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734866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应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信息、传感测试、接口、软件编程等群体技术,而产生的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率先将英语词汇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Mechatronics,创造了这个日式英语词。它着重强调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

2、的结合,国内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学并用。机电一体化是一门面向应用的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它使系统更优化,从而产生功能更强、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新一代智能化产品。(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它在机械制造装备中的应用是20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自从1952年美国第l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经历了50多个年头。数控装备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装备家族,每年全世界的产量有10万20万台,产值数百亿美元。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使

3、数控装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了勃勃生机。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直接基础,是传统产业这棵老树换新芽的动力和源泉。中科院院士王阳元指出: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只要与微电子技术结合,用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智能改造,就会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青春。(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的PLC市场形成了大型PLC以欧美为主、中型PLC欧美和日本平分秋色、小型PLC则以日本为主的格局。(4)激光等新技术把机电一体化推上新台阶。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物理学、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

4、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1.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光机电一体化方向。一般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就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

5、系统。(2)柔性化方向。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3)智能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4)仿生物系统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6、(5)微型化方向。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2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其发展情况2.1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与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机、自动生产线、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电梯、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2.2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趋势本文仅以数控机床为例,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00万台),近10

7、年数控机床,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1)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车床主轴转速由30004000r/min提高到1000015000r/min。(2)高精度化。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m;最小分辨率为1n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问世。(3)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4)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数控机床如虎添翼。如内冷钻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钻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钻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5)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

8、联网管理。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3机电一体化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3.1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由于各高职院校的服务区域和学校教学传统及教学资源的不同,他们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各有其特殊性。被调研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规格案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传统机械制造业为基础,开发了以现代加工制造技术为主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工艺规格的编制及实施;传统机械加工的工装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调试、维护与保养;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为初步维修;3.2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新要求(1)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认识差距。根据对本次调研材料对比分析,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认识和实践方面有差距;学校偏重于技术岗位,企业偏重综合实用岗位;学校希望学生有后劲,企业希望学生立竿见影,马上有劲;学校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综合度不够,企业则对综合度要求高;学校希望按专业培养人才,企业希望按项目培养人才;学校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企业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