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464944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如果与其它文体样式如小说、诗歌、戏剧甚至散文相比,20世纪中国的报告研究是相当落后的,不要说用新的理论方法,就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从事研究者也为数不多。本文从叙述模式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其目的既是为了这一文体样式研究的深入,又具有方法论探索的意义。也就是说,通过这一研究,把握其内在模式及其流变的运行规则,揭示其与其它文体譬如小说叙述模式的相似点与差异性,以此来探讨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在叙述方式上的丰富性和活力,以及所蕴涵的意味。一、叙述视角的选择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叙述模式研究的第一步,即是对其叙述视角的选择与变化趋

2、态的考察。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以帕西拉伯克的“视角”(perspective)来取代对这一事物的其它多种说法,也无论视角的指称有多种多样,它们在指涉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或人物观察、讲述故事的角度即热奈特所言“选择(或不选择)某个缩小的观察点”(注:杰拉尔热奈特:论叙事文话语,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40页。)这一核心内涵上却并无太大的语义阻隔。视角之于报告文学,与其之于小说等虚构性叙事文本,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对后者,英国批评家路伯克曾这样说过:“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以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注:胡亚敏:叙事学,华中

3、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9页。)我以为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报告文学,这意味着,视角的类型、选择及其变化在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无疑是一个具有前提性意义的存在。至于视角的基本类型,我仍然想以热奈特的叙说为依据,将其作全知视角、限制视角和客观视角的划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类视角在叙事文本中往往发生相互作用,即产生交叉与转换,导致同一文本中存在两种视角,此可看作视角的变异,可称之为“转换视角”。在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叙述视角的选择与变迁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客观视角几乎未能出现,其它三类则同时存在于这一时空域中,不过,其消长的趋态各有不同。我们对1927年至2000

4、年间的498篇(部)报告文学进行了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和叙述结构的抽样分析与,以期获得最为直接、真实的印象(注:为保证样本的权威性、代表性和普泛性,这498篇(部)报告文学主要来自以下资讯: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报告文学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报告文学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报告文学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19771980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一、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9811982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9831984

5、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上、下)(作家出版社,1986年)、1985198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上、下)(作家出版社,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获奖作品(19871988)、19901991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获奖作品集(上、下)(作家出版社,1993年)、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报告文学(上、下)(华文出版社,1998年)和首届“505杯”中国报告文学获奖作品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等。)。以下是对这一时域报告文学叙述视角类型及其变化的统计: 表一叙述视角的选择与变化 全知视角 限制视角转换视角样本的时间域 样本数 篇数百分比 篇数百分比 篇数 百分比192719371

6、1933 28% 8672% 0 01937194910336 35% 6765% 0 01949196610961 56% 4138% 7 6%19771980 3019 63% 1033% 1 3%19811982 2414 58%625% 417%19831984 2716 59%622% 519%19851986 21 5 24%419%1257%19871988 14 4 29%857% 214%19901991 2613 50%519% 831%199219938 2 25%225% 450%19952000 1712 70%212% 318%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2040年代,

7、报告文学文本的叙述视角主要体现在对于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选择上。作为中外传统(或曰古典)叙事文的首选,全知视角在叙述模式、与接受方式相对单纯的时代,通过强化叙述者的权威性,使之充当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叙述君王”,以此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的功能显然是不言而喻的。脱胎于以全知视角为主的文体的中国报告文学,也在20世纪的时间域中使这种视角成为主打。这一方面表明,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现代叙事文本对传统叙事方式之不能割舍的承继关系;另一方面,它也再好不过地显现出全知视角对于报告文学文本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源自对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深度契合。我以为,报告文学文体规范体现在三个维度之中,这即是非虚构性

8、、文化批判性和跨文体性。其中,非虚构性在报告文学文本中是指一种不以主观想象为转移的、与特定或现实时空所发生的事实(即经验世界中给定的现实)相符合的特性。它要求这一文体对所叙说的对象保持全面、客观、真实的再现,作为异叙事者叙述的全知视角正好能满足并实现这一要求,可以说全知视角是报告文学非虚构性得以显现的一个关键性筹码。除全知视角之外,限制视角在20世纪报告文学文本中也占有着相当比例。不过,这里应提请注意的是,与小说这样虚构的叙事文本略有不同,报告文学中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为标志的限制视角,一般来讲,除却口述实录即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多由故事中的人物来充当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我”或“

9、我们”并非故事中的人物,而是文本的制作者作家本人。因此,这里的“我”常常就是作者与叙述者的合二为一,而缺少像小说那样出现叙述者与作者关系或分而治之或基本等同的复杂关系。梁启超于新大陆游记开篇所写:“余蓄志游美者既四年,己亥冬,旧金山之中国维新会初成,诸同志以电见招,即从日本首途。”(注:梁启超:新大陆游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页。)这里的“余”既为叙述者,又是作者。赵瑜写于90年代末期的马家军则更为清晰地将叙述者即作者本人与所述人物区别开来,他写道:“匆忙之间,一个星期过去。我渐渐觉得差不多可以去开发区拜访马俊仁了。听说马俊仁轻易不想接待搞宣传摇笔杆儿的生人,我以哪种方案进入为佳?找个介绍人引见一下很重要。”(注:赵瑜:马家军调查,中国作家1998年第3期。)在此,文本中的人物“马俊仁”与“我”并非处于一个平等的层级上,“我”的兼具叙述者与作者的双重身份,比“马俊仁”更有优势一个视角上的优势。也就是说,这里的“我”之限制视角其实是全知视角的变形,它与全知视角的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