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746328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4.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文摘要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期的幼儿,极易产生不稳情绪,影响幼儿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及其他教师教学经验,对幼儿情绪不稳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访谈调查及案例分析等细致入微地调查研究,还对幼儿情绪不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幼儿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三大诱因。并从预防性措施和处理性措施着手,提出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配合,调适幼儿不稳情绪,确保幼儿健康成长。关键词:幼儿;不稳情绪;调适;家长宜顺论文网www.13L目 录前 言1一、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研究1(一) 幼儿不稳情绪问题的观察研究1(二) 幼儿不稳情绪问题的访谈调查2(三) 幼儿不稳情绪问题的案例

2、分析32、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原因分析3(一) 家庭原因3(二) 学校原因4(三) 幼儿自身原因4三、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调适策略5(一) 预防性措施5(二) 处理性措施5四、 结束语7参考文献8宜顺论文网www.13L2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前 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生育观念的优化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孩子也越来越成长家庭的核心和宝贝,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及性格问题都极为关注。处于嗷嗷待哺、咿呀学语的幼儿,无论是在体格,还是心智上,发育都极为不成熟,情绪经常不稳,犹如六月天气,说变就变,时而哇哇大哭,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忧愁沉闷,幼儿情绪的变化引得教师和家

3、长频频皱眉,异常紧张。故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深入教学实践,与幼儿教师沟通,与幼儿家长交流,帮助师长了解幼儿不稳情绪并探讨相关策略,确保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研究实践出真知灼见,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研究必须基于实际的调查取样。本人采用幼儿情绪表达测量工具,对近百名幼儿的情绪表达考察研究,并观察对比幼儿的情绪表达策略;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幼儿在家庭及学校中的情绪表现;最后,对幼儿情绪不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理论结合实际,研究融合事实。(一)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观察研究本人以xx市xx幼儿园三名幼儿教师为合作对象,以大班30

4、名幼儿、中班30名幼儿、小班30名幼儿共9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大班男孩17人,女孩13人,平均年龄68.3个月;中班男孩14人,女孩16人,平均年龄55.8个月;小班男孩18人,女孩12人,平均年龄40.3个月。所试儿童均为正常发育儿童,无身体残障或智障问题。首先,向幼儿说明不稳情绪包括:高兴、难过、愤怒、恐惧、生气等。当幼儿面临不稳情绪时,选择何种方式调适应对呢?本人将幼儿常用的情绪调适策略分为六种两大类:一类是积极调适策略:自我安慰;寻求帮助;诉说发泄;自我解决。一类是消极调适策略:自我封闭;被动承受。表1-1 小班幼儿不稳情绪调适策略统计调适策略自我安慰寻求帮助诉说发泄自我解决自我封

5、闭被动承受人数693354表1-2 中班幼儿不稳情绪调适策略统计调试策略自我安慰寻求帮助诉说发泄自我解决自我封闭被动承受人数874434表1-3 大班幼儿不稳情绪调适策略统计调试策略自我安慰寻求帮助诉说发泄自我解决自我封闭被动承受人数866523通过对幼儿不稳情绪调适策略统计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幼儿的体格和心智发展仍不成熟,在面临不稳情绪时,虽已学会初步调控自己的不稳情绪,但仍存在不知所措,被动应对的情况;二、幼儿的依赖性过于强烈,面临不稳情绪时,倾于向父母求助,当幼儿在学校中得不到及时帮助时,易激动、暴躁,大哭大闹;三、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更注意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面对不稳情绪时,尝试向

6、朋友、师长诉说发泄,而非自我封闭。四、幼儿的情绪调节意识逐步增强,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决,正逐渐脱离父母的手心,蹒跚学步,逐渐成长。五、男孩较女孩更易学会情绪自我调适,缠身不稳情绪时,男孩多自我解决、自我安慰,女孩多自我封闭、被动接受。(二)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访谈调查在征得幼儿教师及各位幼儿家长的同意后,本人对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学校及家庭中的情绪表现和调适策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主动向家长反映学校情况?是否主动向家长倾诉不稳情绪?是否主动寻求家长帮助?是否听从父母安慰和引导?是否遵从父母指点和教育?本人累计发放问卷调查90份,收回问卷83份,有效问卷82份。通过对问卷

7、调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幼儿不稳情绪倾诉缺乏主动性,多在家长的询问引导下才阐述事件,表达情感。只有35%的孩子主动向家长倾诉不稳情绪,而85%的孩子在家长的询问引导下,向家长倾诉不稳情绪;二、幼儿易于向父母倾诉不稳情绪,较少向老师倾诉不稳情绪。越75%的幼儿选择向父母坦露心事,只有25%的孩子向老师倾诉情绪;三、幼儿易向家长倾诉强烈情绪,如高兴、愤怒、亢奋等,而较少倾诉难过、忧伤等。四、幼儿易在父母的教育开导下释放不稳情绪,当仍有12%的幼儿无法释放情绪,难以释怀,闷闷不乐。由此可见,幼儿仍无法正确、自觉地克服不稳情绪,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有责任帮助幼儿调适情绪,培养良好

8、秉性。(三)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案例分析李天一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之子,出身艺术世家的他,热爱音乐,喜欢唱歌,深的长辈们的喜爱。然而,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他脾气暴躁,为所欲为。2011年,李天一因寻衅滋事被政府收容教养一年,2013年又因涉嫌强奸罪被刑拘。许多网友表示,李天一的屡次犯错与其父母的教育方式难逃干系。李双江老来得子,故对儿子十分溺爱,在李天一幼年视频中,李双江趴在地上让儿子双脚踩着玩耍。李双江的老战友、著名老艺术家杨洪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李天一三四岁的时候,长得非常可爱漂亮,但脾气暴躁。有一次,父子俩发生矛盾,李天一噼里啪啦地打他爸爸,杨洪基指出不应如此纵容溺爱孩子,李双江却

9、说:“小孩子不懂事”。慈母多败儿,父母的过于溺爱,往往害了孩子,从李天一案中不难看出,正是李双江夫妇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无法正确合理地调适不稳情绪,长此以往,终酿大祸。对幼儿不稳情绪的案例分析表明:幼儿虽已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但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实际生活。且情绪受外界影响大,波动剧烈,喜怒形于色。简而言之,三个特性:“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情感);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舒仙桃、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学前教育研究幼教论坛,2002(03).第18-20页.二、 幼儿情绪不稳问题的原因分析(一) 家庭原因家庭不仅是温暖的避风港,更

10、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起着关键的作用,通晓事理,教育得体的家长能培养出善良乖巧,秉性良好的孩子;而疏于教育,教育偏颇的家长则易培养出个性乖戾,性格扭曲的孩子。家庭因素是造成幼儿情绪不稳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凡是迁就,有求必应,孩子极易养成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意识,产生飞扬跋扈、骄横自私等不良情绪。在调适不良情绪时,也极易自我封闭或被动应对,甚至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毫不退让,大打出手。另外,若父母对孩子过于粗暴,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父母,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趣爱好、个人意见,若孩子与父母产生抵牾,轻则严加呵斥,重则棍棒

11、教育,在此家庭环境下,孩子极易产生郁闷、难过等不良情绪。在调适不良情绪时,极易自我封闭,以至无法排解,闷闷不乐。由此可见,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尊重和知晓孩子的心理,抚慰孩子,引导孩子。而非一味溺爱或严苛训斥。(二) 学校原因学校是影响孩子不稳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朋友的陪伴,长时间独处,不与伙伴们游戏,极易产生孤独郁闷、难以释怀的孤独感,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影响不稳情绪的调适。因此,幼儿需积极与伙伴们交流嬉戏,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获得成长快乐,更有实践情绪调适的平台。幼儿可以从伙伴们身上学着如何调适自己的不稳情绪,在游戏中也可以释放不稳情绪,在与伙伴的密切关系和悄

12、悄话中发泄不稳情绪,获得快乐满足的人生体验。但幼儿产生不稳情绪又多因在学校与其他孩子产生纠纷导致,如争夺一块橡皮、一只铅笔、一把椅子;气愤一句言语、一个动作、一件事情等。且幼儿时期,心智发展极为不成熟,考虑事情极为不全面,很容易因为一点儿不满足而大吵大闹,又蹦又跳。两方都是幼儿,互不谦让,互不理解,极易产生抵牾。因此,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意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不稳情绪,解决不稳情绪。(三) 幼儿自身原因幼儿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极为不成熟。情绪极易产生变化,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欢,时而闹,前一刻开心游戏,后一刻就翻脸生气,下一刻又重归于好。令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无法明白,更无可奈何

13、。根据马洛斯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氛围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处于人类成长初期的幼儿,头颅、骨骼发育都极为不成熟,极度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当食物不可口、言语不顺心、父母不在身边、其他幼儿不小心碰撞打骂时,幼儿不稳情绪即刻爆发。三、 幼儿情绪不稳的调适策略情绪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待人接物、融入社会起着关键和决定的影响。“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荀子),“性格决定命运”(荣格)。幼儿的不稳情绪不仅包括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嫉妒、难过等,还包括正面情绪,如亢奋,自满,愉悦等。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健

14、康成长显而易见,而正面情绪,如取得优异成绩后兴高采烈,完成工作后手舞足蹈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正面情绪过度夸大,过度外露,会造成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膨胀,极易影响其他幼儿情绪,且会导致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无法承受失败等性格问题。故对幼儿不稳情绪的教育辅导策略应包括负面情绪调适和正面情绪调适两方面。因此,当孩子产生不稳情绪后,应对幼儿不稳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和处理性措施,能帮助孩子纠正情绪缺陷,养成良好秉性,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包括预防性措施和处理性措施两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未雨绸缪之际,将幼儿不稳情绪的苗头扼杀主;

15、在崭露头角之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调适幼儿的不稳情绪。无论是预防性措施,还是处理性措施,都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在家庭和学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孩子欢乐愉快地童年构筑起牢固的堡垒和城墙。(一) 预防性措施1家庭方面温馨宽容,幸福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幼儿形成良好情绪调适能力的重要保证。通情达理,循循善诱的父母,是幼儿形成良好情绪调适能力的基石和桥梁。温和的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与温馨家庭气氛的熏陶。在温暖和煦的家庭环境氛围中,孩子会成长为一个聪明懂事、宽容大度、无私奉献、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优秀孩子。且相较于老师,孩子在父母面前更易倾诉情感,表达情绪,无论是忧伤

16、还是快乐,高兴还是愁苦,孩子更倾向于告诉父母,特别是母亲。温暖的成长环境不仅提供给孩子关爱和尊重的成长体验,更对孩子处理不稳情绪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父母相敬如宾,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相亲相亲,表现的积极主动,愉快开心,乐观向上,无忧无语,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影响下,心态良好,感情真挚,善于调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处理不稳情绪。倘若父母关系交恶,互相猜忌,争吵不断,大打出手,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压抑,孩子在此家庭氛围下,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内向,性格乖戾,脾气暴躁等不稳情绪。当面临不稳情绪时,更无法积极调适,只知自我封闭或被动接受,或闷闷不乐压抑心底;或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或大打出手宣泄不满

17、。紧张压抑的家庭关系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情绪调适能力,更有碍孩子身心地健康发展,极易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性格畸形。2、 幼儿教师方面学校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领航人和保驾者,在具体教学中,幼儿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地方法,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学校氛围,帮助孩子调适不良情绪,促进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身心发育都不成熟,在于他人交往时,极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幼儿聚在一起时,很容易因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三言两语而无端生气,情绪不稳。因此,幼儿教师应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幼儿不稳情绪的调适意识,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情绪调适意识,使孩子在学校里和

18、睦相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幼儿教师为孩子设立明确规范,禁止打人骂人;不许争夺玩具;不许说谎骗人;不许损害物品;不许独自生气,要及时向老师、家长倾诉不稳情绪;力所能及的小事要独立完成,无法完成的事情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应乐于助人,心情开阔;应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应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只有列出规章制度禁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性格秉性,教给他们调适不稳情绪的方法,才能培养孩子调适不稳情绪的能力。(二) 处理性措施1、家庭方面幼儿在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上仍不完善,多数幼儿能分辨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但面对不稳情绪时,却不知何为积极表达情绪方法,何为消极表达情绪方法。故父母应教育幼

19、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某些过激情绪,如愤怒,打骂等,让孩子知道愤怒情绪时不对的,且会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幼儿的注意力极易被转移,负面情绪虽然强烈,但持续时间极短。因此,面对孩子的不稳情绪时,家长可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释放不稳情绪。家长可以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如语言表达,当遭遇不稳情绪时,要及时与父母、师长沟通,不要藏着掖着;行为表达,当遭遇不稳情绪时,可以通过运动来发泄不稳情绪,如踢足球、打篮球、跑步、游戏等;文字表达,当遭遇不稳情绪时,可以写在日记本中或记录心情状态,并三省吾身,反求诸己,调整好状态。当父母教给孩子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的

20、方法后,孩子初步掌握了调适不稳情绪的办法,就能未雨绸缪,养成良好性格,遏止不稳情绪。2、 幼儿教师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细致,察言观色,当发现幼儿有负面情绪时应及时疏导,指引化解。当孩子产生纠纷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协商调解,让两个孩子坦露心迹,认清自身,纠正错误;当孩子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的不稳情绪时,教师应关切询问,循循善诱,开导指引,化解孩子的紧张不安情绪。当孩子忧郁低沉,嘤嘤哭泣时,教师应采取语言暗示法、请人引导发、表达宣泄法等各种方法让孩子心情平静,积极面对,让孩子快乐开朗起来。当孩子任性自私、倔强偏执时,应有效引导,教育点拨,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四、

21、 结束语孩子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今后的支柱,他们正冉冉升起,茁壮成长。对幼儿不稳情绪的观察研究、调查访谈及典型案例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到了幼儿情绪不稳的原因,了解了应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和处理性措施,在未雨绸缪之际,将幼儿不稳情绪的苗头扼杀主;在崭露头角之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调适幼儿的不稳情绪。幼儿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所遇状况千奇百怪,其不稳情绪的调适策略绝非纸上谈兵,而应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温馨呵护、灵活应对,为孩子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为孩子快乐发育构筑铜墙!参考文献1、舒仙桃、家庭教育与幼儿情绪智力,学前教育研究幼教论坛,2002(03).2、侯瑞鹤、

22、俞国良、林崇德: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4.3、徐琴美、何洁: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4、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5、李燕: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与培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6、刘晓东:解放儿童M,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7、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8、王明菲: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9、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10、陈英和.儿童早期心理洞察力的发展J.心理科学,1999.11、董光恒,杨丽珠.儿童对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李佳,苏彦捷.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J.心理科学进展,2004.13、刘国雄,方富熹,赵佳.幼儿对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认知及其归因J.心理学报,2006,14、孟红霞.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15、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8宜顺论文网www.13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