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7463420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题的意义与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四川客家话的整体面貌和特点 学术界目前对客家话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广东、福建、江西和台湾的客家话,对四川客家话则少有涉及。在詹伯慧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书附录的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资料选目中,有关客家方言的资料条目一共有两百多条,其中专门论述四川客家话的资料条目仅有2条。可见,四川客家话的研究目前的确是客家方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客家方言点还没有进行过专业性的调查,这就需要我们方言工整理尽快把它抢下来。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位于成、渝两大都市中点,素有“川南门户”之称,古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

2、通四面八方”之称,是联接川、滇、黔、渝的重要物资集散地。隆昌历来被誉为是“川南客家的大本营”,客家人的祠堂、族谱、会馆(南华宫)、牌坊至今在隆昌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根据四川大学教授崔荣昌先生和隆昌当地客家文化研究者、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理事曾一书先生的研究,隆昌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金鹅、胡家、山川、周兴、圣灯等十余个乡镇,人口约有二十多万,占整个四川客家人口的五分之一强。论文主要研究隆昌客家方言,并将其和四川境内(含重庆)的成都龙潭寺、荣昌盘龙镇、仪陇、新都、西昌黄联关等地的客家话进行了对比研究,这对于深入研究四川客家方言特别是川南客家方言,进一步揭示四)II客家方言的整体面貌和发展特点具有重要的意

3、义。 分别是黄雪贞先生的成都市郊龙潭寺的客家话(方言,1986 (2),董同箭先生的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史语所集刊,1948)0据1995年版隆昌县志据崔荣昌先生的四川方言的形成(方言,1995 (1),四川客家人口的总人数估计在100万人左右。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当地客家人介绍,隆昌客家人主要来源于广东的梅县、五华,也有来自于福建闽西的。隆昌客家话研究可以为这一说法提供方言学上的考证。另外,曾一书先生还指出,客家人入川后,在沪县、隆昌、富顺等川南地区垦殖相当长时期后,一部分仍留在川南,一部分顺沱江流域而上,至成都等川西地区垦殖定居,也就是说著名的成都东山客家就是由隆昌客家迁徙过去的。因

4、此,通过对隆昌客家话和成都东山(龙潭寺)客家话的比较研究也可为这一说法提供方言学上的考证。1.2研究对象和前人研究的成果1.2.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隆昌客家话。另外涉及广东的梅州、五华,福建以及四川成都龙潭寺、仪陇、新都、西昌黄联关、重庆荣昌盘龙镇等地的客家话。1.2.2前人研究成果 从笔者搜集的资料来看,目前除了隆昌县志(四川省隆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1995)对隆昌客家话的语音有一些较粗浅的记载外,还没有专门从方言学的角度来研究隆昌客家话的文章和专著。笔者曾经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客家研究专家崔荣昌先生,崔教授表示,隆昌虽然有“川南客家大本营”之称,但并未做过深入的方言调

5、查。隆昌当地的客家研究专家曾一书先生也表示,现在对隆昌客家的研究主要是从民俗学和文化学的角度,从方言学的角度研究隆昌客家方言的资料尚未见到。 当然,近年来,客家研究越来越受到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的重视。四川客家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四)!】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出版的四川客家文化丛书等一系列专著以及隆昌曾一书先生的四川隆昌客乡石牌坊新篇等著作都多少涉及了一些隆昌客家文化的资料。1.3方言材料与调查 .笔者多次对隆昌客家方言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深入到隆昌客家人比较集中的金鹅镇、山川镇、石碾镇、圣灯镇等地走访客家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所采用的

6、方言材料均以60岁以上的隆昌当地客家老人的语音为主,部分材料也涉及到少量中年人,基本上能代表当地客家方言的实际读音。主要发音合作人有:笔者根据对曾一书先生的采访以及曾一书先生在“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综合而成2 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 导言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四川成都龙潭寺客家话。另外涉及到粤东的梅县、五华、兴宁、大埔、丰顺、蕉岭、平远,闽西的宁化、长汀、清流、连城、上杭、武平、永定,赣南的上犹、南康、安远、于都、龙南、全南、定南、铜鼓、藻溪、井冈山、宁都、石城等地的客家话。1.2前人研究成果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目前研究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的只有黄雪贞先生的成都市郊龙潭寺的客家

7、话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简要分析了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特点并确立了它的音系。 另外,在黄先生的客家话的分布与异同、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客家方言声调特点续论中也提到了一些龙潭寺客家话的语音现象。 到现在,笔者还没有见到详细探讨龙潭寺客家话语音流变的文章,也没有看到将龙潭寺客家话与川外的客家话、成都话进行比较的文章或论文。客家话作为客家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标志,一直受到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的重视。现在探讨四川客家人的迁移及其社会背景的书比较多,比如:孙晓芬先生的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崔荣昌先生的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刘正刚先生的闽粤客家人在四川,陈世松先生的四川客家,另外还有一些单篇的论文。在崔荣昌先生

8、的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中还简要地提到了龙潭寺、龙泉释区、金堂、仪陇(以上以词汇为主),资中铁佛镇、隆昌、西昌黄联(后三地以音系为主)等地的客家话。这些先生发掘出大量的谱喋资料、迁移信息,为研究四川客家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四川客家方言大都是以一时一地的方言报告或简介为主,对四川客家话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的还不多见。1.3选题意义与目的 龙潭寺是成都旁边的一个客方言岛。在它的语音体系中既有承继客家话自身特点的一面,又有受成都话影响而产生变化的一面。本文通过与闽西、粤东、赣南客话以及成都话的比较,一方面,离析出龙潭寺客家话中受成都话影响而产生的语音现象,并探讨其受成都话影响的方式和途径

9、:另一方面,揭示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的构成和来源,结合移民背景论证龙潭寺客家先民的来源。从而论证客家话是一个”融合式“的方言语言群落。这对揭示客家话的形成,探讨弱势方言与强势方言的接触,以及展示客方言语音演变规律都有积极意义。 目的:一、离析出受成都话影响而产生的语音现象,二、揭示龙潭寺客话的语音构成及来源,探索其演变规律,为史料提供语音论证。三、分析方言岛存在的条件。1.4方言材料与调查 本文的材料均以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其中住在龙潭寺镇上的老人一名,住城郊农村的老人两名。另外,30多岁的青年两名作为参考。基本能代表龙潭寺乡政府所在地的语音。情况如下: 曰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仪陇县客家话为

10、研究对象,以位于仪陇县城东南,距县城30公里的乐兴乡、丁字桥乡为主要调查点。乐兴乡是客家人居住最为集中、最能代表仪陇客家话的方言点。丁字桥乡是各乡的中心连接点,无论到哪个乡必然要经过丁字桥。此外本文还涉及到梅州客话、粤北客话以及成都华阳凉水井客话、龙潭寺客话等。二仪陇简介 仪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6 13-106 52,北纬31 1131* 39”之间。东邻平昌,南衍蓬安、营山,西同间中、南部接壤,北与巴中、间中毗连。面积1690. 93平方公里。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无完整山系,低山、深丘、平坝错落。县东立山寨最高,海拔793米,县西南新政镇环山乡嘉陵江出境

11、处海拔最低,308米。全境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夏热冬温,无霜期长,日照数少,降雨量较多,蒸发量大,常有倒春寒、大风、冰雹、干早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干旱现象尤为突出,有“十年九早”之说。 仪陇历史悠久。古隶梁州,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灭巴国,建立巴郡,治江州,置间中县,仪邑属之。汉、晋时由巴郡间中县和宕渠县分辖。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置隆城郡(以隆城山为名)及仪隆县(以大仪、隆城二山为名),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同时置大寅县(以大寅山为名),县治在今大云乡。唐大历年初(267年)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1933-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境内建仪陇、长胜两县

12、,属川陕省苏维埃辖地。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后,划属川北区南充专区。1950年1月18日仪陇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改属四川省南充专区。2003年,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至新政镇。2002年末,总人口100. 1万人(其中约有5万余客家人)。 仪陇是革命老根据地,是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的故乡。三前人研究成果 崔荣昌先生在他的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第四部分“四川的客话”中简要概述了四川客家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该文以成都青白江区合兴话、威远石坪话、仪陇乐兴话、西昌黄联关话为例。另有一些研究四川客家的著作也谈到了仪陇客家话,如: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四川的“土广东”来自何方等。 川渝两地对客家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的成都、西昌等地,尤其是成都市郊东山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