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761405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设计问题内容提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关键词:设计问题 实践 化学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

2、行探究活动,常常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之功效,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表现自己,又可以接受他人的评判并评判他人。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能力。提倡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不要或废止教师的讲述或讲解,关键是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讲,怎样讲。教师应该围绕探究活动的需要讲,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少讲。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

3、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在提问中开始。如何科学有效设计提问,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善问”与“善待问”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学记要求教师要善问和善待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就像砍伐坚木先易后难一样,先提容易的

4、问题,后提困难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久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教师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节时先提容易的问题:如问学生“我们身边的一些变化(如水分蒸发、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煤气燃烧、酒精燃烧等等)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再提问:“燃烧是物理变化吗?”请说明理由。学生开始学化学对于燃烧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通过蜡烛燃烧产物的验证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图片,提出问题:化学变化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共同特征。教

5、师要善于对待学生的发问,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时,学生会问什么叫能溶于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体积二氧化碳和一体积水能溶为一体。因为刚刚才接触到化学中气体的溶解性的问题,学生会感到迷惑,教师一定要讲清,分析透彻。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掌握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和”、“善待问”,并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二、对提问设计的思考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教师

6、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即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得到。”的效应。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种是思考的问题。事实的问题强调的是对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需要用“是”或“否”来回答,比如,

7、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电灯发光是化学变化吗?等等。而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等,比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要将水槽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请你用教师提供的词语描述氢气燃烧的现象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其它酸如硫酸或浓盐酸? 等等问题都需要学生或判断、或归纳、或比较、或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一项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喜欢针对有关具体事实或知识细节的问题和仅仅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发问,关注的是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是谁

8、等等书本上有明确答案的具体信息,而很少提出鼓励学生思考、推断的问题,很少提出书本上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对许多相关的知识进行综合、联系、概括才能回答的问题。据研究统计,前一类问题一般要占到2/3。这一类问题不能够形成知识间的组织和知识的结构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养成主动动脑的习惯。教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深入思考、直接从书本上找答案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习惯于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感兴趣,而较少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知识的概括和结构化上,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愿主动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整体的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这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注意避免的行为和后果。另外问题必须有强的针对性,直接指向

9、预期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不宜随意提问。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时为了说明炭黑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演示了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后,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到白瓷板上出现炭黑的现象而提问:反应生成了炭黑,说明了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后会生成什么?学生沿着教师的提问思路回答:会生成炭黑。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果把时间花在了细枝末节的地方,却一步一步地远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似乎师生互动就是简单的一问

10、一答,没有就“不完全燃烧有哪些特征”和“如何使物质完全燃烧”等问题做任何进一步交流。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3让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

11、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在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阅读了书上内容后提问: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这些物理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促使学生要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

12、思维能够持续下去。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三、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就知识本身展开提问就知识本身进行提问的方式,具有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到位,适合于比较简单,学生有基础的知识。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许多不同的燃烧现象了,哪什么才叫燃烧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燃烧的现象,学

13、生的思维也就结合所观察的直接思考,描述燃烧的定义。使用反问展开提问 使用反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节中,介绍原子的结构时,教师分析原子的结构时会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原子不具有中子呢?在溶液的酸碱性一节中,学生在探究了各种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之后,学生已经对酸碱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会认为“酸显酸性,碱显碱性,盐一般为中性”教师应及时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盐都为中性吗?通过反问,使学生的思维有反思的过程:按理说盐一般不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常是显中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碳酸钠

14、溶液的显碱性的实验,追问为什么碳酸钠显碱性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一知识要到应用到高中的知识才能解释,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后续学习产生了动力。结合实际展开提问探究性学习往往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例如,探究金属的锈蚀与防护的实验,教师不能只是做完实验讲解现象,在做实验之前就可以设问:五支试管中所放的物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通过追问学生就会对实验的原理及目的有所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

15、短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教师就要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问题作好导向,从而使探究活动落到实处。4设计系列问题从纵向角度来说,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相关性。先行问题的答案应是后继问题的前提,不同问题环环紧扣,形成对知识对象全过程考察的思维态势,构成问题链。例如,在探究空气的成分一节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这一演示实验的讨论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此实验,设计的问题一是“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16、?”二是“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全部是氮气吗?”三是“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其容积1/5的水?”,这样通过问题链,使学生从观察到的直观现象“红磷燃烧后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其容积1/5的水”上升一定的高度,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思维一步步向纵深发展: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的就是氧气,最后结合教师的解释推断出: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其容积1/5的水就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总之,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问题的有效利用,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调动和拓展开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好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