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314727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讲稿吕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通过今年已结束公务员笔试的省份来看,考试形势趋于明朗,只要能在最后的复习过程中对我们平时强调的题目反复研读,在不长的时间里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应该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预计今年421联考会延续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其他省份考试的趋势,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常见题型迅速判断的能力,偏、怪、难题会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对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巩固,对我们强调的常见题型的应对策略牢记于心,相信做到了这两点我们一定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稳操胜券。这也是我们今晚讲座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为了帮助同学们对考试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今晚我们所采用的例题,80%来自于今年

2、国考和几个省份考试真题,在此做下重点说明。逻辑部分考试无非重点考察两种传统形式: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而这两种形式的考察又各有所侧重,最后阶段我们要重点突破,而不能盲目撒网。对于必然性推理部分,现阶段我们要重点熟悉这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直言命题以及模态命题矛盾命题和等价命题的产生方法。我们知道矛盾的产生方法无非两种,第一是在整个命题前面加上否定词,第二是关键词替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是非”互换,“有些所有”互换,“必然可能”互换,“且或”互换。例如“有些人认为抽烟对健康无害”的矛盾就可以是“并非有些人认为抽烟对健康无害”和“所有人都认为抽烟对健康有害”。这是用两种不同方式得到的同一个

3、命题的两个不同形式的矛盾命题。所以这两个矛盾命题之间又是等价关系,所以等价命题的产生方法就应该是矛盾的矛盾。我们来看一个例题。例1.“不可能所有深圳人都很有钱。”以下哪项断定的涵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12浙江-86】A.可能有的深圳人不是很有钱B.可能有的深圳人很有钱C.必然有的深圳人不是很有钱D.必然大部分深圳人都很有钱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模态命题,而且“不可能所有深圳人都很有钱。”是一个“并非P”的结构,我们知道“并非P”和“P”是一对矛盾命题,所以,去掉“可能”前面的否定词“不”,就得到了原命题的矛盾命题,再使用关键词替换再矛盾一次,将“可能”换成“必然”,“所有”换成“有些”,“很

4、有钱”换成“不是很有钱”,就得到了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必然有的深圳人不是很有钱”。所以选择C。第二,熟练掌握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看到“要么A,要么B”,“A或B”或者“A、B至少有一个”,要立刻想到它包涵了“不是A就是B”的含义。这样我们做题的条理性就很强,速度就很快。例2.“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哪项断定必然为真?【12浙江-87】A.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B.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C.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D.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解析:“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的等价命题是“小孙不会游泳或者不会打网球”,这是一个“A或B”

5、的结构,它包涵了“不是A就是B”和“不是B就是A”的含义。其中A是“不会游泳”,B是“不会打网球”。那么“不是A就是B”我们就得到了“会游泳就不会打网球”,同时“会打网球就不会游泳”。所以迅速锁定答案B。第三,要熟练使用正谬法去否定或肯定某些信息。正谬法的三种基本模型。1.同一个前提得到矛盾的结论,则前提错误;即AB且A非B,则A假。2.一个前提推出自相矛盾,则前提错误;即A非A,则A假。3.矛盾的前提推出相同的结论,则结论正确;即AB且非AB,则B真。例3.在某城市,有一家银行被盗,警方通过侦查,拘捕了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六个重大嫌疑人,经过审问,查明了以下事实:1号、5号、6

6、号三人中只有两个作案,1号、2号两人最少有一个作案,2号和3号两人要么都作案,要么都没有作案,1号和4号两人中只有一人作案,3号和4号两人中也只有一人作案.据此,可以推出全部案犯人数是:A.3B.4 C.5D.6解析:非1号2号3号非4号1号,所以1号作案;1号非4号3号2号,所以1、2、3号作案第四,就是要熟练掌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要熟悉充分性假言命题和必要性假言命题的各种表述方式。首先要知道AB的含义,AB 同时包涵了两层含义,即“A是B的充分条件”同时“B是A的必要条件”。其次关注常见的表述方式。“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A必须B”;总结一下就是“如果A,那么就必

7、须B”以及“A源于B”均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同时B是A的必要条件”;也就是“A能够推出B”;“只有A,才B”;“除非A,否则非B”;“非A,则非B”均表示“A是B的必要条件,同时B是A的充分条件”也就是“B能够推出A”。那么一定要熟练的掌握这些充分和必要条件的表述方式的转化,才能够做到迅速答题。例4.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当城镇化率超过50%以后,城镇化减速的现象将逐渐出现。阻止城镇化减速的一个必备的战略思路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这一进程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由此可以推出:【12山东-92】A.如果没能阻止城镇化减速,也就没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B.如果加快农民工市民

8、化进程,就可以阻止城镇化减速C.如果不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就不能阻止城镇化减速D.如果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就可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解析:通过题干我们知道“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阻止城镇化减速”的必要条件,同时“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又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必要条件,衔接起来就得到“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是“阻止城镇化减速”的必要条件。我们来看选项,A是“非A,则非B”的结构,表示“A是B的必要条件”,所以它表达的是“阻止城镇化减速”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条件,不符合题意;B选项表达的同样是“阻止城镇化减速”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条件,

9、也不符合题意;C选项还是“非A,则非B”的结构,表示的是“A是B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建设农民工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是“阻止城镇化减速”的必要条件,与原文一直,所以C是正确选项。第五,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除此以外逆命题和否命题均与原命题真假无关。那也就是说,如果原命题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前提成立,可以推出结论一定成立;同时,结论不成立也可以推出前提不会成立;但如果条件是前提不成立或者是结论成立,我们是得不到任何结果的,叫一切皆有可能。例5.如果一个人在A城市乱扔垃圾就会被认为没有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A城市里就没有人和他做朋友;一个人如果在A城市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无法继续留在这里。从上述叙

10、述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12浙江-92】A.一个人在B城市乱扔垃圾但是仍然可以留在A城市.如果一个人道德修养很高,那么他就能留在A城市C.生活在A城市的小李在过马路时将西瓜皮扔在地上,那么他将难以再留在A城市.小王没有留在A城市说明他缺乏道德修养例6.以“如果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那么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为一前提,若要必然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12浙江-88】A.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B.孙强是优秀共青团员C.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而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D.孙强和周红都不是优秀共青团员对于可能性推理,重点题型依然集中在削弱和加强,当然前提、结论、解释

11、、评价型也会有所涉及,但题量和难度都不会太大。对于削弱和加强型题目,务必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区别。若问“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或者加强)上述观点?”或“以下各项都能削弱(或者加强)上述观点,除了”,这样的提问方式,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找一个不能削弱或者加强的,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三个可以削弱或加强,那么只要选项能够对题干提出任何,哪怕是微弱的质疑或支持,都可以作为削弱或者加强项;但如果提问方式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或者加强)上述观点?”就必须在削弱或加强项中选择最强有力的质疑或支持,可能有同学会问,最强的削弱或加强是什么?那么这里我们强调,一般来说,最强的削弱或者加强项所具备的一个

12、一般的特征是:围绕题干主要矛盾,也就是不会偏离题干的话题,紧扣论据和论点,而不寻求疏远的支持。好我们通过例题来感受一下。例7.在某次调查中,有高达2/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影响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高低。分析不同收入人群的安全感,发现月收入在30006000元的人群,安全感要明显低于有收入60008000元的人群。因此,收入越低,安全感越低。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观点?【12山东-95】A.收入在30006000元的人群生活成本比其他群体更高B.很多人认为收入稳定比收入多更易给人安全感C.收入在15003000元的人群更有安全感D.收入不是影响安全感的唯一因素,食品、婚姻等都对安全感有

13、同等重要的作用解析:这个题本身很简单,很明显A是不能削弱的,而是加强,本来收入就低,生活成本还比其他群体更高,这是雪上加霜,更会导致安全感降低,所以选A。我想说的是,这个题目如果改为“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上述观点”,B、C是不能选的,B、C能不能削弱?可以,它们都强调了收入高低不是导致安全感高低的唯一因素。如B选项就强调了收入是否稳定也会影响安全感,但前面有一句“很多人认为”,就让人了产生了诉诸大众、主观判断的嫌疑。而C选项是一个典型的泼妇理论,所谓泼妇理论就是用没有任何论据支持的结论去否定别人有论据的论点,当然在要求选择最能削弱的选项的时候是不能选择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审清题意,依据不同要求做出不

14、同选择的重要性。例8.某研究机构耗时9年,追踪调查6.3万名健康人士的饮食习惯,包括肉的消费量、肉类烹调方式以及肉类煮熟的程度等,研究小组按食用烤肉的量多少把研究对象分为5组。截至研究结束时,共有208人患上胰腺癌,他们大多集中在烤肉食用量最高的两组。因此,研究者得出大量食用烤肉更容易患胰腺癌。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12山东-97】A.研究表明,父母若有一人患胰腺癌,子女患该病的几率将提高30%B.研究显示,长期食用煮熟肉类和长期食用烤肉的人群相比,患胰腺癌的比例相当C.调查数据表明,大量食用烤肉的人有98%都喜欢一边喝啤酒一边吃烤肉,并且常常熬夜D.该研究中偏好半熟烤肉的人罹

15、患胰腺癌的比例比偏好全熟烤肉的人高约60%解析:原文强调的是“食用烤肉”和“患胰腺癌”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题干的话题,那么我们说最强削弱一定要紧扣这个话题。A选项,原文中并没有给出调查对象的父母有没有患胰腺癌的信息,所以排除;B选项,原文给出的结论是食用烤肉容易患胰腺癌,但并没有否定食用煮熟肉类也容易患胰腺癌,所以B项也不能削弱;对于D选项,半熟和全熟的烤肉都是烤肉,它们对患胰腺癌的影响的比较也不是原文结论所讨论的话题,从而综上所述,我们只能选择B。事实上B选项强调了喜欢食用烤肉的人的一些不良习惯是导致胰腺癌的罪魁祸首,而不是食用烤肉本身,但与食用烤肉又密切相关,所以即紧扣了话题又起到了削弱的作

16、用。例9.北方某地区为了应对干旱,居民用水量已经受到严重的限制。不过,目前水库蓄水量与5年前该地区干旱期间的蓄水量持平。既然当时居民用水量并未受到限制,所以现在也不应该受到限制。下列哪一陈述为真,将最严重地削弱作者的主张?【12浙江-93】A.居民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很大.自上次干旱以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节水措施C.5年来该地区的人口数量显著增加D.自上次干旱以来,该地区并没有建造新的水库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水库蓄水量和5年前旱期持平,而5年前没有限制用水,所以现在也不需要。事实上如果深入思考,四个选项都能起到削弱的作用,因为如果居民用水量占用水的总量比重很大,又没有新建水库,政府经过反思

17、,认为5年前没有限制用水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从而此次采取限制居民用水的节水措施,那也是说的过去的。但是这些都是主观的推断,而不是事实,而且题干强调的是5年前和现在的比较,只有C选项给出了这样一个比较,同样起到了削弱的同时紧扣话题的效果。例10.科学家研究发现,由能承担部分母亲角色的机器替代母亲“养育”的雌性大猩猩幼崽,当它们有后代时,难以承担母亲的角色。而人类与大猩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婴儿不应该由保姆或日托中心来照管,而只应该由他们的亲生母亲来抚育。下列哪一陈述为真,最能加强作者的结论?【12浙江-94】A.研究表明大猩猩的个体差异不显著B.当由机器替代母亲“养育”长大的雌性大猩猩有后代时

18、,可以教会它们一些抚育技能C.即使由亲生母亲抚育较短一段时间的大猩猩幼崽,长大后也能承担母亲的角色D.由亲生母亲之外的其他雌性大猩猩抚育的大猩猩幼崽,当它们有后代时,都不能承担母亲的角色解析:题干的论据是“不是由亲生母亲抚育长大的大猩猩成年后难以承担母亲的角色”,结论是人类亦如此,所以人类婴儿应该由亲生母亲抚育,而不是由保姆或托儿所照管。A选项事实上也是可以加强的,A选项强调的是由于大猩猩的个体差异不显著,所以这种研究的采样是科学的,有代表性的,从而是可信的;但相比较而言,D选项更加紧扣了结论,因为结论强调的是婴儿要由亲生母亲抚养,不可由她人替代,D选项正好给出了这样一个佐证,即幼年大猩猩不仅

19、不可由机器养育,即使是由其它的大猩猩代为抚育也会削弱幼年大猩猩成年后抚养下一代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补充了论据。B、C事实上是反驳选项,例如B,如果由机器替代母亲“养育”长大的幼年大猩猩成年后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抚育后代的技能,那么就不需要亲生母亲抚育了,所以这是反驳。C项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逻辑部分最后我想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反复研读近年真题,因为一些成熟的好的题目一旦出现了以后,一定会被其他省份反复延用,这种延用可能是只是稍作改动,因此这些题目(往往这些题目难度都不小)一旦在考试中出现,对于平时对历年真题研读充分的同学来说就可以轻松应对。下面我举个例子,这是山东省省考行测的第94题,同学们先做一下。例

20、11.在人事科科长人选问题上,某局决定由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投票产生,得票前三名作为候选人。每人只需在本局职工名单上打勾即可。计票组发现,刚毕业的张浩没有打任何人的勾;凡是对赵杰打勾的人,王明对这些人都打了勾;没有得全票的人李紫露都打了勾。由此可以推出:【12山东-94】A.王明与李紫露相互没打勾B.王明与李紫露相互打了勾C.王明选了李紫露,但是李紫露没选王明D.王明没选李紫露,但是李紫露选了王明事实上这个题目基本上原封不动的借鉴了2011年江苏省省考A类的第62题,这是题目例12.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有人发现:凡是认识李博士的人,张教授都认识;只要是有些人不认识的人,赵研究员全都认识;新参加会议的

21、研究生小王不认识与会的任何人。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 )。【11江苏A-62】A.张教授与赵研究员相互认识B.张教授认识赵研究员,但赵研究员不认识张教授C.张教授与赵研究员相互不认识D.张教授不认识赵研究员,但赵研究员认识张教授很明显,见过这道真题并充分理解了的同学今年上了考场就可以秒杀上道题了,可见研读历年真题的必要性。图形推理难度基本保持稳定,除个别题目,难度不大。通过今年的考试形势来看数量型仍然是考察的重点,具体考察的要素无非就是我们常见的类:点、线、角、封闭空间、独立部分、图形种类等等,但是数目有变大的趋势,位置类题目难度可能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叠加类题目,那么增加难度的可以使让图形变

22、得更复杂,不好判断,容易花眼。所以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集中注意力,避免在会做的题目上丢分。样式类题目继续关注直角、一笔画等等,尤其是一笔画,往往容易被忽视,同时我要提醒的是样式类的题目有创新的可能,建议同学么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忽略细节,宏观把握,以下是我挑出的几道今年考试的真题,用以说明以上思想,希望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同时获得直观的感受。例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例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例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例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