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30415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364.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1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布置预习】:1、 朗读课文2遍;2、 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不少于10句;3、 抄写预习提示上的字词3遍。【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憧憬 裨益 诠释 斑斓 真谛3、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三、新授1、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2、 (1)布置自学任务:3、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为

2、谁打开一扇门;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2)学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者巡视。(3)讨论、启发。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2、学习第一部分(14节)(1) 学习第

3、12节: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2) 学习第34接: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 中心句;(第12句) 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4、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3) 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4) 学生齐读第4节。四、当堂训练: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从而热爱文学;2 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悟文学的魅力。【布置预习】:熟读6-11节,并抄写其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准备参加朗读比赛。【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三、新

5、授:1、 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2、 指名回答。3、 学习第6-11节:(1)学生齐读。(2)布置自学任务: 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 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

6、) 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2) 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4、 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四、当堂训练: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五、布置作业:1、 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2、 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板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议论大门 门 引出话题以理激人初识大门 文学之门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打开大门 打开文学之门 对话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繁 星【教学目的】 1、 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

7、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3、 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第一教时 1、 出示课题: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2、 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3、 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8、4、(放幻灯)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5、(放幻灯)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7、朗读总起句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板书: (从前) 家乡庭院(三年前) 南京菜园(如今) 海上舱面9.学习第一段:(1) 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 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

9、切。板书:亲切10.学习第二段:(1) 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5) 有感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6) 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

10、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板书:更亲切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第二教时(一) 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二)过程:(1)(幻灯)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2) 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3) 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11、(4) 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5) 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6) 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7) 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8) 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9) 汇报、小结。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 船【教学目标及重点】一、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

12、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讲授母亲一、介绍写作背景。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学生理解诗歌的所包含的情感。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授纸船一、 导入新课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二、 教学新课(一)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二) 重点学习与

13、训练1. 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关键词语有: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

14、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 含着泪叠的 载着她的爱和悲哀、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四)梳理、总结、扩展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

15、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准备: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教学成功的花一导入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别人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

16、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3 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4 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二课文内容讨论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参考小结: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

17、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四当堂背诵五作业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二)教学成功的花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

18、么特征呢?参考答案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参考答案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四作业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 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2、 认识生命的意义

19、、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时数】: 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 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4、 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学生: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教学过程】:一、 了解作者,导入新课教师投影作者“雨果”,

20、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二、 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三、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四、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五、 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

21、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六、 研究性学习:() 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探究练习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22、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七、 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八、 布置作业: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教学建议: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

23、自主学习的目的。资料搜索: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

24、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 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2、 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设想: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

25、,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教给方法,归纳整理。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1、齐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3、学生自读。4、同桌互读。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时间 内容 备注2003911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

26、有欲买履者欲(且):想要,打算。郑国 想要(l)鞋子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du)量长短(du)量长短度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尺码而置之其坐置之不理同“坐”,座位。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三、 布置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第二课时一、导入二、 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听录音,听清读音、 正音涉 坠 遽 契 惑、 散读,读准字音、 齐读、 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复述故事大意四、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1、 掌握下列词

27、的意思涉江:渡江 其:他坠:落、掉 遽:急速契:同“锲”,刻 是:这里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求:寻找 行:走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2、 再读课文五、 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六 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1、 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 结果找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

28、件事有何看法?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5、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八、作业1、 背诵全文3、 练习册作文训练训 练点:写真事,说实话训练目标:1、通过习作,让不熟悉你的人(新的老师、同学)能了解你的思想、为人、志趣和性格乃至不足,明白写好自已是写好生活的第一步。 2、写自己时要“真”,能写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训练重点:内容真切,材料典型训练题目:自拟题目 。(如:向你介绍我;这就是我;自画小像

29、;我等。)要求:1、实话实说,不虚假;2、以第一人称写;3、选有代表性的材料;4、不少于550字。)课前准备:打印辅导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训练时数:二导写过程一、导入激趣: 叶圣陶说:“作文即是生活。”作为初学写作且涉世不深的你,想一下子就用自己的笔写好世界、写好生活是十分困难的。那么从何处下笔呢?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来写,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写自己是写好生活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可为你将来写更广阔更深刻的生活打下基础。从写自己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人很多,如鲁迅、高尔基现在,你想了解别人吗?你想让别人认识你吗?请你拿起自己五彩的笔,向不熟悉你的人介绍自己。二、明题定标: 向新的老师、新的同学

30、介绍我。(题目自拟) 要求:写真事,说实话。三、知识导航: 合作探究:写好本文,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1、内容要真实。“真”就是实话实说,写自己真实的经历和见闻、真切的思想和感受,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因为“真”是作文的生命。 2、要写出人物自身的特点,即有个性。介绍自己,有很多的事可写,写时应选最能体现自己的思想、为人、志趣和性格的材料,不记流水账。 3、要详略得当。写前,要定好一个中心,然后紧扣中心写。能突出中心的就详写,其余的可略写或一笔带过。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无主题,无特色,其结果,不但写不好自己,还倒了读者的味口。 板:内容:姓名、年龄、籍贯、外貌等(略) 思想、性格、为人、爱好、特长

31、等(详) 缺点和遗憾(可写可不写) 4、要线索清晰。通常情况下,按人物的出生、成长、成才的顺叙方法写。 总结:介绍自我,要尊重事实,实话实说,不凭空想象,也不夸大其辞 ,言过其实。要抓住“我”经历中的主要事情来写,写出个性特征及身上闪光的东西。四、范文引路: 我时光如流,转眼之间13岁的烛光即将点燃。在记忆的长河中采集几朵浪花,将思绪倾注于笔端,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我自已。我叫艾学习,男性,1992年出生,家住建湖汇文路234号。我高兴时开怀大笑,无拘无束;文静时腼腆羞涩而又含蓄;有时像个不拘小节、直言不讳的假小子;有时又是充满幻想,追求超脱与不凡的少女。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复杂。引用琼瑶书中的话,真

32、是个矛盾的综合体。我喜欢真挚与坦率,我贪心地渴望得到每一个人的友爱与帮助;我珍重友情,决不轻易放弃朋友。有一次,由于我不小心将同桌的小秘密告诉别人,她知道后,气呼呼地训斥我是个快嘴的人,就再也不和我搭话了。我后悔,我自责:自己没有付出真心,别人怎会视我为知已呢?我要追回往日的友谊,我向她道歉。她拿起我悄悄夹在她书中的信,我赶忙低下头,装作看书,窥视着她的表情。 她凝视着我给她的纸条许久。我伸手去紧紧握住她因激动而在颤抖的双手,顿时一切的不快都随着这心灵的沟通远去 偷偷记下父母的生日,在那天奉上女儿的孝心生日蛋糕与填上祝词的贺卡。爸爸妈妈看着礼物,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不买这些,爸爸妈妈也明白你

33、的心意。真是个傻孩子!”我是个很普通的女孩,没有漂亮的名貌,也没有出众的特长。但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温暖别人,不懈地追求自我的价值,塑造一个完善的自我形象,去赢得更多人的喜爱。阅读探究: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例文中“我”的个性特征。文中的“我”待人真诚坦率,刚柔相济,感情丰富细腻,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善待他人的人。2、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文章先介绍自己的个性特征,而后围绕一件事情着重介绍自己个性中追求友情、真诚的特点。五、构思点津: 首先,明白“为何写”。让新老师、新同学了解你。 其次,确定“写什么”。(见三3板书) 再次,构思“怎么写”。横向组材。用并列式结构,选取几件事,写出

34、自己几方面的特点。如:用一个事例反映我性格开朗,遇事从不计较;又一事例反映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一个事例写我学习认真,一丝不苟。这样可把一个复杂的我介绍清楚。纵向组材。以时间为序,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如:小时候我淘气、顽皮,经常犯错误,惹父母生气,找老师麻烦;然后用几个材料,写出自己如何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学生。这样读者能很好地了解你的情况。 板:结构:1、可用并列式 2、可以时间为序六、自主完成: 1、占有材料:填写下表。姓名性别生日籍贯学历性格爱好特长理想事迹 互动交流:教者向学生作简要自我介绍。学生进行简单自我介绍。可以说名字,谈家庭;也可以讲个性,展特长。互作评点,力争体现出真

35、“我”。2、选择材料:想一想“我”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方面,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要选取最具个性特点的材料,展示“我”的个性特点。 3、构思拟稿。应不拘泥于先写外貌、再写一两件事的写法,可以是自我介绍式的自白,也可以是个人简历式的小传;可以是讲故事式的生活回顾,也可以是内心反省式的人生感悟;可以选取一两个侧面,也可以从多角度写作。 教师巡查并个别指导。七、改稿誊抄。附:板书拟设: 要求:写真事,说实话 题目:自拟(如:向你介绍我;这就是我;我这个人;自画小像;我) 姓名、年龄(出生)、籍贯、外貌等(略) 内容:思想、为人、性格、爱好、特长等(详) 缺点或遗憾(可写可不写) 结构:可用并列式,也可

36、以时间为序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往事依依 2课时幼时记趣 2课时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伟人细胞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

37、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

38、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四、

39、教学过程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1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2 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

40、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讨论、交流第四块:学习评价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 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自我反馈2 小结:自我小结六、往事依依于漪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2、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3、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41、表现精神生活。三、教学安排:课时第一课时一、 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二、 集体朗读课文。三 、字词 :1、注音:涟漪( )徜徉( )水浒( )水泊( )停泊( )浩淼( )歌咏( )重读( )阴晴雨晦( )镌刻( )谆谆教导( )绚丽( )2、解释造句: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四、名句积累:年华似流水徜徉于山水之间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五、 作业:1、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检查作

42、业: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三、教学过程:1、 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4、设置问题情境: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

43、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5、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 :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明确:往事(板书)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明确: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话题二: 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明确: 相同点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

44、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不同点: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话题三: 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

45、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5、学生与老师对话: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话题二:全班交流 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注意: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6、学生与学生对话:话题 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明确: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

46、爱自然。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话题一 :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明确:举例1: 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举例2: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教师稍加把握即可。)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2、作业本六、教后反思:七、幼时记趣沈复教学目的:1、借助注释、词典,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3、认识观察

47、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教学难点: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2、疏通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

48、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3、探究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明察秋毫 故 和 拟 强 怡然 称快 其 必 之 则 然(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

49、)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 其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之 盖 拔山倒树;(3)特殊句式: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以为 为所8、齐读课文9、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10、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2)课后练习二第二课时课时设计: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教学步骤:1、复习:(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怡然称快 鹤唳云端(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

50、:故时有物外之趣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3)根据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独立描述,教师稍加评点,鼓励为主。)5、齐

51、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8、作业:(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9、教后反思:附 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1、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2)鹤唳云端2、神游山林: 观察仔细 想象奇特3、鞭打蛤蟆:八、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

52、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际遇:遭遇(多指好的)。尘缘(yuan2):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实世界里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穹窿(qi6ngl6ng):指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此指无边的天空。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涉足(She4):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徜徉(chang3yang3):安闲自在地步行。絮语(xu4):絮絮叨叨地说。犀利(xi1):(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古朴:朴素

53、而有古代的风格。凝重(ning2):凝固而又沉重。安恬(tian2)安详恬静。撷取(xie2):摘下,取下。惆怅(Chou2 Chang4):伤感,失意。沉淀(dian4):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呜咽(ye4):低声哭泣。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白驹过隙(Xi4):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前飞越细小的缝隙一样。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

54、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三、理解课文: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合理。2提问: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要求学生

55、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第一部分:“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

56、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

57、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3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四、小结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