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61757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申报书 填 报 说 明一、申请承担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必须填报本“申报书”。二、“申报书”要打印,A4纸装订。三、请按栏目要求,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概念、术语、表达简洁明确,符合规范并使用标准计量单位。四、需选择填写的栏目请在类别题目前圆圈中划勾,本“申报书”可以复印使用,栏目空格不够填写时可以加页,但要加贴整齐 。五、“申报书”编号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主管部门填写。六、“申报书”封面所指项目类别请填写“重大专项项目”或“重点项目”。重大专项项目需填报所属重大专项名称和重大专项牵头部门意见。七、“申报书”所列归口申报单位为本地区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工业公司科技主

2、管部门。烟草行业外单位申报项目,不需填报归口申报单位意见。八、本“申报书”根据要求份数填写,除报中国烟草总公司外,报归口申报单位一份存档备案。一、项目名称( 25字) 二、项目类别分类一重大专项项目 重点项目分类二烟草基因组计划 卷烟减害技术 卷烟增香保润 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 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超高速卷接包机组无公害烟叶工程基本烟田治理工程高香气低危害烟草新品种烟草育种 烟叶原料 卷烟调香 特色工艺 减害降焦 技术装备 数字烟草 循环经济 烟草物流现代烟草农业 其他 三、项目起止日期 2011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四、项目承担单位 单位名称联系人手机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云南省烟

3、草农业科学研究院邵 丽0877-2075100/130133726330877-2075110shaoli云南省玉溪市南祥路14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龙怀玉13801075312010-82106211hylong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董建新150542990370532-88702056dongjianxin山东青岛崂山区科苑经四路11号五、项目主要负责人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工作单位电话/手机电子邮箱李向阳男31博士助研烟草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13529973831/0877-2075112xiangyangli66李志宏男42博

4、士研究员土壤化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3910690119zhli龙怀玉男40博士研究员土壤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3801075312hylong梁洪波男48硕士研究员烟草栽培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13375325782/0532-88702056lhb1961- 32 -六、项目主要参加人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邓建华男41硕士副研植保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安排与协调李德成男45博士副研土壤调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负责清香型产区农业地质背景研究陈顺辉男47本科研究员烟草育种福建省烟科所负责福建清香型烟叶产区生态研究冯勇刚男48本

5、科研究员农学贵州省烟科所负责贵州清香型及中间香型相关研究屈健康男45本科高农农学四川省烟叶研究技术中心负责四川清香型烟叶产区生态研究逄涛男31博士助研化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不同生态区物质基础研究胡虹女51博士研究员生理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不同生态区烤烟生理代谢研究刘国顺男52大学教授栽培学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负责河南浓香型生态区相关研究许国旺男45博士研究员化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成分对比分析马二登男30博士助研土壤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理化指标与风格特色关系分析邓小鹏男31博士助研植物生理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理生态指标与风格特色关系分析李军营男3

6、3博士助研植物生理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不同生态条件适宜栽培措施研究吴兴富男41硕士副研植保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不同生态条件特色品种筛选研究张晓海男45硕士副研土壤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光、温、水模拟研究王树会女40博士助研土壤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清香型区域规划李天福男45硕士研究员土壤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土壤、地质调查分析徐宜民男49硕士研究员农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负责山东典型中间香型试验研究董建新男34硕士副研植物营养植物营养负责土壤资料采集与试验安排唐莉娜女43博士副教授烟草栽培福建省烟科所福建清香型产区试验研究李文卿男36硕士高农烟草栽培福建省烟科所福建清

7、香型产区生态数据采集分析邹炎男39硕士助研生态学贵州省烟科所贵州清香型产区及中间香型试验研究李洪勋男35硕士助研烟草贵州省烟科所贵州清香型产区及中间香型数据采集张认连女40博士副研资环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主要生态因子筛选张云贵男40博士副研土壤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生态环境模型构建雷秋良男34博士助研土地利用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生态因子综合评价胡向阳男45博士研究员生理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主要生理指标测定与分析严宁女32博士助研植物生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主要生理指标测定与分析毛自朝男40博士副教授土壤云南农业大学土壤微生态环境研究七、项目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经费来源预算经费支出预算科

8、 目预算数科 目预算数来源预算合计2160.0支出预算合计2160.0一、申请中国烟草总公司拨款 800.0一、人员费40.0二、单位自筹1360.0二、试验必购设备费300.0三、贷款三、能源材料费780.0四、企业资助资金四、试验外协费900.0五、申请专项经费资助五、差旅费100.0六、其他来源六、会议费30.0七、管理费八、其他相关费用10.0八、项目内容摘要(200字)通过气象数据、农业地质、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结合不同产区烟叶特色评价结果,利用区域差异比较法筛选影响清香型烟叶特色的关键生态因子,阐明清香型烟区生态条件空间分异机制,明确清香型产区生态特征。结合模拟试验研究,明确影响

9、风格特色形成的生态机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清香型特色烟叶生态环境模型,利用GIS定量化、地图化地表征出清香型烟叶的生态适宜性,划定清香型烟叶优势产区。九、项目意义简述环境因素对烟叶风格特色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生态区域的烟叶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据美国专家研究,生态环境、品种、栽培烘烤技术分别对烟叶质量的贡献率为56、32、10左右,生态条件是决定烟叶品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清香型烟叶产区面积占我国烟区面积的一半左右,主要集中在云南、福建以及四川、贵州靠近云南的部分地区,所产烟叶清香型风格特色较为突出、产量稳定、质量较好,是中式卷烟的主体原料。这与清香型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密不可分,但是

10、,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目前的清香型烟叶质量稳定性方面略显不足,部分区域清香型特色仍不够鲜明。清香型产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跨度较大,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为生产风格特色明显的清香型烟叶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影响风格特色的主导生态因子,探明生态条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优化布局,就无法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促进烟叶进一步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满足卷烟品牌发展需求。因此,通过研究不同香型典型产区及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气候、农业地质背景、土壤性质等生态环境条件,分析生态条件与烟叶风格特色的关系,明确清香型产区典型生态特征及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确定影响

11、清香型风格特色形成的关键生态因子,并探明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机理,从而明确清香型生态优势产区和适宜产区,优化区域布局,是“清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也对促进清香型产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十、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不少于1200字)烟草适应性广,可塑性强,但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烟株的生发育、烟叶的产量、品质有明显的差异。从温度条件来说,烟苗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9。气温低于10.0时停止生长,最低气温小于2.0时受冻害,在2025时,幼苗的发根能力很强,成活率高。在大田生育期,烤烟生长最适温度在25.028.0,在838均能生长,地下部分在743都能

12、生长,以31左右最适宜。大田期间日平均气温1315,将抑制生长,并导致早花。成熟期间的气温对烟叶品质最为重要,日平均温度高于20,持续30天,有利于生产优质烟叶。根据烤烟生长需水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又少的特点来说,整个大田生长期以300700mm的降水为宜。成熟烘烤期以降水量小于150mm为宜,最好在80120mm,过多时,则叶片厚,落黄差,烘烤后烟叶颜色淡。移栽时降水多有利于还苗,还苗后土壤水分少有利于生根,旺长期水分充足能促进烟株旺盛生长,烟叶成熟期雨量少有利于烟叶的适时落黄成熟,对生产优质烟叶有利。由于烟草是一种喜光植物,优质烤烟在大田生长期需要500700小时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要达

13、到40以上。强烈的阳光能使烟株生长旺盛、叶厚茎粗。但是在强烈日光的直射下,烟草叶片厚而粗糙,叶脉凸出,形成“粗筋暴叶”,而且会引起日灼病,使叶尖、叶缘和叶脉产生褐色的枯死斑。因此,从栽培的角度出发,要求日光充分而不强烈,对烟叶质量较为有利,尤其在成熟期日照时数达到280300h,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土壤条件对烟叶品质较大,要生长出品质优良的烤烟烟叶,必须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总的来说,在砂壤至壤砂质地的土壤上能生产出最优质的烤烟,而且质地最好是表层为质地较轻的砂壤至壤砂,而亚表层为质地较黏且排水良好的土层,这种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也较强,烤烟前期生长旺盛,后期又能适时落黄成熟,

14、所产烤烟烟叶颜色枯黄,吸食香味浓郁,口感舒适纯正。烤烟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极强,在pH3.59的土壤上,烤烟均能正常生长,最适宜烤烟生长pH范围为5.57.0,结合我国植烟环境与品质方面的研究, pH达到7.5,仍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烤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53.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生产出来的烟叶后期贪青晚熟,不容易正常落黄,甚至黑暴。有机质含量过低,则由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都会相应恶化,所产烤烟香气受到影响。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分布和比例与烤烟品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氮过低时,烟叶薄,颜色淡,香气量不足;而氮过多时,则烟叶调制易黑暴,杂气重。所以氮的供应必须根据土壤条件适量使用。微量元素

15、同烤烟品质,特别是香气有很大关系。硼、锌等会对烤烟香气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氯含量过高导致烟叶吸湿性大,烟叶燃烧能力明显降低,含氯量特别高的烟叶甚至出现熄火,土壤含氯量不能超过42mgkg。地形地貌可以导致热量、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再分配,对土壤的特性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都与地形地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的多雨条件下,烤烟种植在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带品质较好。美国烤烟质量最优的产地也是在丘陵地带,津巴布韦烤烟则多种植在多山的高原。我国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山坡地产的烟叶无论外观特征还是烟气质量都明显优于平原地。前人对优质烟叶形成的生态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获得较多的科学研究结果

16、,为本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研究多是建立在对烤烟品质分析的基础上,与烤烟风格特色的联系较少,没有与卷烟品牌需求相结合,未对整个清香型产区进行完整的生态调查和系统分析,未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更没有针对烤烟风格特色进行生态适宜区规划。因此,为促进清香型进一步彰显、保障大量使用清香型烟叶的骨干卷烟品牌持续、快速发展,亟需研究影响烟叶清香型特色形成的生态条件,明确与烟叶特色定位相适应的区域生态特征,进行特色生态区域优化布局,保证中式卷烟特色优质原料的有效生产供应。十一、主要研究内容(不少于800字)1.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气候条件研究采集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及典型浓香型、

17、中间香型产区30年以上气象资料,通过构建烟草气象计算模型,进行气象数据的空间结构分析与地形校正,准确提取植烟区域光、温、水等气象数据,建立清香型产区气象数据库,研究气象指标与烟叶风格特色的关系,筛选出主导气候因子,明确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2.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农业地质背景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结合数字地形、遥感影像、地质图等相关资料,获得准确的农业地质背景数据,采用区域差异比较和数理统计,分析农业地质与烟叶风格特色的关系,筛选出主导地质影响因子,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地质条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3.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土壤特性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定点研究等,研究土壤

18、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尤其是土壤腐殖质组成、土壤结构、土壤养分指标等)与烟叶风格特色、重要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出主导土壤影响因子,分析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4. 生态条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 根据生态渐变和特色渐变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同香型典型区和过渡区域选择生态调查点,采集典型的气候、土壤、地质等生态数据,并获得对应的烟叶风格特色评价结果,深入研究生态因子的变化对特色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人工模拟试验,研究单因子生态因素对烟叶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风格特色形成过程的影响,明确清香型风格特色形成的生态影响机制。 5. 清香型烟叶产区生态因素综合评价综合气候、农业地质背景及土壤特性分析

19、结果,结合清香型烟叶质量特色评价数据,运用自然地理、特别是土壤地理中的地带性理论,利用区域差异比较法辨明影响清香型烟叶的地带性生态因素和区域性生态因素,阐明清香型烟叶风格特色空间分异的生态基础,明确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主导生态指标及其对风格特色的贡献率。6. 清香型特色烟叶形成的生态模型构建与特色产区规划利用模糊数学、数量统计等手段将采集资料和调查结果数值化。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价、判别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起清香型烟叶产区生态环境模型,对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进行预测与评价。利用地质遥感、地质图、数字土壤、数字高程等技术手段寻找、发现清香型所需生态因素的空间分布。在以上基础上

20、,利用GIS定量化、地图化地表征出清香型烟叶的生态适宜性,划定清香型烟叶优势产区和品牌导向型适宜生态区。十二、技术关键1. 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准确筛选出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因子,明确其相对贡献率。2. 建立科学的生态评价模型。3. 准确分析主导生态因子对特色的影响机制。十三、项目实施方案采用综合评价与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步推进开展研究。综合分析主要解决主导生态因子确定和与风格特色的关系问题,分两步开展:第一、在前期对清香型、中间香型、浓香型产区气象、土壤等数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业评价和产区及专家意见,按照清香型向中间香型逐步过渡的原则,初步选定典型调查和取样点,调查典型点生态条件,分析

21、自然生态条件与烟叶品质风格特色的关系,研究与风格特色变化相对应的生态条件变化规律,找出影响特色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第二、在典型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选点范围,有效覆盖整个清香型产区,研究生态条件与风格特色细分定位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主导生态因子及其贡献率。模拟研究主要解决主导生态因子如何影响风格特色的形成以及对综合生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验证问题,采用对筛选出的影响风格特色的主导生态因子进行田间和气候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人工控制条件下不同生态因子如何通过影响烤烟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从而影响风格特色形成的。综合分析与模拟研究两者有效结合,达到明确影响清香型风格形成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对风格特色影响机制,明

22、确清香型产区的生态特征及其与浓香型、中间香型产区的差异,并根据适宜生产清香型特色烟叶的生态特征,优化生态区域布局的目的。十四、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1)采集7080个清香型植烟县气候、土壤等生态资料,明确清香型产区的典型生态特征和不同区域的生态差异。(2)筛选出影响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关键生态因子,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指标及其贡献率。(3)探明主导生态因子对风格特色形成的影响。(4)完成510个生态优势产区规划图,1015个针对卷烟品牌的生态适宜区规划图,构建不同生态因子及综合环境评价模型510个。(5)培养研究生5名以上,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上。十五、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与现有产品、

23、技术或装备的对比分析2000年以来,陆续建立了的烟田土壤养分、烟草气象、烟草气候适宜性、烤烟需水量等数据库,但它们之间往往是彼此孤立的,而且指标少、不系统、不完整,部分指标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生态指标空间分异研究较少,对清香型风格特色形成的影响机理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本专题获得的数据集充分吸收了土壤地理、农业地质学等最近20多年来的新进展,将土壤、地质背景、气象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同时提供这些生态因素的背景数据。通过综合评价和人工模拟,一方面明确主导生态因子,同时深入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和品质特色的影响机理,构建生态模型,优化特色生态区域布局,达到理论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有效结合。十六

24、、年度进度安排及考核指标(一)2011年主要研究内容确定50个“清香型特色烟”典型产区的空间位置,收集到其中20个的遥感影像、地形图、地质图以及已有土壤调查资料、气象资料;完成20个产区的生态背景野外调查及其样品的室内分析;展开生态因子可控条件下的模拟试验。考核指标完成50个以上“清香型特色烟”典型点的生态背景调查,初步筛选不同区域生态主导因子。(二)2012年主要研究内容收集剩余30个的典型产区的遥感影像、地形图、地质图以及已有土壤调查资料、气象资料;完成30个产区的生态背景调查及其样品的室内分析;收集或采集到50个“清香型特色烟”典型产区的烟叶质量数据;继续开展生态因子可控条件下的模拟试验

25、;对采集的生态和烟叶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核指标建立50个以上“清香型特色烟”典型点的生态背景数据集;初步明确主导生态因子的贡献率;发表论文12篇,培养研究生1名。(三)2013年主要研究内容对生态背景数据、烟叶质量数据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建立“清香型特色烟”典型点的生态背景数据集;分析生态背景与“清香型特色烟”的关系,构建不同品种或不同区域的“清香型特色烟”环境评价模型;继续开展生态因子可控条件下的模拟试验。考核指标构建不同品种或不同区域的“清香型特色烟”生态因子及综合环境评价模型510个,绘制35个品种的“清香型特色烟”的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图,及其生态优势产区规划图;绘制1015个针

26、对卷烟品牌的“清香型特色烟”生态适宜区规划图;初步探明部分生态因子对风格特色的影响;发表论文23篇,培养研究生1名。(四)2014年主要研究内容继续开展生态因子可控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对生态环境模型进行验证、完善;绘制“清香型特色烟”的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图、优势产区规划图;研究清香型产区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考核指标绘制35个品种的“清香型特色烟”的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图,及其生态优势产区规划图;明确主导生态因子对风格特色的影响;绘制1015个针对卷烟品牌的“清香型特色烟”生态适宜区规划图。发表论文23篇,培养研究生1名。(五)2015年主要研究内容撰写总结报告,完成专著的编写,完成专题验收,提交相

27、关研究成果。考核指标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12名,博士后1-2名。十七、成果形式撰写研究报告、论文8篇以上、专著1-2部,制作相关图件20幅以上,构建不同生态因子及综合环境评价模型510个。十八、项目推广应用方案通过积极与各产区和工业企业合作,推广应用本研究的成果,明确生产清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适宜生态条件,准确定位国内生产清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优势产区和适宜产区,促进国内各产区优化区域布局,从而为产区生产出特色优质烟叶和工业企业研发特色优质品牌卷烟提供支撑。十九、承担单位及协作单位与项目内容有关的前期科研工作情况、现有基础条件(包括试验基地、仪器设备、试验手段、技术力量等)

28、 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特色优质烟叶、烟草种植区划、生理生态、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及烟叶调制技术研究。目前已开展了“云南烤烟清香型风格的物质基础研究”、“云南烟区烟叶特色评价及区域定位研究”、“云南省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比较研究”等特色烟叶开发研究课题,开展了“基于GIS的烟草种植管理”、“GIS在基本烟田建设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绩。2010年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上海集团、云南中烟、湖南中烟等10工业企业的26个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点的技术服务工作,完善了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了相关烟区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的提高。目前,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

29、研究院拥有研和和赵桅两个试验基地,合计占地385亩;有先进的负压温室。现有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分为常规分析实验室、农残香气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是云南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单位,CORESTA第18个烟草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参比实验室。科研仪器和分析检测设备280余台(套),总值4000多万元,包括气质连用仪、近红外光谱、全自动发酵罐、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固相萃取仪、微波消解仪、定量PCR仪、超低温冰箱及各种离心机等。参与本专题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共1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学位6人,涉及烟草生理生态、土壤等

30、相关领域,为项目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原土壤肥料研究所)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非赢利性公益性国家级研究机构,成立于1957年8月。是国内一流的以土壤肥料、农业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为主导的国家级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全所现有在职职工26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10人,研究人员中52%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74名。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奖142项,获发明专利16项。成果的应用率达8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级土壤科学研究单位,主持或者参加了所

31、有国家有关土壤调查方面的项目。自2000年以来,开始介入烟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科技专项“烤烟优化灌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烟草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等项目,为本专题淀积了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拥有科研、实验良好的研究硬件条件,设有原烟感官评吸委员会,具备原烟感官评吸能力、烟叶及烟气分析检测技术、生理检测技术、土壤鉴定分析技术、养分分析技术。拥有ICS-2000离子色谱仪、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Quattro Micro Tandem MS/MS液谱质谱联用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KJELTEC 230

32、0自动定氮仪、卷烟机、吸烟机、CO测定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分光光度计、小型自动气象站、太阳光谱分析系统、多谱辐射计、土壤团粒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脂肪测定仪、高速逆流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现代分析检测设备,具备光、温、降水等实时网络监测能力,具备检测烟草常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烟气成分及养分的条件,具备检测脂肪、水溶性有机物、矿质养分、土壤性状的检测能力。主持完成的全国烟草种植区划项目建立了烤烟适生类型划分指标系统,对全国烟草种植7个一级区27个二级区的气候、土地、烟叶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比较和描述。先后参加“沂蒙山”优质烤烟生产

33、技术研究与开发、东南地区清香型烤烟生产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广西百色地区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滇西山地清香型特色烤烟配套技术模式研制开发、南平烟区质量评价及特色分析、凉山特色烟质量评价及定位研究、“清江源”优质特色烤烟研究与开发。因此,项目承担单位具有本项目研究必备的试验设备,科研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二十、项目主要负责人学术背景李向阳,博士,助理研究员,2007年6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专业,2007年7月到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烟草生态生理和信息技术研究工作,负责“云南烟区烟叶特色评价及区域定位研究”、“云南省烟区与津巴布韦烟区生态条件比较分析”等特色烟叶开发研究课题

34、。2007年获得香港“求是”奖学金。近三年在遥感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ei)、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sci)、西南农业学报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篇以上。李志宏,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土壤肥力与养分资源管理和烟草营养与施肥技术、烟草种植区划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加“973”项目“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863项目306主题“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

35、统的开发”;“十五”攻关项目“氮肥污染控制技术”;主持农业部“948”项目“区域性农资及农作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引进及应用”等2个项目;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科技项目“烟草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蔬菜中硝酸盐限量标准”等。参加中-德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研究。曾参加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黄淮平原土壤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等。 主持完成“中国土壤肥料信息系统及其在养分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参加“八五”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主要种植制度下的作物施肥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

36、奖。近5年来在学报类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学术论著3本,参编5本。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 龙怀玉,研究员,土壤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研究室副主任、数字土壤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业技术中心联合共建)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数字土壤技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擅长土壤野外调查与土壤性质诊断、农业地质、土壤作物适宜性、气候适宜性等方面的研究。2000年6月以来在土壤野外调查、数字土壤和农作物(主要为烤烟)生态适宜性方面主持了17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43篇(第1作者与通讯作者26篇,烟草

37、方面的文章14篇),发表专著1部(中国烤烟气候适宜性和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参著3部。获得专利8项,其中5项为第1发明人;以第1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全部已经进入公示阶段);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其中2项为第一著作人。梁洪波,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栽培营养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烟草学会会员,山东省烟草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烟草肥料与栽培研究和烟草开发应用研究。有较深厚的土壤与营养理论、丰富的肥料与栽培实践经验。主持与德国凯丽钾盐公司合作在烟草方面的钾肥试验。主持与SOPIB合作在中国烟草方面的钾肥试验。作为第二主持人主持优质烤烟品质指标。主持优质高香气烤烟生产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土

38、壤与烟叶营养的调查子专题课题。从1995年以来参加烟草钾高效基因型资源筛选及品种选育,富钾烟草品种的培育及栽培配套措施的研究。近十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为:烤烟烟叶色素、组织与品质的关系,1991年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烟草专用叶面营养液及其对提高烟叶品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近10年来共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起草烟草行业标准2个。二十一、项目承担单位任务分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专题主持单位,负责专题方案设计及实施方案制定,负责各承担单位的沟通协调,负责参与各项研究内容的管理与实施,负责参与云南省调查点和试验点的资料搜集、野外考察及土壤、烟

39、叶样品的采集,组织落实相关试验、示范、特色评价和工业验证。提交完整的检测分析数据、完成专题年度总结报告,组织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规范的科技档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负责相关研究方案设计及实施方案制定。负责组织代表性产地野外考察、样品采集,承担代表性产地土壤养分指标及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元素的检测工作。负责产区地质条件和气象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提交完整的检测分析数据和气象数据,开展生态综合评价及区域规划的研究工作。参加专题总结报告的起草,组织、参加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的科技档案。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参加专题方案设计及实施方案制定。负责部分清香型产区和山东

40、中间香型典型点的野外考察、样品采取、土壤检测、烟叶检测、感官质量评价、产地试验、示范的实施和小气候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负责数据综合分析,协助撰写专题年度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组织、参加专题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的科技档案。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福建省相关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资料搜集、野外考察及土壤、烟叶样品的采集,配合完成试验、示范工作。提交完整的调查和分析数据,完成福建省年度总结报告,参加专题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规范的科技档案。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负责贵州省清香型产区相关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资料搜集、野外考察及土壤、烟叶样品的采集,配合完成试验、示范工作。提交完整的调查

41、和分析数据、完成贵州省年度总结报告,参加专题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规范的科技档案。四川省烟草技术中心:负责四川省清香型代表性产地点的具体组织实施、资料搜集、野外考察及土壤、烟叶样品的采取,配合完成试验、示范实施和野外观测数据的采集。提交完整的调查和分析数据、完成四川省年度总结报告,参加专题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规范的科技档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负责参与农业地质调查、土壤条件调查与分析,土壤物理、化学等指标的检测,并分析对烤烟品质影响机制。提交完整的调查和分析数据、完成相关研究内容年度总结报告,参加专题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完整、规范的科技档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主要负

42、责不同生态区及人工模拟条件下清香型烟叶物质代谢差异的机理研究,从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造成这些物质含量差异的代谢机理。云南农业大学:负责研究影响清香型风格特色形成的关键土壤微生物生态因子,探明其对清香型风格特色的影响机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负责对不同生态区烟叶的化学特征组分进行研究。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对不同产区及不同试验、示范烟叶样品进行特色评价及工业可用性研究,结合卷烟品牌对 生态区划结果进行检验、并指导基地单元布局。二十二、项目承担单位意见签 章年 月 日二十三、归口申报单位意见签 章年 月 日二十四、重大专项牵头部门意见签 章年 月 日二十五、中国烟草总公司审查意见 签 章 经办人(签字)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