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7543378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三 单元 第 八 课 第 一 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集备组:高二政治组执笔:时 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普遍性的原理,把握发展的实质,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过程与方法列举事例,主动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具有辨证法的基本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发展观。重点发展的普遍性(依据:只有抓住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重点,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难点发展的实质(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些时候很难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解发展的实质才能把握,故定此知识点为本框的难点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要点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是,

2、学好本节课可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多思考,由他们直接总结出结论。课时1课时教法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境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使学生理解哲学道理的过程自主化。学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学用具常规教学工具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教 学 内 容教和学反馈一、故事导入二、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

3、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是“瞿所”。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汉武帝听罢呵呵乐了。问题探究:这一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二)进行新课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就从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氨、无机酸 水蒸气、氢等) 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有机酸、

4、单糖) 有机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 多分子体系(高分子物质凝聚成小滴) 原始生命植物的进化 动物的进化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 藻菌植物出现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藻类植物繁盛 低等鱼类出现 原始陆地植物出现 古代两栖类出现 裸子植物出现 爬行类动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 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 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 问题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

5、展的过程。教师总结: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自然界是发展的问: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替说明了什么?(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材料:国庆60周年中国的成就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3.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4.粮食产量增长3

6、.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5.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6.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7.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 ,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8.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研发经费已占GDP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1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总结: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

7、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师:引导学生看书本62页虚框的内容,思考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深化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理?生:(看书思考并讨论)师: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材料一:上九天揽月中国人壮美的飞天路明朝一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的“火箭”,点燃后腾空而起,不久摔下山崖.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生命成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飞天”尝试。上世纪七十年代,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山”。材

8、料二:“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预计到2010年,很多方面的知识将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材料三:一位哲学大学生的总结:“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总之,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

9、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问:变化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哲学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向性联系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出,运动、变化就

10、其范围来说要比发展广泛,而发展就其程度来说要比运动、变化深刻。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问: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发展的是ABF 运动变化的是:ABCDEF材料: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他

11、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问:女主人为什么会陷入困境?(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等。而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知识拓展: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素质教育等

12、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如:应试教育、保守观念等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思维拓展: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时间标准(历史上的某些倒退现象: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现状标准,旗号标准。(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2)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例如:第一台火车1814年问世,丑陋笨重,行走吃力,没有马车快。)需要注意的是: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13、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辨析题: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参考:(1)“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这是正确的,揭示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承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2)“变就是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变化和发展是有区别的。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都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规定 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3)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但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别(ABCDG)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内涵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三个是否,克服三种错误标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生活与哲学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