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7389701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设计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 初始条件11.1 原料的原始资料11.2 燃料煤的原始资料11.3 各种物料损失均按3%计算11.4 其它资料12 配料计算12.1 煤的低位发热量计算12.1.1 燃料煤的原始资料12.1.2 计算低位发热量12.2 计算煤灰掺入量22.3 估算熟料化学成分22.4 累加试凑计算22.4.1 原料的原始资料22.4.2 累加试凑计算32.5 计算熟料料耗32.6 计算生料配比32.7 校验熟料化学成分与率值32.8 将干燥原料配合比换算成湿原料配合比43 燃料燃烧计算54 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54.1 原始资料54.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计算74

2、.2.1 物料平衡计算74.2.2 热量平衡计算134.2.3 平衡核算165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175.1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的计算175.1.1 回转窑的发热能力175.1.2 分解炉的发热能力185.1.3 水泥熟料的实际烧成热耗185.1.4 熟料形成热185.1.5 回转窑系统的热效率185.1.6 回转窑内燃烧带的空气过剩系数185.1.7 分解炉内燃烧带空气过剩系数185.2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一览表196 分解炉结构尺寸计算与设计196.1 相关参数:196.2 分解炉工作风量206.2.1 分解炉内的实际烟气量Vfl 206.2.2 分解炉中CaCO3分解产生的CO2量 206.2

3、.3 窑气量Vk 206.2.4 通过分解炉的工作态气体量VFf 216.3 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有效截面积AF与有效内径DF 216.4 分解炉的有效高度H 216.5 分解炉锥体部位的有效高度H2 216.6 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有效高度H1 216.7 分解炉锥体下端口直径dF 216.8 入分解炉三次风管直径di 216.9 入分解炉三次风管进风口宽度a和高度b 226.10 分解炉生料进料口直径ds 226.11 分解炉燃料进口直径dr 226.12 分解炉主要结构尺寸一览表227 耐火材料选材计算与散热计算237.1 耐火衬料的设计理念237.2 材料的主要参数237.2.1 粘土砖的部分

4、性质237.2.2 碳钢的部分性质237.3 厚度计算237.3.1 已知参数237.3.2 厚度计算247.4 散热量计算247.5 耐火材料厚度对分解炉筒体尺寸的修正258 设计评述259 参考资料26日产32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1 初始条件1.1 原料的原始资料表1.1 原料与煤灰的化学成分(%) 项目 物料烧失量SiO2Al2O3Fe2O3CaOMgOSO3K2ONa2OH2O石灰石43.051.790.640.7153.100.711.00粘土4.7465.4716.945.994.040.911.010.71.00铁粉1.0238.012.0552.973.951.994

5、.05煤灰57.1127.159.113.411.262.311.2 燃料煤的原始资料表1.2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CadHadNadOadSadAadMad65.5 5.1 1.1 6.0 0.4 20.5 1.4 1.3 各种物料损失均按3%计算1.4 其它资料: 本设计工厂有自己的矿山,其它条件均符合建厂要求,工厂气象条件符合设计要求。大气压强(夏季):720 mmHg柱温度:- 4 40相对湿度:70 80 地下水位:2m 2.5 m2 配料计算2.1 煤的低位发热量计算2.1.1 燃料煤的原始资料表2.1煤的元素分析CadHadNadOadSadAadMad65.5 5.1 1.1 6.

6、0 0.4 20.5 1.4 2.1.2 计算低位发热量(如果不特别指明,本节计算查阅参考资料1p273-278)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煤元素分析结果,煤的低位发热量计算如下: 查阅参考资料2 p535相关知识取水泥熟料的实际形成热q = 2950kJ/kg-熟料,初步计算烧成单位质量熟料所需消耗的煤粉用量,如下:2.2 计算煤灰掺入量(如果不特别指明,2.2-2.6计算查阅参考资料3p175-176) 查阅参考资料3 p175中相关信息,取S = 100%,则煤灰掺入量计算如下:2.3 估算熟料化学成分查阅参考资料3 p174-175中相关信息,预设:KH = 0.89,SM = 2.30,

7、IM = 1.70, = 97.5%,则熟料化学成分计算如下:2.4 累加试凑计算2.4.1 原料的原始资料由于原始资料煤灰除去H2O之后,各项数值相加大于100%,所以调整如下表:表2.2原料与煤灰的化学成分(%)烧失量SiO2Al2O3Fe2O3CaOMgO其它石灰石43.051.790.640.7153.100.710.00粘土4.7465.4716.945.994.040.911.91铁粉1.0238.012.0552.973.951.990.01煤灰0.0056.9127.069.083.401.262.302.4.2 累加试凑计算如表2.3所示:表2.3 累加试凑过程(以100kg

8、熟料为基准)计算步骤SiO2Al2O3Fe2O3CaOMgO其它合计备注设计熟料成分21.996.023.5465.96-97.50煤灰(+2.66)1.286 0.611 0.205 0.077 0.028 0.052 -石灰石(+124)2.220 0.794 0.880 65.844 0.880 0.000 -粘土(+28)18.332 4.743 1.677 1.131 0.255 0.043 -铁粉(+1.4)0.570 0.031 0.795 0.059 0.030 0.000 -累计熟料成分22.408 6.179 3.557 67.111 1.193 0.095 100.54

9、KH=0.887,SM=2.30,IM=1.74粘土(-0.9)-0.589 -0.152 -0.054 -0.036 -0.008 -0.017 -0.589 KH=0.915,SM=2.29,IM=1.72累计熟料成分21.818 6.027 3.503 67.075 1.185 0.078 99.69 热耗=1002950/99.69=2959.3石灰石(-2.2)-0.039 -0.014 -0.016 -1.168 -0.016 0.000 -KH=0.898,SM=2.29,IM=1.72累计熟料成分21.779 6.012 3.488 65.907 1.170 0.078 98.

10、43 热耗=1002950/98.43=2996.9铁粉(+0.2)0.076 0.004 0.106 0.008 0.004 0.000 -KH=0.894,SM=2.27,IM=1.67累计熟料成分21.855 6.017 3.594 65.915 1.174 0.078 98.63 热耗=1002950/98.63=2990.92.5 计算熟料料耗 由表2.3可得,配制100kg熟料所需的干原料(即熟料料耗)如下:2.6 计算生料配比 2.7 校验熟料化学成分与率值(如果不特别指明,2.7-2.8计算查阅参考资料4p68-69)根据所得配合比,先计算生料成分,再换算熟料成分,如表2.4所

11、示,验算如下:表2.4 生料、熟料化学成分名称配合比(%)烧失量SiO2Al2O3Fe2O3CaOMgO其它石灰石80.88 34.82 1.45 0.52 0.57 42.95 0.57 0.00 粘土17.99 0.85 11.78 3.05 1.08 0.73 0.16 0.34 铁粉1.13 0.01 0.43 0.02 0.60 0.04 0.02 0.00 生料100 35.68 13.66 3.59 2.25 43.72 0.76 0.34 灼烧生料100 -21.23 5.58 3.50 67.97 1.18 0.53 灼烧生料97.74 -20.75 5.45 3.42 66

12、.43 1.16 0.52 煤灰2.26 -1.29 0.61 0.21 0.08 0.03 0.05 熟料100 -22.04 6.07 3.62 66.51 1.18 0.57 计算烧成单位质量熟料所消耗的煤粉用量,如下所示: 利用参考资料2 p23公式(2.3a),计算熟料形成热,如下所示:2.8 将干燥原料配合比换算成湿原料配合比根据原始资料知入磨各原料水分分别为:石灰石1%,粘土1%,铁粉4.05%,则入磨湿基配比计算如表2.5所示:表2.5 湿基物料配比及计算过程名称湿基用量(份)湿基配比(%)石灰石粘土铁粉合计101.05100.00 计算湿物料水分含量:3 燃料燃烧计算(如果不

13、特别指明,本节计算查阅参考资料5p242-249) 由于实际燃烧煤粉之前都会先干燥煤粉,所以可近似地认为: 燃料比(%):回转窑(Ky):分解炉(KF)= 40 : 60 燃料为烟煤,取空气系数 :窑尾: 分解炉混合室出口:(以上的燃料比和空气系数,参考了参考资料6 p124)查阅参考资料5 p249表4-15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如下:利用参考资料6 p243公式(4-24)和p245公式(4-27)计算如下: 4 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如果不特别指明,本节计算查阅参考资料6p118-132)4.1 原始资料 根据2 配料计算的结果,各种物料的通过计算得到的化学成分,见表4.1所示;表4.1 物料

14、化学成分名称烧失量SiO2Al2O3Fe2O3CaOMgO其它合计生料35.68 13.66 3.59 2.25 43.72 0.76 0.34 100熟料-22.04 6.07 3.62 66.51 1.18 0.57 100煤灰-56.9127.069.083.401.262.30100 煤的元素分析及其发热量,见表4.2;表4.2 煤的工业分析及发热量CadHadNadOadSadAadMadQnet,ad ,kJ/kg-煤65.55.11.16.00.420.51.426812.1 温度 参考参考资料6 p124各条件,有关的各种温度设定为以下的数据: a. 入预热器生料的温度:50;

15、 b. 入窑回灰的温度:50; c. 入窑一次空气的温度:30; d. 入窑二次空气的温度:1300; e. 环境温度:30; f. 入窑、分解炉燃料的温度:60; g. 入分解炉三次空气的温度:1100; h. 气力提升泵输送生料空气的温度:50; i. 出窑熟料的温度:1360; j. 出预热器废气的温度:300; k. 出预热器飞灰的温度:340; 入窑风量比(%) 一次空气(K1):二次空气(K2):窑头漏风(K3)= 8 : 90 : 2; 燃料比(%) 回转窑(Ky):分解炉(KF)= 40 : 60; 出预热器飞灰量:0.1kg/kg-熟料; 出预热器飞灰烧失量:35.50%(该

16、数值略小于生料烧失量Ls); 查阅有关资料,各处过剩空气系数设定如下数据: 窑尾: 分解炉混合室出口: 预热器出口: 预热器漏风量占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4 = 0.12 气力提升泵喂料带入空气量占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5 = 0.09,折合后的料风比为19.8kg/Nm3; 分解炉及窑尾漏风量占分解炉用燃料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6 = 0.05; 电收尘和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99.9%; 熟料形成热Qsh:1782.5kg/kg-熟料; 系统表面散热损失:430kg/kg-熟料; 生料水分含量:1.04 %; 窑的产量:3200t/d(或133.33 t/h)。 注:(3)温度(其中的d、g、j)、(4)

17、、(8)中的、K4 以及(12)均由指导老师给出范围后,自己选定。(11)、(13)、(14)的数值已由“1初始数据”、“2配料计算”、“3燃料燃烧计算”中计算出或给出。4.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计算 基准:1kg熟料,温度:0 范围:回转窑+分解炉+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基准和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图4.1)、热量平衡图(图4.2)。4.2.1 物料平衡计算4.2.1.1 收入项目 燃料总消耗量:mr(kg/kg-熟料) 窑头燃料量: 分解炉燃料量: 生料消耗量、入预热器物料量: a.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界线界线1kg熟料ms+VskmFrmf+mfhmFhmyhVF3kVLOK1+VLOK

18、2Vy2kVy1k+myr回转窑预热器与分解炉收尘器图4.1 物料平衡图 b. 出电收尘飞损量及回灰量: c.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 d.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 e. 入预热器物料量: 入窑系统空气量: a. 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此处即3 燃料燃烧计算中的):b. 入窑实际干空气量: 其中,入窑一次空气量、二次空气量及漏风量分别为:c. 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 出分解炉混合室过剩空气量: 分解炉燃料燃烧空气量: 窑尾过剩空气量: 分解炉及窑尾漏入空气量: 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和:d. 气力提升泵喂料带入空气量和:e. 漏入空气量:预热器漏入空气量:窑尾系统漏入空气量和:全系统

19、漏入空气量和:4.2.1.2 支出项目 熟料量: 出预热器飞灰量: 出预热器废气量: a. 生料中物理水含量和:b. 生料中化学水含量和:c. 生料分解放出CO2气体量和:d. 燃料燃烧生成理论烟气量和:e. 烟气中过剩空气量和:f. 总废气量和:4.2.2 热量平衡计算收尘器Qy1k 界线界线QyshQs+QskQrR+QrQf+QfhQyhQF3kQLOKQy2kQBQBQBQshQss回转窑预热器与分解炉图4.2 热量平衡图4.2.2.1 收入项目 煤粉燃烧的生成热: 燃料带入显热: (060时燃料平均比热Cr = 1.154kJ/kg) 生料带入热量: (050时,水的平均比热Cw =

20、 4.182kJ/kg,干生料平均比热Cs = 0.878kJ/kg-熟料) 入窑回灰带入热量: (050时,回灰平均比热Cyh = 0.836kJ/kg) 空气带入热量:a. 入窑一次空气带入热量: (030时,空气平均比热Cy1k = 1.298kJ/Nm3)b. 入窑二次空气带入热量: (查阅参考资料7 附录C 表C.2,01300时,空气平均比热Cy2k = 1.443kJ/Nm3)c. 入分解炉三次空气带入热量: (查阅参考资料7 附录C 表C.2,01100时,空气平均比热CF3K = 1.422kJ/Nm3)d. 气力提升泵喂料空气带入热量: (050时,空气平均比热Csk =

21、1.299kJ/Nm3)e. 系统总漏风带入热量: (030时,空气平均比热CLOK = 1.298kJ/Nm3) 总收入热量:4.2.2.2 支出项目 熟料形成热: 蒸发生料中水分耗热量: (50时,水的汽化热qqh = 2380kJ/kg) 废气带走热量: (查阅参考资料5 附录四“烟气的物理参数”,0300时,废气平均比热Cf = 1.122kJ/kg) 出窑熟料带走热量: (01360时,熟料平均比热Csh = 1.078kJ/kg) 出预热器飞灰带走热量: (0340时,飞灰平均比热Cfh = 0.895kJ/kg) 系统表面散热损失: 支出总热量:4.2.2.3 收支热量平衡 列出

22、方程式: 求得:即:烧成1kg熟料需要消耗0.1107kg的煤粉。4.2.3 平衡核算水泥熟料的实际烧成热耗:该值与按照熟料配比计算所得q = 2990.9(kJ/kg-熟料)相比:在工程误差要求范围内,符合要求。综上所述:q = 2968.1kJ/kg-熟料,符合要求。根据以上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可列出物料平衡表(参见表4.3)和热量平衡表(参见表4.4),如下: 表4.3 物料平衡表(单位:kg/kg-熟料)收入项目数量%支出项目数量%燃料总消耗量0.11073.57熟料量132.24入预热器物料量1.63552.71出预热器飞灰量0.1003.22入窑系统空气量出预热器废气量0.00b

23、.入窑实际干空气量0.41913.51a.生料中物理水含量0.0160.52c.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0.69822.50b.生料中化学水含量0.0200.64d.气力提升泵送空气量0.0902.90c.生料分解后放出CO2气体量0.53517.25e.窑尾系统漏入空气量0.1494.80d.燃料燃烧生成理论烟气量1.08534.98e.烟气中过剩空气量0.2999.64其它支出项目0.0471.52合计3.102100.0合计3.102100.0 注:因物料平衡计算中收入项目(3)中的“a.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为辅助之后计算的项目,所以不列入物料平衡表表4.4 热量平衡表(单位:kJ/kg-

24、熟料)收入项目数量%支出项目数量%燃料燃烧生成热2968.166.69熟料形成热1782.540.05燃料带入显热7.6650.17蒸发生料中水分耗热量83.841.88生料带入热量69.991.57废气带走热量657.5014.77入窑回灰带入热量4.1800.09出窑熟料带走热量1466.132.94空气带入热量出预热器飞灰带走热量30.430.68a.入窑一次空气带入热量1.0090.02系统表面散热损失4309.66b.入窑二次空气带入热量546.5712.28c.入分解炉空气带入热量843.7918.96d.气力提升泵送风带入热4.5080.10e.系统总漏风带入热量4.7500.1

25、1合计4450.6100.0合计4450.4100.05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如果不特别指明,本级计算查阅参考资料2p22-26)5.1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的计算5.1.1 回转窑的发热能力:5.1.2 分解炉的发热能力:5.1.3 水泥熟料的实际烧成热耗:5.1.4 熟料形成热:5.1.5 回转窑系统的热效率:5.1.6 回转窑内燃烧带的空气过剩系数:5.1.7 分解炉内燃烧带空气过剩系数:5.2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一览表表5.1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一览表项目结果回转窑的发热能力Qyr(kJ/h)1.583108分解炉的发热能力QFr(kJ/h)2.374108水泥熟料的实际烧成热耗q(kJ/kg

26、-熟料)2968.1熟料形成热Qsh(kJ/kg-熟料)1782.5回转窑系统的热效率60.06%回转窑内燃烧带的空气过剩系数1.050分解炉内燃烧带的空气过剩系数1.1676 分解炉结构尺寸计算与设计(如果不特别指明,本级计算查阅参考资料2p142-143) 通过查阅参考资料2 p49-85相关知识,知道TDF分解炉是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成功引进DD炉技术,对其进行研究与改进后推出的。TDF炉类似DD炉容积大,三次风双路切线入炉,顶部径向出炉。TDF炉为双喷腾式分解炉,主要特点是:容积大、阻力低。6.1 相关参数: 1) 烧成1kg熟料所消耗的煤粉量 mr = 0.1107 kg-煤

27、/kg-熟料 2) 生料实际消耗量 ms = 1.535 kg-生料/kg-熟料 3) 回转窑的熟料产量 G = 133333 kg-熟料/h 4) 燃料燃烧产生的理论烟气量 V0 =7.361 Nm3/kg-煤 5) 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 Va0 = 6.962 Nm3/kg-煤 6) 烧成1kg熟料过程中碳酸盐分解出的CO2总量 = 0.271 Nm3/kg-熟料 7) 向分解炉内的漏风量 V4 = 0.02314 Nm3/kg-熟料 8) 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 VF3K = 0.5394 Nm3/kg-熟料 9) 分解炉内气体的平均温度 t = 900 10) 三次风管内的气体平均

28、温度 t3a = 1100 11) 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绝对压强 p0 = 101325 Pa 12) 气体在分解炉内的平均绝对压强 p = 95592 Pa 13) 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截面风速 wF = 8 m/s 14) 气体在分解炉内的平均截面风速 w = 9 m/s 15) 入分解炉三次风管内的平均风速 w3a = 20 m/s 16) 入分解炉炉缩口处气体流速 wy = 30 m/s 17) 分解炉内生料的真实分解率 = 70% 18) 入窑生料的真实分解率 et = 90% 19) 气体在分解炉内所需的停留时间 = 2.6 s 20) 分解炉内的过剩空气系数 = 1.167 21) 回

29、转窑燃烧带内的过剩空气系数 = 1.050 22) 在整个烧成系统中,熟料热耗在分解炉内的比例 KF = 0.6 23) 分解炉锥体部位的有效高度与直筒部位的有效高度的比值 k = 0.6 注:上述各条件中1)、2)、3)、4)、5)、6)、7)、8)、10)、11)、20)、21)、22)已由之前的说明书内容中计算出或给出;9)、13)、14)、16)查阅参考资料8 p112-115后选取;12)查阅参考资料2 p66后选取;15)、17)、18)、19)、23)查阅参考资料2 p143-146后选取。6.2 分解炉工作风量6.2.1 分解炉内的实际烟气量:6.2.2 分解炉中CaCO3分解

30、产生的CO2量:6.2.3 窑气量:6.2.4 通过分解炉的工作态气体量:6.3 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有效截面积与有效内径:6.4 分解炉的有效高度:6.5 分解炉锥体部位的有效高度:6.6 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有效高度:6.7 分解炉锥体下端口直径:6.8 入分解炉三次风管直径:6.9 入分解炉三次风管进风口宽度和高度:查阅参考资料2 p37 表 2.3,取进风口的宽高比为:,计算宽度a和高度b,如下所示:6.10 分解炉生料进料口直径: 因TDF分解炉有2根预热生料进料管,所以:6.11 分解炉燃料进口直径: 因TDF分解炉有2根燃料进料管,所以:6.12 分解炉主要结构尺寸一览表表6.1分解炉主

31、要结构尺寸一览表AF(m2)DF(m)H(m)H2(m)H1(m)dF(m)a(m)b(m)di(m)ds(m)dr(m)24.185.54923.43.32920.0710.7611.6911.8792.5290.6140.1287 耐火材料选材计算与散热计算7.1 耐火衬料的设计理念 查阅参考资料2 p165后可知,耐火材料的耐高温和隔热保温性能对于预热器系统非常重要,本设计中对分解炉耐火层选用耐碱的及耐磨的粘土砖,隔热保温层选用轻质粘土砖,筒体最外层选用碳钢。 7.2 材料的主要参数 根据参考资料5 p396-397附录三中的相关知识,设定以下参数:7.2.1 粘土砖的部分性质密度:最高

32、使用温度:13001400平均比热:导热系数:7.2.2 碳钢的部分性质密度:平均比热:导热系数:7.3 厚度计算7.3.1 已知参数 假设:钢板内侧直径为:d1 分解炉直筒部位外径为:d2 耐火材料粘土砖厚度为: 钢板厚度: 查阅相关资料,设定一下参数:分解炉衬热面温度:t1 = 850环境温度:ta = 30 窑筒体表面温度(假定内外温度相等) t2 = tb = 80根据“6 分解炉结构尺寸计算与设计”可知,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有效内径为:DF = 5.549(m)7.3.2 厚度计算粘土砖的导热系数为: 查阅参考资料2p36 公式(2.21),计算分解炉的钢板厚度,如下所示:可知: 由经验

33、公式得耐火层厚度: 综合以上各式子,可解得:d2 = 6.099m根据参考文献,选择厚度为220mm厚度的耐火砖。7.4 散热量计算 根据参考资料1 p135公式(3.38),计算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参数,由公式计算出分解炉耐火材料、隔热层以及钢板的单位传热量qf为 : 在单位长度上的传热量Q为: 7.5 耐火材料厚度对分解炉筒体尺寸的修正 耐火材料在分解炉内表面均匀铺盖,得到分解炉的实际技术尺寸,如下表:表7.1 分解炉的实际技术尺寸项目理论尺寸/内尺寸(mm)修正尺寸/外尺寸(mm)分解炉直筒部分直径DF55496109高度H12007120351分解炉锥体部分下端口直径dF7611321高

34、度H233293329三次风管直径di25293089进风口宽度a16912251进风口高度b18792439生料进料口直径ds6141174喷煤管直径dr1282488 设计评述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巩固了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真正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耐心指导与讲解设计内容要求,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如何设计,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在同学间相互讨论和自己独自钻研下,终于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回想起这三周的点点滴滴,我感触颇深。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自己认真设计,查阅资料。在我学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等书中找到相应的公式和参数,

35、并学习了Word、Excel、Auto CAD等软件的运用。在设计过程中,我锻炼了对知识的查询能力,并熟练的进行软件操作。过程是艰难的,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努力,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才最终完成了本次设计。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我来到东院的教室,姜洪舟老师开始了他精彩的讲解。我初步了解了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相关知识,在姜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充满信心的开始了设计计算。我设计的是分解炉,主要进行了配料计算、燃料燃烧计算、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计算、主要热工技术参数、分解炉结构尺寸计算与设计以及耐火材料选材计算与散热计算这些方面。期间姜老师特地抽时间给我检查自己的设计计算,认真

36、帮我改正自己的错误。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我告诉自己要耐心计算,在自己的坚持努力下,完成了分解炉的设计计算,为后面用Auto CAD画图打下了基础。 开始画图了,由于我本学期学过工厂设计概论课,已经用过CAD画过图,因此我对这软件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之前已经得出了数据,画图方面没有碰上大的问题,但是我这是第一次画分解炉的外观与结构图,有很多细节求助老师和其他同学,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把图认真画完了。 到了最后,我在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把之前算完的数据和公式整理了一下,并根据老师要求的格式重新排版,期间对Word的一些用法有了新的理解,学习了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及排版方面的用法,感觉收获很大。课程

37、设计就这样渐渐接近了尾声,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我在向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请教与讨论中,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这里,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姜洪舟老师。姜老师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耐心的跟我讲解相关设计内容,在他的教导下,我对于设计豁然开朗,这是我最终完成本次课程设计重要保障。姜老师认真负责,不怕辛苦,令我很感动,是我学习的榜样。总之这次设计我受益匪浅,对以后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 参考资料1 徐德龙,谢峻林.材料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

38、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 林宗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 李坚利.水泥工艺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5 孙晋涛.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 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JCT 730-2007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2007.8 王君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徐德龙,谢峻林.材料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39、社.2009.3林宗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李坚利.水泥工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孙晋涛.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孙晋涛.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JCT 730-2007水泥回转窑热

40、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2007.7JCT 730-2007水泥回转窑热平衡、热效率、综合能耗计算方法.2007.5孙晋涛.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王君伟.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孙晋涛.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徐德龙,谢峻林.材料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28页 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