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595882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城军堡 精灵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明长 城军堡李严,李哲5(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明长城军堡是保障长城防御的根本力量。明朝采用卫所的军事管理制度,对九边重镇 的军事防御体系进行管理并指挥作战。卫所制的军事防御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镇路卫所堡,相应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驻军城堡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论文 首先介绍明长城及卫所制军事管理制度,然后对层级性军事防御体系、驻军城堡的放射状空10间布局特征作重点论述,并以榆林镇和大同镇为例介绍卫所制度与层级性军事防御体系的关 系。关键词:卫所制度;建筑学;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军堡文献标识码:A15The “Great Wall” ex

2、cept the Great Wall in the MingDynastythe Military Fortress With the WeiSuo SystemLI Yan, LI Zhe(Architecture School,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Abstract: The military fortresses were the basic defense force for the Great Wall in Ming dynasty. The20WeiSuo system was taken to manage the nine de

3、fense areas along The Great Wall in the Ming Dynasty.This system was divided into five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military defense grade up to down which is ZhenLuWeiSuoBao, so correspondingly the fortresses were Zhen Town, Lu Town, Wei Town, Suo Town, and Bao Town. Firstl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WeiS

4、uo system, secondly discusses the rigorous military system and the radiate space position character of the fortresses in detail,25and lastly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WeiSuo system and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in case of the Yulin Town and the Datong Town.Key words: WeiSuo system; Archit

5、ecture;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the military defense system; the military fortress300引言明长城,众所周知,以其雄伟的线性身躯蜿蜒在群山峻岭之间,而成为一道明朝防御北 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坚固屏障。但长城防御仅靠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并不能阻挡住北方游 牧民族的铁骑;长城墙体也并非从东到西的一条;长城防御跨越万里之长,采取了怎样的军 事管理制度,使这座砖石建筑群具有如此强大的防御能力请关注被历史尘封几百年,与35长城唇齿相依的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制度下的长城军堡。1明长城及卫所制军事管理制度长城的

6、线性形态由“列城”发展而来,且长城修筑以后,仍依靠沿线军堡内驻扎的大量 兵力使长城的防御功能得以实现。长城起源于楚“方城”,又称“列城”,是一系列依地形 排列的防御性小城,用作屯兵警哨之所,城与城之间有的地方依险为屏障,有的地方筑城墙基金项目: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200800561088);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青年基金)(51008204);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2009-k6-14)作者简介:李严(1978-),女,讲师,防御性聚落. E-mail: liyan140以联结,组合成牢固的防线。“列城”是孤立城堡与长城之间的过渡形态,随着列城数量的 增长,防御级别

7、的分化,长城从列城的城墙由点到线展开、拉长以至相互连接成连续墙体形 态。但长城墙体本身阻挡不住蒙兵的铁骑,守卫在墙体沿线的军用城堡内屯驻的兵力才是防 御的根本力量。长城军堡可谓长城之外的“长城”。明长城墙体并非从东至西的一条,明初在前朝修筑的长城墙体的基础上将其东西贯通,45且在军事要地修筑多条墙体,加强防御性。如陕西境内的长城“大边”和长城“二边”,“大 边”在北,将北方部落抵挡在农耕区以北,但长城所处的黄土高原与沙漠丘陵地区不利于防 御,于是在其南部的深山峡谷中修筑长城“二边”,更好地利用自然地形加强防御性保障内 陆及京师的安全。双重长城的沿线均有长城军堡驻防。为便于管理长城防务和指挥调遣

8、长城沿线的兵力,明朝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50亦称九镇,分段防守。各镇负责本地段长城墙体,及烽火墩台和各屯兵城的守卫和修缮工作。 在军事管理制度上明初采用卫所制。卫、所辖有土地,管军治民。卫所管辖的军士皆别立户 籍,叫作军户,军户代代世袭,永世不得脱籍。各卫所军士都由本镇的总兵领辖,军队数量 由各镇所处地区的军事需要而定,从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镇”下设“路”,由参将领 辖,每路管辖两个“卫”(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略有调整);每“卫”管辖五个千户所,每千55户所管辖十个百户,每百户所又管辖两个总旗,每总旗设五小旗1。此外各镇设游击将军, 职位稍低于参将,驻镇城或指定城堡(游击堡),受镇守、

9、巡抚调遣。各级防御单位及其指 挥将领的官名、驻地、辖区职权以及驻兵人数情况见表 1。2表 1 各级防御单位情况表60Tab.1 the information of defense system防御单位官名驻地辖区和职权驻兵人数镇镇守总兵(副职称协守副总 兵)镇城总掌防区内的战守行动据实际情况而定总兵镇城协助主将策应本镇及邻镇的防御城内驻兵 3000 人分守副总兵重要城堡某一紧要地段的防务路参将重要城堡管辖本路诸城堡驻军和本路地段防御2 个卫,12000 余人卫守备卫城管辖本卫城堡驻军和本卫地段防御5600 人千户所千总所城管辖本所城堡驻军和本所地段防御1120 人百户所百总(把总)堡城管辖本

10、城堡驻军和本所地段防御112 人总旗总旗官该堡城受百户所调遣50 余人小旗该堡城受总旗调遣10 余人2卫所军事管理制度下的长城军堡的层级性防御体系以往,人们对长城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偏重其雄伟高大的墙体和重要关口,而 实际上,长城的防御是具有高度层次性的军事防御体系。652.1 卫所制度下长城军堡的层级性类似于明地方行政单位的行政辖区分为省府(直隶州)县乡都,长城 九边重镇的军事防区按级别从高到低分为镇路卫(守御千户所)所堡,驻 军城堡相应地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堡城是最小的屯兵单位。屯兵城的级别是由其内屯驻的官兵的级别大小决定的,级别越高,城堡的规模越大,驻兵人数越70多,防御设施

11、更加严密。当然,随着战事的变化城堡的级别和位置会发生变化,如堡城内驻 参将后升为路城,卫城、所城驻总兵后升为镇城。例如榆林卫城升为榆林镇城、偏关所城升 为镇城。2.2 长城全线的纵深防御体系以上是一个军镇内军堡的军事级别的层级性,扩展75到整个长城全线的军事防御也具层级性特征。部分地段 长城并非一条,以榆林镇有“大边”和“二边”两条为 例:战事发生,首先由长城“大边”外侧军堡士兵抵御 并向长城烽燧发送讯息,敌人突破“大边”关口后,受 到驻守在“大边”内侧、负责本段防守任务的各堡城内80士兵进行抵抗,并报告给上级军事长官,长城“二边” 是抵御入侵的又一道屏障,接着受到驻守在“二边”内图 2 朔州

12、辖区图(选自朔州志)Pic2 Shuo Zhou area侧军堡士兵的抵御,又有游击将军带领游击部队的往来策应,这样长城外侧军堡长城“大 边”长城“大边”和“二边”之间的军堡长城“二边”长城“二边”内侧军堡,图 1 明长城沿线重要军堡分布图(据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绘制)Pic1 The Ming Great Wall and the fortresses构成了稳固的长城纵深防御体系。85长城军堡守卫在长城脚下,不仅有效地保障了长城墙体的防御,从全线空间布局上看, 可谓汇点成线,组成了长城之外的“长城”。更重的要是,没有这道驻兵屯粮的“长城”的 保障,长城墙体只能作为两国疆域划分的标志性建筑而已。

13、经过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九边各镇重要的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及重要堡城的分布 情况如图 1,长城沿线约一万二千七百里,十一军镇、四十五路防守,明前期曾驻兵一百多90万,占全国驻兵总数的一半。3军堡防御的放射状空间分布结构卫所制度下的长城军堡除层级性防御特征之外,军事辖区及军堡城池的防御呈从核心向 外发散的放射状空间结构特征。3.1 军事辖区的放射状空间分布结构95一般情况下军事长官所在的军政核心地区(镇城及周边区域)可设前、后、中、左、右100五卫分别统辖;不论距离镇城远近,每卫又可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其下再设十 百户所。例如刘基传里写到:“(右卫)前、后、中、左、右五所千百户,镇抚

14、总旗共 七十六员。旗军六千四百七十七名。(玉林卫)前、后、中、左、右五所千百户,镇抚 总旗共三十七员,旗军六千五十一名”。3如大同朔州卫,与朔州府同驻一城,分别进行军 事和行政统辖,军事辖区内基本上被均匀分隔成中、东、西、南、北五个军事布防区。(图2)需要注意的是,这仅是一种建制,并不代表每卫、所都对应一城,有些卫所建置之初没 有独立的城池,军营设置在镇城里。3.2镇城、卫城内部的放射状空间分布结构105面积较大的镇城、卫城内部在空间上也划分为五个子城:东、西、南、北关城和中间的母城本身。如威远 卫城图,方形母城处腹内核心区,各边子城分守一方, 子城与母城之间有瓮城、护城河、吊桥相连接,城外四

15、 个方向修筑墩台传递军情。构成典型的放射状空间结构 布局。(图 3)图 3 威远卫城图,选自旧志辑录Pic3 Weiyuan-Wei Fortress1101151203.3堡城的放射状空间结构大部分堡城规模较小,其放射状空间结构 表现为某一方向防御性较强,其他方向较弱, 攻守方向明确。这与堡城的选址有关,多择址 在地势险要之处,或占据山谷易守难攻,或控 扼水陆要道,敌人入侵易攻方向为防守重点, 在此方向,堡墙外加建一外堡,空间布局表现 为内外两堡相邻,之间以瓮城或墙体相隔,也 有的不设外堡,而是在墙体外侧修筑突出墩 台,加强防御,还有堡外设寨,寨或建在距堡 不远的山头上,存储兵器及战时躲避之

16、用,或 建在堡附近的水口边,增强交通要道的防御。(图 4)4实例一大同镇卫所制度与 军堡的层级性防御体系图 4 堡平面示意图(据 05 年现场考察绘制)Pic4 the plan of the fortresses125130长城大同镇位于山西省北部、内蒙南部,该地区四面环以高山险谷,中以朔州丘陵地、 大同盆地为核心,土地肥沃适于耕作,且东逼近京畿,南控中原,西可入丝绸之路,北可达 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同镇的军事防御体系组织结构是镇守总兵分守参将(游击将军)守备, 相应的防守辖区的层次是镇路卫、所堡,各级别最高长官所驻城池按级别分为 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大同镇总

17、兵驻地大同,分八路防守:新坪路、东路、135140北东路、北西路、中路、威远路、西路、井坪路。1新平路,下辖四个军堡,参将驻地新平堡。东路, 下辖七个军堡两个城,本路参将驻地是天城城。北东路,下辖重要城堡八个,路城嘉靖初设宏赐堡后 移驻得胜堡。北西路,下辖军堡九个,参将驻地助马堡。中路,下辖军堡十三个,其中,右卫城是本 路参将驻地、左卫城是兵备道副总兵驻地。威远路,下辖军堡五个,其中参将驻地威远城。西路,参 将驻地平虏城,下辖军堡四个。井坪路,参将驻地井坪城,下辖城堡十个。路下设卫所,卫所下辖 堡。4(图 5)形成以参将负责一定面的防御、以守备负责点的防御、以游击将军往来策应, 既分段防守又互

18、相连结、各负其责的防御体系。图 5 大同镇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分布图(据古地图绘制)Pic5 the fortresses of Datong-Zhen大同镇与其南侧的山西镇长城及军堡构成了外长城与内长城双重防御层次,外长城即自1 明杨时宁,明万历癸卯刊本宣大山西三镇图说M长城文化网本文根据艾冲著明代陕西四镇长 城及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两书,将榆林镇、大同镇各路所辖军堡统计如下:三镇各路所辖军堡统计镇分为几路路下辖堡(包括卫、所、堡)榆 林 镇东路黄甫川堡、清水营堡、木瓜园堡、孤山堡、镇羌堡、永兴堡、神木堡(参将驻地)、大柏油堡、柏林堡中路高家堡、建安堡、双山堡、常乐堡、榆林卫城(榆林镇治

19、所在地)、归德堡、鱼河堡、镇川堡、保宁堡(参将驻地)、响水堡、波罗堡、怀远堡、威武堡、清平堡西路龙州堡、镇靖堡、靖边营堡、宁塞营堡、旧安边营堡、砖井堡、定边营城、盐场堡、把都河堡、永济堡、柳树涧堡、新安边堡(参将驻地)、新兴堡、石涝池堡、三山堡、饶阳水 堡大 同 镇新坪路平远堡、新平堡(参将驻地)、保平堡、桦门堡东路永嘉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镇门堡、守口堡、镇虏堡、天城城(本路参将驻地)、阳和城(军门道将驻地)北东路镇边堡、镇川堡、镇羌堡、宏赐堡、得胜堡、拒墙堡、镇虏堡、镇河堡北西路拒门堡、助马堡(参将驻地)、滅虏堡、威虏堡、保安堡、宁虏堡、破虏堡、云西堡、云冈堡中路右卫城(大同右卫城

20、驻地、本路参将驻地)、马堡、破胡堡、马营河堡、残胡堡、杀胡堡、铁山堡、左卫城(大同左卫城驻地、兵备道副总兵驻地)、三屯堡、云阳堡、牛心堡、红土堡、黄土堡威远路威远城(参将驻地)、云石堡、威胡堡、威平堡、祁家河堡西路平虏城(参将驻地)、败胡堡、迎恩堡、阻胡堡井坪路西安堡、怀远(所)城、马邑(所)城、井坪城(参将驻地)、滅胡堡、将军會堡、乃河堡、朔州(卫)城、山阴(所)城、应州145150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山西的天镇、阳高、大同,沿内蒙古、 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图 5 中北侧长城);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向,经河北易县、涞 源,阜平而进入山西的灵丘、浑源、应县、繁峙

21、、神池而至老营(图 5 中南侧长城)。内外 长城是明代首都北京的西北屏障。5著名的内、外三关中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就 设在大同镇与山西镇辖区。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有的城堡至今保存完好,从残存的堡墙、堡门、堡内笔直的道路街 巷布局、堡内庙宇、较场及碑刻、题字上,依稀可见昔日刀光剑影的杀场与壮烈辉煌的战斗景象。(图 6-8)155图 6 明大同镇路城新平堡俯视(无人机航拍于 2004 年)Pic6 Xinping fortress of Datong- Zhen图 7 将军会堡南堡门(摄于 2004 年)Pic7 Jiangjunhui Fortress gate160165170175图

22、8 桦林堡门砖雕(摄于 2004 年)Pic8 Hualin Fortress gate5实例二榆林镇卫所制度与军堡的层级性防御体系成化九年(公元 1473 年)六月,长城九边之一的延绥镇治所由绥德徒迁至榆林城,从此, 榆林成为明代边防重地,全镇之心脏。榆林镇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的黄河西岸,北接内蒙古河 套地区,西邻宁夏,地处农牧交错区,兵家必争之地。榆林镇境内长城有大边和二边两条, 东起清水营,西达花马池,全长一千七百六十里。与“镇路卫所堡”的卫所制度略有不同,榆林镇的军事防御等级中没 有“卫、所”,只有镇路堡(堡寨)三级,相应城堡也分为:镇城路城堡 城。总兵驻地榆林镇城,下分东、中、西三路统辖

23、,共一个镇城、三个路城、三十五个堡城。 6东路,分守参将一员,驻神木营城(今神木县城),下辖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堡城九个; 中路,分守参将一员,驻保宁堡(今榆林县芹河乡境),下辖高家堡、建安堡等堡城十三个; 西路,分守参将一员,驻新安边营城(今定边县新安边乡驻地),下辖龙洲堡、镇靖堡等堡 城十六个。长城大边、二边及各路军事城堡分布情况见。(图 9)图 9 榆林镇长城及镇城、路城、堡城分布图Pic9 the fortresses of Yulin-Zhen180图 10 榆林镇部分堡城平面现状示意(据 04 年现场考察绘制)Pic10 the plan of Yulin fortresses18

24、5190195200205榆林镇军堡的层级性防御特点较明显:长城分为“大边”、“二边”两条,并列而置, 对河套地区外敌入侵设置双重防御层次;全镇被较均匀的分成东中西三段,分三路防守,每 路下辖若干堡堡紧密围绕在两条长城防线周围,距长城 50 米到 40 公里不等;堡与堡之间相 距 40 里左右,占据镇内全部主要水、陆交通要道。如响水堡、孤山堡据河口,建安堡、镇 羌堡据山谷,高家堡是重要的屯粮和后勤物资供应站,设在两山之间的平川地、陆路交通必 经之地。(图 10)6结语明初卫所军事制度下大量的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汇点成线,以其层层设防 的严密防御体系、军事辖区及军堡的放射状空间结构防御

25、布局,承担了保障了长城防御的历 史重任,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愧为长城之外的“长城”。卫所军事制度被尘 封在历史典籍中几百年了,但明长城军堡却随同绵延万里的长城一起见证了边防地区历经的 时代沧桑,遗存至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层次、大规模的明代北边防御体系的宏伟画卷, 与长城同为中国古代军事史的活化石。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董耀会.瓦合集-长城研究文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52 李严.明长城九边重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 右玉县志办公室.旧志辑录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1264 (明)杨时宁.山西宣大三镇图说M.长城文化网5 罗哲文.长城M.长城文化网6 艾冲.明代陕西四镇长城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