,对以后自己从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都是十

5、分有利的。本套模具的主要优点是,冲出的工件一致性较好,表面质量也较好。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模具结构,使用最简单、可靠的模具结构,冲裁出最好的工件,以及如何使模具的使用寿命符合要求,甚至更长。在本套模具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很多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本人缺乏设计经验,在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望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指正。1材料分析和模具结构的确定 图1 零件图工件名称:密封垫片生产批量:大批生产材 料:黄铜H68材料厚度:2mm1.1工艺分析该零件是圆形的轴对称工件,且是变薄翻边,总体上结构简单。主要尺寸是内径大于黄铜要求的最小冲孔直径,即,最大外径,精度要求

6、一般,主要保证内孔尺寸即可,精度等级可取为级。材料用塑性较好的黄铜,厚度,翻边的高度为6mm,圆角半径大于黄铜冲孔时的最小圆角半径,即,孔边距,其工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即冲裁性较好.1.2工艺方案的确定方案一:采用单工序模具,即先落料后冲孔,再翻边,需两套模具;方案二:采用复合模具,即一次安成落料冲孔翻边工序,只需要一套模具;方案三:采用级进模具,即先冲孔落料在翻边,只需要一套模具;三种方案的比较见表1。表1 三种方案的比较 模具种类比较项目单工序模复合模连续模冲件精度较低高一般生产效率较低较高高生产批量适合大、中、小批量适合大批量适合大批量模具复杂程度较易较复杂复杂模具成本较低较高高模具制作

7、精度较低较高高模具制造周期较快较长长模具外形尺寸较小中等较大冲压设备能力较小中等较大工作条件一般较好好由于这样一个工件按单工序模具来加工,则需两个工序,即需要两套模具,两台设备,模具制造费用大,生产效率低,且不容易保证尺寸精度,操作不便,也不够安全。所以方案一不合理。若采用模具级进则模具制造难度加大,工件的尺寸也不容易保证。生产效率也不高,所以方案三也不合理。而采用复合模制冲件时,由于这个工件的结构不太复杂而且轴对称,复合模的成本不是太高,制造的难度也不大,容易保证尺寸的精度,操作也方便,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所以综合考虑,对以上三种模具特点的比较后,方案二比较合理。所以采用方案二的复合模。1

8、.3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的确定由于该工件是圆形的垫片,最大外径是落料的直径,且生产批量大,所以为了送料方便快速,坯料可以用条料,宽度应比工件的最大直径大两个单边搭边值,两冲裁件也应留一个最小的搭边值,以保证冲裁出完整的工件,避免残缺工件的产生。提高坯料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件质量。由于工件只须内孔翻边,则落料件的尺寸与工件的外径相等,查最小搭边值得出,则:调料宽度的尺寸计算还与条料送进时模具上有无侧压装置及是否有侧刃有关,本套模具中没有侧压和侧刃装置,则条料宽度的计算按下式: (11)式中 -条料的宽度(mm); -工件的最大外径(mm); -冲裁时留的最小搭喧值(mm);则: 条料的

9、送料步距按下式: (12)式中 -送料步距(mm); -最小搭边值(mm);则: 1.4排样和材料的利用率排样的方法有: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三种,一般的冲裁时产生的废料分两种,一种是冲孔的废料和材料尾部余料,这种废料的产生与排样无关,而只与零件的结构有关,称之为结构废料;另一种是料头、前、中、侧面的搭边,与搭边选用及工艺方法有关,称之为工艺废料。所以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就要合理排样,尽可能地减少工艺废料。工件的排样如下图。图2 排样图由于工件的形状和结构的限制这里采用有废料排样的方法,排样时为保证工件的质量要求而留有搭边值,其值在前面已经查出。那么材料的利用率按式: (13) -条

10、料的材料利用率; n- 条料上冲件总数,此取n40; F1- 工件实际面积(mm); A- 条料长度(mm)此取A1061.5mm; B- 条料宽度 (mm) B28mm; 则: 1.5冲模结构的确定首先从上面我们已经确定这是一套复合模,分析这个冲件可知,它是一个简单的圆形且是轴向对称的冲件,而且最大直径可直接通过落料得到,内部需要同心冲孔和翻边,而内孔的冲裁又会产生废料,所以总体上应将落料的凹模固定在上模座上,而冲孔的凹模固定在下模座上,这样先完成落料,再随着模具的继续动作完成冲孔和翻边,而冲孔和翻边产生的废料可以通过与冲孔凹模相通的通孔直接排出模具外。又由于条料只有2mm,较薄,而且冲压件

11、较小,质量要求一般,属于普通冲裁,所以可以用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卸料,同时可以利用弹性装置来实现冲裁前凸凹模与卸料板的压力来完成压料动作,以保证工件的平整度。又由于毛坯以条料的形式送进模具,生产量又大,所以可用两个导料销和一个挡料销来完成条料送进时的正确定位和均匀正确的送料步距,同时由于冲件结构较简单,冲件又小,所以用手动送料即可。在上下模座的导向方式上,考虑到冲件的结构较简单,尺寸精度要求较一般,而且是大量的生产,应尽量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可以用导柱和导套配合的形式来完成上下模正确的冲裁定位。再根据下面的倒、顺装复合模的比较,最后确定,整套模具采用倒装的形式。具体特点的比较如下表。表2 倒、顺

12、装复合模的比较比较项目倒装复合模顺装复合模工作零件装配位置凸模在上模部分在下模部分凹模在上模部分在下模部分凸凹模在下模部分在上模部分出件方式采用顶杆、顶杆自上模(凹模)内推出,下落到模具工作面上采用弹顶器自下模(凹模)内顶出至模具工作面上冲裁件的平整度较差较好废料排除废料凸模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便从下模部分的漏料孔或排出槽排出废料不在凸凹模积聚。压力机回程时及从凸凹模内推出凸凹模的强度和寿命凸凹模承受的涨力太大,凸凹模的最小壁厚应严格控制,否则会涨裂受力情况比倒装复合模好,但凸凹模的内形尺寸易磨损增大,壁厚可比倒装的薄生产操作废料自漏料孔中排出,有利于清理模具的工作面,生产操作较安全废料自上而

13、下击落,和工件一起汇聚在模具工作面上,对生产操作不利适应性冲裁件平整要求不高,凸凹模强度足够时采用。凸凹模尺寸较大时,可直接固定要下模上,不用固定板适用于薄料的生产,平整度要求较高,以及壁厚较小,强度较差的凸凹模2主要数据的计算2.1各部分工艺力计算由于本工件的材料较薄,且工件的尺寸较小,所需的冲裁力不大,一般冲裁设备即可满足所用的力,不需要采取降低冲裁力的措施,采用平刃冲裁即可。以下冲裁力的计算按平刃冲裁时的式子进行计算。2.1.1落料力的计算落料力计算 按式21: (21)式中 F落落料力(N); L工件外轮廓周长(mm); T材料厚度(mm),t=1mm; 材料抗剪强度(MPa)。由查表

14、,。 则 2.1.2卸料力计算卸料力 按式22: (22)式中 卸料力因数,其值由表2-15查得,。则 2.1.3翻边力的计算此模具翻边凸模的工作部分为圆锥形,且翻边时无预制孔。因此。 按式23翻边力为: (23)式中 翻边力; 材料的屈服强度,查表得,; 翻边直径(按中线计),; 毛坯预制孔直径 ; 材料厚度(mm);无预制孔的翻边力比有预制孔的翻边力大倍,此处取1.3,则 2.1.4切边力的计算切边力 按式24: (24)式中 切边力(); 工件外轮廓周长(mm); 材料厚度(mm),; 材料抗剪强度()。由查表,。 则 2.1.5卸料力的计算卸料力 按式25: (25)式中 -卸料力因数

15、,其值由表2-15查得,K卸=0.02;则 2.1.6推件力的计算推件力 按式26: (26)式中 推件力因数,其值由表2-15查得; n工件在凹模内的个数,取;则 当采用刚性卸料和下出件的模具(如刚性卸料的单工序模或级进模等)时: (27)当采用弹压卸料和下出件的模具(如弹压卸料的单工序模、级进模或上模刚性推料的倒装复合模等)时: (28)用倒装复合模冲裁时,与落料有关,与冲孔有关。当采用弹压卸料和上出件的模具(如上模弹压卸料、下模弹顶出件的单工序或上模刚性推料的正装复合模等)时: (29)此时,与落料有关,单工序模的与落料力有关,正装复合模中与冲孔力及落料力都有关。而本零件则采用弹压卸料和

16、上出件的模具,则采用式29;故总的冲裁力2.2 工作部分尺寸计算2.2.1落料刃口尺寸计算落料模设计时,以落料凹模刃口尺寸与冲件尺寸基本一致,作为设计基准尺寸,凸、凹模间隙靠减小凸模刃口尺寸得到。由于模具在冲裁过程中不断被磨损,致使凹模刃口尺寸逐渐增大,故设计时,应选用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作为凹模刃口尺寸。在选择凸、凹模刃口尺寸公差时,应依照冲件的精度要求,以经济合理为原则。一般模具精度应比冲件精度要求至少高两个级别。按表查得冲裁模刃口双面间隙,。工件的未注公差尺寸按IT14级计算,查书附录得落料件直径为。落料凸、凹模的制造公差由文献查得,。磨损因数由表查得。校核: (210)则,落料

17、凸、凹模采用配合加工方法按式211: (211)式中: 凹模尺寸; 工件的基本尺寸 (mm); 磨损系数,当工件尺寸公差等级为IT1113时取x=0.75; 工件公差 (mm); 凹模制造公差 (mm);则凹模尺寸凸模的尺寸按凹模的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2.2.2切边刃口尺寸计算冲压工件切边部分尺寸为,尺寸精度为级。切边间隙对切边质量和模具寿命影响较大,双边间隙Z过小则模架导向精度高,模具寿命低;Z过大则制件口部的毛刺大,取为宜。查得切边刃口双面间隙,。查表得凸、凹模的制造公差。磨损因数由表2-13得。校核: 则切边凸、凹模采用配合加工方法。按式212: (212)式中 凸模尺寸; B工件的

18、基本尺寸(mm); X磨损系数,当工件尺寸公差等级为IT1113时,x=0.75; 工件公差(mm); 凸模制造公差(mm);则凸模尺寸凹模的尺寸按凸模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2.2.3翻边的工作部分尺寸计算由于是内孔翻边且有尺寸精度要求,尺寸精度由凸模保证。故设计基准尺寸应以凸模为基准,凸、凹模间隙靠加大凹模刃口尺寸得到。凸模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不断的磨损,故设计时,应选用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作为凸模刃口的尺寸。翻边过程中一般对坯料加工有预制孔,但这样会使孔口表面形成硬化层、毛剌、撕裂告等缺陷,导致极限翻边系数变大,而本工件的材料塑性较好,且工件属于小形件,故坯料不必加工预制孔。由于工件

19、是属于变薄翻边,为了保证工件在翻边过程中不产生破裂,应先根据工件材料的最大翻边高度和工件的要求翻边高度来确定翻边的次数,则:工件的最大翻边高度按下式(213)计算: (213)工件最大翻边高度(mm);工件凸圆部分的中间直径(mm);翻边系数,黄铜t=(0.55)mm时, ;翻边圆角;材料的厚度;则: 工件的要求高度为:h=6mm,即,工件通过一次翻边即可达到高度要求,且不会产生破裂。为了避免弹性卸料和推件装置的行程过大,翻边凸模端部设计为圆锥形凸模,其锥角取90。推件块还有压边的作用,故翻边凸模不需要台肩。由于翻边凸模在下行中,还进行挤切修边:则,翻边凸模的直径。考虑到工件翻边变薄的情况,平

20、毛坯翻边凸凹模之间单边间隙可小于材料的厚度,一般单边间隙按进行计算,即.翻边凹模圆角半径对翻边成形影响不大,取值一般为零件的圆角半径即可。翻边凹模尺寸 (214)翻边凸模凸圆与落料凹模的配合部分采用压入式过盈配合,配合取H7/p6,则翻边凸模的凸圆部分的极限偏差查标准公差表得: , 再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得的基本偏差是下偏差: 则 翻边凸模与落料凹模配合部分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则极限偏差分别为:下偏差: 上偏差: 2.3凸模的长度计算凸模的长度应根据具体的模具结构形式确定,本模具中按下式计算: (215)式中 -凸模的长度(mm); -落料凹模的长度(mm);则 2.4凸模能力的效核2.4.1

21、凸模承压能力的效核要使凸模正常工作,必须使凸模最小断面的压应力不超过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按下式216计算:对于圆形凸模 (216)式中 凸模最小断面的压应力; 圆形凸模最小截面的直径冲裁材料厚度;冲裁材料抗剪强度;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对于T8A、T10A、Cr12MoV、GCr15等工具钢,淬火硬度为HRC5862时,可取凸模有特殊导向时,可取;则 即,满足要求,所以符合凸模设计要求。2.4.2抗纵向弯曲应力的效核凸模冲裁时,可视为压杆。当凸模细长时,必须根据欧拉公式进行纵向弯曲应力的效核。对于圆形凸模按下式217计算: (217)式中 允许的凸模最大自由长度; 冲裁力; 凸模最小截面的惯

22、性矩; 凸模最小截面的直径;则:即,,满足要求,所以符合凸模的长度设计要求。3主要工作部分的形式选择3.1凸模固定形式的选择凸模的固定形式有:采用凸模固定板固定、与上模板直接固定和采用低溶点合金或环氧树脂浇注固定三种,各自的特点的比较如下表。表3 固定形式的特点比较固定形式固定方法特点凸模固定板固定一般采用H7/p6过渡配合,圆形凸模则采用凸肩固定定位精度高,牢靠,但固定孔精度高,加工困难与上模板直接连接采用螺钉,销钉直接把凸模固定在上模板上适用于大型凸模的固定低熔点合金浇注固定或环氧树脂浇注固定使低熔点合金或氧树脂溶化,像粘结剂一样固定在凸模上适用于冲裁0.32mm的板料由于本工件是大批量的

23、生产,且内孔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模具采用的是复合模,则从上表的比较中可选用凸模固定板固定的形式固定凸模,而这里的固定板又是与落料凹模一体的,即凸模的凸肩与落料凹模的上端以H7/p6过渡配合。具体的尺寸见附图。3.2凹模的选择3.2.1凹模结构形式的选择凹模的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组体式两种,两种结构形式的比较如下表。表4 凹模两种结构形式的比较结构形式制作方法固定方法特点整体式凹模其外形按毛坯和工件的形状制作采用螺钉和销钉直接固定在模板上制造简单,但工作部分与非工作部分都由优质钢制造,损坏后全部更换,浪费材料,成本高组合式凹模凹模工作部分与非工作部分开制造,非工作部分用普通钢制造,凹模以过渡配合压装

24、在凹模固定板内采用螺钉和销钉把凹模固定板紧固在模板上节约贵重的模具材料,且当凹模损坏后是易维修更换,适用于冲制大、中型工件上的小孔由于工件是大批量的生产,而且整体尺寸较小,则根据上面的比较表可选用整体式的凹模结构。3.2.2凹模刃口形式的选择凹模的刃口形式有直壁形、锥形和凸台式三种,这几种形式比较如下表。表5 凹模刃口形式的比较刃口形式优点缺点直壁形刃口强度高且刃磨后孔中尺寸不随修磨而变化,制造方便孔内易积工件或废料,增大了凹模的胀力,推件力,孔壁易磨损锥形凹模加工容易,不易积存工件或废料,对孔壁摩擦力和压力小刃口强度较差且刃磨以后孔口尺寸随修磨变大凸台式可以用锤敲打凸台斜面以调整模具间隙,直

25、到试出满意的冲件仅适用于冲0.3mm以下的软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凹模的硬度一般不高于HRC3538在本套复合模中,采用的是倒装的形式,而且凹模内有推件块,所以凹模内不会积存工件,而锥形的又不利于工件的推出和间化模具的结构,则根据上面的比较表选用直壁形的刃口形式。具体的尺寸见附图。3.3凸、凹模的选择凸、凹模的结构大到分为整体式和镶拼式的两种,镶拼式结构适合于大,中型和形状复杂,局部容易损坏的整体凸模式或凹模,而此处所需的凸凹模形状较简单,所以选用整体式来加工凸凹模。为了满足凸凹模的强度要求,应满足凸凹模的最小壁厚即 (31) m最小壁厚值(mm); t材料的厚度(mm);则:而工件内孔边缘与外边

26、缘相差,所以凸凹模强度满足要求。具体的结构尺寸见附图。4冲裁设备的选择与验算4.1冲裁设备的选择压力机的精度低,会造成模具寿命低,工件精度低等不良后果。压力机的精度分子负荷状态的静精度和负荷状态下的动精度两种。对冲压加工来说,实际需要的是动精度。平行度不好,弯曲加工时造成弯曲角的波动,拉深加工时造成压边力不均匀和凸、凹模间隙不均匀等后果。垂直度不好,需要长加工距离的弯曲拉深加工,在加工行程的各点造成凸、凹模中心错移。综合间隙过大会助长过冲现象发生,因此希望其为必要的最小限度。为安全起见,防止设备超载,可按公称压力的原则选取压力机。由于该工件属于小件,冲裁精度一般而且是大批量生产,在考虑压力机是

27、应以机械压力机为主,而机械压力机加工速度比液压压力机快的多,高的生产效率是其绝对的优势,所以确定在机械压力机内选择。而冲裁的行程又比较短,所以又以曲柄结构有利。参照附录,可选取公称压力为的单曲柄压力机,其技术参数为: 公称压力: 滑块行程: 最大封闭高度:封闭高度调节量: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电动机功率:2.2KW最大倾斜角度:30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 工作台孔径:前后:左右:直径 模柄孔尺寸: 机床总质量: 4.2 冲裁功的验算为了使压力机的每次行程功不超过额定数值,从而保证压力机飞轮的转速及保证电动机不超载,必须进行冲裁功的验算:分析工件的结构及要求可知,易采用平刃冲裁:即 (41) A

28、平刃冲裁功 (Nm); P平刃冲裁时的总冲裁力 (N); t材料厚度 (mm); m系数,一般取值m=0.63则 即,压力机符合要求。4.3压力中心的确定对于对称的工件,其压力中心位于轮廓图形的几何中心。则,本工件的压力中心就在其圆心的位置。4.4闭模高度的计算为了保证模具和压力机相适应,冲模的闭合高度应介于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和最小装模高度之间,其关系式为42。 (42)式中 H冲模的闭模高度; 最大装模高度; 最小装模高度;则: 而 则,所选的压力机符合要求。5其它零件的设计与选择5.1弹性元件的计算5.1.1卸料橡胶的计算卸料装置采用橡胶作为弹性元件。计算橡胶的自由高度为51。 (51)

29、式中: 工作行程与模具修磨量或调整量之和。 则 取橡胶的装配高度 取。橡胶的断面面积,在模具装配时,根据模具空间大小确定。5.1.2弹簧的设计计算推件块用于冲压件的上卸料,且兼作压料板,是使工件保持平整的关键零件,故选择弹簧时,其工作压力应再加大一些。根据结构初选为1根弹簧,卸料力。按预压力和模具结构的尺寸,由查表可选序号的弹簧,其负荷。检验是否满足。其中,查表及负荷一行程曲线可得下列有关数据如下表6。表6 弹簧的数据比较弹簧序号H H1S1=H预总工作+预+修磨(=6mm)514030.19.99.222.2 525037.01316.529.5536044.215.814.527.5547

30、051.218.817.530.5558058.221.82033569065.324.724.537.5故选取55号弹簧,外径,钢丝直径,自由状态下高度。则,弹簧装配高度。5.2定位零件的设计定位零件分两类:一类是在送料方向垂直方向的定位,即送进导向,另一类是要送料方向上定位用来控制送料进距。在本套模具中,导料装置和挡料装置均采用销钉的形式,共三个,其中两个作为导料销压装在凸凹模的一侧另外一个作为挡料销压装在凸凹模上与送料方面一致的前方,其销头的高度为,即3mm。5.3卸料装置的设计卸料板的型式较多,本套模具采用弹压卸料板的形式,它的作用是除了把板料从凸凹模上卸下外, 还起到压料的作用。卸料

31、板与凸凹模的单边间隙一般取(0.20.5)mm,厚度一般取(515)mm。卸料板的厚度查表取:厚度。卸料板孔与凸模的单边间隙查表取:;卸料板底面高出凸模底面的尺寸:这里取;卸料螺钉按标准件选取,卸料板的具体结构尺寸如下图。图3 卸料板的结构尺寸图5.4推件装置的设计推件装置有钢性推件装置和弹性推件装置两种,在本套模具中采用弹性推件装置。推件块与凸模的配合不起导向作用,所以此处的单面间隙取(t为材料厚度)具体结构尺寸如下图4。图4 推件块的结构尺寸图5.5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一般凸凹模固定板的厚度按取值,此处取45mm,具体结构尺寸如下图5。 图5 凸凹模固定板的结构尺寸图5.6垫板选用垫板的功能

32、主要是保护上模板,具体的结构尺寸如下图6。图6 垫板的结构尺寸图5.7导柱导套的布置和选用本工件的生产是大批量,要求模具寿命长,因此采有导柱导套的标准件。由于冲件是一个对称的圆形件,为了保证上下模有一个精确的位置关系,避免两个装错时影响冲裁精度,两个导柱选用不同的直径,直径相差一般为23mm。普通冲裁采用滑动导柱导套即可满足冲裁要求。具体的导柱、导套的布置根据下面的比较表选用后侧布置。表7 导柱、导套的布置比较布置形式特点适用场合后侧布置导柱、导套受力不平衡,影响导向精度,但它各个方向敞开,送料操作方便,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导向要求不太严格,且冲压偏移国不在时,广泛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中间两侧

33、布置受力平衡,但只能一个方向送料多用于弯曲模和拉深模对角布置受力平衡,使用时可两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一般用于中、小型的模具四角布置受力均匀,导向精度高,但结构复杂仅用于大型冲模或工件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情况导柱、导套的配合间隙根据凸、凹模之间的精度确定,一般当工件材料厚度大于0.8mm时,导柱、导套按H7/h6配合,而导柱、导套与上、下模的配合为H7/r6。选择导柱、导套长度时,应考虑模具闭合时导柱上端面与上模板上平面距离不小于105mm,而导柱下端和下模板下平面的距离不小于25mm,导套的上端面与上模板上平面的距离要大于3mm,用以排气和出油。可参照下面的关系图,如下图7。1上模板 2导套 3导

34、柱 4下模图7 导柱、导套装模关系图5.8模柄的选用本模具属于小形冲模,采用压入式标准核模柄,上模座与孔采用H7/m6的过渡配合,并加销钉防转。5.9模具主要零件的材料的选用模具中各零件的材料选取和要求可参照下表进行选用如下表8。表8 模具材料选用一览零件名称选用材料热处理HRC上、下模座HT20-40导柱20渗碳6064导套20渗碳5862凸模78A/T10A5862凹模78A/T10A5862模柄A3挡料销454248弹簧65Mn4348销、螺钉、螺栓454348固定、垫板、确定A3/A5淬火6模架选择及模具的动作过程该模具主要由上、下模座落料凹模、凸凹翻边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推件

35、块等零件构成。根据落料凹模的外形尺寸及橡胶尺寸,参照有关标准,可选择I级精后侧导柱模架上模座: HT300下模座: HT300导 柱: 20钢导 套: 20钢工作时,条料由卸料板上面送入,依靠导料销和挡料销来对条料进行正确的定位,上模下行卸料板与推件块压紧板料,然后凸凹模与落料完成落料工作,同时端部呈锥形的翻孔凸模进行冲穿孔。上模继续下行,工件要推件块的压紧状态下进行翻孔。当翻孔结束时,翻孔凸模与凸凹模进行挤切修边。上模回升时,由卸料板及推件块完成卸料,挤切修边废料从凸凹模孔口内落下,至此整个冲压工序完毕。结束语这是一套复合冲裁模的设计,虽然结构简单,但这是我对模具设计的第一次尝试。在刚开始做

36、这套模具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从各类资料的得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这曾让我不知该如何是好,但是要做好一套模具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好的设计思路,于是,我把各种方法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根据具体的工件要求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这样我明确了设计方法之后,首先把设计的思路定了下来,然后在根据这个思路一步一步的做下去。在具体做设计的过程中,又碰到了许多的问题,有许多都涉及到了新的知识,对于这些问题,有些通过请教老师得到解决,有些则是和同学讨论后查资料得到解决的。通过这次冲裁模的设计,可以说是我毕业前参加工作的预练,也可以说是对我所学知识的一次大检查,使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得到锻

37、炼,并且熟悉和掌握了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及时的发现和填补自己知识的漏洞,让我在以后参加工作时可以更快的融入其中,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模具的设计,让我增加知识的同时,也让我感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在这里,我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认真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因水平有限,设计中必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致 谢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在外求学经历的坎坷使我慢慢成熟,对在过去的日子里曾给予过我鼓励、帮助的人们我满怀感激,时刻没有忘记。所经历的一切将让我倍加珍惜未来的生活。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毕业设计作品终于完成

38、了。此次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我要大力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李秀副老师,他严谨细致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术知识、和蔼大度的学者风范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我们对李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材料表示大力的感谢。可以说,没有李老师这位负责的指导老师,我们的毕业设计也不可能这样顺利的完成。 李老师不仅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我们的设计,而且在他很忙的情况下还帮我们指导,我们对此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三年当中对我进行教育的各位老师,没有他们的培养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们顺利完成。通过三年课程的认真学习,使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东西顺利进

39、行并完成了设计。在此,对李老师以及三年当中对我进行教育的各位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尊敬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此,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李秀副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作品的悉心指点与帮助。感谢他为我们指点迷律、出谋划策。同时,也感谢我们的这组的成员在这次设计中给予我的帮助!谢谢!并向本文所参考的文献的作者们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向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方案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评委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同时向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他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本人的学识水平、时间和精力有限,文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和不完善之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以思考和完善。最后向三年来教过我、

40、帮助我的所有老师和关心我的同学表示我最真诚的谢意! 张延涛 2006.12.5参考文献1 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人技术培训教材编审组冲压工艺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2 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3 黄毅宏模具制造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4 李天又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5 张鼎承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6 万胜战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7 肖景容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8 李硕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9 太田哲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图解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10 传

41、宝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1 王孝培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2 陈炎嗣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13 郑可铨实用冲模设计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114 北京电子管厂冷冲压与弯曲机模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15 何德誉曲柄压力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6 余最康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南京:江苏技术出版社,198317 徐黎落料、冲孔压弯复合模设计桂林:模具工业,199118 米正落料、冲孔拉深复合模桂林:模具工业,199019 古华落料、冲孔成形复合模桂林:模具工业,199020 何健防空落料冲孔翻边成形复合模桂林:模具工业,199221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2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3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 周勤芳公差与技术测量(第二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评阅人意见: 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 绩 评 定:答辩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3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