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592557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范围规划用地位于三亚市主城区的西部三亚湾新城内(即海坡片区),是三亚湾新城的南区。用地北临三亚湾新城A线道路,东至三亚老机场,西接三亚湾规划区西侧西线高速入口路,南至大海。整个用地为滨海带状形式,东西长8.68公里,南北平均宽0.5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为354.23公顷。第二条 规划依据1、99年修编完成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三亚市社会经济发展大纲(三亚市人民政府编)3、三亚市旅游发展大纲(三亚市人民政府编)4、三亚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2003年)5、国家相关规范及省市各部门相关规定和设

2、计要求。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1、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适应三亚城市建设的发展,完善和深化三亚湾新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海南三亚旅游房地产的提升,带动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2、继承与发扬三亚市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的手段,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塑造具有热带滨海城市特色的旅游度假基地的形象。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准则,以生态型的旅游城市为设计和建设的目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成生态、景观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新机制的要求,保护生

3、态,优化环境,合理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2、协调原则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确定三亚湾新城南区和北区的功能布局,提出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为规划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3、严格控制原则对三亚湾新城南区从用地、景观、交通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公共绿地、广场等要素的控制。第四条 规划目标1、多元化的功能组合三亚湾新城定位于面向国内游客的“旅游度假基地”、第二居住的目的地。三亚湾新城南区是三亚湾新城区的一部分,规划有度假酒店、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以及旅游度假配套设施,体现旅游开发的多元化,强化滨海公园开放空间。2、高品质的城市环境通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及文化气氛的强化和营造,精心塑造生动和

4、谐的区域空间环境,从而构筑优美、舒适的滨海城市景观。3、安全的交通系统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区域内的交通便捷和安全,特别是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的组织和安排以及旅游休闲交通系统的组织。第五条 管理权限本文本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图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本规划的成果包括文字、图表和图则的解释权归三亚市规划局。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六条 功能性质 三亚湾新城南区(即海坡一线地)是整个三亚湾新城区的一部分,其功能定位突出以旅游度假为主,根据三亚湾新城南区和北区的资源分布情况,三亚湾新城南区所承担的功能是旅游度假(包括酒店型度假、居住型度假以及滨海公共休闲活动

5、)。第七条 用地及人口规模1、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建设用地面积354.23ha 2、人口规模:规划确定区域人口规模为2.5万人。第三章 用地规划第八条用地总体布局综合分析用地现状和区域关系,确定用地规划布局结构为带状网格式功能结构形式。三亚湾新城南区沿海边地带风景优美环境良好,规划主要为旅游度假用地。其度假酒店、度假别墅、度假公寓沿滨海呈带状布置;沿海岸的绿化长廊是公共开放的滨海公园;结合北区的开发建设,在十七号路、八号路、六号路、二号路、海坡村路、海虹路、银杏路、规划一路留有通向海边的绿色通廊。考虑到海坡区距离主城区有一定距离,结合北区(海坡二线地)的功能布局及分析该区域人口居住的特点,为满

6、足旅客和居民的需求,在用地中配置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由于用地的局限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出海通道的两侧或在酒店内附有。第九条 旅游度假用地。1、旅游度假用地面积170.83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48.23%。其中度假别墅用地面积17.96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5.07%;度假公寓用地面积84.53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23.86%;酒店用地面积68.34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19.30%。第十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22.06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6.23%。其中,文化娱乐用地面积1641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463%,商业用地091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26%,

7、服务业用地1.22ha, 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34%。市属办公用地面积119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34%;医疗卫生用地面积154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43%;科研设计用地面积079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22%。第十一条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面积79.61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22.47%。其中道路用地面积74.97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21.16%;广场用地面积358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1.01%;停车场用地面积106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30%。第十二条 市政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面积0.69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0.19%。包括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消防站用地。第十三条 绿地绿

8、地用地面积79.9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22.56%。其中公园用地面积66.35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18.73%,街头绿地面积13.55ha,占总建设用地面积3.83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四条 道路功能系统区内主干道有海虹路、A路、三亚湾路,同时具备区内对外交通功能,三亚湾路同时为景观道。B路和一至二十号出海通道及海坡村路、规划路为区内次干道。第十五条 道路红线宽度控制1、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海虹路和A路红线宽度是40米,海坡村路红线宽度是30米,其他次干道的红线宽度是20米,三亚湾路红线宽度是20米。第十六条 步行道路系统1、步道系统与绿化空间紧密结合,在十七号路、八号路、六

9、号路、二号路、海坡村路、海虹路、银杏路、规划一路的绿化带中设置步行道路。第十七条 公共交通规划1、公共停车场。规划共设置集中公共停车场5处,主要沿三亚湾路布置。2、公交站点设施规划。站点按每600米设一处为宜,各线路换乘间距不超过100米,在主干道上宜设港湾式停靠站。3、交通集散广场。此次规划在十一号路出海口处结合游艇码头设一处交通集散广场,面积约14000平方米。第五章 绿地景观规划第十八条 整体结构以滨海公园绿地为重点,结合三亚湾新城南区和北区的开发建设,拓宽通向海边的道路绿化,保持新城与滨海之间的可达性和视觉通廊。控制建筑密度和高度,形成富有韵律的城市轮廓线。第十九条、绿地系统1、滨海的

10、绿化带公园滨海的绿化带公园既是三亚湾新城南区的重要景观绿化带,又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带。因此规划根据现状滨海沙滩的资源分布和绿化的实际情况,以及结合海坡分区段的用地功能情况,对滨海公园进行功能分区,以引导滨海资源的优质科学利用。1)、以海虹路出海口F为界,在FG之间为城市生活岸线,主要提供给三亚市区居民使用,可建设一些休息亭等小型的建筑小品,为人们休闲所用。2)、FE之间为生态保护区,严格禁止开发利用,保持其原有的沙滩及植被风貌。3)、EA之间为旅游度假岸线,主要为三亚湾新城旅游度假人群使用。沿沙滩可设置一些沙滩椅、休闲亭、观海及休息平台等园林小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2、集中绿地、庭院绿地集

11、中绿地及各酒店、公寓、别墅的庭院绿地,滨海公园绿地共同构成了三亚湾新城南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生态绿地体系。此次规划在海虹路与规划A路相交处布置大片的集中绿地,是改善城市景观的节点。庭院绿地根据周边建筑的风格,设计环境幽雅、怡人的度假环境。第二十条 景观视廊此次规划保证一号至二十号路的景观视廊以及海虹路的城市景观视廊通透。在十七号路、八号路、六号路、二号路、海坡村路、海虹路、银杏路、规划一路两侧规划5-15米宽的绿化带。第二十一条 滨海景观界面1、沿滨海建筑界面,未建三层以上的建筑体量宽度,不能超过该地块宽度的二分之一,建筑造型及色彩要求轻巧通透、淡雅,建筑群天际线起伏变化,有韵律、节奏感。2

12、、沿滨海一线的酒店、别墅、度假公寓其庭院绿化景观应面向滨海开敞。第六章 环卫设施规划第二十三条 环卫工程规划1、考虑到该区域是旅游度假高尚区,原则上不设置垃圾转运站,应作到垃圾当天收集当天外运,应设置垃圾收集站。2、每座垃圾收集站用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5米,如条件受限,可附设于其他建筑物内。3、规划设置公厕3处,分别在三亚湾路和A路两侧。第七章 防灾规划(略)第八章 综合控制规划第二十七条 为便于土地开发及规划管理,本规划区用地性质以小类为主。第二十八条 用地面积1、本次规划用地面积是指地块周围用地分界线,不含城市道路的用地面积。第二十九条 容积率规定1、容积率是

13、指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不计地下层)与用地面积的比率(%)。按不同类别性质的用地,其容积率可参阅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2、低层度假别墅容积率不大于0.4;已建多层和中高层度假公寓容积率不大于1.5。新建及拆改建旅游度假用地(不包括度假别墅用地)容积率:新建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8以下,拆改建的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下。第三十条 建筑密度规定1、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按不同类别性质的用地,其建筑密度可参阅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2、建筑密度与容积率是各地块建设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联性,本规划给出的建筑密度与容积率都是上限指标。3、低层别墅建筑密度不

14、大于15%;已建多层和中高层度假公寓建筑密度不大于20%;新建及拆改建旅游度假用地(不包括度假别墅用地)建筑密度:新建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15%;拆改建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18%。第三十一条 绿地率规定1、在地块中,经过绿化的用地称为绿地,且公共绿地短边不得小于8米。2、地块内绿地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称为绿地率。3、度假酒店、度假公寓、别墅的绿地率不少于40%。第三十二条 建筑高度规定1、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筑层数控制在十五层以下,新建及拆改建的酒店项目控制在八层以下,新建及拆改建的度假公寓项目控制在十二层以下,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层数控制在三层以下。2、从整个区域的建筑轮廓性

15、看,基本上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3、建筑层高控制,一般住宅建筑每层限高3.0米(不含低层住宅),商业办公类公共建筑(不含低层建筑)每层限高4.0米(不包括观演类与展览类等特殊类型建筑)。4、本规划各地块的建筑物限高要求已在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作了明确规定。第三十三条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规定1、本规划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指建筑沿道路部分(整体或局部)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后退道路红线一览表道路等级主干路次干路40m30-20m后退距离(m)105第三十四条 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定1、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允许的适宜机动车开口位置或不允许开口的限制地段,在图则中通过对机动车出入口限制范围及适宜机动

16、车出入口位置来控制。2、在以下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出入口: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距交叉口355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主干道与支路相交,距交叉口2535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次干道与支路相交,距交叉口253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3、本次规划严格禁止在三亚湾路上设制机动车出入口第三十五条 泊车位规定1、公共停车场在各类公建附近的停车位规划值参照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有关规定取值。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计算。露天停车场按每车位25-30平方米计;室内停车库每车位30-35平方米计,自行车车停车场按每车位1.5平方米计。3、各单位配建停车泊位按以下规定执行: 配建停车场

17、(库)标准序类别单位标准小车位(个)1酒店车位/客房0.42餐饮、酒吧车位/100m2建筑面积43公寓车位/套024别墅区车位/户室内1、室外15旅游、游览码头车位/高峰日千游客10-12第三十六条 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的规划控制,其建筑物的采光、通风和环境绿化指标不得小于下列标准:建筑高度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山墙间距低层12H08H04H多层10H07H04H注:平行布置时,H指南侧建筑高度,垂直布置和山墙间距中,H指较高建筑的高度。建筑间距取最小值时,单向不得外飘阳台和梯平台。对按以上规定但不能满足消防和通道要求的,应按消防和通道要求控制,并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定。对不同地块建筑间距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同

18、时亦应满足规划控制图则中的建筑退让地块红线。第三十七条 名词解释1、地块:被城市道路、街坊道路和用地界线所包围的用地。2、占地面积:规划地块的面积,以公顷计。3、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建筑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4、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5、绿地率:指绿地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6、旅游度假用地:三亚是滨海旅游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有旅游度假用地单项,本次规划中的旅游度假用地指的是酒店、度假别墅、度假公寓用地。第九章 市政工程规划(略)荣县新城河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二章 规划依据第三章 现状与规划条件分析第四章 规划建

19、设目标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 管线工程规划第八章 绿地系统与环境保护规划第九章 城市旅游发展与景观规划第十章 建设开发控制第十一章 防灾与人防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规划用地平衡表第一章 规划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荣县旧城区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旧城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总体规划(2000-2020,2001.9审批通过)拟定县政府择址搬迁至新城河西片区,带动相关公建和住区建设,加快新区发展和旧城的改造步伐。新区开发建设条件日趋成熟,急需编制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片区的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第二章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建设部,1995)3)荣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4)荣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5)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6)规划区现状条件的基础资料及有关技术资料7)荣县建设局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第三章 现状与规划条件分析 3.1 区位条件 依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总体结构为:三水城中穿越、山川会聚,绿水青山环抱,三大片区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以Y字型三条河流和中部东西两翼山体分隔,自然形成老城区,东部和西部新区三大片区,以三条河流为依托,结合河道两侧绿带,形成Y字型城市绿轴。规划片区即为荣县新城西部(河西)片区近期

21、建设区,片区北与旧城相望,东与规划城市中心商业区毗邻,政府迁建区位居片区内东部旭水河西岸,现状自雅过境公路自北缘通过,自然与地缘环境造就出片区独具的区位优势。 3.2 规划范围与用地条件规划片区北与旧城隔水(梧桐水)相望,东濒旭水河,西、南以城市远期外环路为界,用地规模444.50公顷。 新城规划区用地带属丘陵地区,平地少,地面切割密度大,高程介于345米-395米之间,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适宜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分布于山地沟谷两侧高程相对较低的台地(350-370米之间),用地分布较零碎。 3.3 现状土地利用与用地构成现状用地内,西北部顶缘为城市现状建成区,东北部二佛山山麓自雅过境公路

22、沿线呈带状分布少量低层商业、居住综合性建筑;蓝帝啤酒厂位处片区内二佛山以南、旭水河西缘的谷地中,二佛小学位居片区中部较高台地上;少量农村居民点散布于片区内,多为砖木结构,建筑质量一般;片区内散布山丘上多为杂木林或旷地,平地与洼地多分布一般农田与池塘、水渠;荣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该片区用地属城市建设区。 3.4 上层次规划条件 依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片区东部为政府办公区及片区商业中心,重要公共设施有:城市水厂、体育场、科技展览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医院及一所中学,2-3所小学;总体规划中拟定的城市迎宾干道自东南向西北纵贯全区,总规拟定的城市外环线自片区西南外围通过。 3.5 开发条件 3.5

23、.1 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片区是荣县新城建设重点区,与旧城区比邻,又是政府迁建区(建设已开始启动),区位优势显著。 环境优势-片区北临梧桐水,东濒旭水河,区内小溪流淌,二佛山山体葱郁,山丘、池塘遍布,景观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水特色得天独厚。 交通优势-片区北临现状自雅过境公路、中部纵贯全区的迎宾干道已在修建中,与旧城连接的城市内环干道即将动工,加之总规中拟订的片区外围城市外环线,奠定了片区内外便捷的交通体系。 3.5.2 制约因素用地条件-片区地形复杂,地形高差变化相对较大,可建用地分布零散,可建设用地整体性较差;现状厂矿单位用地占据环境敏感地段,居民点布局散乱,不利于合理的道路选线与

24、总体功能布局;滨河岸线地形起伏大、沟壑多,不利于滨水道路及景观组织。 基础设施-片区处于旧城外部,基础设施与配套公共设施建设量大,政府一次性建设投入大,基础建设资金问题突出。第四章 规划建设目标 4.1 规划区性质 4.1.1 城市性质 总规拟定荣县城市性质为: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贡的卫星城市之一和自贡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的川南山水城市。 城市主要职能为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农村产品科研信息基地与加工、配送中心;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工业的县域基地;县域及周边区域内无污染高新工业推广基地,区域性旅游、休闲度假区。 4.1.2 片区用地性质 根据

25、总体规划、片区地理区位与现状环境资源条件,规划将片区定性为: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贸与居住于一体,具有山水特色的综合性片区,是荣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规划建设目标 1)着眼于总体规划发展构想,遵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生长机理,近远期有机地结合,协调建设时序与城市结构拓展阶段性的关系。 2)突出生态、文化、旅游的城市发展主题,促进自然风貌保护、城市系统功能整合和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3)以创造和改善良好的城市环境事业为宗旨,健全和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4)遵从城市生态系统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准则,体现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合理性,突显自然山水格局与文化特色。 5)

26、运用生态城市建设思想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塑造,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 5.1 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5.1.1 规划设计原则 1)持续发展原则:以优美、超前的环境建设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完善的配套设施提供可持续开发的条件。 2)整体性原则:从环境的整体性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塑造富有山水特色的片区整体形象。 3)环境共生原则,调和三水贯穿环绕、群山围合的自然山水格局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塑造与环境共生的荣县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4)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建设优先,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5)市场经济原则,土地资

27、源的配置与建筑布局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营准则,促进环境无形存在效用的内部经济化。 6)工程生态化原则,促进总规确定的环境负荷小的生态工程建设,逐步推进产业生态工程、能源生态工程、交通生态工程、水生态工程、建筑生态工程和景观生态工程等的实施。 7)可操作性原则:适应动态滚动的分期、分片开展需求;合理布局,严用法规,提高规划的管理可操作性。 5.1.2 规划方法 1)客观地分析目前城市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使规划更具针对性与连续性。 2)强化环境意识,注重城市空间设计,结合荣县城固有的城市环境与文化资源特质,塑造特有的城市个性。 3)结合县城的自身条件,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构建适宜的城

28、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 4)运用生态规划方法,为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有效可行的技术支持。 5.2 用地布局 5.2.1城市总体布局构架 本次规划顺应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形成整体集聚,片区分散与山水格局相融的空间结构模式,其要点是: 在县政府搬迁带动新区发展的前提下,结合荣县城市山水格局,形成三水城中穿越、山川会聚,绿水青山环抱,三大片区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以Y字型三条河流和中部东西两翼山体分隔,自然形成老城区,东部和西部新区三大片区,以三条河流为依托,结合河道两侧绿带,形成Y字型城市绿轴,绿轴沿线布置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市级公共设施用地,构筑集公共活动环境、整体水质保障、城市景观建设于一体

29、的绿色廊道,各片区内部则强调混合布局,对环境无影响,用地性质相容的用地与建筑可综合布置,丰富社区生活,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5.2.2河西片区空间布局结构 河西片区以近期政府搬迁形成的引力为契机,结合文化娱乐,科研教育,体育卫生,财政金融等用地布局,形成商务与生活性片区,远期用地671.7ha,规划人口7.0万人,人均95m2人。本次规划区为河西片区的近期建设区,用地规模414.3公顷(含旭水河及两岸绿地)。本次规划采用总体集聚,有机间隔,团聚状城市形态,符合荣县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烘托荣县城市效应、节约市政投入,并能体现山水格局。 河西片区以行政广场与市民广场为中心,由二佛山公园、旭水河、山体

30、分隔绿带组成的绿地系统穿插于规划区之中。围绕主题市民广场布置政府办公、机关单位办公与文化娱乐、商业核心区,外围布置居住组团。办公、商业、娱乐核心区掩映于河光与山色之中,形成向旭水河、二佛山公园敞开的开放性立体空间格局,居住片区依托区内的溪流绿带与组团分隔山体绿带组织公共开敞空间,联系分异居住组团,溪流两岸留出充足的滨河休闲绿带,利用山体屏障组织片区生态绿地,沿绿带与山体生态绿地布置小区公共建筑。 50米宽城市主干道自东南向西北贯穿西区,勾通自贡至乐山方向的原城市过境道,东南与西北出城口布置城市入口广场,中部为城市广场与商业中心。 5.2.3居住区规划 布局原则: 1)合理确定居住用地结构与用地

31、标准,达到方便、舒适、优美、节约用地的基本目标。 2)居住用地结合商贸设施规划和旧城改造进行调整,形成规模具备、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 3)居住住宅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不同居住水平的居民对住宅的需求。 4)运用生态原则于居住区规划中,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住区生态品质,强化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生态型住区。 空间组织: 1)居住区空间组织与城市发展形态相适应,与就业岗位分布相均衡,采取居住区-小区-组团形成三级结构,规划区内强调住区混合,居住等级不明确分置,营造多样化的住区景观。 2)住宅建设适应从经济适用型向小康型和生态型过渡的居住标准和居住环境要求,建设规模化,

32、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并与旧区改造采用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使新区更具环境特色。 5.2.4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布局原则: 1)依据总体规划建立与城市等级、规模相适应,与城市形态,结构相协调的城市公共设施中心系统。 2)建立适应现代城市需求的城市行政、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3)公共设施布局与自然山水格局相融合,创造具有特色与魅力的城市公共设施景观环境与活动场所。 4)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同时保障城市社会公益性、福利型设施建设投入和管理维护。 空间组织: 1)充分结合自然地形,沿河滨公共空间走廊和区内溪流绿带、组团分隔山体绿带布置社区公建,创造富有特色和魅

33、力的城市景观环境;沿生活性干道线性布置商业性建筑,增加服务面积以增加赢利机遇;适应时代趋势和旅游文化城市特色,适当完善并提高公建服务档次。 2)公共设施布局结构呈城市级-居住区级二级布置。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城市级以政府迁址为中心沿旭水河线性布置,居住区级公建按规模等级与居住用地均衡布置。城市级公建中心环绕核心区市民广场、商业休闲公园布置,包括行政、金融、信息、文化等功能,是城市内功能最集中,服务水平档次最高和体现城市现代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的主要区域。 5.3 公共设施规划与控制 5.3.1 配套公共设施内容 主要公建、托幼、小学、中学、邮电所、储蓄所、农贸市场、垃圾站、公厕、居委会、派出所、小型

34、文化设施、小型商业设施、小型服务设施、气化站、雨水泵站、污水泵站、变电站等为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配套公用设施。本规划未涉及的其他配套公用设施参照自贡市有关规定执行。 5.3.2 公共设施规划与控制原则 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区域性公共设施按上层次规划要求控制用地位置与规模,区内主要公建、托幼、小学、中学等公共服务性配套设施,原则上结合绿地与步行交通系统布置,提高绿地系统的使用率和改善公共活动空间环境,挖潜环境增殖效益,为形成片区内宜人的步行环境创造条件。 5.3.3 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1)行政办公用地迁至二佛山以南、旭水河西侧,集中布置城市党政机关办公用地,原行政用地作土地置换辟为旧城区广场

35、与商贸用地。 2)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城市公共空间走廊广场、生活性干道布置,按社区规模分散配置农贸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 3)文体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布置于Y字型绿色公共空间走廊节点区。文化娱乐设施结合城市绿心建设,集中布置于片区东北旭水河西岸,片区北部梧桐水西侧集中布置旅游型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体育用地集中在政府用地西北方。 4)教育、科研用地:按30班最大规模在片区西南角布置中学,小学、幼儿园结合居住社区均衡布局。 5)医疗卫生设施用地:依据总规在片区内体育场对面设规模相对较大的综合性医院。 6)专业市场:结合过境路出入口公共停车场和交通换车站,在片区西北布置综合性日用品

36、批发市场。 7)自来水厂:依据总规,在片区西北角布置城市自来水厂。在进行较大范围的成片开发时,地块内配套公用设施的位置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作适当调整,但其项目、数量、用地或建筑面积均不得少于规划分图图则中的规定。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内道路交通包括城市对外交通、过境交通、城区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和组团内部的道路交通。 6.1 交通发展策略 片区作为未来荣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担着疏解旧城区的居住、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职能,高效顺畅的交通组织至关重要,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建设应是未来现代化新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片区中道路断面设计考虑到开辟公交专用线的

37、可能性,公交总站、站点以及线路设计应以城市整体系统为背景统一布置。 片区交通处理重点是加强片区与旧城、河东片区的联络,并解决好所担负的城市对外交通。区内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与干扰。 建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通过用地布局,结合对冲沟、水系的利用,形成相对独立完整成网络的步行系统,基本上形成人车分流,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6.2 对外交通 近期(20002005),自贡与雅安方向过境交通主要由自东南向西北横贯规划片区的50米宽城市主干道担负,部分由规划区东北外缘原过境路承担。远期城市过境交通搬迁至城市西南侧。 6.3 内部交通规划区内主次干道依据

38、总规确定,道路采用自由式加环型布局,城市内外环路和Y字型城市主干道(迎宾大道)叠合,三大片区间由内环相联,本规划片区内部支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在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景观、居民出行特点与方式,合理确定道路走向与断面形式。 6.4 道路网系统 规划充分研究现状,结合用地布局和功能区的划分,形成适合于用地需求的路网系统。片区内车行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主干道:主干道包括迎宾干道与城市外环路,构成整个片区的道路网骨架。迎宾干道红线宽度50米(6.5+5.0+2.5+22.0+2.5+5.0+6.5);外环路红线宽度40米(4.5+4.0+2.5+18.0+2.5+4.

39、0+4.5)。 次干道:次干道一般联系各功能区,起到辅助运输、划分边界和景观过渡的作用。次干道分为两类,红线宽度为30米(4.5+9.0+3.0+9.0+4.5),24米(5.0+7.0+7.0+5.0)。 支路:支路在片区中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用地划分和局部地块的交通出入。支路分为两类,红线宽度分别为18米(5.0+8.0+5.0),16米(4.0+8.0+4.0)、12米(2.0+8.0+2.0),采用一块板形式。 步行交通:步行交通沿组团公共绿地布置,步行系统深入到各个片区及地块内部,将绿化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片区的主要特色之一。 广场:广场分布于景观节点,是市民休憩娱乐的

40、良好场所,是片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节点。 6.5 交通设施 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汽车站与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片区停车分为社会集中停车及各地块专用停车两类。规划区西北与旧城区交接处长途汽车站,在原址基础上扩建,远期改为市内公共汽车站。规划区西侧,依据总规新建长途汽车站一处。 结合政府集中办公区、商业中心、汽车站等大中型公建布置社会公共停车厂,其他公共建筑区按性质规模配置停车场地。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停车方式越来越趋向就近停靠,因此配建各个地块的专用停车设施显得至关重要。规划根据地方要求,考虑一定的超前意识,对片区的各个不同功能地块配建停车标准

41、做统一规定(参见文本荣县城市河片区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指标)。 公共汽车停靠站结合人流主要集散区分布,具体位置参见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图。 6.6 道路竖向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道路竖向设计是竖向设计的主要内容,应综合考虑基地的现状地形地貌、防洪防涝、以及工程管网的布线要求,为下一步工作中的道路设计、地块内部竖向设计提供参考。 规划片区竖向设计强调尊重现状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片区中山体绿化分割区应严格保护地形制高点与自然天际轮廓线,建设区场地平整应依山就势,突出山地城市地形特点。 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与片区周边道路系统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按国家道路

42、纵坡设计规范,应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大于0.3%,小于8.0%。第七章 管线工程规划 7.1给水工程规划: 7.1.1现状 规划区现状主要由荣县城内现有水厂供水,水厂规模为1.5万米3/日,主要市政供水干管是沿至自贡的过境路上敷设的市政管道上开口,接入本规划区,目前规划区用水量极少,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现有管网系统将远不能满足其水量水压要求,急待重新规划。 7.1.2用水量: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本规划区实际情况,本规划区综合用水规划指标采用60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为98%,经计算,本规划区总用水量为3.0万米3/日。 7.1.3给水系统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近期用水由现状的水厂供

43、给,给水管网拟从至自贡的过境路上敷设的DN300市政给水管道上接口。适时由荣县现有水厂与位于规划区内的规划水厂联合供水,规划水厂供水设计规模为6万米3/日。 规划区主要建设用地标高约在343-365米之间,为简化给水系统,本区不采用分压供水。其中规划区内高层建筑自设加压设施,以保证其水压要求,规划区配水管网除满足本区用水要求外,还要向城东地区转输,其转输水量主要通过南北向两条44米干道上的市政给水管网完成。规划中给水配水管原则上布置成环,可根据开发时序分期建设。区内的给水管具体布置及管径详见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7.1.4城市消防 根据建筑防火规范,城镇居住区人口不超过2.5万人,同一时间灭火

44、次数为2,一次灭火用水量3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消防用水量为504米3。 消防给水采用低压制,由城市给水系统统一供给,室外消火栓以不大于120米间距沿道路设置,区内各观景水体均为消防备用水源。 区内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现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 7.1.5管材 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给水铸铁管。 7.2排水工程规划 7.2.1现状: 本规划自然排水为旭水河水系,区内现为雨污合流制,污水,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整个规划区内排水设施严重不足,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量的增加,污水处理不够,将严重污染水体,影响旭水河的水质与景观。 7.2.2排水体制及原则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本规划区采

45、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区内生活污水采用无能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道。雨水就近重力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引入水体。 7.2.3污水系统 规划区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污水总量为2.5万米3/日。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区污水均引至位于规划区东南面旭水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污水收集及排放以重力排放为原则,根据现有地形积水线设置污水干管,沿旭水河两侧设置的截污干管,引至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区内旭水河截污干管不仅要接纳本区污水,还要接纳来自规划区西北向地块污水。根据规划区地形条件,规划区内污水全部重力排放,污水管网具体布置,管径详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7.2.

46、4雨水系统 雨水量的计算采用现行自贡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取23年,地面集水时间为58分钟;综合径流系数取0.650.75。 按自然地形分水岭布置雨水管网,遵循就近重力排放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利用规划区绿化带和现有沟壑。全区雨水均重力排放。 7.2.5管材 污水、雨水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断面尺寸较大的管采用石砌暗沟。 7.3电力工程规划 7.3.1现状 规划区现状用电属110KV城东变电站供电范围。现状有35KV荣保线,35KV荣河线贯穿规划区,城市用地的充分利用受到一定制约。随着城市的发展,现有110KV城东河街变电站不能满足老城和本规划区用电要求,县政府真正拟建城南110KV变

47、电站,其装机容量为2*31500KVA。 7.3.2用电负荷 本规划区用电负荷预测参照国家有关综合用电指标,并结合本规划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居住:35kw/ 户(需用系数Kx=0.4) 公建:5070w/m2(需用系数Kx=0.6) 道路广场及绿化:1.52.0w/ m2(需用系数Kx=0.7) 各功能地块用电负荷的同期系数取0.6。 经计算,本规划区用电总负荷约3.4万kw。容载率为1.2。总装机容量为4万KVA。 7.3.3供电电源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区现状由老城变电站供电,近期由城南变电站供电。 7.3.4高压电力线 本规划区采用三级供电模式: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开闭所

48、380/220中低压配电网。 由于现状35KV荣保线、35KV荣河线对荣县用地分割,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现状保留,并根据城市电力工程规范留出高压走廊宽度10米,近期城南变电站建好后,拟定改线, 从规划区外引出。 7.3.5 中低压配电网络 根据本规划区的总体布局,在负荷密集地段规划设置10千伏开闭所三座,每个开闭所容量规划1.0万1.2万千伏安为宜,开闭所按二进线10或12出线考虑,其具体位置分布详见电力电信燃气工程规划图所示,实施时可作适当调整。室外10KV及10KV以下电力线路规划要求全部采用电缆敷设,在规划区内设若干个附属式变、配电房,由各个变、配电房向用户低压配电。各变、配电房采用单

49、电源放射式或环网供电方式。 7.4电信工程规划 7.4.1现状 荣县现有河街电信局和城南电信分局各一个,交换机容量55216门,现实装机容量28145门。 7.4.2邮政规划 根据规划区的总体布局及人口密度,规划设邮政所3个。邮政所与其他公共建筑合建,不另占用地。此外,区内商场、宾馆、车站、码头等 处,可根据需要增设邮电营业网点,以方便群众。 7.4.3市话需求量 本规划区电信规划指标按现行国家城市建筑物通信设施设计标准进行预测: 公建:15线对/1000米2 住宅:1.2线对/户 公用电话:1线对/250户 则整个规划区预测市话总装容量约为2.0万对。 7.4.4电信网络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

50、划,本规划区由城南电信分局负责。区内电信电缆一律采用地下管道敷设,设计的电信排管及走向及管孔数详见电力电信燃气工程规划图,区内电信排管成环网体系。 7.4.5 CATV电视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电视系统由CATV网覆盖。规划确定CATV电缆不单独占用管线走廊,CATV电缆与电信电缆同管敷设,但不应共管孔。城市道路上的电信主管道,应留1-2个管孔供CATV电缆和其它弱电线路专用。 7.5燃气工程规划 7.5.1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无任何供气管道,急待进行规划设计。 7.5.2用气量预测 本规划区采用天燃气体为生活主要能源,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的设计标准进行用气量预测。 居民生活

51、用气规划指标采用1.5米3/户日,公建用气量及其它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30%计,估算规划区内总用气量为2.8万米3/日。 7.5.3燃气系统 根据荣县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区西北面增设配气站一个,规划配电站气源来自东兴镇输气管。 规划区近期由梓桐桥配气站供气,远期由本区内规划的配气站及梓桐桥配气站联合供气。配气管网沿主干道布置成环,以提高供气可靠性。配气管具体布置及管径详电力电信燃气工程规划图。管网压力级别采用中压单级管网,管道设计压力为0.3Mpa,支管末端压力不小于0.03Mpa。采用无缝纲管输送,楼栋调压箱调压,低压进户的供气方式。 7.6 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原则上电力电缆或电力电缆沟

52、、排水管设于道路的东南侧,给水管、天然气管和电信排管设于道路的西北侧。 规划区内电力电缆为明沟,覆土最浅,在地坪面,其次为给水管和天然气管,埋深0.8米左右,电信排管埋深1.01.2米,雨水管埋深大于1.8米,污水管埋深在2.5米左右。第八章 规划背景 8.1 绿地系统规划 8.1.1 规划原则 1)结合生态绿地系统与城市风貌规划开发有特色职能的城市绿地,为旅游发展与房地产开发服务,加强绿地建设的规划可操作性。 2)片区绿地呈由线状到网络格局并与周围大地绿地系统保持连接,用地在总体协调基础上尽可能有较高标准。 3)结合山水格局和人文环境条件配置绿地系统,体现城市特色。 8.1.2 城市绿地系统

53、基本框架 荣县城市地处丘陵山区,山环水抱,生态绿地顺延山体,水系两侧蜿蜒伸入城区,基本上形成以大佛、二佛所在山体为绿心,以Y字形水系为城市三大片区分隔的生态绿地(包括水系)格局,规划中强化该格局,以生态绿地为主体,以组团防护绿地,公园绿地,街头开放绿地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市周围农田,山地为背景,形成自然绿地与人工绿地交融,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凸现山水格局的城市绿地系统。 8.1.3 绿地系统组成 1)公共绿地 重点建设二佛所在山体为公园绿地,完善公园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结合公园内文化古迹与旭水河沿岸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成为以文化游憩为特色的公园。 2)滨水生态防护绿地城区内河流水系两侧控制约1

54、0m的生态防护绿地,以生态维护和建设持续发展绿地为主,禁止旅游设施布置其内。 3)公共开放绿地 按总规要求,旭水东川梧桐三水系滨水生态防护绿地外控制10100米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以开放式公园或游园建设为主。 4)组团隔离用地 结合城市不可建设用地(一般为坡陡或山体)和部分绿地为组团隔离用地,用予组织城区各组团分区,隔离用地内禁止破坏性建设和生态性破坏活动。 8.1.4 植被分布与配置原则 1)滨水绿带植被分布以自然演替为基础,减少维护管理费用,重点地段布置特色与景观林地; 2)广场、观景平台绿化宜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点缀景观树种; 3)公共绿带以常绿桥木界定边界,绿带中央布置景观树与花坛

55、、草坪; 4)交通性道路绿化选择树形整齐、四季常绿、大苗成栽、管理方便的树木;生活性道路绿化选择抗性强、病害少、树冠大的树木,林草结合。 8.2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8.2.1 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切实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全市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破坏得到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创造与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相适应的良好城市环境。 8.2.2 环境分区及环境质量标准 1)地面水环境区划及保护对策:旭阳水、东川水、梧桐水河流沿线防止水体污染与水土流失保护区。区内水系为水体保护二级控制区,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类与类水

56、体标准。 2)大气环境分区及保护对策:旅游及公共空间环境区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区;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为二级环境空气质量区。 大气分区质量控制标准按国家标准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B3095-1996)和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TJ36-39)标准控制。 3)声环境分区及保护对策:划分四类环境噪声控制区,采用道路交通综合控制措施防治交通噪声,并通过城市用地布局,配置隔离绿带与城市规划措施保护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值按下表控制。噪声环境分区昼间值夜间值一级区4535二级区5040三级区6050四级区7055 注:本表标准参照UDC534、836、GBH22-82标准控制。 8.2.3 保护措

57、施 1)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建设中,拓展并兑现环境增殖效益。 2)加强山体、水系和风景点的环境保护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工业布局,搬迁片区东侧啤酒厂至工业区。 8.2.4环卫设施规划 1)目标 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化、减量化和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分类化、资源化、效益化,完善环卫设施配备,争取环卫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规划 规划预计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1公斤/人.天计。规划于片区外围建垃圾中转站1座,日处理能力5070吨,完善环卫设施,垃圾收集远期实现分类袋装收集。 城市粪便纳入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实施排放管道化。 根据规划标准,公共厕所设置标准2500人/座,主要繁华商业

58、街道300500米设一座,一般街道设置间距不大于800米。第九章 城市旅游发展与景观规划 9.1 旅游发展规划 本次规划强化荣县自然山水格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景点相辅相成,通过 梧桐水、旭水河两侧生态旅游绿地以及区内溪流绿带、城市主干道林荫绿带联系城市内外的休闲型、自然型、度假型、娱乐型、文化型和综合型各类旅游用地。 自然型旅游用地布置在河系两侧,运用自然生态、富有野趣的景观建设手法、娱乐型旅游设施应顺应自然地貌、低密度,承袭地方文脉,尽现地方风貌。 综合性旅游用地,结合城市政府等建筑群体,布置在规划建成区中心,背山面水,保持独立的功能地块同时又与城市各组团保持便捷的联系。二佛控制区划分应包

59、含金碧崖。 9.2 城市景观控制 9.2.1总体构思 片区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务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的河湖水系、冲沟、丘陵,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设地块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通过控制地形制高点、高层标志性景观建筑区、低层特色景观建筑区、冲沟绿地,形成富有山水特色的天际轮廓线;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着重塑造,烘托城市整体形象品质。 9.2.2总体景观规划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突出滨水山地景观特色。滨河景观主轴、政府至商业中心景观次轴、自然地形制高点、标志性景观建筑区、广场、片区周界景观带共同组成片区景观系

60、统构架。 总体景观强调山水城市的四维景观控制-综合控制平面、梯度、层次及昼夜景观,尽现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濒山观水的山水城市特色。 9.2.3 景观要素构成 景观要点分为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城市内外的自然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古树名木等。荣县地处丘陵山地地区,城市周围地势不平,给建设造成一定困难,但却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极为有利的条件;人工要素包括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建筑物及其形成的整体风貌。景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工、自然两种要素的建设对策,还要从城市整体风貌出来,考虑人工建设与自然要素相呼应的天际轮廓线,城市景观轴线等,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如必要地段控制建筑高层,整治第五立面,塑造城市节点等。 9.2.4 规划要点 荣县城市要严格保护和发挥城市景观和环境基本要素的特色,包括山水城市格局和人文与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