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50831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1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 目 建 议 书(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1月项 目 建 议 书项 目 名 称 : 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牵头部门: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项目责任部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科学院项目建议书制作日期:2007年1月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立项的背景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

2、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要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水平的目标,并要求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社会工程。为落实贯彻纲要并根据上海市实施工作方案文件的要求,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等颁发的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工作模式,提出了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框架。此前,上海市政府已经相继提出了上海市自主创新和科教兴市的主战略、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到201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型社

3、会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文化建设目标,这些战略及各项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一种既可以提升全市公众科学素质,又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创造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良好环境的科普资源全社会共享和服务平台。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并出于以上诸项目标实现的考量而提出立项的。(二)项目建设的意义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建设:1、有利于上海科普资源社会共享瓶颈的有效突破。2、有利于促进上海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上海科普文化资源和作品原创高地的建立,加快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全国科普资

4、源中心之一建设目标的实现。4、有利于推进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创新型城市的建设。5、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广泛传播,推进上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6、有利于缩小城市和郊区农村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及科普资源分布和拥有的不均衡,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7、有利于加快缩短上海市公民科学素质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推进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建设。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科普资源共享的建设现状 以前,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而对他们在科普、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方面的做法重视不够。实际上,发达国家都从战略

5、和全局的高度对待科学、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把它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工作,从政府、立法和投入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注重网络科普资源的效果分析,注重受众参与,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多种形式的网络科普资源,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1、欧盟欧盟将科学、文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看作是信息社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它不仅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促进信息社会的全面发展。欧盟在2002电子欧洲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还专门制定了2002电子欧洲行动计划:欧盟公共部门信息开发框架等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此外,欧

6、盟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相关信息资源必须共享。2、美国美国政府将国家公共信息看作是有重要价值的国家资源,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确保政府有效运转和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出台了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政策,要求各联邦政府机构分别制定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规划,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由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提供支持。美国教育资源中心项目(CERES)由美国国家航空航行局(NASA)、蒙大纳州立大学和全美任课教师开发。联邦优质教育资源(FREE)则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3、加拿大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起了eduSource项目,其目标

7、是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对象库网络,其开发的教育资源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4、澳大利亚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就开始了EdNA的建设,即澳大利亚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EdNA是教育和培训的社区网络,它包括公立和非公立学校的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和培训、成人和社区教育、高等教育;既是信息服务系统又是交流平台(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5、俄罗斯俄罗斯也将信息资源视作为衡量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共享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制定了国有信息资源管理构想和非国有信息资源调控构想

8、等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专项发展规划。国外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由政府推动的科学文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做法对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科学文化综合素养的提高起了明显的实效。发达国家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上海加快科普文化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有利于我们少走弯路,减少失误。 6、国外主要科学传播、文化、教育网络共享资源平台1)http:/www.eric.ed.gov2)http:/www.mste.uiuc.edu3)http:/www.intute.ac.uk4)http:/www.esf.org5) http:/www.euscea.o

9、rg6)http:/www.edusource.ca7)http:/www.edna.edu.au(二)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需求分析科普方式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度。人类社会经济在经历了物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后,正在步入体验经济时代,包括娱乐体验、教育体验、美学体验和实时体验。体验经济是对知识的市场解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上海在科普文化需求和消费方面存在以下若干特点:1、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其居民的构成是多元的,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基础和消费偏好。上海既有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进城务工群体,也有海归人士、国

10、际性人才和高收入的白领阶层。这些高收入人群更注重文化和体验型的娱乐活动以及一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普文化类项目;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卡通和动漫等具有互动和趣味娱乐功能的科普文化项目为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等等。上海应该有条件创造和建立多元化的科普资源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科学文化的需要。2、世博会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和特色的契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引发国内外公众了解上海城市科普文化资源与共享的新需求,对上海科普文化资源开发与共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上海展示其科普文化形象和市民科普成果和科普文化资源环境的良好机会。3、上海2010年国际文化交流中

11、心建设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的塑造,需要建立包括科技、科普文化在内的,多样化的富含上海城市人文元素和原创特点的文化资源形态,而科普文化资源形态建设是上海文化资源形态的特色之一,也是上海塑造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基础打造。4、随着上海市民收入的增加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市民对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比重上升,这为科普文化资源的增值开发和市场运作打开了空间。根据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年春节其间具有休闲消费欲望的受访者调查显示:有74.8%的人选择去游乐园; 81.4%的人选择去博物馆或展览馆;选择去听音乐会的占11.9%。科普资源和产品作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同样具有需求的潜力,

12、关键是其功能和特点是否符合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5、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关税的下调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原因,使得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充足,只要政府有适当的政策引导,部分社会资本将会投向科普文化产业。同时,企业通过参与或资助社会科普等公益事业来提升企业形象的意愿增强。这些都为科普资源的社会共建创造了条件。6、上海市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的导向也将有利于科普文化资源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7、上海社区文化建设、中小学课改中的科学教育、科教兴市、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也对上海科普文化资源产生较大的需求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设和共享要求。(三)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

13、工程建设的资源优势1、上海市科普资源建设现状1)政府及社会各部门和系统的科普资源建设上海市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无论是在科普资源的数量建设,还是在科普人才资源和队伍建设方面都给予了持续的资金投入,尤其是随着国家科普法的颁布实施,受政策驱动,各级政府、社团、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科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上海市科委及科技年鉴截止2005年底的相关统计,上海的科技管理、科协、教育、国土资源、农业、文化、卫生、计生、环保、广电、林业、旅游、中科院、地震、气象、共青团、妇联等各个系统、部门以及各区县的科普场馆资源、科普传媒、科普活动等资源建设的总体基础现状为:科普场馆类:上

14、海各类科普场馆119个;科普教育基地150个;建有平面科普画廊5750个;电子科普画廊350座;城市社区科普(技)活动室2294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所1315个;科普宣传专用车52辆。科普传媒类:科普图书559种,年发行近660万册;科普期刊86种,年发行近2900万册;出版科普音像制品44种,其中:发行光盘1万余张;录音录像带6.8万余盘;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量达2300万份;电视播出科普节目5600小时;电台播出科普节目4322小时;运行中的科普网站32家。科普活动类: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6467次,参加人数达有451万人次;举办专题展览3550次,875万多人次参观;组织各类科技竞赛33

15、23次,264万人参加;开展科普国际交流243次,参加人数4.2万人;组织科技夏(冬)令营1364次。科普人力资源情况:2005年上海有各类科普工作人员33015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3944人;兼职科普人员29071人。互联网普及情况:上海域名拥有总数为275284个,占全国的9.3%,位列第三。2005年上海网民超过500万。2005年上海科普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已超过2元,区县中最高达8元。2)企业、个人积极投入社会科普资源的建设和投资近年来受科普法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或处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角度出发,上海企业积极投入参与科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其中民营私营企业也积极

16、参与和作为。研究统计显示,在全市企业投资兴建的37家科普场馆设施资源中,民营企业就有10家,这一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之中,如浦东昆虫馆、浦东地质科普馆都已经成为上海知名度较高的科普场馆。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目前上海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是科普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普的经费投入,还是科普活动频率和总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说明,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五”期间,上海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组织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17、纲要,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全体市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大力加强科普工作,科普事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2、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共建部门的资源优势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牵头部门的上海市科协、上海市信息委和九个责任部门均拥有各自的科普资源特色和技术优势,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参见下表1)。表1: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共建部门的科普资源优势部门名称共建职能资源特色备注市科协牵头部门178家专业学会及各级科普组织网络资源等基层科普组织网络资源分布面广市信息委牵头部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设及专家资源市

18、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市科技情报所和市图书馆等科普综合专业资源、各类传媒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科普资源专业涉及面广、资源种类全市科委责任部门科普场馆、科研院所、专业科普内容、科技专业人才、科普创作素材、研究和培训资源等市教委责任部门未成年人及高校科普内容、科普教育、科教课件、培训和科普研究资源等市农委责任部门涉农科普内容、培训、科普农业基地和科普研究资源等农民科普的主要资源来源市文广影视局市新闻出版局责任部门科普传媒、科普内容、培训和科普研究资源等新闻报刊、有线、影视科普资源和传播网络的支撑部门中科院上海分院责任部门科普(科研)内容、培训、科普创作素材、科普研究和科学家(院士)资源等科学技术专业数据库资

19、源丰富,科学家院士资源丰富市社联责任部门社会科学普及内容、培训和研究资源等上海科学院责任部门科研院所、专业科普内容、科技专业人才、科普创作素材、研究和培训资源等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上海科普资源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平台共建部门和单位所拥有的科普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建设和上海成为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总体来看,上海科普资源建设的创新体系还未形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水平还不高,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能力还不能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表现为:1、上海作为

20、全国文化中心之一的地位丧失,包括科普文化创新在内的城市自身文化原创力匮乏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窗口。从开埠至今,百年来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崇尚科学敢于实践的科技创新人才,诞生了许多闻名中外的优秀文化、科普原创作品和技术成果。如,第一部国产无声影片,第一台电话机,第一本科学杂志。上世纪60年代初,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书籍整整影响了我国几代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段记忆犹心的科普创作的繁荣和辉煌。现在,高质量的国内科普原创作品缺乏。市场上提供给青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或科幻类动漫作品,不是质量低,科技含量少,就是进口科普文化产品,科普创

21、作人员普遍缺乏原创精神和应有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创作功底。上海一度也曾提出再将上海建成我国的“文化中心”的构想。但终究终还是将上海的城市文化定位降格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由“文化中心”降格为“文化交流中心”,意味着城市自身文化原创力的匮乏。文化是一种具有生命的东西,它要求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自由舒畅的精神空气。上海显然缺乏这种氛围,这与这座城市的规模和地位极不相称。摆在上海面前的问题是,面对一个文化影响力日渐衰减的城市,如何去实现一个伟大城市的梦想?而上海作为全国科普文化资源和作品的原创高地和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创建将着实为其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的重塑创造有利的条件。2、人才资源队伍建设开发滞后

22、,科普创作人员普遍匮乏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专职和兼职的科普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市科协系统(包括学会、区县科协和基层科普组织)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为上海的科普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上海目前科普人才资源开发还不具有其应该具有的规模和水平,在科普人才资源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挖掘、培育、凝聚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优秀科普创意和创作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上海专业从事科普创作的人员奇缺,业余创作者更是凤毛麟角。科技界、教育界老一辈学者和专家大都限于健康或知识结构的原因无力参与科普新品的创作;中青年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由于工作压力和目标追求改变等

23、因素,大都也无心投身于科普作品的创作之中。出版界、实业界出于企业利润追求和市场受众的需要的迎合也大都不愿开发投资风险大、收效慢的科普产品。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网络科普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和应用平台目前,上海科普资源的总拥有量和规模是颇为可观的,分布在全市的各系统和部门。正在运行的科普网站(含固定科普栏目、科普网页)也已有近32家,可以说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已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数字化科普资源却普遍存在着内容分散、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低、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上海社会各界对科普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科普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计划性不够,且集成和共享程度较差,再加上条块分割

24、和受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驱动,不能形成丰富的科普资源共享系统和应用平台,更未发挥出网络科普的应有效能。在资源共享和联动速度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利用效率不高。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目标1、总目标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到2010年),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机制、政策创新,建立一个以“文化科普、创意科普和品牌科普”为思路创新和功能定位;以“我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和“两个高原”建设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的目标定位;以具有开发、整合上海各个部门可控的科普信息资源、科普实体资源和科普人力资源为工程的建设内容;以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内容建设、环境建设为工程建设的核心任务;以上海社区

25、居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科普受众人群为率先切入并带动全市公民科普资源共享的,集科学传播、文化、教育、娱乐、终身学习和培训功能于一体,并带动上海贯彻纲要实施其它三项基础工程建设的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共享、服务和运作的大平台及上海科普资源中心。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述为在“三个科普”思路创新和功能定位下的“1233行动计划”,即:“三个科普”以文化科普、创意科普和品牌科普为工程建设的思路创新和功能定位,突出:l 以“文化科普”来丰富和拓展科普的内涵和外延,使科普融入更多的文化 元素,为上海成为国家科普资源中心之一地位的实现,建立具有

26、上海科普文化特色的资源形态。l 以“创意科普” 来推动上海科普作品的原创,推动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上海产业、经济发展增长模式的转变,推动上海创新型城市的建设。l 以“品牌科普”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凸显科普资源的文化特征和时代感,以我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的地位打造和上海科普资源中心(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Resource Centre,简称SSPRC)的品牌建设,提升“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程”建设的立意高度,凸显本工程建设以“文化”和“创意”为亮点,以“品牌”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

27、支撑和保障。“一个中心”通过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我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两个高原”通过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建设,构筑上海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的人力资源的高原,通过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配套和协同,形成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科研创新成果和人才辈出的效应,即高原上的异峰凸起。前者侧重普及,服务于大众;后者侧重提高,服务于精英。“三大资源”以开发、整合上海各个部门可控的科普信息资源、科普实体资源和科普人力资源为工程建设的三大类资源。“三大任务”以平台建设、内容建设、环境建设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的核心任

28、务。1)可共享科普信息资源的建设目标(1)2010年,实现可共享的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总量达5000GB,包括各类科普挂图、图书、报刊、声像、影视、动漫、游戏、课件、科普短信和网络科普作品等科普信息资源。资源类型单位2008年末2009年末2010年末专题信息资源千兆字节50100500多媒体套100300450数字化科普场馆个304560科普原创作品部100030004500挂图幅200400600图书种100030004500期刊杂志种100200400数字化品牌科普活动个102030视频短片小时150300500广播节目小时300500800科普短信创作条150030005000(2)收集

29、、汇总并发布在上海举办的各类科普讲座、科技展览、学术论坛、专利成果宣传普及等相关信息。2008年末,通过本项目建设所发布的上述相关信息占全市所有上述信息的百分比要达到50%的覆盖率,2010年末应达到80%。2)科普实体资源数字化建设目标(1)完成5080家上海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上述场馆、基地的科普资源网上共享;(2)建立“科普114”服务平台;(3)上海科普新媒体演播中心建设指标:l 硬件:参照国家广播电视演播室建设、设备、管理系列GY/T标准l 数字作品资源容量:300GB 数字作品数量:约1190部 动漫类课件(资料包内容):30小时(以40分钟/部计,约45部)

30、视频类课件:150小时(以40分钟/部计,约225部) 科教专题片:200小时(以15分钟/部计,约800部) 群众原创性多媒体作品:20小时(以10分钟/部计,约120部)3)科普人力资源建设目标在科普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二个科普资源数据库:科普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建立上海市科普人力资源数据库。4)试点工作完成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的试点工作:l 离散分布的区县、学会及科普专业机构的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试点工作l 上海品牌科普活动的数字化试点工作l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市区联动的有效机制的试点探索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并争取尝试在长江三角洲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二

31、)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1、建设成为一个由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以城带乡,以提高上海公民科学素质为主要目的,以科普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相关要素整合、开发、集散、共享和培训、交流、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平台。2、具有面向上海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及社区居民等全社会科普受众群体的社会化科学传播人员和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及其相关机构发展的孵化平台。3、建设成为一个通过科普事业建设和科普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和形成以公益性为主,吸引全社会多元投资主体投入、兴办和参与上海社会科普事业以及科普社会投资项目集聚的平台。4、一个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推动科普文化原创及其相关产品研发、集聚、传播和市场化运作的平

32、台,并为上海内容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和人才的平台支撑。5、建设成为适应公众多元化科普文化需求、集科学普及、文化娱乐、终身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三)项目建设的创新思路以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科普文化资源中心之一为努力目标,以“文化科普”丰富和拓展科普的内涵和外延,为上海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的实现,建立具有科学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态;以“创意科普”来实现科普创新与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上海产业、经济发展增长模式转变的结合,促进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品牌科普”作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凸显科普资源的文化特征和时代感,提升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

33、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立意,形成科普资源“文化”和“创意”的亮点。文化科普:激活科普的文化元素,将科普资源转变为富含文化的科普资源产品和服务,迎合和创造上海市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将上海科普资源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全国科普资源中心之一目标建设中的文化资源形态的亮点之一。创意科普:注重科普资源内容、作品的原创。注重科普传播手段的创新。促进科普创意人才的辈出。科普资源共建和合作的机制创新。以创意科普促进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品牌科普:“品牌”是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程的重要无形资产。一定程度反映了工程的知名度以及它所提供服务的特色,科普品牌的打造有利于号召社会各界,并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品

34、牌优势提供相应的科普服务,也便于公众熟悉不同类型的科普资源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利用和体验自己感兴趣的科普资源。上海科普资源中心的品牌建设、打造和运作是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四)项目实施主体项目牵头部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项目责任部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院(五)项目建设实施的原则1、充分体现上海特色和创新原则。2、统一领导、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联合共建和资源共享的原则。3、注重效率

35、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六)项目相关名称的定义1、科普资源科普资源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益及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2、科普资源的类别科普资源可以按不同的角度和分类方法进行不同的分类,本报告对科普资源的分类则是从有利于科普实际工作开展的角度,在参照中国科协对科普资源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科普资源分为:科普信息资源、科普实体资源及科普人力资源三大类。3、科普信息资源科普信息资源是指主要以文字、图像、声音等传播科技信息的资源,包括科普书籍、报刊、杂志、科普声像和影视、科普网站、多媒体和科普光盘等等。4、科普实体资源(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是指以物

36、质存在形态及变化过程来传播科技信息的科普资源,包括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科普基地、学校和科研院所可向社会开放的实验室等资源。5、科普人力资源是指从事科普的各类科技人员、专家、科普创作人员及其他科普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技术工程师、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科普创作人员、科普志愿者等。6、科普资源共享是指上述各类资源的拥有主体或个人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资源拥有主体之间、资源的拥有主体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共同收集、开发、整合、集散、共享培训和服务、利用科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普工作者和社会科普受众科普需求的全部活动。7、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是

37、指一个能全部支持科普资源建设(收集、开发、筛选、整合、集散)、共享、增值应用、增值服务和运营管理的资源共享体系。四、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内容(一)科普信息资源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建设将坚持精品、权威、实用、全面的原则和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以7个学科专业为率先重点切入,最终覆盖14个学科专业范围的,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及应用“四科”提升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整合、采集、开发(包括原创和二度开发)等方式,建设各类科普信息资源库。1、各区县、各系统的各类可控、可共享的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其中重点以原创性的科普信息资源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包

38、括以下部分工作内容:l 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课程的“资料包”及其多媒体配套开发l 中医中药典故科普文化剧本创作l “网上学会”科普课堂建设l 国外优秀、经典科普传媒作品介绍信息库2、争取每年产生优秀原创科普文化作品(或产品)20部(项),每年开展12次科普文化原创作品(产品)资助、评比和奖励活动,力争在上海的“电视节”、“电影节”、“动漫节”等文化活动和赛事中设立鼓励科普文化作品原创的专门奖项。3、收集、汇总并发布在上海举办的各类科普讲座、科技展览、学术论坛等相关信息。2008年末,通过本项目建设所发布的上述相关信息占全市信息的百分比要达到50%;2010年末,应达到80%。通过与上海各大高校、科

39、研院所、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汇集并普及上海高新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并为科普作品的原创积累和提供原始素材。4、争取市委宣传部相关政策的支持。要求相关传媒以宣传科普文化作品为主要内容,开辟一定的版面、栏目和时段,加强科普氛围的营造。(二)科普实体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化科普实体资源的建设主要内容是根据网络时代公众科普文化需求的特点,采用增量委托开发定制、存量虚拟集成等多种途径,实现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中的部分实验室)等有形科普活动载体资源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开发、集成与共享,建设形象生动、趣味互动和具有体验感的网络科普实体资源。1、实现科普场馆网上游。从现有上海科普基地联合

40、会163家会员单位中,平均每年精选出科普场馆和基地各10个,建设成数字化科普场馆和基地。2、建立为市民的科普文化场馆(基地)的参观、旅游提供票务、场馆活动、资源介绍、交通、住宿等相关服务指南的“科普114”呼叫中心(Call Centre);集成国内外科普场馆和基地的网络资源,同时开发各类科普场馆网上服务功能。3、建立上海科普新媒体演播中心,包括:l 补充、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类型结构,健全数字视频科普实体资源基础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容量 250500GB),并扩大其社会共享功能。为科技媒体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化视频类科普产品的开发、生产创造条件;并可作为科普教育、示范体验的专题性科普

41、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现场观摩、了解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节目录制、编辑、转播的全过程。l 实现数字视频科普服务的技术化、专业化,数字视频科普从业人员的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数字视频的科普能力。l 以演播中心为平台,培育视频科普人才队伍,从而进一步调动广大市民参与视频科普的积极性,扩大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普及度。l 体现上海科普运作的完整性,为上海品牌科普活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广服务,展示作为全国最发达城市的科技团体组织的形象。(三)科普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采用包括网络手段在内的各种形式为社会培训各类科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上海科普人才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科普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网络

42、数据库,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普人力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程度。1、开发、集成各类数字化科普教育和培训课件资源,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普人力资源,搭建数字化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开展专业和业余科普创作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2、建设上海高校科技辅导员队伍。每年为上海高校培养80名专业科技辅导员,以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每年为上海中小学培训科技教师2000人次,以提高科技教师的专业素质;每年培训上海专职科普工作者5000人次;每年培训社区科普志愿者20000人次。3、建立科普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建立上海科普人力资源数据库,并公开为社会提供服务。(四)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

43、建设试点工作除开展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常规基础工作之外,还要在市、区县、学会及专业科普机构进行试点推广和应用,以点带面、滚动有序地推进本项目。1、上海品牌科普活动的数字化试点工作上海市政府一直重视上海科普事业的发展,并给予了持续有效的财政投入,也对大型科普主题活动的举办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持,在大型科普活动的运作方面也在进行不断的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科普活动(如上海科技节(周)等),但由于科普活动的即时性等特点,使得一些优秀、经典的科普品牌活动资源未能得到广范围和异地延时的有效共享。作为本项目建设内容之一,将实现对上海优秀科普品牌活动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资源化处理,通过数字化多

44、媒体等技术的二次开发和创作,建立上海品牌科普活动项目数字资源库,实现科普活动资源的社会化共享。计划完成包括上海科技节(周)、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名家科普讲坛、科普天天谈(科普990)、英特尔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国际科技博览会和明日科技之星等品牌科普活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各区县至少要完成一个品牌科普活动的数字化建设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共享。2、市区联动机制的试点探索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范围内的科普资源共享,本项目将试点探索市区联动的有效机制,建立一种不受条块限制的科普资源社会化可持续共享的创新机制。在各级分中心和基层资源的共享点建设上,将充分利用市文明办等部门、各级学会以及相关科普机

45、构已经投资建设的内容资源和网络设施,通过三级组织保障网络的形式来组织实施。项目一期将先在黄浦、徐汇、长宁、闵行和浦东五个区,市医学会、市营养学会、市航空学会、市机械工程学会、市计算机学会、市电子电器技术协会、市反邪教协会七个市级学会以及上海科技报社、动手做报社、上海科普出版社、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四个专业科普机构展开试点工作。打造诸如“数字长宁”、“中医药浦东”、“航天闵行”等精品特色项目,并实现全市共享,从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辐射至全市范围。五、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网络平台建设(一)网络平台设计目标网络平台设计目标是:以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平台,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节点的

46、各种形式的科普信息服务资源,整合为一个单一的(虚拟的)系统,提供给上海市公众和科普工作者使用;创造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交流合作环境,推动科普知识传播与创新。上海市目前设有19个区县和约220个街道乡镇,该平台的建设可将国内以及世界各地的科普信息传入多媒体数据库,以供各社区和街道的受众群体共享。数据库可提供多级分类查询功能,包括全文检索、二次检索中英文图片、文字,也可提供音像多媒体混合检索,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普资源共享的功能。数据库将整合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报刊及文献资料等资源,其便捷的检索功能,能为上海市各区县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信息服务。该平台的多媒体数据库,包含多种存储媒体,如光盘、磁盘

47、、半导体存储器等。需要存储的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类型。将涉及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网络平台建设将采用面向服务的思想,以数据库为主要数据资源,基于P2P框架结构,构建一个面向多领域并支持动态数据集成的,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网格平台,并应用网格的高效处理能力,为分布、自治、异构的数据库资源的有效管理、动态数据集成和分析处理等提供一个良好的使能环境,透明地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二) 技术现状当前数字图书馆等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基于Internet/Web技术构建,而Internet/Web具有资源分散性、缺乏统一

48、管理等先天不足,使得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和集成的知识服务体系变得十分困难。网格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一种新兴技术,它将高速互联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传感器、远程设备等融为一体,为科技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资源、功能和交互性。互联网主要为人们提供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通信功能,而网格功能则更多更强,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等其它资源。网格技术的出现是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共享设施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网格技术内涵包括集成分布异构数据资源,形成单一虚拟的数据访问、管理和处理环境,为用户屏蔽底层异构的物理资源,建立分布海量数据的一

49、体化数据访问、存储、传输、管理与服务架构。可以充分整合资源、集成服务。基于网格技术的资源共享平台与三代互联网技术特点对比,网格技术具有如下优势:l 传统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 网实现了网页的连通,网格技术可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含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统一管理。l 基于网格技术,实现分布异构资源聚合。l 异构数据源作为网格插件接入,即插即用。l 异构数据源虚拟同构、透明使用,对用户屏蔽底层物理细节。l 各结点分布协同工作,负载均衡、部署灵活。l 基于知识网络链接技术,深度整合资源,构筑统一信息资源体系。l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集成基于网格资源构建共享平台核心优

50、势:l 网格数据库技术l 知识网络链接技术l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l 概念关系词典l 资源优势、用户优势数据网格是基于广域网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管理、访问和共享的系统。数据网格是随着公有数据库资源的丰富而提出的概念,是以数据库为主要资源的数据网格系统,可为上述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一方面,利用网格环境的高效处理能力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整合,并有效地利用已有的众多的数据库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为网格内实现数据库资源的有效管理、分布数据的集成优化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科普信息量增长迅速,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网格平台

51、包括众多公共有效的数据库资源,如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深层Web数据查询领域等。地理上广泛分布的用户都希望能够按需地、透明地访问和使用这些丰富的数据资源。本项目通过开发网格中间件,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异构科普数据的统一访问问题,通过元数据技术探索异构数据库的集成和整合问题,并通过网格信息服务的方式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利用网格的高效性能实现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共享,按需为用户提供增值的服务。针对网格环境的动态性、自适应性和高效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库资源的动态、自治、异构等特性,方便科普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共享的效率和数据的利用率。(三)网格平台框架结构1、总体设计(见下图1. 平台

52、资源管理软件框架图)该抽象层次中最底层的是资源层,代表的是实际可被使用的各种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用户资源)的结合体,如PC、小型机、工作站、大型服务器等;而中间层就是所要实现的局部资源管理软件,并将其部署在某一节点,所要做的便是将前面资源层所涉及到的那些资源能够通过本软件被有效的使用和管理;而本系统则通过一系列的接口(比如API、功能界面、协议等)将各种功能提供给外部用户和或其他外部软件或是模块。2、总体框架资源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本项目考虑到资源的异构性,对可能出现的资源统一抽象封装成服务从而实现异构性的有效屏蔽。异构资源管理软件以资源信息注册池和网格服务容器的实现

53、为核心,其中服务容器负责服务的发布、查询、调用,资源信息注册池负责统一封装的网格资源信息的注册、维护,为服务容器发出的资源请求提供资源信息以便调度。本项目通过资源监控模块实现对整个局部资源管理区域内的资源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并通过网格安全模块来保证资源使用的安全性。本项目最终将对外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和接口,方便用户提交任务到网格系统运行以及用户实现在现有基础上的其他应用。图2. 平台资源管理软件框架图整个项目的工作的开展将主要围绕上述设计框架进行,在其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各个功能模块,同时考虑与其他相关网格模块的结合,实现的高效、合理、稳定的科普资源共享管理平台。3、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科普资源平台架构

54、互联网、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技术未来宽带网络的主流技术。赋予宽带应用更多互动性。 1)采集端内容提供者由专门的内容制作室构成,制作室里要有良好的科普节目源和设备,如视频压缩设备、节目制作设备以及教育电视等,这些节目源应由压缩编码系统将它们压缩成符合MPEG-1、MPEG-2的视频,以便能在系统中正确地放出来。现场活动的直播,直播信号通过局域网上传到总公司的中心机房,实时发布。2)发布端各单位内部发部是通过组播实现,同一网段进行一路信号的组播。并上传一路至总部的总中心机房,不同单位的用户可以局域内观看。每个单位中心机房有自己内部的视频点播服务器。

55、3)流媒体平台合理贴切的后台管理流媒体服务平台支持多种种角色。每种角色均可提供多用户远程管理。系统支持对会议、业务培训、活动、影视等内容划分级别,以及用户分级功能,系统限制只有当用户级别大于对应节目级别的时候,该用户才可以访问该级别的影片。如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访问的权限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问权限,在系统中可以设定相应的区别。系统由科普内容资源提供者、服务器、网络和终端组成。服务器是沟通用户和节目的桥梁。节目提供者不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用户通过分配网络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用户的申请先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分析用户的需求,从节目提供者或服务器上调取相应的节目内容,将它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下面对它们分别进行介

56、绍:4)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是实现内容视频点播的关键设备。因此对于视频服务器的存储容量、IO带宽、响应时间、网络连接能力及每个视频流的开销都有特定的要求。它主要由存储系统和建立在其上的各种控制器管理系统组成,其目标是实现压缩媒体数据的存储,以及按请求进行媒体信息的检索和传输。视频服务器与传统的数据服务器在很多方面有显著的不同,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以求能够支持新功能,例如:媒体数据检索、信息流的实时传输以及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工作。交互式的VOD系统的服务器还需具有诸如用户实时请求处理、允许控制、支持VCR服务(如暂停、重放、快进、倒带)等功能。5)网络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网格平台支持拥有科普资源有关市、

57、区(县)共建部门和单位建立数据库和门户网站,形成统一的数据共享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各区(县)的社区、街道乡镇等公众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所以,科普资源共享网格平台是一个通过综合接入、综合交换、综合传输、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综合业务的综合宽带网络。宽带网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3大部分。宽带传输网的主要代表是以SDH为基础的大容量光纤网络,宽带交换网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网或ATM网络,宽带接入网主要有3种技术:一种是基于电信网络的数字用户接入线路ADSL;还有一种是在有线电视网CATV上传输宽带数据;另外一种是局域网,通常以IP方式传输宽带数据;最后一种是利用微波、卫星、红外等传输手段向

58、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科普资源共享网格平台的框架如下图所示。a.组网原则l 多业务能力:支持数据、语音、视频业务。l 实时性:网络时延小,适应大容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的传送。l 高可靠性:运营商的网络节点有多路由自动迂回,设备结构采用冗余配置。l 业务质量:数据、语音、视频业务在网络中要高质量传送,网络支持QoS技术。l 可扩展性:线路带宽可平滑升级。l 安全性:信息在传输通路中要安全。l 经济性:尽量提高租用带宽的利用率,降低带宽的作用费用。b.网络连接技术选择对于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网络来说,选择何种技术直接决定了网络的基本性能和业务种类,因此,正确地选择连网技术是我们必须首

59、要考虑的。现今,在网络连接技术方面技术繁多,但对于要求千兆以上的骨干网络一般采用高可靠的光纤技术,我们认为租用光纤线路组建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网络是较为可行的方案。具体到光纤线路,我们认为选择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序列 )是现阶段较为成熟的选择。SDH是一套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的结构等级,而SDH网络则是由一些基本网络单元(NE)组成的,在传输介质上(如光纤、微波等)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传送网络,它具有全球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NNI)。SDH采用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

60、等级,称之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同时,SDH具备灵活的复用于映射结构,允许将不同级别的信号经处理后放入不同的虚容器(VC-n)中,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SDH在组网时采用了大量的软件功能进行网络管理、控制及配置,具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尤其是在环形网、网状网等网络中应用时,可进行灵活的组网与业务调度,可实现高可靠的网络自愈。SDH的特点: 由于采用了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使低阶信号和高阶信号的复用/解复用一次到位,简化了处理过程和电路单元,省去了大量的有关电路单元,从而改善了网络的业务透明性。 SDH 网可容纳各种数字业务信号,因此具有完全的前向兼容性和后向兼容性。 由于

61、具有全球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并对各网络单元的光接口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从而使得任何网络单元在光路上得以互通,体现了横向兼容性。 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使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与指配能力大大加强,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可实现对各网络单元的分布式管理,同时也便于新功能和新特性的及时开发与升级,促进了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 虽然在理想情况下,网络中各网元都由统一的高精度基准钟定时,但实际网络中各网元可能分属不同的运营者,在一定范围内是能够同步工作的(同步岛),若超出这一范围,则有可能出现一些定时偏差。SDH采用了先进的指针调整技术,使来自于不同业务提供者的信息净负荷可以在不同的同

62、步岛之间进行传送,并有能力承受一定的定时基准丢失。 SDH 引入了“虚容器”的概念,所谓虚容器(VC)是一种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信息结构,当将各种业务信号经处理装入虚容器以后,系统只需处理各种虚容器即可达到目的,而不管具体的信息结构如何,因此具有很好的信息透明性,同时也减少了管理实体的数量。 采用先进的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DXC)等设备,使组网能力和自愈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降低了网络的维护管理费用。 产品标准成熟完善,兼容性好,国际通用。c.网络连接设备选择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网格平台是一种旨在向广大市民普及科学知识的载体,所以其用户有一定的多样性,包括各种科普场馆,街道的科普中心和广大的市民群众。因此网络必须要有多样的接入技术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要。以太网接入方式:上海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网络主要的接入方式将是以太网接入方式。以太网接入方式是使用最多的接入方式,在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网格平台建设中,各个接入层交换机的功能是解决多服务信息流的汇聚,将各级科普资源市、区分中心内的所有信息点连接起来,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都汇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