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470199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English proverb concerning foreign trade activities in the cultural value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二题 目: 浅谈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 English proverb concerning foreign trade activities in the cultural value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内容:本文主要以英语谚语为主,首先引出英语谚语的来源;然后,从5个方面谈谈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在英语谚语中,人们可以拓宽知识面,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客户,避免在商务谈

2、判中出错;最后,浅谈4种英语谚语的翻译,在对外贸易中,运用谚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可以体现不同的情绪和态度。 意义: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化。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我们对英语学习的另一种高潮和渴望,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务活动中,我们需要更富有色彩及内涵的语言进行沟通。希望我的论文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可参考的价值。 指导教师签字: 2010年9月 7 日学 生 签 字: 2010年9月 7 日 目 录摘要Abstract前言11英语谚语来源12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12.1历史传统12.2自然环境12.3风俗习惯22.4心理联想22.5宗教信仰33

3、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33.1直译法33.2意译法43.3对应借译法43.4前后倒译法5结论6参考文献7Acknowledgement8浅谈英语谚语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文化价值 摘 要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在任何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谚语都是它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英语谚语是英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英国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性,即它受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意思形态的影响。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并通过多种

4、方法,既要译出原语的形象,又译出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特色。【关键词】英语谚语,文化内涵,翻译AbstractProverb is a national Peoples Daily work experience summary, and sums up its content, meaning deep penetrating, which has broad appeal. In any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proverb are its ethnic culture a bright star. English proverb is the Bri

5、tish national culture essence, not only reflects the British national culture of generality, and reflects its individuality, namely it is influenced by national values, religious beliefs, aesthetic habit, historical culture, social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meaning form. Therefore, only whe

6、n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synonymous with language vocabulary as the premise, and seeking equivalence sexual performance is not enough. The translator must be more use Chinese expression means and in a variety of ways, since want to translate the source language image, and translate

7、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Proverb;Value;Translation前言 谚语是成语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它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成语。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通俗简练、生动活泼,使用时可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思想。有传授经验教训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谚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用得好能使语言增色,文笔增辉。然而,作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谚语可以启迪人生、指导人们的行为、传授经验、进行道德教育、宣传鼓动等社会功能,甚至在国际商务

8、活动中还能帮助我们来了解贸易伙伴。1. 英语谚语的来源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语言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是随着人类的实践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交流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共同创造物。作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谚语的 起源十分悠久。英语谚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世纪后半叶,那个时候,英语谚语就开始流行欧州大陆,可谓源远流长。在英语中,绝大多数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谚语都是出自田间的农夫、作坊手工制作者、海上的渔夫、家庭主妇或酒吧厨师等,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来源于外来语言、圣经和伊索寓言以及名人名著等等。所以归纳起来,英语谚语的来源大约有四个方

9、面: (1)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 (2)来源于圣经和伊索寓言。 (3)来源于其他语种。 (4)来源于风靡一时并流传后世的名人名著。2. 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原因,英语谚语承载着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谚语总结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社会经验,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把英语谚语当做窥探文化的窗口,可以是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扩大视野。 文化价值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

10、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不同的国家存在着文化的不同点,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的跨文化问题主要通过语言、礼仪、禁忌与宗教信仰、谈判风格体现出来。而从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方面,我们也可以学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历史传统 英语民族历史传统源远流长, 它给英语谚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很多英语实际上就是英语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了解它们的由来, 就能感触到英语民族历史脉博的跳动。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翻开一本中型英语词典,在 “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的谚语:Do in Rome as the

11、 Romans do.(在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生活。比喻:入乡随俗)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比喻: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比喻:殊途同归)公元前六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岛,其后占领不列颠岛长达400年之久罗马文化与风俗逐渐渗入不列颠,形成一个不列颠拉丁文化。罗马人走后,他们的文化及其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然留在不列颠岛上,以上三条谚语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大不列颠岛除了被罗马帝国侵占过以外,还曾先后被日耳曼部落、诺曼底族侵占过,所以,英语中有很多来自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的谚语。

12、来自拉丁语语的谚语有:Fortune favors the brave.(勇敢者交好运)There is no rule without an exception.(没有一条规则没有例外)来自法语的谚语有: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Once is no custom.(一次不是习惯)Nurture is above nature.(教育生于天赋)来自西班牙语的谚语有:A cold April the barn will fill.(四月寒冷谷满仓)He has two stomachs to eat and one to work.

13、(他有两个肚子吃,只有一个肚子做工作。意为“好吃懒做”)2.2自然环境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里生发出来的。人们所生存的不同环境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观察与思考。人们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描述自然现象, 总结生产实践, 概括生产经验。这些语言口口相传, 千锤百炼, 成为大家喜闻乐诵的谚语。这些谚语必然反映出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 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色彩。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潮湿多雨, 气候变化无常, 不少英语谚语就反映出这样的气候特征。如: 1)Rain before seven, fine before ele

14、ven. 2)An English Summer, three hot days and a thunder3)Red sky at night, shepherds delight; Red sky in the morning, shepherds warning. 4)After rain comes fair weather.英国是个岛国, 四面环海, 海岸线曲折多变, 港湾楔入, 岛屿众多。这样的自然环境给英国人提供了舟楫之便。人们在长期的航运渔业生活中, 创造出数以百计的英语谚语, 反映他们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体验和观察。如: 1)When the water is shallow ,

15、 no vessel will ride.2)When the fish is caught, the net is laid aside. 3)A little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4)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 illfulmariner. 2.3民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涉及到社会生活多个方面。英语谚语的形成无不与当地人们衣食住行习惯密切相关。从中可以了解到英语民族许许多多风尚习俗。如西方国家古时的酒店常在店门前悬挂一束长青藤作为招徕顾客的标志。那些酒醇肴佳、遐迩闻名的酒店毋需悬挂藤条, 仍是终日顾客盈门。由此人们

16、创造了“Good wine needs no bush”这则谚语。反映出人们从业经商的习俗。又如苏格兰北部早期的工人家境不好, 常以木屐作鞋。木屐便成了穷寒的象征。于是,人们就根据这一个习惯创造了“From clogs to clogs is only three generations”的谚语,意思是说穿木屐的人即使能依靠艰辛劳动使家业兴旺, 若子女们不能像父辈一样克勤克俭, 总有一天会将家财挥霍一空, 过不了三代又得穿木屐过苦日子了。再如“Teach your grandmo ther to suck eggs”也反映了西方人自幼吮吸生蛋的风俗习惯。2.4心理联想在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

17、里, 英语民族在形成外部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构筑起内部心理模式,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这种审美观和价值观既体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上, 也表现在语言表达之中。不少英语谚语以具体形象来说明事理。这些形象无疑体现出富有民族性的心理特征。“Lion”(狮)在英语里为百兽之王:“Lion is the king of theanimals. ”“Worm ”(虫) 则是弱小的象征:“Thecrushed worm will turn. ”“Horse”(马) 是勤劳踏实的形象:“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 ”最富有民族特点的形象莫过于dog

18、(狗)。狗在汉文化里只是一个卑微的动物, 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是忠实的朋友, 英语谚语里常以狗来比喻人的行为。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 2)Love me, love my dog.3)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4)There is life in the o ld dog yet. 2.5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表现为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取向。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这方面的禁忌是不得不考虑的事项,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习惯禁忌,对于与对方交流,准备把握对方的谈判思路,及时完成谈判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

19、作用。西方人多信基督教, 奉上帝为救世主, 他们的信仰崇拜、伦理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教会礼仪形成了根基深厚的基督教文化。这种文化对英语谚语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基督教的上帝救世论, 天堂地狱论等无不在英语谚语中得到充分反映。如: 1)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事在天。2)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圣经 是犹太和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一部圣书,他蕴涵了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渊远长,形成了独特的圣经文化。英语谚语中有不少是来自圣经的。例如, 1) Every heart has its o

20、wn ache.个人有个人的苦衷。这句话来源于圣经.旧约.箴言中的一句。2)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分外甜。这句话出自圣经.创世纪关于夏娃在伊甸园偷吃智慧果(即禁果),惹恼上帝耶和华的故事。 3) When the sun rises,the disease will abate.太阳东升,疾病减轻。据说犹太人的始祖阿伯拉罕,他脖子上本来挂着一块宝石,病人只要看他一眼,便立即痊愈。阿伯拉罕死后,上帝便把这块宝石放到了太阳上。4) You can not serve God and Mommon.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鬼神。在这句话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Momm

21、on 是财神,Spenser和Milton都把财神作为贪财、吝啬的化身。此谚语意思是说“信神者不能贪财,必须在虔诚和世俗之间做出抉择,因为虔诚和世俗是互不相融的”。圣诞节是基督教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蕴义。节日期间,人们常用谚语“Christmas comes but one year .圣诞节一年才过一次”来劝别人对别人的吵闹和大吃大喝忍着点,不要太在意。3 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英语谚语同英语文学作品、英语诗歌一样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英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简易明了的英谚语可以表达出极为丰富的寓意,但是怎么才能生动、准确的将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却并非易事。3.1直译法

22、即指在忠实原文和语句畅通的基础上,译文仍采用原文的表现手法,根据字面进行翻译,从而保留英语谚语的特色。例如: Dumb dogs are dangerous.(哑巴狗最危险)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一石双鸟)3.2意译法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因为含有英语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神话传说等,在直译成中文后,东方读者对此很难理解,如果加上脚注或者说明,也能表现达清楚谚语的含意,但是这样就失去了谚语语言精炼简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如果采取意译,即指舍弃原文形象

23、生动的比喻,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抓住核心的内容、喻义,结合东方的文化背景,灵活传达原意。如:Murder will out.直译:“谋杀终必败露”,意译则为:“纸包不住火”。3.3对应借译法部分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在表现形式和意义方面是相同的或是基本相同的。在翻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可以借用与其喻义相同或者含义相近的成语或谚语以及俗语进行直接对译。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持原文的音韵和表现形式,又可以使译文更易于被东方读者或者听者所接受。例如: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骄兵必败)He who wor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3.4前后倒译法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语法规则和语序上都有所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有时有必要将结尾部分前移,或者将开头部分后移,这种前后调整称之为倒译。例如:Friend may meet,but mountains never greet.(山与山不相会,人与人总相逢)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英语谚语是英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英国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个

25、性,即它受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审美习惯,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意思形态的影响。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并通过多种方法,既要译出原语的形象,又译出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特色。结论谚语是语言的结果。他们来自人,而又被人们锁利用。培根的话说,“天才,机智,以及一个民族的精神从它的谚语中可以发现。”综上所述,主要来源之经验英语谚语是普通人的文学作品中,宗教经文、神话,历史传统等等。所以我们可以获取一些英语基础知识文化通过学习英语谚语,起到了重要作用跨文化的交流。由于利用了修辞方式,英谚有充满形象、生动的关注,可以抓住读者和觉得这个念头对读者深刻的印象。他们也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真理,从某一特定点以启示。所以英语谚语给人建议或警告处理日常的问题,并指出通向知识与修养。参考文献1 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赖余. 常用英语谚语M .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3田然. 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J. 陕西教育, 2008(10).4张静.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5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