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725003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2.5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资源描述:

《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村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1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1 矿区概述11.1.1 交通位置11.1.2 地形、地貌11.1.3 气象、气候21.1.4 地震21.1.5 河流及水体31.1.6 矿区经济概况51.2 井田地质特征51.2.1井田地质概况51.2.2 含煤地层:71.2.3 井田地质构造81.2.4 水文地质81.2.5 其他有益矿产101.3 煤层特征101.3.1 煤层101.3.2 煤层顶底板111.3.3 煤质121.3.4 瓦斯121.3.5 煤尘及煤的自燃倾向13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142.1 井田境界142.2 矿井工业储量142.2.1储量计算基础142.2.2工业储量计算

2、142.3 矿井可采储量152.3.1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52.3.2 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152.3.3 矿井可采储量18第三章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193.1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93.1.1 确定依据193.1.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93.1.3 矿井服务年限193.1.4 井型校核203.2 矿井工作制度21第四章 井田开拓224.1 井田开拓概述224.2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234.2.1 确定井筒形式、位置、数目234.2.2 工业场地的位置254.2.3 采区盘区划分254.2.4 主要开拓巷道264.2.5 方案比较264.3 井筒314.3.1 主立井314.

3、3.2 副立井324.3.3 回风风井334.4井底车场及硐室354.4.1井底车场354.4.2 井底车场各硐室布置384.4.3 井底车场示意图404.5 主要开拓巷道404.6开拓系统的综述42第五章 采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445.1采区地质特征445.1.1 采区位置445.1.2 采区煤层特征445.1.3 开采煤层的瓦斯及煤尘情况445.1.4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55.2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465.2.1 采煤方法的选择465.2.2 回采工艺465.2.3确定工作面长度485.2.4 采煤设备选型485.2.5 支护方式515.2.6工作面长度合理性的检验525.2.7 各工

4、艺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525.2.8 循环作业方式及各图表585.3 开采巷道和生产系统605.3.1 概述605.3.2 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605.3.3 采区巷道布置615.3.4 采区区段划分625.3.5 采区生产系统625.4 采取车场设计及硐室635.4.1 采区变电所635.4.2 采区车场635.4.3 采区煤仓645.5 采区采掘计划655.5.1 采区巷道的断面和支护形式655.5.2 采区巷道的掘进方法和作业方式665.5.3 采区工作面配备及三量管理665.5.4 工作面推进速度、生产能力、盘区回采率67第六章 矿井运输与提升686.1 概况686.2 采区运输设备的

5、选择686.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686.3.1 煤炭运输方式686.3.2 辅助运输方式716.4 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计算726.4.1 主井提升原始数据726.4.2 提升容器的确定726.4.3 钢丝绳的选择726.4.4 提升机的选择746.4.5 提升电动机的选择756.4.6 提升机相对井筒的位置756.4.7 提升系统的总变位质量766.4.8 对防滑性能的分析796.4.9 提升机提升能力的验算796.4.10 防滑能力验算806.5 副井提升设备的选择806.5.1 罐笼的选择806.5.2 钢丝绳的选择816.5.3提升机的选择81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837.1矿井通风

6、方式与通风系统837.1.1 概况837.1.2 选择通风系统的原则837.1.3 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837.1.4 通风系统概述847.2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857.2.1 配风的原则和方法857.2.2 配风的依据857.2.3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计算867.2.4 风量分配90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907.3.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907.3.2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917.3.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917.3.4 矿井通风总阻力937.3.5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937.4扇风机选型947.4.1 选择风机的基本原则947.4.2 通风机选型设计的基本要求947.4.3 通

7、风机的选型计算947.5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977.5.1 预防瓦斯的措施977.5.2 预防粉尘的措施987.5.3 防止井下火灾的措施997.5.4 防水措施1007.5.5 顶板管理1007.5.6 防突管理100第八章 矿井排水1018.1 概述1018.1.1 概况1018.1.2 排水系统概述1018.2 排水设备选型1028.2.1 初选水泵1028.2.2 管路的确定1038.2.3 管道特性曲线及工况的确定1048.2.4 检验计算1068.3 水仓及水泵房1078.3.1 水仓1078.3.2 水泵房1078.4 技术经济指标108第九章 技术经济指标110谢 辞112

8、参考文献113116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和村煤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邯郸-长治公路横跨矿区南端,邢台-都党公路纵贯矿区东缘。煤矿运煤专用线在上泉车站与褡午环形铁路接轨,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 1.1.2 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丘陵地带,武安盆地的西部,属山间平原地貌,地形微向东倾斜。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标高达355.77m,南部地势低缓,最低标高为246.86m,最大高差108.91m。矿区范围内全为新生界近代和下更新统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除现代河谷和黄土分布的低平地带外,余者

9、均为下更新统的冰碛泥砾和冰水沉积的灰绿、灰白夹褐红色粘土。在卵石表面可见到擦痕和压坑,卵石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0.8m,由红色粘土及砂充填。 1.1.3 气象、气候本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夏热、秋雨、冬寒,根据武安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年降雨量介于1472mm(1963年)135mm(1966年),平均降雨量600mm,最大月降雨量1026mm(1963年8月),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000mm左右。平均气温12.6,最高温度41.3(1968年6月11日),最低温度-19.9(1967年1月15日)。降雪及冻结日期自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约90余天,最大冻结厚

10、度41cm。平均风速2.7m/s左右,最大风速22.7m/s,风向北东,北北东居多。邯郸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风沙盛行,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据武安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2.6,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4(1月份),最高为26.4(7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19.9(1967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7,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平均无霜期192天,霜冻期一般为每年11月中旬左右至次年3月份,约120余天。积雪最大厚度14.0016.00cm,冻土最大深度42.00cm。风向多为南风

11、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7m/s,极端最大风速29m/s。本区降水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影响,因距海洋较远,故而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0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472.7mm(1963年),最小降水量为135.0mm(1966年),月最大降雨量1026.3mm(1963年8月),最大日降雨量286.3mm(1963年8月4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一般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6%。年最大蒸发量2792.9mm(1960年),最小1257.1(1964年),年平均1977.2mm,月最大蒸发量495mm(1972年6月)。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虫灾、地震、霜冻等

12、 1.1.4 地震本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构造带,因而地震极为频繁,且震级较高。邯邢矿区属国家地震重点监测区,按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划分,本区地震裂度为7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g。据河北省历史地震资料,历史上有记载并影响到本区的地震有:1、1314年10月5日在涉县、武安(北纬365,东经1138)发生6级地震,地震烈度8,坏官民庐舍,涉县死326人,武安死14人。2、1708年10月26日在永年(北纬367,东经1147)发生5.5级地震,地震烈度7,震倒城垛数十处,坏民舍无数,人多露宿。沙河县同

13、年地震。3、1805年在邢台(北纬371,东经1145)发生5级地震,地震烈度6,屋有坏者,沙河县亦震。4、1830年6月12日在磁县(北纬364,东经1142)发生7.5级地震,地震烈度10,山崩地裂,涌出黄黑沙土,井水浸溢,漳、洼两河涸,房屋倒塌十之八九,达20余万间,压死5485人。受波及的武安县房屋倒塌无数,城垣坍塌,半成废墟。地震波及邯郸、武安、广平、肥乡、永年、馆陶等县。5、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的马兰、白家寨一带,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极震区面积300平方公里。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汪镇分别发生了6

14、.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极震区面积约137平方公里,东汪镇一带房屋几乎全部塌平,地裂冒水,村内外宽大裂缝纵横交错,裂缝宽0.7m以上,绵延数十米至数公里不等。沙河县以褡裢、显德旺等地较重,倒房394间,严重破坏324间,山区有6处大滑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的束鹿南发生了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的巨鹿北发生了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此次地震一直延续到5月15日,4.9级以上地震达10次之多。这一地震群统称为邢台地震。6、1972年10月12日7时在沙河县西秦庄公社樊下曹一带(北纬3

15、657.5,东经11418.5)发生5.2级地震,地震烈度6,先听到爆破声大的巨响,随即感到地面上拱,激烈跳动,房屋个别倒塌,余震持续到10月18日。 1.1.5 河流及水体(一)地表水体1.河流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无常年性河流,季节性河流主要有海河水系的北洺河、马会河(马河)。北洺河:发源于西部山区京娘湖一带,流经本区南端,河床宽约200余米,最高洪水水位标高270.59256.26m,汇水面积390km2,旱季干涸无水,汛期流量1020m3/s,1963年洪峰流量2180m3/s,雨季河水暴涨水位急剧变化,旱季无水。近年有铁矿、煤矿、选矿厂排水流入河内,故常年有少量浑浊流水。目前淤泥较多

16、,河床很浅。正常情况下对煤层开采不会产生影响。马会河:在本区中部经过,自西向东流经本区汇入北洺河。发源于邢台沙河县峡沟、温家园一带,上游支流较多,汇水面积较大。河床宽约20-80m,河床平缓开阔,雨季洪水急剧而下,旱季无水。近年因上游有铁矿、煤矿排水流入河内,故常年有浑浊流水,但水量不大。2000年7月雨季因急降雨河水暴涨,最高洪水位标高达+178.34m(地点:东马项村南),但数小时之后便成了干河。如果有长时期稳定的补给水源,可能会对矿山开采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矿山开采水平日益延深,回灌的可能性较小。2、小溪区内季节性的小溪和冲沟较多。雨时有水,雨停很快干涸,区内流径主要是上石盒子

17、组石千峰组地层出露区。3、地表分水岭东马项马会地表分水岭位于本区中部,东西向展布,分水岭以南地表水汇入马会河,以北汇入邑城南河。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丘陵地带,武安盆地的西部,呈现山前过渡平原的地形特征,地形微向东倾斜。北洺河东西向横穿矿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河北岸往北呈阶地式增高,最高标高达355.77m,河床及其以南地势低缓,最低标高为246.86m,高差108.90m。矿区范围内全为新生界近代和下更新统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除现代河谷和黄土分布的低平地带外,余者均为下更新统的冰碛泥砾和冰水沉积的灰绿、灰白夹褐红色粘土。在卵石表面可见到擦痕和压坑,卵石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0.8m,由红色粘土

18、及砂充填。近河谷处具明显二元结构,为二级台地。沿马会河两侧为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所充填,形成一级阶地及漫滩。由于地势平缓,河谷冲、洪积地貌发育,加之农田、植被茂密,有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地下水的储存。(二)、地下水体影响下组煤层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是煤层底板下部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强含水层。其次为8、9煤层顶部大青、伏青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奥陶系灰岩为煤系地层基底,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厚度约600m,为区域性的主要含水层。其赋水性强、渗透系数大、承压水位高,属于裂隙岩溶岩层为主的承压含水层,严重威胁8、9煤层甚至7#煤层的开采。因此,7、8、

19、9煤层属暂不可采煤层。2004年10月,武安市德胜煤矿开采9煤层时,遇一断层,间接揭露奥灰含水层,造成突水淹井事故,涌水量达到6000m3/h。2001年11月,在矿井北翼四采区施工一奥灰观测孔(观1#孔),涌水量稳定在15m3/h左右,初次观测静水位为+120m,后逐渐下降,2005年至今水位一直稳定在70.0m左右。 1.1.6 矿区经济概况和村煤矿位于武安市境内。武安市位于邯郸市西北,太行山东麓,西北与山西省交界。面积180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5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人口69.1万。1988年设武安市,撤销武安县,以原武安县行政区域为武安市行政区域。为省属县级市

20、,由邯郸市代管,素有“太行明珠”之称。2005年,武安市完成生产总值2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24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达到9.5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2003年再进全省“十强”,2004年晋位全省“三强”、并跨入全国“百强”。武安市矿藏丰富,以煤、铁为主,还有铝矾土、硫磺、云母、石棉、石膏、石英、钨等共20余种。矿区内农业耕地多为旱地,耕地较少,地方采矿、洗选、冶炼工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等,矿藏以煤、铁、石材为主。主要工业有煤炭、钢铁、冶炼、化工、水泥和电力。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古华北波状聚煤坳

21、陷的西缘,太行隆起的东侧,含煤地层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盖层为第四系冰碛物,基底为中奥陶统石灰岩,含煤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在漫长的海侵-海退过程中形成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底部的2煤层和太原组底部的9煤层。太原组以滨海-浅海相旋回为主,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和煤层,旋回厚度小而数目多。太原组煤层除9煤层外其余煤层多为薄煤层,且连续性差,多形成于海退末期,直接顶板多为灰岩。海水的频繁进退使聚煤作用较为短暂,难于形成较厚的煤层。故发育的煤层大多为不可采的薄煤或煤线。二叠纪山西组,随着海水东撤,本区主要为河口三角洲、滨海湖泊及过度相沉积,

22、富煤带呈近南北向展布,煤层厚度一般较大。2煤层底板为厚层的中、细粒砂岩或粉砂岩,为以河流相为主的三角洲平原沉积,由河流砂坝、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泥炭沼泽等组成。在废弃后的分流河道之上或分流河道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泥炭沼泽相的2#煤层。适宜的环境使森林植物生长茂盛,为泥炭的堆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长期稳定的成煤条件,使2#煤层具有厚度较大、结构较简单、分布广等特点。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以后,本区主要为半湿润-干燥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无煤层发育。煤层柱状图如图所示 1.2.2 含煤地层: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地层总厚度200240m,平均220m,共含

23、煤16层,煤层总厚13.08m,总含煤系数5.9,其中可采煤层7层,可采总厚度10.11m,可采含煤系数4.6,其中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一、山西组(P11s)地层厚度6070m,平均65m。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浅灰色、灰白色细粒至中粒砂岩为主。底部常以一层灰、深灰色细、中粒砂岩或粉砂岩与太原组分界,整合接触。下部为砂质泥岩,泥岩偶夹煤线。中部以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含煤3层,编号分别为1上、1、2,煤层总厚4.56m,总含煤系数7.0。位于该组下部的2#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4.16m,可采含煤系数

24、6.4。2#煤夹矸深灰色(晶质)水云母粘土岩是极可靠的标志层。上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局部具泥质或菱铁质细鲕粒结构,间夹粉砂岩,细粒砂岩。本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尤以各煤层顶板植物化石居多,其中常见的有猫眼鳞木和苛达木等。动物化石仅在少数钻孔中偶尔发现,多为瓣腮类,常与植物化石共生。山西组地层沉积是在海退渐远的大环境条件下以三角洲相为主的沉积。沉积环境决定了岩性和煤层的变化。二、太原组(C3t)总厚125150m,平均140m。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和灰、浅灰色细粒至中粒砂岩组成,局部见粗粒砂岩或含砾粗粒砂岩,间夹石灰岩47层,其中沉积普遍,厚度稳定者有大青、中青、伏青和野青灰岩四层,

25、为良好标志层;其余下架、小青和一座灰岩仅局部或偶有沉积。含煤层14层,煤层总厚8.36m,总含煤系数6.0%。从上到下煤层编号为3#、4#、4下#、5上#、5#、5下、6#、6下#、7上#、7#、7下#、8上#、8#、9#,其中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4#、6#、7#、8#、9#,除4煤层局部可采外,其余均为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平均厚度5.95m,可采含煤系数4.3%。位于太原组底部的8、9#煤层受岩浆岩侵入影响严重。本组地层粉砂岩中含丰富植物化石,常见的有翅羊齿和栉羊齿植物化石。灰岩中海相动物化石丰富,常见的网格长身贝,纺缍蜒、希瓦格蜒及海百合茎等。太原组是以浅海入侵频繁的海陆交替相沉积,每

26、个沉积旋回中陆相、过渡相、海相几乎齐全,但以过渡相较为发育,沉积旋回韵律明显。从太原组所含47层灰岩(或海相泥岩)在地层剖面中的分布、间距、厚度可以看出,海水侵入的间隔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而侵入强度逐渐变弱以至消失。三、本溪组(C2b)地层总厚1520m,平均18m。中下部为灰、灰黑色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具鲕状结构,间夹细砂岩,粉砂岩。上部为一层深灰色石灰岩,含蜒科动物化石,层位较稳定,称本溪灰岩或尽头灰岩。本组含不稳定薄煤层1层,即10#煤层,为不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平均0.15m,含煤系数为0.8%。本组地层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以泻湖、潮坪等过渡相为主。底部普遍沉积一层比较稳定的铁质泥岩(山西

27、式铁矿),与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1.2.3 井田地质构造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以为褶曲主,断裂构造次之。断裂方向以北北东及北东向最为发育,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将矿区切割成若干小型的地垒、地堑和断块。区内伴有宽缓的褶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地层倾角一般215,平均6。(一)褶曲在井田的北部有较明显的褶曲,轴向约北10西。其次,在井田的南部也具有褶曲的特征。(二)断层井田内已发现落差25m的大中型断层3条;断层性质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一般为6070。断层走向主要为北北西北西向。总观全区,南部断层落差较大,且岩层倾角较大,使构造趋向复杂化。表1.1 井田内大中型断层一览表序号

28、断层代号断层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区内长度位置1F1正断层160WN7020302000m北部偏西2F2正断层近SN近W6025301500m北部中央3F3正断层近SN近W7020302400m南部中央 1.2.4 水文地质邯邢水文地质北单元的东南为一形似“鸭蛋圆”储水构造盆地。北以綦村岩体为界,南至杨二庄大断层,西界自北向南为矿山岩体崇义岩体武安岩体环绕,东界为紫泉大断层所包围。煤矿与铁矿勘探,开发的姊妹矿点,大都沿盆地北部与西部分布。“鸭蛋圆”储水构造盆地通过三个主要进水口与一个出水口与外围石灰岩含水体相连,它对盆地内地下水迳流条件及煤矿、铁矿的矿坑充水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新城出水口(綦村岩

29、体新城之间)宽5000m。西石门进水口宽1500m,綦村岩体矿山岩体之间进水口宽4000m,北洺河进水口(矿山岩体崇义岩体之间)宽约9000m。这些口子的特点是岩浆岩托底,灰岩厚度变薄,口内外水位差大,由于岩浆岩穿插灰岩蚀变和重结晶较甚,透水性变弱。武安矿区内含水层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组,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含水组,石炭系及奥陶系石灰岩(以下简称“奥灰”)裂隙岩溶水含水组。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组分布范围广泛。厚度0200m,主要由一套冰碛物及冰水沉积物组成,岩相变化大,分选性不好,含水层中充填泥质,致使富水性很弱。二叠系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虽含一定数量的裂隙水,但富水性较弱,对

30、矿井开采威胁不大。石炭系野青、伏青、大青等薄层灰岩,虽属太原组煤层开采时的主要含水层,但因断层将含水层切割成支离破碎的块段,使各含水层在横向上只能通过断层保持微弱的水力联系,因而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煤矿开采时容易疏干与排放。而奥灰则为区域性的主要含水层,严重地影响下三层煤的开采。奥灰为煤系基盘,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所组成,厚度约为600m左右,可分为三组八段。O27、O25、O24为主要含水层,O26为主要相对隔水层。本区开采上部煤层时,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坚硬裂隙岩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偏中等的矿床;如果开采下三层煤,则为以裂隙岩溶岩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

31、矿床。1、含水层本区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砾石及砂层、二叠系石盒子组(三段、一、二段)砂岩,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太原组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奥陶系灰岩,共计7个含水层。其中,大煤顶板砂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及奥灰为煤层开采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2、隔水层在各含水层之间,普遍赋存有良好的相对隔水层(以下称隔水层)。矿区东部覆盖层下段普遍分布1570m厚的土类(粘土、砂质粘土、砂土)隔水层,层位较稳定,连续性较好,可阻挡地表水及潜水向下渗漏。二叠系石盒子组(三段、一、二段)砂岩与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之间,赋存有4050m左右的泥质岩层,这套岩层厚度稳定,岩石完整。在正常情况下能够

32、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当大煤回采塌陷后有效充水裂隙带将会勾通石盒子组一段砂岩含水层。大煤顶板砂岩,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各含水层之间,均赋存有3040m的粉砂岩、胶结致密的细粒砂岩及裂隙不发育的岩浆岩,可视为隔水层。6#煤下距伏青灰岩37m,岩性为黑色粉砂岩。因厚度小,裂隙发育,隔水性差,所以在开采6#煤层时,伏青灰岩是坑道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大青灰岩下距奥灰一般为37m左右,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铝土泥岩,穿插有岩浆岩。奥灰第八段(O28)也视为隔水层,这样便增加了隔水层厚度。 1.2.5 其他有益矿产矿区内尚未发现可供利用的其它有益矿产。1.3 煤层特征 1.3.1 煤层区含煤地层包括本溪组

33、、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总厚度200240m,一般220m左右。含煤16层,煤层总厚度约14.34m,含煤系数6.5。含煤地层由于标志层较多,层间距比较稳定,测井曲线特征明显,煤层易于对比。可采与部分可采煤层有:1、2、4、6、7、8、9等7层,煤层总厚度11.40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5.2,2、6、9等3层为主要可采煤层,总厚度7.87m。现将各煤层分述如下:(一)1#煤(小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为零星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1.18m,平均厚度0.63m。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可采性指数19,厚度变异系数37,属极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局部顶板为细粒砂岩。(二)2#煤

34、(大煤)位于1#煤之下,相距1520m。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基本全区可采,煤层厚度0.555.94m,平均厚度4m。纵观全区厚度无明显变化。煤层可采性指数94,煤层厚度变异系数33,属较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顶底板为细粒砂岩。(三)4#煤(野青煤)位于野青灰岩之下,上距2#煤36m,煤层厚度00.97m,平均厚度0.66m。零星可采,结构简单。煤层可采性指数17,煤层厚度变异系数28,顶板为石灰岩,局部为粉砂岩或炭质泥岩,底板粉砂岩。(四)6#煤(山青煤)位于伏青灰岩上部,上距4#煤28m,煤层厚度05m,平均厚度3.5m。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可采性指数74,煤层厚度变

35、异系数32,属不稳定煤层。顶底板岩性为粉砂岩。(五)7#煤(小青煤)位于伏青灰岩之下,中青灰岩上。上距6#煤18m,煤层厚度0.341.39m,平均厚度0.77m。大部可采,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可采性指数5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42,属极不稳定煤层。顶底板岩性多以粉砂岩为主。(六)8#煤(大青煤)位于大青灰岩之下,上距7#煤30m,煤层厚度04.67m,平均厚度1.47m。大部可采,由于岩浆岩的严重干扰破坏,部分被岩浆岩吞蚀或侵蚀,使可采范围变小,但侵蚀点大部分仍可采。煤层可采性指数83,煤层厚度变异系数81,属极不稳定煤层。 1.3.2 煤层顶底板本矿区可采和部分可采煤层有2、6、7、8、9等

36、5层。除8煤顶板为石灰岩,其余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2煤层顶板局部为中细粒砂岩。8、9煤附近岩浆岩遍及全区。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中间常有岩浆岩侵入。8、9煤一般间距不足2m,有时还有合层现象。各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2。 表1.2 各可采煤层顶底板情况一览表 编号煤层名称统计点数厚度最小-最大平 均煤层间距(m)可采系数变异系数稳定性煤层结构煤 层 情 况1小煤510-1.180.6315-202037极不稳定简单无岩浆岩干扰,只19线以南个别点受到岩浆岩影响,煤层局部可采2大煤510.55-5.964.0369433较稳定较简单19线以南有岩浆岩干扰,北部基本无岩浆岩影响。煤层稳定。4野青煤540

37、-0.970.66281728极不稳定简单层位稳定,局部可采。岩浆岩干扰较弱。6山青煤500-5.563.5187432不稳定简单煤层厚度稳定,只少数点构造影响不可采,岩浆岩影响不大,只北部云65、云34分别为顶底板7小青煤370-1.390.82305142极不稳定较简单局部可采,岩浆岩对本煤层稍有影响8大青煤120-4.6714758381极不稳定简单因岩浆岩干扰破坏严重,局部缺失和厚度变薄而不可采或被吞蚀9下架煤81.34-4.913.3010033较稳定较复杂因岩浆岩干扰破坏严重,局部缺失和厚度变薄而不可采或被吞蚀表1.3 不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 编号煤层名称厚度最小-最大平 均煤层结构

38、煤 层 情 况1上上层小煤00.670.40简单局部有缺失3一座煤0.300.800.67简单局部受岩浆岩干忧破坏4下野青下00.630.40简单与4#煤间隔2m5上山青上00.610.15较复杂一般含夹矸,局部夹矸超过煤层厚5下山青下00.340.01简单6下伏青煤00.940.31简单层位稳定7上小青上00.760.13简单位于伏青煤与7#煤之间7下小青下00.500.14简单赋存于中青灰岩之上10尽头煤00.850.15简单下架煤下粉砂岩质地松软易破碎,顶板管理比较困难。4煤虽然为石灰岩顶板,但厚度不大,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顶板管理也将带来一定困难。8煤顶板为石灰岩,厚度较大,岩石坚硬,

39、顶板易于管理。 1.3.3 煤质按照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标准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结合本矿区煤样的化验资料分析确定,本区煤类以高变质无烟煤为主,部分为天然焦。其中,1、2、4、6、7等五层煤主要是无烟煤,仅个别小块段因与岩浆岩接触演变为天然焦。太原组底部的8、9两层煤,因广泛受到岩浆侵入的影响,部分为天然焦。表1.4 各煤层主要煤质特征一览表 编号Wad(%)Ad(%)Vdaf(%)Cdaf(%)Hdaf(%)Ndaf(%)Sd(%)Pd(%)Qg.d(MJ/Kg)11.44-4.423.13(9)10.80-32.4919.86(9)2.78-7.225.29(9)92.63-94.2793.

40、28(4)2.30-2.882.62(4)0.83-0.980.94(4)0.14-0.780.59(7)0.011(1)23.148-28.19725.973(3)21.43-5.043.28(21)11.85-38.2719.55(21)2.46-9.315.64(21)91.26-96.1394.09(8)1.40-2.822.26(8)0.72-1.421.16(8)0.28-1.970.60(18)2.004-0.0380.016(3)21.651-31.91427.931(14)41.93-4.043.47(8)14.69-24.9619.78(8)2.28-8.145.23(7)

41、91.09-94.8992.99(2)1.43-2.251.84(2)0.89-1.271.08(2)1.95-4.923.00(6)25.018-28.53727.037(4)62.34-5.113.81(7)10.86-35.6619.66(6)3.432-8.195.75(6)92.76-93.0492.90(3)1.39-2.241.91(3)0.63-0.930.79(3)2.39-2.842.59(5)0.007(1)25.284-29.67028.195(3)71.87-8.173.09(11)11.74-38.6325.07(10)2.23-10.075.16(10)93.15

42、-93.7993.55(3)1.39-2.051.79(3)0.51-0.990.79(4)1.20-8.433.09(9)0.017-0.0650.041(2)22.036-30.08125.179(7)80.56-7.092.61(142.33-29.2813.66(13)1.83-8.014.76(13)92.49-96.4194.67(8)0.68-2.371.26(8)0.53-0.950.67(9)0.72-3.901.68(13)0.002-0.0060.003(5)22.521-32.51928.292(12)90.87-4.862.41(9)4.41-35.6522.82(9

43、)1.02-7.234.49(8)93.46-95.6294.68(5)0.90-2.051.15(5)0.44-1.020.70(7)0.88-3.582.05(7)0.006-0.0170.011(3)22.298-31.88626.628(7)1.3.4 瓦斯对2#煤层采取了6孔6个瓦斯样,现场解吸无气。分析结果(见表1-5)表明:其瓦斯(CH4)成分和含量最高分别为67.60%和2.493cm3/g,二氧化碳(CO2)成分和含量最高为0.03%和0.206cm3/g,氮气(N2)成分和含量最高为99.94%和3.703cm3/g。2#煤层属于瓦斯N2带,瓦斯含量低,平均含量分别为0.6

44、93ml/g。煤层瓦斯成分以氮气为主,次为二氧化碳、甲烷气体;瓦斯含量普遍低,应属瓦斯风化带。 本区各煤层瓦斯含量不高,但由邻区和本井田生产资料来看,局部利于瓦斯储存的地段(如背斜轴部)瓦斯可达二级。 1.3.5 煤尘及煤的自燃倾向依据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样水份Wf4.70%,灰份Af 7.08,挥发份Vf4.70,Vr 5.35,无火焰长度,鉴定结果为煤尘无爆炸性。依据煤自燃倾向煤样鉴定报告,干煤吸氧量1.32,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第二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2.1 井田境界和村矿井田范围近似三角形,走向长度最大为7300m,平均长度为6300m,倾向长度最大约为7336m,最短长度为

45、3900m,平均长度约为7000m。在井田范围内,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5.4,最小为1.3,平均倾角为6.7。井田境界以8个点坐标来确定,具体坐标如下表表2.1井田边界点坐标表 12345纬向40631004056500405775040598004061650经向1956070019556850195548001955390019553400根据以上井田边界点,可以确定井田的水平面积S为35.24 km2 。井田面积S=35.24km/cos6=35.48km2。2.2 矿井工业储量 2.2.1储量计算基础(1) 根据和村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煤层储量计算图计算。(2) 储量计算厚度:夹矸厚度

46、不大于0.05m时,与煤分层合并计算,复杂结构煤层的夹矸厚度不超过每分层厚度的50%时,以各煤分层厚度作为储量计算厚度(3) 井田内主要煤层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产状平缓,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采用地质块段的算术平均法。(4) 煤层体积质量:2#煤层和6#煤层体积质量为1.6t/m3。表2.2 各煤层视密度采用值煤层号26789视密度1.601.601.651.751.75 2.2.2工业储量计算2#煤层工业资源储量计算如下:Zg2#=S2#M2#R式中Zg煤层工业储量 S煤层面积(由CAD中面域命令得本井田的煤层面积为S=35.48km2) M煤层厚度 R煤的体积质量(视密度)则2#煤层的

47、工业储量为: Zg2#=35.4841.6=227.07(Mt)6#煤层工业资源储量计算如下:Zg6#=S6#M6#R式中Zg煤层工业储量 S煤层面积(由CAD中面域命令得本井田的煤层面积为S=35.48km2) M煤层厚度 R煤的体积质量(视密度)则6#煤层的工业储量为 Zg6#=35.483.51.6=198.69(Mt)本井田的总工业储量为2#煤和6#煤工业储量之和。 即: Zg=Zg2# + Zg6# =227.07+198.69=425.76(Mt)。2.3 矿井可采储量 2.3.1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 、工业场地、井筒留设保护煤柱,对较大的村庄留设保护煤柱,对零星分布的村庄不留

48、设保护煤柱。(2) 、各类保护煤柱按垂直断面法或垂线法确定,用岩层移动角确定工业场地、村庄煤柱。(3) 、维护带宽度:风井场地20m,村庄10m,其他15m。(4) 、断层煤柱宽度30m,井田境界煤柱宽度为50m。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见表2.3表2.3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井型/Mta-1占地面积指标/haa(0.1Mt)-12.4及以上1.01.21.81.20.450.91.50.090.31.82.3.2 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1)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50m宽。(2) 村庄保护煤柱:本井田地面

49、无大型村庄,其他零星村庄也大部分处于井田边界位置,故无需留设保护煤柱。(3) 断层保护煤柱:断层按其落差大小及对煤层的破坏程度而留设保护煤柱,区内断层落差35 a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要求。 3.1.4 井型校核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辅助生产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1) 煤层开采能力。井田内2#煤层平均4m,为厚煤层,6#煤层平均3.5m,为中厚煤层,两层煤赋存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根据现代化矿井“一矿一井一面”的发展模式,可以布置一个大采高工作面。(2) 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校核。矿井设计为大型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加暗斜井多水平开拓(暂定)。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顺槽胶

50、带输送机到大巷胶带输送机运到井底煤仓,运输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副井运输负责提升、下放物料,能满足一般设备的下放与提升。大型设备材料可以通过风井下放。大巷辅助运输采用皮带运输,运输能力大,调度方便灵活。(3) 通风安全条件的校核。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瓦斯涌出量小,属低瓦斯矿井,但仍需采取一定防止措施。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设两条回风大巷,东区、西区各布置一个风井,可以满足通风需要(暂定)。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整个矿井的工业储量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服务年限,满足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见表3.1。表3.1 我国各类井型的矿井和第一水平设计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第一开采水平服务年限(a)煤层倾角45600及以上80403005007035续表3.112024060302520459050252015930各省自定3.2 矿井工作制度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确定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30d,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制”,每天四班作业,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6h。矿井每昼夜净提升时间16 h。第四章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是指在井田范围内,为了采煤,从地面向地下开拓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简历矿井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这些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