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62144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计算机网络在社区警务的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计算机网络在警务方面的应用-以“互联网+社区警务”说开去【摘 要】 “互联网+社区警务”就是“智慧社区警务”,是计算机网络在警务方面的有效应用,是“智慧警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区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面向公安实战和便民服务的顶层信息化架构,必然能够实现公安工作高效规范、业务有机协同、数据动态鲜活、信息高度共享的社区警务工作格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

2、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社区警务信息化应用建设相结合,是情报主导警务理念“情报先导、精确打击”和社区警务理念“以民为本”,推行“民意警务”相结合的公安专群路线的新发展,有助于提高警务工作效率,规范警务工作流程,扩大警务服务范围,推动警民关系建设,提高警务工作战斗力,着力解决当前警务运行机制中凸显的警务资源不足、工作无条理化、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成本高等问题。“互联网+”是传统行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传统集市+互联网催生了淘宝,传统银行+互联网催生了支付宝,而互联网+传统社区警务就是“智慧社区警务”。如何利

3、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充分发展“智慧社区警务”,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明确“互联网+”战略和社区警务工作的主次关系“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必须服务于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工作目标和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才能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的良性发展。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大力加强公安“四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级领导对公安信息建设的理解和自身科技素养不同,导致各地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甚至有的盲目性的开展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坑警”的例子也不少见。如某市公安局2010年为升级完善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4、一年时间,全市基础信息采集总量达987万条 ,“数量至上”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大量无效、虚假数据产生,而过后“一刀切式”的废弃数据、停用系统,不仅伤害了部分扎实采集信息民警的情感,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警形成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抗拒心理和“应付式”工作作风。而在大量错误、虚假信息基础上得出的分析研判产品也使得“情报先导、精确打击”无从谈起,给整个公安信息研判、情报分析工作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经过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经历,笔者认为公安信息化建设还是要以基层实战需求为载体,制定规划和标准应自上而下,而实际应用开发应由下而上,基层实战需要什么,民警需要什么,什么应用适应实战,什么方法适合民警,就把实战和民警的需求

5、转换为信息化应用。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发展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才能有效缓解当前因反恐压力和警务工作繁重而导致的警力不足等问题,而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总的来说: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发展是目的,处于主体地位,“互联网+”战略等信息化建设是手段,处于客体地位。二、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要通过上级部门制定整体规划、设立建设标准和提供数据支撑来构建信息化工作体系,同时支持和鼓励基层单位在“互联网+”环境下研发符合实战需要的小发明、小创造、小软件以及信息化应用技战法、工作法创新,并不

6、断吸收和完善到工作体系中去,要以推行警务APP为主,微信警务辅助的移动警务工作模式为切入点,强化情报研判落地管控与社区警务实战相结合,才能促进南宁市“智慧社区警务”整体向前发展,全面提升南宁市社区警务信息化水平。(一)推进“智慧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体系建设。经过这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南宁市各社区警务应用系统基本建立,“情报主导警务”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要在“互联网+”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必须理顺各公安业务系统关系,统筹搭建“智慧社区警务”信息化工作体系。按照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该体系应包含“标准地址库、中心数据库、移动警务终端、情报研判平台、社区警务系统”五个环节,以标准地址库为基础整

7、合,依托中心数据库支撑,通过情报研判平台推送情报产品,社区警务系统整合派发任务,民警使用移动警务终端采集核对信息,实现各警种之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的新型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全面提升”的原则,结合分局信息化建设实际,笔者认为在满足“允许读取市局中心数据库全部数据信息和允许移动警务终端向市局社区警务平台写入数据”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可按照以下阶段推进工作体系建设。第一阶段:业务系统改造和基础数据整理期 按照社区警务工作需求改造【警务通】APP,并与市局社区警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地址自动解析机制,实现地址自动规范解析整理入库;完成分局大数据集成平台改造,实现市局中心数据库

8、推送信息自动整理入库。第二阶段:业务系统升级和情报模型搭建期升级改造市局社区警务平台,实现数据按民警管辖直接推送;构建人员变动、警情发案、重点人管控等基础社区警务研判模型,产出情报产品并完善任务推送机制设置;完成从中心数据库、情报研判平台、社区警务系统到【警务通】 APP的数据流转和一体化整合测试;第三阶段:信息化体系试运行和流程监督模块设计期完善社区警务情报研判模型设立机制,规范研判产品流转流程;完成工作流程监督模块,实现网上规范监督管理;完成社区警务信息化体系测试运行;第四阶段:基于标准地址库深层次应用开发期开展基于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实现建筑物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9、治安管理的深层次应用建设。(二)推行以警务APP应用为载体的移动警务工作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沟通、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有 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在移动中获取信息接收和处理已经成为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方向。通过运用手机APP、微信平台等方式,着力推进移动警务终端应用建设,推行以警务APP应用为载体的移动警务工作模式,有利于带动社区警务信息化体系的顺畅运转,有利于创新信息惠民强警模式,提升社区警务管理服务水平。首先,通过建设直观、便捷、有效的警务APP应用,带动和提高公安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10、把情报研判产品和社区警务实战相结合统筹生成民警工作任务,把执行社区警务工作的规范、制度转化为民警使用软件所必须的程序和步骤,把基础信息采集和公安系统查询、录入、比对操作整合建立“采、录、核”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社区民警在自己的手机上使用APP软件,按照软件任务提醒统筹开展工作,从而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的问题,有效减少警务成本、规范警务行为、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警务效能。其次,群众通过安装警务APP应用,可方便快捷享受信息咨询、业务预约、网上受理、进度查询等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而民警按照软件提醒开展入户访查,通过警务前移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申报居住登记

11、、更换居民身份证、变更户口项目等服务,警务模式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有效扩大警务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第三,警务APP应用的建立为实现公安虚拟社区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以社区民警辖区分片构建网络虚拟平台,让民警使用智能手机直观的开展现实社会和虚拟社区管理服务,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网上网下全覆盖。充分运用民警微信警务群、微信公众号、公安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将民警的管理触手延伸至治安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社区物业人员等特定管理人员,通过这些管理人员延伸至辖区每一位居民形成树状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收集情报信息、发布政策信息、控制舆论民情、组织社区力量、推进群防群治等目的,拉近民警和居民之间距离,

12、打破警民沟通的时空壁垒,以7 X 24小时无障碍沟通促进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发展。三、要做好“互联网+”环境下“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当前,“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乃至社会上下、各行各业掀起了创新的浪潮,但同时,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这意味着新的信息安全风险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网闸、光闸等硬件设备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VPN专用网络的高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有效解决和保障了公安内网与互联网数据交互与数据安全问题。但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数据安全是相对的,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安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引入新的安全保障设备和技

13、术,设置多层次的安全关口,确保数据安全;二是不断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制定数据交互的规范要求,明确什么数据可以交换,交换什么类型的数据;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依照强化系统运行安全、内外网交互安全、移动警务终端接入安全、数据传输安全、通信保障安全这五大安全要求,制定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出现危机,能够快速反应、迅速排除。 网络无疆界,互联网在给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处于互联网时代这一高风险时代,一定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牢记“100-1=0”,没有安全保障这个“1”,其他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参考文献:1 张兆瑞.“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2014年06期 公安研究.2 王世卿.网上社区警务室略论.2010年02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陈志国.信息化引领下的社区警务模式革新_宁波市海曙社区警务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2010年第5期(总第121期)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4 孙晓伟.社区警务与情报信息主导警务之比较.2007年01期公安研究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