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436784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2.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4516974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共4篇)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

2、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

3、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出迷人的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

4、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主景与配景,运用了动势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布景。 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

5、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 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

6、州园林中带有普 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造园手法分析 本文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我觉得造园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 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 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图轴,图中透出优逸 清淡的秀美情调。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 艺术性极强。 景观节点分析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水边

7、的水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淡红色,中午紫红色,傍晚粉红色。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框景手法:圆光罩、长方形落地罩:封闭与开阔对比加了镜框的中国山水画。 芙蓉榭是拙政园东部花园赏荷的最佳景点,位于溪东东西中轴线上,因周围植木芙蓉而得名。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 多变。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 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8、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 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芙蓉榭建筑在荷花池边的水榭。其屋顶为卷棚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岸边,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精巧。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天赏荷的好地方。芙蓉榭临水的门框装有一个雕花 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蜿蜒,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淳朴的自然境界中。这便是“框景”的造景手法。芙蓉榭为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荷池约略为矩形,东

9、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小榭之名也由此而来。当年王心一营筑归田园居时,这里为一派水乡景色:“池广四五亩种有荷花,杂以荐藻,芬葩灼灼,翠带棍泥。修廊蜿蜒,驾沧浪而度,为芙蓉榭。”待到皓月当空,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能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之感。 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 摘要 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

10、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

11、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1.1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

12、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 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为园主, 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西部、东部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1.2拙政园造园手法 拙政园整个园林是以绿色为基调来布置整个 园林,随处可见婀娜的植物。绿

13、色是自然的 色彩,是生命的色彩,它使人感到和平和宁 静,充满希望和活力。作为人类建造的第二 自然园林,绿色自然成为色彩的主旋律。 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阐述“新筑易乎开 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 木繁花。”在拙政园里,以“绿”为主题的景 点有很多,如“绿绮亭” 、“晚丹晓翠” 、 “浮翠阁”等。 在园中以花卉、果实色彩为点缀,在园林中 有了花卉、果实色彩来点缀,园林空间便不 在那么单调乏味。花木的选择范围广泛,为 园林增添了亮丽色彩。 拙政园里山石花木色彩姹紫嫣红,带建筑的 色彩却非常简单。粉墙、黛瓦、栗色的窗和 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 看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

14、出了满园的 风光无限。园林内建筑类型丰富,亭台楼阁 高低错落,图片1 1.3园林特征和空间特色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各种建筑类型看似杂乱无章的在园林中布置,看似各种建筑将整个园林分割开来, 但增添了园林的变化性, 让人有了更多的享受与游园惊喜,,在园中行游,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 转,

15、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 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 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 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拙政园的建筑内容 拙政园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在一个可以说 是面积不大的园林中将好多带有江南的元素的经 典建筑都囊括在了一个园林中,其中建筑的色彩也 用的相对比较单调,但将整个园林的文化都表达出 来,其建筑皆可以说是比较精致典雅的,让人流连 忘返。 2.1 园林的空间形态 图片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

16、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整个园林的空间给我们一种紧凑的感觉,但不失美感。 2.2建筑色彩、建筑体型特征 整个园林的色彩比较单调。粉墙、黛瓦、栗色的窗 和柱,就是建筑的全部色彩了。这简单的色彩,看 似单纯,却以不变应万变,衬出了满园的风光无限。 整个园林中的建筑都是看似不同的,因为整个园林 中囊括了太多的建筑,如果色彩太过繁杂,将会影 响到整个园林的视觉效果,而用单调的色彩恰好解 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将

17、园林中的诸多建筑以一种色 彩的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园林中的建筑都是比较精致典雅的,并不像现代建 筑那般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只是淡然 图片3 与舒适的感觉。 3园林中环境布置 整个园林中的环境将整个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巧妙 的联系了起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小桥流水, 曲径通幽,给人更多的享受与惊喜。 3.1山的布置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 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 图片4 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 无定形,山有定法。而拙政园中的各处的山体安排 的皆是恰到好处,如一来到花园里,园主给我们观 赏的竟然是一块巨大的湖石,遮挡了园中秀

18、丽的景 色,反而更激起我们游园的兴趣。进门见山这种处 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 相当于园门入口处屏风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 化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景。就好象“犹抱 琵琶半遮面”一样,遮遮挡挡的,却使欣赏者更想 见识“庐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艺术是 蕴藉在我们东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谓的“东方 魅力”吧。 图片5 3.2水的布置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山贵有脉,水 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 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 水为底,堪称佳构。整个园林中的水景皆给人

19、圆润的 感觉,将园中的建筑联系起来,给人视眼空旷之感, 心旷之觉。图片6 3.3植物类布置及其种类 拙政园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地方种植 不同的植物, 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 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 经霜丹风,雪中梅朵。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 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总能 图片 7 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 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 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

20、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 常关注的问题。 整个园林中的植物皆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植物寄托 的园林主人的那种希冀与抱负,像竹子等是不可或 缺的,园中的植物完美的体现了江南的特色,体现 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精致典雅的生活文化,植物布 置亦是如此。园中景物布置不仅给人观赏,同时也 将一些不同的空间完美的分隔开来,诸多地方都给 人一种惊喜的感觉,犹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图片8 4拙政园交通设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车辆停 放方面,从北园路、百家巷或娄门路、东北街方 向到拙政园地区的旅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百家巷的 拙政园园林停车场、拙政园停车场;从园林路到 拙政园地区的旅

21、游车辆分别停放至狮子林停车 场、狮林寺巷内设置的临时停车场。非机动车则 停放在东北街、百家巷、园林路人行道上的非机 动车停放点。 5游园路线安排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部分: 一东部景区: 图片9 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 二中部景区: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杷园等。 三西部景区 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

22、华丽精美。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 6游园的感受及收获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参观拙政园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园林中到处可见不同的设计理念,让我感受到了古时人们对建筑的理解之深,可以将整个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建筑中去,透过建筑来将自己的各种希冀与抱负表达出来,通过这次的游园经历,我感受到了建筑文化的博大,在建筑规划时,要将整个地区包括进去,要合理的应用一些建筑、植物来将整个空间合理规划好,要将自己的规划元素囊括进去。 在设计规划中,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环境

23、因素,在整个地区内规划好各个地方的布置,使整个空间和谐自然,各个部分都有联系,不至于有的建筑看起来是与周围环境,建筑格格不入。 所以说建筑规划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仅仅只是领略了一点建筑的文化,还有好多的建筑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等我们去发掘,设计,建造。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陈健行.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5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周维权.中国古典

24、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江苏苏州拙政园 环设1101 牛倩云 06 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

25、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一、 历史背景 建造年代原因 园址一带,是三国时吴郁林太守陆绩宅第,后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时买下,耗费16年建成。王献臣因受当朝特务机构“东厂”所陷害,被降职而归隐苏州。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5

26、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 建成情况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存有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拙政园,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27、。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二、发展状况 改建情况 崇祯四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乾隆三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 西两部分。咸丰十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光绪三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民国二十六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

28、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拙政园历时四百余年,屡经易主,多次改建,现存建筑,大多为忠王府时建造,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部分。中部是“拙政园”主体,建筑多系清代后期风貌,与明代清初风格殊异,而池中丘壑仍具原有规模,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自然,总的格局仍沿袭明代园林朴素大方的风格。西部“补园”,已被改建,带有晚清海派风格,疏朗闲适,叠山理水与中部接近,尤以水廊、塔影亭之溪涧,皆为

29、嘉构,有“绝处逢生”之趣。东部“归田园居”,久已荒芜,后新建,布局以平岗草地为主,凿池叠山,增植树木,配以亭阁,既沿袭传统,又有创新,具新鲜畅朗之感。 现今状况 1961年拙政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500周年华诞。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

30、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

31、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

32、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三、基本特征 艺术风格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

33、。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造园手法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

34、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一露,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趣味十足。 说到园林,使我们不由想起的是园中的曲折的廊道抑或曲径通幽的小道。廊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就是曲折的廊道,不但可以形成流线上的曲折,而且可以形成空间上

35、的曲折,从而是空间富有变化。第二个作用就在于廊作为一种狭长的带状的空间,具有极强的空间引导性,既起引导人流的作用,同时又起分割空间的作用。西部的波形长廊就是典例。波形长廊依水而建,最初的目的是用来分隔西园和中园。波形长廊的一个特点就是随池水而高低变化,这时廊的空间性就体现出来了。首先在立面上空间就更丰富,形成高低起伏,虽然这里的高差并不大,但是毕竟是打破了长廊过于平坦给人带来的单调感。而这种高差的产生是巧妙地使用在湖北面叠石,使廊顺势爬石而上。又在石上挖洞,既联通两边湖水,有使产生泉水流动之声,从各个角度表现了空间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分析 孙旭细说江南园林:当代中

36、国出版社,2009 邵忠 李瑾苏州游游苏州: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肖遥 田静中国古代建筑全集:西苑出版社,2010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陈世珍园林的印迹: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拙政园总平面图 雪香云蔚亭 香洲底层和顶层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

37、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 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

38、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39、。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 水用基在漏 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 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 出迷人的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 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 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 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 疏朗、雅致、天然。主景与配景,运用了 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 景。 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40、。早期多为单体, 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到晚亭显得动势布 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 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 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

41、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造园手法分析 本文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

42、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我觉得造园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 图轴,图中透出优逸清淡的秀美情调。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艺术性极强。 远香堂、水池、荷风四面亭、池中土山 上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是图中最突出的一组景 色,其他几组皆环绕此景,又独立成段。这充分 体现了主景与配景互相辉映及对景的造

43、景手法。 “远香堂”为中部主要建筑,面阔三间,四 面绕以回廊,在步柱之间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 地长窗,规格整齐,不做墙壁,是为四面厅,华丽庄重。水池遍植荷花,盛夏之时,荷香四溢。远香堂北面对 池,池中土山为两小岛,把池水划 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山北 清流。土山主次起伏,山上设“雪 蔚亭”、“待霜亭”与远香堂互为 景。 “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水中央,三面环水,一侧临山,犹若半岛。西首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它将水池划分为东西两部,是中部园中的交通枢纽。它是“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之间的衔接,既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景关系,又使游人在亭中饱览主 景的优美情调。 绣旖

44、亭、枇杷园、玲珑馆、海 主分为溪涧香云对 棠春坞、听雨轩,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枇杷园可谓是园中园,枇杷园在黄石假山与绣旖亭之间,山势转折怒出,恰好将进园的圆洞门挡没于视线之外,而从牡丹坛南望,才能看到枇杷园的圆洞门,透过圆洞门南望,便可看到树茂峰秀的嘉实亭。进入枇杷园内返身北望,可见到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掩映于花木之中,又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景。园内设有玲珑馆、嘉实亭等建筑。从枇杷园经玲珑馆往北又到一个独立小院。此小院内有海棠两株,翠竹一丛。两侧各有一小天井,景色鲜美。此小院空间结构为著名园林艺术专家张家骥教授称作“堪为中国造园艺术独特的往复无尽流动空间理论的杰出典范。” 小沧浪、

45、小飞虹、志清意远、玉兰堂,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的西南面。池水从主池分出,弯曲流至此地,形成水院。以幽曲取胜,幽雅静穆。“志清意远”是明式小庭院,建筑古朴,布局得体。东连小沧浪,西接玉兰堂,北倚得真亭,曲廊萦绕,环境幽静,意境深远。“小飞虹”廊桥独如彩虹在微微高起的三跨石梁上,朱红色立柱,上复走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映卧池面,水池荡漾,将亭、廊、桥置于一体,别具风格。 香洲、见山楼。香洲在远 西,建筑为旱船式样,三面伸出水 似画舫,上楼下轩,船头是台,前 亭,内舱是阁,船尾为楼,由亭台 组合而成。见山楼在远香堂北部土香堂中,形舱为楼阁山西北部池中,三面环水,是一座两层建筑,楼上三间,四面配和合

46、窗,推窗 远望,可见园外景色。楼西侧用假山石叠成的没有台阶的斜坡之梯,增添 盘登真山的情趣,取代了上楼的楼梯,极为巧妙。 拙政园中部景观东有复廊与东部 相通,西有柳阴路曲游廊与西部相接,长 廊回绕似封未封,形成一种景观完整的感 觉。中部景观根据中国画理在景深层次感 的处理上极为突出。站在见山楼上南望, 自曲桥、四面亭、香洲、直至南面廊桥、小沧浪水院,水面从开阔至狭窄,从坦荡至幽深,沿水建筑形式不同,层次变化丰富。反之,由小沧浪凭槛北望,透过小飞虹,遥见荷风四面亭,以见山楼作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色各异。中部景观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水流面积占有三分之一,冈埠树木,假山直道比例适度,设计者为使空白处不显得空荡,往往设亭、轩进行补白,如东部复廊北端的绿旖亭等等。 结合二年来所学的专业课程,在园林景观方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内容,而且还弥补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空白,使得自己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由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大大的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我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在我以后的学习中不停的探索。 这次的考察,使我对我以后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也得到提升,学会了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5 / 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