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418555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冷轧产能与产量变化及需求情况分析 冷轧产品长期以来是中国进口钢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品种,过去中国冷轧机组的轧机能力和装备水平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国内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市场缺口主要依赖进口填补。近几年国内钢材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大量冷轧项目上马。冷轧产能规模的迅速扩张,使中国的冷轧自给率从过去的50%左右上升到近90%,除了少数国内钢厂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高等级品种需要进口外,中国的冷轧已经从净进口逐渐向进出口平衡转变。 从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市场对冷轧产品的需求将长期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家电、汽车和建筑业是冷轧

2、以及涂镀产品消费的主要行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国,不仅国内需求巨大,每年还大量出口,这种形势将长期保持下去;同时汽车业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制造业,汽车用钢的需求增长空间也非常巨大;十一五规划中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了涂镀产品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的态势。 在冷轧供需同时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本文从冷轧产品的产能扩张、进出口、需求增长和价格变化等各方面对冷轧市场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对冷轧市场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1、中国冷轧产能及产量变化情况 1.1.冷轧产能扩张情况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的数据,2006年年底全国冷轧机组总产能将达到4500万吨,未来将近2000万左右的冷轧

3、产能在规划和新建过程中产,预计07-08年冷轧产能将放大1200万吨,2008年年底冷轧总产能将达到57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今后几年内我国冷板产能也将高速增长。 在冷轧产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时期,国内冷轧市场中主要是宝钢与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和JFE之间的竞争。在2002年中国钢材进口保障措施执行过程中,国内冷轧产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成为国外钢厂申请排除冷轧部分产品的重要理由。 2006年,随着国内武钢2230机组、鞍钢2130机组、本钢1780机组的陆续投产,由于新建的机组具有后发优势,先进的装备和优良的工艺设计使得几乎所有的机组都将供应对象瞄准了汽车、家电和建筑精品。在热轧产能大规模释放

4、和产品不断成熟后,国内冷轧市场也从宝钢和国外钢厂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国内各大钢厂和国外钢厂之间的大规模激烈竞争。虽然国内钢厂还不能生产某些高等级冷轧产品,但随着钢厂的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国内产品不断替代。 表 1.1中国冷轧产能及产量变化情况 单位:万吨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末产能150021003000450050005700新增产能6009001500500700冷轧产量当量156621102828399751305560增幅34.70%34.00%41.30%28.30%8.40%其中:冷轧板1016123415672251镀层板33759

5、28471203涂层板71123173216电工钢142161241328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 1.2. 冷轧产品产量释放情况 2003年至2005年,冷轧当量的增长是在涂镀类产品的带动下快速增长,国内镀锌和彩涂产量的释放消耗了大量新增的冷轧产能。2005年以后,由于涂镀类市场的饱和和新增冷轧产能的压力,冷轧薄板卷的产量增长逐渐赶上和超过了涂镀类产品。 如镀层板卷产量增长占冷轧当量增长的比例从04年的46.9%一直下降到06年的30.4%,涂层板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下降,相反冷轧薄板卷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后道工序资金和技术的进入门槛较低,在市场较好时国内上了过多的涂镀类生产线。

6、表 1.2 冷轧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 产量(万吨)冷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卷涂层板卷电工钢冷轧当量20035364801016337711421566200467156312345921231612110200581875015678471732412828200612121039225112032163283998产量增长冷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卷涂层板卷电工钢冷轧当量2004/20031368321825651195452005/200414618733325550797182006/200539428968435643871170产量增长冷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

7、卷镀层板卷涂层板卷电工钢冷轧当量2004/200325.30%17.20%21.50%76.00%71.70%13.60%34.80%2005/200421.80%33.20%27.00%43.00%41.00%49.30%34.00%2006/200548.20%38.60%43.60%42.00%24.90%36.30%41.40%产量增长分布冷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卷镀层板卷涂层板卷电工钢冷轧当量2004/200324.90%15.20%40.10%46.90%9.40%3.60%100%2005/200420.40%26.00%46.40%35.50%7.00%11.10%100%

8、2006/200533.70%24.70%58.40%30.40%3.70%7.50%100%注:冷轧当量为生产所有普冷及后道工序产品所需的冷轧量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 2、 中国冷轧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 2.1中国冷轧产品自给率变化 随着中国冷轧产能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中国冷轧产品进口量近年来不断减少,出口量逐渐上升,虽然还未能象热轧一样实现净出口,但自给率不断上升是明显的特点,说明中国的钢铁产业在调整过程中已经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升级。预计中国未来几年内将成为冷轧净出口国。 表 2.1中国冷轧产品自给率变化 冷轧薄板卷产量进口量出口量ASC自给率20031016103921203450%200

9、4123476065193064%2005156779370229168%20062251472149257487%镀层板卷产量进口量出口量ASC自给率20033376542496635%200459255969108255%200584751991127566%20061203430195143984%涂层板卷产量进口量出口量ASC自给率200371110218040%200412349516773%200517340920485%2006216322921998%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 2.2 冷轧产品进口情况分析 2005年中国进口钢材总量2582万吨中,冷轧产品共1394万吨,占了53

10、%,其中冷轧板卷占27%、镀层板卷20%、彩涂板2%。因此,目前冷轧产品仍然是中国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产品,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重点。 表 2.2 冷轧薄板卷进口国别及贸易方式构成 2005年进口数量按贸易方式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其他平均价格一般贸易 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其他总计718.2432.1148.550.387.360.20%20.70%7.00%12.20%653台湾140.662.555.920.51.744.50%39.70%14.60%1.20%624俄罗斯128.669.320.66.232.453.90%16.00%4.80%25.20%645韩国111.568.932.3

11、91.361.80%29.00%8.10%1.10%704日本105.282.917.83.90.678.80%16.90%3.70%0.60%723哈萨克斯坦47.732.15.1010.567.30%10.70%0.00%22.00%590巴西28.818.520.67.864.30%6.80%1.90%27.00%569乌克兰22.2140.907.263.30%4.00%0.00%32.70%624欧盟18.710.51.60.26.456.30%8.30%1.10%34.30%629印度18.2151.50.41.282.80%8.00%2.40%6.70%714土耳其15.56.8

12、0.308.444.10%1.70%0.00%54.20%643其他81.251.410.69.49.863.30%13.10%11.50%12.1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根据对2005年冷轧薄板卷海关进口数据的分析,冷轧产品进口体现出以下特点: 1mm以下的冷轧卷占进口总量的79%,是未来国产冷轧产品的重点替代方向。 冷轧板卷最大的四个进口来源国和地区分别是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台湾,占冷轧板卷进口总量的68%。 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是0.51mm小强度的卷, 没有小于0.3mm的产品,此外39%的冷轧板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从俄罗斯进口的冷轧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比较容易被国内新上马的冷轧产品替

13、代。 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冷轧价格远远高于进口平均价,其中从日本进口的0.3mm以下的卷所占比重最大,从韩国进口的冷轧厚度范围比较均匀。 从台湾进口的冷轧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占总量的54.3%;虽然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冷轧品质较好,但由于贸易方式的原因,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冷轧价格较低。 中国冷轧产能扩张较快,但由于产品质量、贸易方式、销售渠道壁垒等各方面的原因,对进口冷轧产品的替代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3、 中国冷轧需求变化情况 中国冷轧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下游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冷轧产品的数量、质量、性能、结构和规格等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1 汽车行业 3.1.1 汽车产品结

14、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之后,2000年达到200万辆,2002年以后以每年100万辆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06年可能达到640-66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汽车产业成长发展期将有40年以上的历程,到2010年国内汽车销量将增至900万辆,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总保有量将接近或超过美国。 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品结构的变化趋势是:轿车快速上升,客车和货车稳步增长,但在汽车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预计未来轿车比例将会继续上升,货车和客车的比例继续下降。目

15、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以上,这标志着中国汽车的大众消费进入了导入期,汽车工业将会以比GDP更快的增长速度增长。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个人收入水平的改善,预计中国轿车产销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快速增长;由于燃油价格上涨使得轿车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提升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经济型轿车未来将成为拉动整个汽车业增长的主力军。 3.1.2 汽车用钢需求 各方面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8001000万辆,届时各车型的结构比例与现在相比将会有一定的变化,预计轿车产量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必然会拉动对钢材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机构调研,2003年汽车用钢消费量为1080万吨,

16、2004年为1295万吨左右,推算2010年将达到16002000万吨。目前汽车用钢虽然只占钢材总消费量的4%左右,但已经成为冷轧产品中用量最大的下游行业之一。与发达国家汽车用钢消费结构比,中国轿车制造消费钢材占汽车用钢比例仍然较低,冷轧高等级汽车用钢需求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2 家电行业发展趋势及特点 3.2.1 家电生产 由于家电行业是典型的组装制造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家电制造业已经基本完成了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过程。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成熟且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在国家家电企业发展的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加大

17、了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和零部件的采购,并且在中国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制造基地。2005年,中国冰箱产量269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34%;中国空调产量535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67%;中国洗衣机产量235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35%。 3.2.2 家电需求 根据日本上世纪60年代至世纪末40年间每百户家庭家电拥有量的变化,可以总结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家电需求变化的一些规律: 彩色电视机拥有率在达到每家一台和每家两台后,增长速度都明显放缓,最近五年中甚至出现了拥有量的下降。 电冰箱、洗衣机和微波炉在达到每家一台后增长基本停滞,最近五年中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拥有量也略

18、有下降。 空调的增长速度比较均匀,在达到每家一台的拥有量后增长速度略有加速 由中国和日本的家电拥有量对比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的冰箱和洗衣机已经趋于饱和,但是城市的彩电、微波炉、热水器和空调还有一些发展空间,农村的家电市场更是尚处于开发阶段,中国的家电市场随着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除此之外,小家电将是未来中国家电业发展的又一个亮点。中国家电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调研数据显示到2007年,国内小家电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预估峰值将不低于1500亿元,国内电器行业里只有手机市场能与之相比。不仅如此,目前国内城镇家庭小家电的平均拥有量只有三四

19、种,而欧美国家这一统计数字高达37种,小家电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小家电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年至6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家电产品的加速普及与换代升级将使今后几年成为小家电发展的黄金阶段。 3.2.3 家电出口 中国家电行业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由于国内区域和阶段性的市场饱和,开始开拓国际市场,家电出口在加入WTO后的几年内大幅度增长。但是近来,由于受到国外繁多的贸易壁垒、反倾销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2005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的增长趋势已经减缓,预计未来中国家电出口很难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3.2.4 家电用钢需求 我国是世界家用电器生产大国,家电业发展对钢

20、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据业内人士的调研,2001年至2005年,家电所用的钢材以年均22%速度增长。家电业产品结构与钢材需求结构有内在的规律性,不同的家电产品对钢材的需求不同,不同产品的发展速度不相同,导致对钢材的需求增长速度不同。从家电业的统计数字汇总显示,2005年我国家电行业的钢材总需求量为525-530万吨,其中白色大家电产品的钢材需求量在380万-400万吨之间,其他小家电类产品的钢材需求量达100万吨以上。根据全行业的发展计划和市场需求规模来计算。到2010年,家电产品生产所需的板材等钢材产品将增加到720万吨左右,家电用钢需求量年增长率8%左右,将比前五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

21、、中国冷轧市场价格变化特点及分析 4.1冷轧市场价格变化特点 冷轧作为钢材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全球市场中的变动趋势与热轧基本一致,与作为原料的热轧价格一直保持着合理的价差,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区域性的供求不平衡会使得冷轧和热轧之间的价差处于异常状态。 4.1.1 与全球钢材市场价格的周期共性和个性 2002年之前,国际市场价格的重心在逐渐下降。国际市场价格在2002年年初降到最低点,此后,随着美国201保障措施的实施,美国国内资源严重不足,导致了美国国内市场价格的飙升,从而带动全球市场价格走出了上升的第一波,全球钢铁业从此改变了利润率低下的夕阳产业的形象。虽然美国201保障措施是触发价格上

22、涨的导火索,但究其本源,中国经济近来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对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才是全球钢材市场好转的源头。2003年中国净进口钢材3021万吨,吸引了全球的贸易钢材,中国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全球钢材价格猛涨。2005年全球市场出现周期性下滑后,欧美钢厂积极推行限产保价,由于该地区钢铁行业集中度较高,限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2005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钢材价格的再一次上涨。 因为过去中国对进口钢材的高度依赖,中国钢材价格曾经被传统地认为是全球钢材价格周期的杠杆,中国钢材市场的价格变化过去基本与全球市场同步,拐点一般与欧美市场相差三个月到半年。然而,由于中国目前钢材的自给率逐渐提高,中国国内钢材市场的

23、价格已经逐渐脱离了全球价格的周期,由于产能过剩造成了中国市场目前成为全球钢材市场的“价格盆地”,预计随着中国钢材出口量的不断扩大,中国钢材市场价格的拐点将比欧美市场提前出现。 4.1.2 与热轧价差变动的周期性和单边性 热轧和螺纹钢、冷轧和热轧的价差波动,其周期性几乎与价格的波动周期完全相同,主要原因是热轧相对于螺纹钢、冷轧相对于热轧都属于相对稀缺的产品。所谓相对稀缺,是指生产工艺相对较复杂、或者作为下道工序产品更处于产品制造流程的末端。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这种稀缺性会被放大,因此造成了差价的不断扩大;当市场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往往价差会回落到两者之间的成

24、本差附近就会发生反弹,因此价差波动下限就是两者的成本差,上限则根据市场紧缺的情况不同而上下移动。 4.2冷轧市场价格分析 中国钢材产能的过度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使得中国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呈现出逐渐脱离国际市场变化周期的特点。2006年6月以来在全球钢材市场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中国钢材市场的大幅下滑就是这种特点的表现,预期中国钢材市场中的冷轧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从长期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国内市场对冷轧产品的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的态势,而且增长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已经和正在进行相当规模的冷轧新产线投资和技术改造,造成冷轧产品供应能力快速上升。新投产的冷轧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市场上,高端产品市场仍然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因此短期内部分冷轧产品供过于求和两级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冷轧产品处于钢铁产业链中的末端,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要求都很高,冷轧产品结构的升级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为应对中国冷轧产能的短期过剩,中国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冷轧产品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善自身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完善营销网络、提升用户服务水平,取得对进口产品的本土优势,从而最终实现对进口冷轧产品的替代,并为未来潜在巨大需求的到来最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