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799508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摘要:新奥霉素是本实验室从一株诺尔斯链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新型核苷类农用抗生素。本文通过对发酵液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新奥霉素是一种水溶性抗生素,具有较好的紫外和热稳定性,适合在酸性条件下保存。探索了两种提取新奥霉素的工艺:新奥霉素发酵液经助滤剂过滤预处理后,采用微滤-纳滤组合分离法可以获得活性收率90%以上的新奥霉素浓缩液;采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和两次正相硅胶柱层析,可以获得白色或淡黄色新奥霉素粉末。关键词:新奥霉素 微滤 纳滤 提取 硅胶柱层析Study 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

2、perties of fermentation broth of xinaomycinAbstract: Xinaomycin is a new nucleoside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th of streptomyces noursei by our laborator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rmentation broth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xinaomycin were studied. Xin

3、aomycin is water-soluble antibiotics. It was stable to UV and heat. It was fit for storing in acidic conditions.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retreatment was obtained through filtration with filtration aid. Two extration methods of xinaomycin: The concentrated liquor of xinaomycin was obtained by usin

4、g combination of micro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with activity yield of 90%; The white or light yellow powder of xinaomycin was obtained by ethanol precipitation and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Key words: Xinaomycin Micro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Extration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近年来,农

5、用抗生素的筛选和应用已成为农业微生物领域的研究重点,而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制备的新农药已逐渐成为无公害农药的主体 1。因此从放线菌的发酵液中寻找新的农用抗生素产物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2。核苷类抗生素由于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3,在医疗、农药方面都有重要应用。由于来源于微生物的核苷类抗生素具有低毒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而且在抗菌、杀虫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抗菌杀虫作用,所以对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4。本实验室从攀西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该菌产生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抗菌作用的新型核苷类农用抗生素新奥霉素,(专利申请号,20091006012

6、1.4),经多轮诱变选育,已具有了工业开发价值。本文就新奥霉素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及其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新奥霉素的发酵生产和农业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和仪器 菌种:由本实验室从攀西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XiAo-3。生测指示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购自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中心。生测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发酵液:诺尔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noursei)XiAo-3经发酵罐发酵后提供。试剂和仪器: 硅胶G薄层板、硅胶G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C18反相硅胶(YM

7、C);甲醇、氯仿、正丁醇、冰乙酸为分析纯,去离子水;微滤装置(成都连接流体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纳滤膜(GE Water&Process Technologies),BUCHI-114型旋转蒸发仪,SBS-100型数控记滴自动分部收集器,高压液相色谱系统:SHIMADZU(岛津)液相色谱仪系统。1.2 发酵液的预处理发酵液中添加珍珠岩助滤剂,经过滤去除菌体和培养基残渣。1.3 发酵液理化性质1.3.1 热稳定性 各取10ml发酵液于5支试管中,分别置于40 、60 、80和100下静置30min、60min和90min,定时取出2ml发酵液留作生测样品,冷却至室温,管碟法测抑菌圈直径,每个样品

8、重复3次。1.3.2 pH稳定性 将发酵液用1mol/L HCl和1mol/L NaOH分别调节pH至1.0、3.0、5.0、7.0、9.0、11.0、13.0,静置24h后,均调回发酵液初始pH,以未处理的发酵液为对照,管碟法测抑菌圈直径,每个样品重复3次。1.3.3 紫外稳定性 将等量的发酵液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分别照射15min、30min、45min和60min,以未处理的发酵液为对照,管碟法测抑菌圈直径,每个样品重复3次。1.4 新奥霉素的提取方法 新奥霉素发酵液经助滤剂过滤后所得滤液,采用膜处理方法获得新奥霉素浓缩液;采用乙醇沉淀预处理发酵液,其上清液样品经过两次正相硅胶

9、柱层析,再经减压蒸发浓缩,可得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的新奥霉素。具体提取工艺路线,见图1。乙醇沉淀上清液沉淀蒸发浓缩两次硅胶柱层析新奥霉素粉末蒸发浓缩发酵液助滤剂过滤膜分离提取预处理的发酵液新奥霉素浓缩液图 1新奥霉素提取工艺1.41 新奥霉素的膜提取方法 采用微滤(MF)-纳滤(NF)组合分离法79制备新奥霉素浓缩液,具体工艺流程:将预处理的发酵液进行微滤,其透过液再经纳滤,获得新奥霉素浓缩液,见图2。新奥霉素浓缩液废液预处理的发酵液MFNF图2微滤-纳滤装置1.4.2 乙醇沉淀 取4份发酵液,分别加入2、4、6、8倍体积无水乙醇,静置1h,离心(6000 r/min, 15min),分离上清液和

10、沉淀,以未处理发酵液为对照,管碟法测抑菌圈直径,每个样品重复3次。1.4.3 正相硅胶柱层析 取适量乙醇沉淀上清浓缩液干法上样,两次正相硅胶柱层析的上样量与硅胶装柱量比例分别为1:5、1:67,采用不同梯度的氯仿/甲醇/水洗脱。1.5 检测方法1.5.1 抑菌活性的测定 取含菌量为6.410107个/ml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悬液,以体积比0.5%的比例添加到58左右的生测培养基中,混匀后迅速制成平板培养基,待凝固后将灭菌的牛津杯等距离均匀摆放,每个牛津杯加样量200l(所有样品均稀释30倍),置30恒温培养17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1.5.2 HPLC检测 色谱柱:A

11、gilent HC-C18柱(4.6250mm),:265nm,流动相:甲醇/水(5/95,加0.05%冰乙酸),流速:0.5ml/min,柱温:402 结果与分析2.1 发酵液理化性质的研究2.1.1 热稳定性 由表1可以看出,新奥霉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发酵液分别在40、60和80条件下,保温90 min后,新奥霉素活性基本一致;但温度达到100,保温90 min后活性有所下降。因此,在分离提取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温度过高,减少对新奥霉素抑菌活性的影响 。表 1发酵液热稳定性处理温度不同处理时间样品的抑菌圈直径(mm)30min60min90min4026.3725.9425.626026.

12、2825.7725.538026.0025.4825.4510025.0224.6223.732.1.2 pH稳定性 新奥霉素发酵液初始pH为3(CK),发酵液经酸、碱分别处理后,回调pH至3,生测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用酸对发酵液处理后,其活性有微小的上升,而用碱处理后,抑菌活性随着pH的升高,有所下降。图 3 发酵液pH的稳定性2.1.3 紫外稳定性 从图4可知,新奥霉素发酵液对紫外照射不敏感。发酵液经过254nm紫外光照射,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说明发酵液中的新奥霉素具有很好的紫外稳定性,无需避光保存。图4发酵液紫外稳定性2.2 新奥霉素的提取2.2.1 膜分离提取新奥霉素 本实验采用管式陶

13、瓷膜对发酵液进行微滤,柱前后压差1.3kg,温度25,流速8L/h,透过液澄清且活性基本无变化。微滤透过液进入纳滤装置,柱前后压差0.7kg,温度28,流量4L/h,浓缩了5倍,活性回收率达90%以上。纳滤可节省生产消耗成本,其截留浓缩液可以进一步进行纳滤浓缩,制备浓度更高的新奥霉素母液。2.2.2 乙醇沉淀发酵液 采用不同体积倍数无水乙醇处理发酵液,去除一些杂蛋白质。结果说明随着乙醇体积倍数的增大,析出的固形物增多,上清液的抑菌活性减小(图6),而沉淀的抑菌活性增加。当使用8倍体积乙醇沉淀发酵液时,沉淀的抑菌圈直径已与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相近,说明此时新奥霉素也被大量沉淀。综合考虑无水乙醇用量

14、和新奥霉素的活性收率,选择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处理发酵液,活性收率在90%以上。图6不同体积倍数乙醇沉淀发酵液的影响2.2.3 新奥霉素的柱层析分离 发酵液醇沉上清浓缩液经过第一次正相硅胶柱分离发现,当采用第一梯度洗脱剂(氯仿/甲醇/水体积比为6.5:3.5:0.7)时,能洗脱大量色素和其它弱极性的物质,而在第二梯度洗脱剂(氯仿/甲醇/水体积比4.5:5.5:1.2)中,新奥霉素能够被集中洗脱下来,在55减压蒸发得到棕色膏状样品。此样品经第二次硅胶柱分离,合并收集活性部分的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白色或淡黄色新奥霉素粉末,经HPLC初步检测新奥霉素峰面积大于97%,见图7。图7二次硅胶柱层析得到的

15、新奥霉素HPLC图谱3结论新奥霉素是一种水溶性抗生素,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紫外和热稳定性,对酸碱不敏感。通过对新奥霉素发酵液理化性质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新奥霉素提取工艺条件,获得较高的活性收率。新奥霉素发酵液添加珍珠岩助滤剂预处理,过滤得到的滤液,采用微滤-纳滤组合分离法可以获得体积浓缩5倍、活性收率90%以上的新奥霉素浓缩液;采用4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和两次正相硅胶柱层析,可以获得含量大于97%的白色或淡黄色新奥霉素粉末。利用膜工艺技术制备新奥霉素浓缩液的过程,步骤简单、耗能小,而且可进一步加工为新奥霉素母液进行工业化生产;由于本文提取新奥霉素粉末工艺的生产成本较高,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提

16、取工艺。参考文献:1 代鹏等. 一株拮抗放线菌菌株JFA-001的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08, 35(1): 95-96.2 汪江峰, 张玲玲, 黄剑. 放线菌P3-2的抗菌活性筛选几发酵液稳定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16-19.3 Kiyoshi Isono. Nucleoside antibiotics: strutr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iosynthesis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J, 1988, 12 : 1711-17394 陈文青, 邓子新. 核苷类抗生素代谢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17、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9, 34(3): 129-141.5 周德庆. 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 Wang X L, Ying A L, Wang W N, Nanofiltration of L-phenylalanine and L-aspartic acid aqueous solutionJ. J Membr Sci, 2002, 196(1): 597 Brites Alves A M, Morao A, Cardoso J P, et al. Isolation of antibiotics from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broths using membrane technologyJ. Desalination, 2002, 148: 1818 Zhang W, He G, Gao P.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sJ. Sep Purif Technol, 2003, 30: 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