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785697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浅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对现代性学术体系的批判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研究现代学术体系人文知识论文摘要:文化研究应被理解为对2O世纪后半期西方知识运动的一次整合,从意识到方法,“文化研究”都突破了现代性学术体系的限制,在人文知识中破除了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三大神话,突出经验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重视跨学科研究对人文知识整体性的修复。“文化研究”当然不等于研究文化,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一个学科、或者一种研究方法,“文化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英国,以霍加特(Hoggart)、威廉斯(Williams)、汤普森(Thompson的几部经典著

2、作为标志,一种新型的人术诞生了。这是学界对于“文化研究”之学术史的一般认识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克里斯汀杰拉夫第(ChristineGeraghty)在10年前就曾指出,不能把“文化研究的诞生视为一个“瞬间”,它是在英国人文学术传统、战后国家福利制度、体系这一大的文化氛围中产生出来的。在英国以外,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的批判,列菲弗尔对日常生活的重视,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学说,西方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的文化转向等越来越多的理论资源和学术现象纷纷进入“文化研究”学术史的视野。今天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学科、一种理论、一个流派,它是西方半个多世纪以来知识运动的一个产物,是西方知识界对自身传统的重新

3、整合,是反思现代性学术体系的结果。它在意识和方法上,都发起了对现代性学术框架下的人文知识的挑战。一、现代性学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弱点“知识与社会是一种双向建构,知识行动既重构了当代的社会结构,又受到后者的反身建构”,具体的知识可能是个体的、零散的、偶然的,但知识的格局和体系则是社会性的,因此,社会转型通常也伴随着知识体系的重构。古典知识重视知识的价值,重视各种知识万水归源式的形而上的最高统摄,现代性则空前提升了科学理性的地位,使之成为知识合法性的标尺。科学精神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一切知识的基本设想,形成了关于知识的三大神话: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这三大神话构成了现代性学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学科门类的

4、不断分化,学术生产和评价体系的体制化,学者的专家化和职业化。如果说这种意识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那么,它给人文知识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独立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知识和学术的独立和自足,区分知识和信仰,区分认识论和价值论。在积极的层面上,它使人文学术有意识地抵制特定社会条件下和的干扰,形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在消极的层面,它掩盖了意识形态对知识的影响和渗透。专业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知识应该分门别类,在不同的领域实行不同的学科规范和价值标准,它回应了现代以来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趋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前现代意义上的通才和鸿儒已不再可能,学术研究的体制化和学者的专家化就是这一

5、变化的重要标志。在积极的层面上,它促进了人文知识的精细化和深化,催生了新兴学科;在消极的层面上,它回避知识是一个整体,陷入隔行如隔山,画地为牢的泥潭,滋生学术繁荣而思想匮乏的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就预见了这种知识状况的危机,反对把社会学、降低为局部科学。毕竟,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并非完全隔绝,不仅道德、政治、发展水平、性、地域性与人文知识的形成密切相关,自然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展也常常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对专深学问的推崇,对专业规范的固执,弱化了现代性学术的整体意识和思想性,掩盖了知识领域划分的人为性和历史性。客观性神话要求人们相信人文知识可以摆脱经验的干扰,知识主体采取中立立场是可能的,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客观真理是知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在积极的层面上,它造就了现代人文知识追求纯粹的学术立场、拒绝随意性、防止偏见的面貌;在消极的层面上,它把对客观中立的追求与对客观中立的实现混为一谈,掩盖了人文知识与经验、权力、学术体制的复杂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