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511561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327 大小:52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27页
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27页
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27页
资源描述:

《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效能建设实践经验选编(3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实 践 经 验 选 编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0七年九月编 者 的 话金秋时节,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监察学会和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联合主办的“行政效能建设海西论坛”,于2007年9月3日在美丽的“鹭岛”厦门市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和新闻媒体的领导、专家、学者等相聚台湾海峡西岸,共论效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本次论坛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效能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为主题,总结近几年来开展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的有益实践,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建设效能政府对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

2、积极意义,展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与会代表通过艰辛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为论坛提供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学术观点和有益的实践经验,我们从中遴选出50篇实践经验总结材料汇编成册,以资借鉴与参考。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编者2007年9月目 录坚持改革创新 开展效能建设 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加强效能监察 促进依法行政北京市行政投诉中心(16)开展效能监察 推进效能建设 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勤政高效河南省监察厅(20)强化效能监察 推进效能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安徽省

3、监察厅(27)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湖南省监察厅(32)开展效能监察 促进廉政勤政甘肃省监察厅(38)扎实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河北省人民政府行政效能监察室(44)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察局(51)积极探索行政效能建设路数 认真履行行政效能监察职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察局(59)推动机关效能建设 打造优质高效佛山广东省佛山市纪委监察局(65)运用平衡计分卡强化绩效管理 创建高绩效党政机关山东省青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70)强化行政效能监察 促进行政效能建设 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保证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纪委监察局(80)创新企业

4、效能监察 提升企业执行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监察部(87)提速增效 服务发展 努力打造省会中心城市新形象福建省福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94)再造行政流程 提升政府效能福建省厦门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00)持续开展机关效能建设 推进行政服务提速增效福建省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07)推进“五个强化”实现“五大转变”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服务环境福建省泉州市委、市政府(119)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福建省泉州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27)充分发挥效能督查在优化发展环境中的作用福建省三明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37)推进绩效评估 提高机关履职能力福建省莆田市

5、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42)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福建省南平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50)围绕发展 改进作风 增强效能建设工作实效福建省龙岩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59)扎实推进效能建设 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福建省宁德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167)狠抓机关作风 促进效能提升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175)围绕发展第一要务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79)扎实推进科技管理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福建省科学技术厅(185)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191)围绕公安中心工作 深化行政效能监察福建省公安厅(196)创新机

6、关效能建设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福建省财政厅(199)健全机制 强化运作 提升政务公开水平福建省人事厅(205)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 推动效能建设上新水平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8)全面推进网上审批 不断提升行政效能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14)推进职能转变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福建省建设厅(217)深入推行政务公开 不断提升行政能力福建省信息产业厅(222)发挥职能 改善管理 推动水利工作上新水平福建省水利厅(227)以绩效评估为抓手 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福建省农业厅(231)强化管理 提高效率 不断提升效能建设水平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37)围绕中心 强化责任 扎实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7、福建省审计厅(242)围绕林权改革抓效能 抓好效能建设促林改福建省林业厅(248)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服务功能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53)推进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优化和创新福建省地方税务局(260)强化行政效能建设 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福建省环境保护局(265)夯实基础 规范运作 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福建省物价局(271)深化效能建设 推进管理创新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75)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效能建设福建省新闻出版局(281)加强管理 规范运作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86)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水平 服务省会南翼强市发展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政府(291)扎实开展绩效评估 推进管理体制创

8、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298)创新工作机制 服务经济发展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306)立足“五个深化” 扎实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313)坚持改革创新开展效能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的实践与成效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福建省是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二十多年来,改革创新一直是福建增创新优势、推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政府管理创新日趋活跃,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省把贯彻中央精神与福建实际相结合,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

9、机关效能建设,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优化海西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尉健行、吴官正、华建敏等中央领导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兄弟省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也十分关注,给予了指导和支持。一、机关效能建设的提出及其内涵机关效能建设的提出,正值世纪之交,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福建同兄弟省市一样,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福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强劲,参与国际竞争日益活跃;另一方面,政府管理理念、运作方式和服务能力与水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政府机关和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推诿扯皮、效率

10、低下、吃拿卡要等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发展软环境,成为制约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纠治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问题纠而复生,行政管理中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根本好转。其主要原因是未能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为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我省漳州等地大胆地提出跳出效能监察抓效能建设的思路,将行政效能监察拓展为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省纪委、监察厅及时进行调研总结,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推广的建议。省政协组织部分常委深入进行视察,提出了推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团体

11、提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进行调研考察。2000年3月,省委、省政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政治高度,从实现福建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方位,作出了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在乡镇以上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各级机关的效能意识,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建设为内容,科学配置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构筑机关效能保障体系的综合性工作。这项工作以提高效能为目的,强化

12、主体责任和作用,形成系统建设内容,综合多种工作手段,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与以往的行政效能监察相比,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提高效能的工作主体、对象、方式、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工作主体由过去的纪检监察机关转变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使提高效能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的内在要求,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工作机制由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孤军作战”转变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和效能建设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工作思路由过去的监督检查、外力推动、治标为主,转变为重在建设、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着力从

13、根本上解决机关效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价值取向由过去的以追求工作效率为主的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为以追求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综合价值取向,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主要做法2000年以来,我省的机关效能建设围绕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坚持重持续、促提升,抓运作、求实效,不断规范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探索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自成体系的机关效能建设做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立系统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行政行为。机关缺

14、乏效能的根源在于制度缺失、行为失范。为此,我们在机关效能建设初期,针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业务特点出发,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着力构建一套具有特色、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的效能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岗位职责制度。严格界定机关内设机构及工作人员职责,并以制度的形式相对固定,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二是规范办事制度。明确每一个事项的办理依据、条件、要求、程序、时限、收费(罚款)标准和责任人,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问题。三是高效服务制度。建立服务承诺、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否定报备、同岗

15、替代、告知承诺、委托代办等制度,解决“办事不高效”问题。四是激励惩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效能投诉、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等制度,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促进制度落实到位。通过制度建设与执行,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保障机关效能建设持之以恒。(二)建立协调的行政运作体系,优化行政服务。实践中,我们感到机关效能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主要是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为此,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我们坚持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入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运行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方式,促进行政运转更加

16、规范协调、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一是以改革审批制度为突破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成立行政审批审核制度改革工作小组,至2003年底,基本完成了省、市两级权限内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工作,省级政府部门取消审批等项目671项,审批转备案等230项,改革面达59.6%。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又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清理60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1468项,决定保留1010项。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的通知,把48项省级审批权限下放给福州、厦门市。二是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高效服务平台。全省已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

17、65个,省、市部门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196个,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的运行机制,理顺关系,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完善功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以简化程序为手段,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采用精减、合并等方法,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省政府出台福建省省级政府部门基建投资审批综合改革方案,对16个省直有关部门涉及基建投资审批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实行“牵头受理、报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加强监督”的分阶段并联审批的运行方式,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缩短到45个工作日左右。针对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多重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从2001年开

18、始,先后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创新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推进发展的工作实绩,一直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初,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现任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卢展工同志提出,“要建立对部门、地区工作实绩进行评估的绩效评估制度”。2004年7月,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下发了关于开展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见,并在一个设区市政府和三个省政府组成部门开展试点,2005年开始在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各设区市

19、政府全面推行,初步建立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模式,形成了“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第50期政务情况交流刊登了我省绩效评估的做法。2006年9月4日,黄小晶省长在国务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又作了专题介绍。一是科学设置评估指标。设区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牢牢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勤政廉政四大内容和具体的考核指标。通过指标体系的设置,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度量化;通过评估机制的运作,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省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以职能职责为基础,设置了业务工

20、作实绩和行政能力建设两大项目,主要评估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实际成效,以及科学民主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和廉洁行政的效果和影响。二是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相结合是我省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指标考核,是根据评估内容,设定绩效评估指标,对被评估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公众评议,是针对评估内容,设计社会公众测评表和问卷调查表,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对被评估单位的绩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察访核验,是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被评估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检查和核验。三是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人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每年都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行文对绩效评

21、估结果进行通报,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及时反馈绩效评估情况,促进各级各部门认真整改,持续改进和提升绩效。四是形成评估工作合力。我省的绩效评估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充分发挥现有行政资源优势,形成协调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设区市政府绩效指标考核由省统计局牵头,25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共同负责指标考核数据的采集;省政府部门绩效指标考核,由省效能办牵头,从绩效评估人员库中抽取人员成立联合评估小组具体实施。公众评议分别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和福建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察访核验,由省监察厅牵头,组成工作小组,不定期进行。(四)建立规范的办事公开体系,推行

22、阳光政务。机关中存在的办事不公开、暗箱操作、神秘行政等问题,不仅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高,也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省从乡镇政务公开入手,逐步向县、设区市和省级部门延伸的同时,向企业、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单位拓展,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一是完善公开机制。省政府以省长令形式先后下发福建省乡镇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福建省政务公开暂行办法等规章,建立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备案、反馈等五项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二是创新公开形式。在规范政务公开的同时,围绕强化责任,促进落实,增强实效,积

23、极探索和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省政府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普遍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重大政务信息。有的地方开展“点题公开”,按照群众的要求依法公开;有的地方推行政务听证会,对重要决策的出台,采取听证方式,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建立110个政务公开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推行网上公开。全省9个设区市、46个县(市、区)和39个省级政府部门网站已实现了网上公开、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监察等功能,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四是推进资源配置阳光运作。针对行政手段配置公共资源存在的弊端和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我省从2000年开始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规范资源市

24、场化配置的运作过程,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招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最低价中标实施办法等规章,严格实施 “招拍挂”和“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增强了公共资源配置的透明度,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维护公平正义。针对一些政府和部门存在的执行不力,行政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我们在机关效能建设中,从加大监督力度入手,创新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建立效能督查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建立上下联动的效能督查工作网络,加强与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沟通与

25、合作,整合督查资源和力量。健全效能督查的立项、任务分解、汇报、通报和整改制度,规范效能督查工作机制。采取明查与暗访、专项督查与全面督查、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等方式,增强督查实效。几年来,组织了“效能建设八闽行”活动,深入检查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开展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下放管理权限、防抗台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岸部门实行7天工作制等决策措施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促进了决策部署的执行。二是建立效能投诉机制,增强政府公信力。全省县以上政府及其部门建立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健全了以“投诉有门、办理有效、结果透明、督查到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投诉工

26、作机制,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受理群众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2000年以来,全省共受理投诉件101371件,应办结95784件,实际办结87455件,办结率达91.3%。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省里聘请了两届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51名,各市、县(区)共聘请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3000多名,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与专项督查、设立电子邮箱等方式,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六)建立严格的效能问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机关工作人员中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行为,大都是道德约束不够有力,但又构不上纪律处分,构

27、不成法律惩处。针对这种情况,2001年,出台了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初步形成了以效能告诫为核心的问责体系。一是效能告诫。即按照一定程序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纪律处分的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效能告诫结果存入档案,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2000年以来,全省共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工作人员实行效能告诫3464人(次)。二是诫勉教育。即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又构不成告诫的机关工作人员,由效能建设工作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指出存在问题,进行批评教育。2000年以来,全省共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工作人员进行诫勉教育2

28、889人(次)。三是建立重要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各级效能建设工作机构注重发挥挂靠纪检监察机关的优势,坚持把效能监察与查处案件有机地结合,对隐藏在不勤问题后面的不廉线索及时向执法执纪部门移送。2000年以来,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54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9人;移送司法机关立案85件,追究刑事责任53人。(七)建立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确保有效运作。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工作难度大,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牵头主抓,形成领导力量、协调力量、工作力量相互支撑、合力共建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格局。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省委、省政府对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坚强领导,成立

29、了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省纪委书记、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省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领导为机关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几任主要领导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均高度重视,亲自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强化组织协调。省里成立了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由省政府秘书长任效能办主任,监察厅厅长任效能办副主任、投诉中心主任。省效能办和效能投诉中心合署办公,作为常设机

30、构挂靠省纪委监察厅机关,核定人员编制16名。参照省里的做法,各市、县(区)也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均为常设机构,核定编制355名。三是健全工作规范,完善运作机制。建立了机关效能建设议事制度,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会议,先后已召开了十二次成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效能办主任办公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重要事项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协调效能建设的具体工作。制定了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福建省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规则(试行)、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等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运作。(八)建立初步的理论支撑体系,推动实践发展。

31、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理论指导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理性思考,力求实现理论创新,指导实践不断发展。一是组织理论研讨。几年来,先后召开了三届全省机关效能建设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交的理论研讨文章410篇,评选出78篇获奖文章,形成了一批富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开展课题攻关。针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选题立项,注重发挥大专院校和社科机构中学术研究的优势,问策求智,共同攻关,编辑出版了转型期的政府效能建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机关效能建设理论框架。三

32、是参与国际研讨交流。参加亚洲监察专员协会第七次会议,发表了试论效能建设对改善公共行政管理的作用的论文;完成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效能监察与反腐败的关系的研究,得到监察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通过研讨、攻关、学术交流,实现了理论升华,推动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福建特色,以促进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能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绩效评估为导向、以监督制约为保障的机关效能建设新模式。三、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成效与体会我省机关效能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在持续中提升,不断取得新成效,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

33、信力,促进依法行政,推动惩防体系建设,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推进了政府管理创新。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具,推进了管理理念、制度、机制和方式的创新。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效能理念、人本理念、法治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廉洁理念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基本树立,一套依法办事、保障效能、优质服务的制度普遍建立,逐步形成了由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监督制约、评估问责等要素构成的政府管理新机制。(二)促进了依法行政进程。一个高效的政府首先必须是法治政府。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始终把促进依法行政作为重要内容和目

34、标,建立健全依法办事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理清了依法办事的依据;积极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初步规范了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构建以效能督查、政务公开、效能投诉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监督机制,加强了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把依法行政列入绩效评估的内容,设置具体评估指标,促进了依法行政质量的提高。(三)提高了勤政廉政水平。效能是勤政廉政的综合体现,机关效能建设是勤政建设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消除腐败现

35、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研究和完善制度规范和程序规范,建立健全机制制度,不断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发挥促进勤政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双重作用,有效地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四)优化了海西发展环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福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举措。机关效能建设以促进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主线,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改革行政体制机制,强化监督制约,严肃查处损害经济环境的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转变

36、职能、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改善服务,公开公正、依法行政,为我省风正气顺、人和业兴良好趋势的持续,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全面推进创造了良好环境。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7500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7位。(五)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加强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严密、完善的行为约束机制。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外部监督力度,较好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建立和出台各种便民利民措施,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态度,促进了各级政府树立责任

37、、服务、法治、效能政府的良好形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群众对福建各级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逐年提高。今年,中央纪委和国家统计局在全国20个省组织反腐倡廉民意调查,对福建省政府部门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比去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 七年多来,我们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针对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形成了以下主要认识:(一)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围绕发展。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施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机关效能建设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效能

38、,抓好效能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主动把机关效能建设寓于改革和发展进程之中,研究解决在机关效能与行政管理方面妨碍及影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突出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行为,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突出为民。机关效能建设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搭起了一座便利的桥梁,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载体。在机关效能建设实践中,我们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促进各级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39、好评。我们感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只有始终突出以民为本,深入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发展能力。(三)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坚持创新。改革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动力。机关效能建设的活力源于改革、源于创新。机关效能建设本身就是把中央的精神与我省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就在于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改革中求实效,在创新中求发

40、展。 (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贵在落实、重在实效。我们始终坚持“重在建设、讲求实效”的方针,坚持落实“一把手工程”,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讲究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着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的关键性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注重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集中力量抓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岗位,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所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始终贯彻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落实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必须上下联动。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难度大,政策性强,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

41、组织实施、纪检监察和效能建设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发展机关效能建设的良好局面,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持续和提升。提高行政效能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的永恒主题。我省的机关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举办这次论坛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谋发展”为实践主题,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以“四个关键”为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海西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探索研究,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规范,

42、在工作方向上重持续,在工作水平上促提升,在工作机制上抓运作,在工作推进上求实效,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效能监察促进依法行政北京市行政投诉中心北京市行政投诉中心自2004年7月28日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优化首都发展环境,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完善工作网络,加大直查力度,整合监督资源,拓展监察方式,对发现的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监察建议和意见,督促整改,并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首都发展环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能,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完善工作网络,方便群众就近投诉为方便群众就近投

43、诉,及时办理投诉件,保证行政投诉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我们着力构建了全市行政投诉工作网络。2005年一季度,全市18个区(县)行政投诉中心陆续成立。2006年始,区县行政投诉中心先后建立区(县)属委办局、街道、乡镇行政投诉工作网络,明确了各单位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职责,并逐步建立了市、区(县)、街道和乡镇三级联席会制度和联办督办机制,既方便了群众投诉,强化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又增加了行政投诉工作的平台,使行政投诉工作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全市共有行政投诉工作网点1111个,专兼职行政投诉工作人员2070名。3年来,全市共接到群众投诉20449件次,受理4896件次,直接调查1067件,已办结1038

44、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使群众真正体会到所反映的问题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政府真真切切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二、加大直查力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态度恶劣、效率低下、违规执法、违反行政许可法、违规收费等典型投诉件,全市各级行政投诉中心坚持直查快办,快速出击、快速调查、快速处理。3年来,先后直接调查投诉件1067件,目前已办结1038件。我们直查的投诉件中,有21%在一周内完成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区(县)行政投诉中心有10%的投诉件在3个工作日解决,50%的投诉件在一周内解决。对调查发现情况属实、部分属实或发现其他问题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分

45、别采取批评教育、调离工作岗位、提出整改建议、通报批评等组织处理措施或提出纪律处分建议等,有效地维护了行政纪律和群众利益。如,2007年4月13日,我们接到群众投诉某区商务局、安监局、公安消防支队联合办班培训违规收费问题,经责成该区行政投诉中心调查,很快查证属实并全区通报。该区商务局、区安监局分别做了整改,退还违规收费18.85万元。三、突出工作重点,增强行政效能监察的针对性我们注重加强对奥运筹办有关工作的监察,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提供保证。2007年初,全市44个派驻监察机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选题立项,对66项重点工作效能监察立项检查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奥运场馆工程建设、海

46、外捐赠、场馆运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防止在投资、采购过程中出现腐败和浪费,保证有限资源和资金得到合理有效运用。同时,开展了对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我们联合市法制办,连续三年对全市48个单位的827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专项行政检查,调阅行政许可档案480卷,对230名行政许可相对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上门征求意见,向27个单位发了反馈意见函,向1个单位发了监察建议,有力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四、加强网上监察,发挥实时监控作用建立了“北京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下发了关于北京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正式运行的通知,制定了北京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

47、工作暂行规定,针对全市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时开展网上监察,形成一套电子监控网络。目前该系统可实现以下几项功能:实时网上监察:监控行政审批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环节,发现和纠正超时、越权、跳跃环节、多次告知等行为;办理网上投诉举报:根据反映问题的性质决定是否直接调查或转审批单位的监察机构办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举报事项,按相关规定转市纪委信访室;统计分析:对全市行政审批办理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并通过特设邮箱,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建议;提效评估:通过对不同单位之间、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提效比较,掌握办理进度,分析办事效率,改进薄弱环节;满意度分析:对

48、全市行政审批单位的满意率进行年度同期对比和月、季、半年的递次对比统计,促进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五、推进“五个结合”,创新效能监察工作机制效能监察工作内涵十分丰富,既具手段性,又有目的性,是一项综合性行政监察业务,监察机关内部多个室厅都承担着效能监察职责。如何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创新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值得研究、破题。北京市监察局在此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并明确了“五个结合”的工作要求。2007年2月,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效能监察工作,决定将这项工作交由我们牵头负责,并明确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五个结合”的要求是:一要与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二要与纠风工作相结合;三要与推行全程

49、办事代理制相结合;四要与行风政风评议工作相结合;五要与行政审批网上监察工作相结合,从而实现充分发挥监督资源的整体合力,更好维护北京市改革措施与成果的目的。譬如,我们将纠风工作和北京市行风政风热线中反映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态度恶劣等问题纳入行政投诉中心办理,拓宽了受理渠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开展效能监察,该直查的直查,该转办的转办要结果。又如,北京市专门建设了全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我中心接受指定具体负责网上监察业务,工作中,我们将政务公开工作特别是有关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监察范畴,在系统中专门设立了法律法规查询系统“法律之星”的链接窗口,针对行政审批单位公

50、示的审批标准开展合法合规性审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从而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维护了群众利益。为了保证工作效果,我们还大力开展制度建设。近期先后制定、出台了北京市监察局关于派驻监察机构加强和改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派驻监察机构行政效能监察立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行政审批网上监察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监察机构内部联动、全市上下工作互动”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通过效能监察工作的积极开展,有效防止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切实改进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形势发展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

51、差距。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完善措施,通过推进效能监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开展效能监察推进效能建设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勤政高效河南省监察厅近几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行政监察职能,以服从全局、服务发展和提高行政效能为总要求,主动探索,开拓创新,全面开展效能监察,积极推进效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勤政高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工作格局、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为经常性、常态化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构建开展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随着经

52、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适应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开展效能监察、推进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已经成为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省对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初步探索开始于2002年。2002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在全省集中开展以优化政务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工作。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尝试运用效能监察的手段和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旨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提高行政效能的数项专项工作,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效能建设,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行为,认真解决效能低下、吃拿卡要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53、的“四难”问题。这些探索和做法,对于全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抓效能、抓环境就是抓发展”逐步成为共识,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也普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此情况下,省纪委、监察厅适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效能监察,积极推进效能建设的建议。2004年1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在省纪委监察厅增设效能监察室,编制12人,与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县两级也都迅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使全省三级效能监察网络很快形成。2004年7月,河南省行

54、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颁布施行,对效能监察机构、职责、工作程序、方式方法以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做出规定。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也对效能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实施主体的职责,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和强化监督,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至此,“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政府职能部门抓建设,效能监察机构抓监察”的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为经常性、常态化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保证。二、科学选择载体,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健全完善,使全省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全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选择

55、工作载体和切入点、结合点,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推进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一)积极推进转变政府职能。为解决长期以来行政权力过分集中、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问题,实现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自2004年以来,我省坚持数年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级累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545项,削减幅度达到了五分之三。对保留的项目普遍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在这项工作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效能监察手段,对清理过程及其清理结果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监察,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推进。(二)创新行政管理服务方式。在总结部分地区和省直部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全省全面启动了行政

56、服务中心(大厅)建设工作。到2004年底,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省直45个部门和郑州市直33个部门均建立了部门行政服务大厅,其余的17个省辖市和152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超市式办公、窗口化服务”。各级效能监察机构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效能投诉窗口,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保证行政审批服务高效规范运行。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普遍在中心(大厅)实行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并将审批程序、受理条件、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等事项上墙、上网、上屏,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全省还不断强化中心(大厅)的服务功能,横向上向生产生活、劳动保障、信息咨询和司法服务等

57、领域拓展;纵向上向基层延伸,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乡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理点,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便民服务网络。(三)规范行政行为。开展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关键是推进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几年来,全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各级各部门对行政许可依据、条件、时限、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了具体的运行流程和操作规则。全省效能监察机构连续三年统一组织,分别对44个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立案查处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案件231起,纪律处分108人,组织处理92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二是规范行政执收执罚行为。全

58、省统一组织对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社团组织等“三项收费”和证照进行清理,精简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规范了收费管理,年均减轻企业负担约4亿元。为切实加强行政执法收费、罚款资金监管,全省推行了“资金集中收付”制度,行政执收执罚单位资金收付全部纳入“国库收付中心”或者“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有效遏制了乱收乱支问题的发生。三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和点题公开,抓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行政审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基本实现了政府管理公开透明和行政服务阳光操作。(四)推进制度建设。几年来,全省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59、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意把效能监察的措施与职能部门的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督促围绕规范行为和提高效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普遍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代理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为了切实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全省还普遍推行行政服务承诺制,要求政府机关、职能部门都要结合实际,把包括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执法规范和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和惩戒措施等内容,通过不同形式作出公开承诺,增强服务观念和效能意识。(五)强化责任追究。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监察、执纪办案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和保证措施,严格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省里先后制定实施了河南省行政效能

60、监察暂行办法和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其中对行政过错行为及其责任追究作出了具体界定。制定了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案件查处工作实施意见,对效能监察案件查处工作的任务、原则、管辖、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等,进行了详细规定。2004年以来,全省受理、收集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过错案件线索23830件,立案查处13469件,实施责任追究10657人,其中组织处理4388人,纪律处分5904人,移交司法机关766人。三、注重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都是全新的工作,既无固定成型的模式,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需要在全面推进中探索把握工作特点和规律

61、,力求逐步构建较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我省的实践来看,以下主要环节应当注意很好把握。(一)正确处理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的关系。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但在实施中具有内在区别和不同。效能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围绕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和加强内部监督来进行,是一种内动力;效能监察的实施主体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实施检查、调查,监督、指导监察对象加强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是一种外制力。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推进效能建设;同

62、时又要注重立足于效能监察,既不能超越职权领导效能建设,又不能包办代替实施效能建设,防止“越俎代庖”、“越权占位”甚至“唱独角戏”。(二)准确界定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在开展效能监察和推进效能建设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履行好三项基本职能。首先是搞好组织协调。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全面开展效能监察的同时,协助党委、政府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效能建设,抓好任务分解,落实部门责任,做到组织有力、协调到位。其次是强化监督监察。建立健全督导督查机制,采取工作检查、明察暗访、总结表扬、通报批评等措施,对工作进展情况实施跟踪问效。第三是严格执纪办案。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受理举报投诉,严肃查处行政过错案件,严

63、格实施责任追究,为推进工作提供纪律保证。(三)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开展工作。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都是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任务,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更加有效地推进工作。几年来,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转变职能、创建行政服务中心变革政府管理方式、开展收费清理减轻企业负担、推行集中收付制度规范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都充分体现了上述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开展工作,不仅丰富了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内涵,而且也极大的提升了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水平。(四)注重效能监察

64、基本方式方法的运用。围绕党和政府最关心、社会和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是我省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方式方法。几年来,全省采取“统一立项,三级联动,分级实施”的方法,每年精选若干项目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资金项目,相继选择公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为政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提供了保证。二是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比如统一组织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专项清理,全省清查出有问题人员24909人,涉及资金1.6亿元。经过清理,全省强化了财政工资监管,社会关注的“吃空饷”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开展专项效能监察,有利于短时间内取得实效,对于巩固工作成果和扩大社会影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省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效能提升和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服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035亿元增加到12464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GDP超万亿元的省份。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