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27343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带给你不一样的东西!二 八 届 毕 业 设 计西江大桥设计学 院:公路学院专 业:桥梁工程姓 名:xxx学 号: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时间:2008年6月11日二八年六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 xxx 学院(部) 公 路 学 院 专 业 桥 梁 工 程 班 级 21020401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2102040102 4 月 28 日 至 6月12日 共 6 周指导教师(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2008年 04月 24日一、设计内容(论文阐述的问题)1、方案比选。2、推荐方案的桥型布置、一般构造、预应力体系、施工方案。3、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各种作用效应计算。4、承载能力

2、极限状态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弹性阶段截面应力组合。5、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验算。6、绘制上部结构的一般构造图、钢结构构造图及施工示意图。7、编写设计计算书。二、设计原始资料(实验、研究方案)(一) 设计条件:1、桥梁跨径布置:自行确定。 2、设计荷载:公路一级。3、桥面宽度:(双幅)净215m+2.0m+20.5m (防撞拦) 4、桥面横坡:2%。5、通航要求:20.0m200m。 6、桥梁为直线桥,竖曲线自行确定。7、材料:钢材采用Q345,Q370;混凝土:50号;预应力钢筋:j15钢绞线,极限强度1860MPa; 非预应力钢筋:直径12mm的用级螺纹钢筋,直径12mm的用

3、级光圆钢筋;锚具:HVM锚或OVM锚。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论文完成后提交的文件)(一) 计算说明书部分:设计计算书一套。由中、英文摘要、设计说明、计算内容三部分组成。摘要要写清设计概况及主要内容,设计说明要写清设计背景、技术指标、采用的规范标准、使用的材料、设计要点、施工方法。计算内容的基本原理、公式、参数取值或来源,以及内附主桥上部结构施工程序示意图,主要作用效应图、组合包络图、验算结果以及施工阶段包络图、施工预抛高等。(二) 图纸部分:1、桥梁方案比选图(包括纵、横断面)。2、推荐方案总体布置图(包括立面、平面、横断面)。3、主梁一般构造图。4、主塔一般构造图。5、桥梁施工程序

4、示意图。四、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安排序号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日期(教学周)1 方案比选 92 桥型布置、主梁尺寸拟定 103 结构建模 114 结构内力计算 12135 验算、调整 14156 结构稳定与动力分析 167 绘制图纸 178 设计说明书、英文翻译 189 准备答辩 19五、主要参考资料1、叶见曙. 结构设计原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2、范立础. 桥梁工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3、周远棣 徐君兰. 钢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4、小西一郎. 钢桥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2.5、林元培. 斜拉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5、004.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7、吉姆辛. 缆索承重桥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8、戴永宁.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钢索塔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9、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MIDAS使用手册R,2004.长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 西江大桥设计课题来源自选项目课题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xxx学生姓名xxx学号2102040102专 业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

6、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各类必修和选修专业课程之后,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为集中和专一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以往的理论教学不同,毕业设计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系统地完成一个工程设计,以期能掌握一个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在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可以继续学习到一些新的专业知识,有所创新。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桥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跨线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对桥下净空,桥梁的建筑高度有很多的限制。这样采用混凝土梁桥、刚构就不能

7、满足这一要求,而斜拉桥确可以满足以上要求。 斜拉桥将主梁,拉索和主塔以不同形式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体系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该桥型有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美观、抗震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之一。现在国内的斜拉桥正向世界一流水平推进,在推进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是施工过程中,未合龙前结构抗风问题;二是斜拉桥梁和塔的稳定问题。前者主要通过施工措施加以解决,后者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得到解决。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条件、经济条件、景观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结合工期要求进一步对斜拉桥

8、、拱桥和连续钢构等进行了进一步比较,最后确定以斜拉桥为推荐方安。2对推荐方案进行结构设计:桥梁总体布置,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拟订结构与构件的几何尺寸,通过midas civil桥梁计算软件建模。3对模型进行索力调整,进行成桥及施工阶段的内力计算,并进行内力组合。4通过手算计算并评价桥梁的抗风与抗震性能。5绘制上部结构的一般构造图、钢筋构造图及施工示意图。6. 编写设计计算书。本次设计拟借助计算机、MIDAS CIVIL软件、桥梁CAD软件、图板、丁字尺等工具。本设计的难点及解决办法:难点一: 结构细部几何尺寸拟订解决办法:参照已建成的相同桥型,相近跨径、桥宽、荷载标准的桥梁的截面尺寸根据方案的具

9、体情况进行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受力、构造、施工等方面的因素。难点二: 结构内力计算解决办法:计算恒载内力时,精确模拟各个施工阶段(安装单元、拆除单元、张拉预应力、移动挂篮等)的受力,反映在结构约束、荷载列向量和总刚度矩阵等随施工阶段而发生变化。悬臂施工涉及到非常多的施工工况,且预加力和徐变产生的次内力的计算较复杂,故设计时可借助桥梁电算程序完成。设计计划用八周的时间来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9周,根据地形、交通环境等条件建立比选方案,进行桥型方案比选,确定以斜拉桥为推荐方案;第10周,查阅有关组合梁的书籍、期刊等资料,根据公路桥规、钢桥规、桥梁工程和组合梁相关资料等进行总体布置、尺寸拟订;第111

10、3周根据所学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知识,利用MIDAS CIVIL软件等进行内力计算;第1415周根据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等的原理进行手算验算与调整;第16周,进行结构稳定与动力分析;第1718周,最后完成计算书书写及图纸绘制。第19周,准备答辩。设计完提交的文件和图纸:1、计算说明书部分:1. 中英文摘要:摘要要写清设计概况及主要内容。2设计说明:要写清设计背景、技术指标、采用的规范标准、使用的材料、设计要点、施工方法。3计算内容:基本原理、公式、参数取值或来源,以及主桥上部结构施工程序示意图,主要作用效应图、组合包络图、验算结果以及施工阶段包络图、施工预抛高等。2、图纸部分:

11、1. 桥梁方案比选图(包括纵、横断面)。2. 推荐方案总体布置图(包括立面、平面、横断面)。3. 一般构造图。4. 预应力钢筋布置图。5. 桥梁施工程序示意图。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注:1、课题来源分为: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学校科研、校外协作、实验室建设和自选项目;课题类型分为:工程设计、专题研究、文献综述、综合实验。 2、此表WS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开题。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西江大桥设计 学院(部) 公 路 学 院 专 业 桥 梁 工 程 班 级 2 1 0 2 0 4 0 1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2 1 0 2 0 1 0 1

12、 0 2 4 月 28 日至 6 月 12 日共 6 周指导教师(签字) 教学院长(签字) 2008 年 6 月 12 日摘 要本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及地理地质情况拟定了三个比选方案:双塔斜拉桥、四跨连续刚构、地锚式悬索桥。经比较将双塔斜拉桥确定为推荐方案,进行了细部尺寸拟定,并利用桥梁专业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简化模型。对全桥在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此外,对全桥进行了稳定分析。最后,根据规范对全桥进行了抗风评价。针对该模型进行了静活载下的内力分析、应力验算及变形验算。经分析比较证明该桥设计计算正确,内力分布合理,符合设计任务要求。关键词:双塔斜拉桥;钢桥塔;结构设计;结

13、构分析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ssignment of design, geographic and hydraulic conditions, three types of bridges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two-pylon cable-stayed bridge, PC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and suspension bridge. After comparing their characters comprehensively, the double-pylon steel cable-

14、stayed bridge is chosen as the main design scheme. Through drawing-up dimension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ibalished by Midas Civil software. The analyse of stress and distortion was conducted both in the complished s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stage. The st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pylom and th

15、e whole bridge was also envalued. Moveover, the work was done to envaluate the resistence of the bridge against wind and earthquake. After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of the stress, distortion of model under dead load and living load, 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design is up to the demands.Key Words: two-

16、pylon cable-stayed bridge; steel pylon; stru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analysis 带给你不一样的东西!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目录第一章 西江大桥方案比选31.1概述31.2比选方案简介41.3方案评价6第二章 总体设计 .72.1技术标准.72.2设计规范及标准 .72.3桥梁总体结构形式. .72.4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102.5计算模型 112.6计算理论.14第三章 斜拉桥分析 .163.1成桥阶段索力确定.163.2施工阶段分析 193.3成桥阶段分析.233.4结构验算分析.32第四章 施工方案简介 .35

17、致谢 .37第2页 共37页参考文献 .37第一章 方案比选1.1概述1.1.1方案比选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和部颁标准、规范、规定和办法;2.使用安全耐久,保养维护方便,行车舒适;3.技术先进可靠,施工方便、快捷,便于工厂化,标准化施工,确保施工工期;4.经济上合理适度,上、下部工程投资适当,节省投资;5.充分考虑堤防要求,满足江堤防洪和跨线的净空的需要;6.尽量减少拆迁、改线的工程数量、降低投资;1.1.2考虑因素1.地形地貌桥位位于长江两侧,属斜坡浅丘及河流阶地地貌。长江两侧为冲洪积河流阶地,阶面高程189220m,向西侧延伸为斜坡浅丘。地形总体南北两侧高,地面坡

18、度较大,坡角约3055,中间为较平缓的长江阶地。2.气象本区位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2.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5,常年平均降雨量118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3.风况桥位位于长江上游,年平均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按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1-89)中全国风压分布图,桥址位于500Pa等压线上,按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桥梁设计风速考虑如下:桥址区100年一遇10min设计基本风速为V10=24.052m/s,施工期间采用10年一遇基本风速19.79m/s。4.地层岩性拟

19、建场地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低液限粘土Q4el+dl、冲洪积低液限粘土、砂土及卵石土Q4al+pl,长江北岸陡坡处第四系崩坡积Q4col的块石土,在两岸斜坡部位有少量基岩出露地表,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粉沙质泥岩。5.规划道路该路为双向六车道,桥梁为直线桥梁,规划路宽33m。通航净空要求为20m200m。1.2比选方案简介根据桥位区水文,气象、地质,通航,防洪等建设条件,结合桥梁建设工期,施工条件,桥面宽度,景观要求等实际情况,适宜的桥型为斜拉桥、连续钢构或悬索桥。在方案设计时,就双塔斜拉桥、连续钢构及悬索桥进行多方案比较。1.2.1方案一:双塔斜拉桥1

20、.桥跨布置该方案为双塔三跨双索面斜拉桥,主桥跨布置为40+160+370+160+40=770m,边主跨比为0.43,塔高92.5,高跨比1/4,采用半漂浮体系,桥面设双向横坡为2%。2.主梁主梁断面采用钢主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拉索锚固处高3m,跨中高3.422m,桥面宽35m,顺桥向每隔5m设置一道横隔梁。3.索塔索塔包括索塔顶部锚固段、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和三道横梁。索塔顶部锚固段、上塔柱和两道上横梁采用Q370钢,中塔柱为钢-混组合结构,中横梁及下塔柱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索塔高92.5m。4.斜拉索该方案采用双索面扇形体系,全桥共设136组斜拉索。拉索最大倾角71,最小倾

21、角为25,斜拉索采用7mm镀锌高强度低松弛钢丝,匹配相应冷铸镦头锚具。顺桥向标准索距为10m,对靠近边跨端头附近的尾索进行加密,索距为7.5m,23.5m。5.基础承台厚6.5m,顺桥向32m,横桥向32m。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2.5m。6.施工方法主桥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引桥为预制拼装法。1.2.2方案二: 四跨连续刚构1.桥跨布置主跨跨径:150+270+270+150=740米,边主跨比:150/270=0.56。2.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形截面,桥面采用双幅桥面,单幅桥面宽17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3.基础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2.5m,桩中心距5.75m。承台为矩

22、形承台,厚为5m,承台尺寸为26.616m,采用C40混凝土。桥墩采用双薄壁空心墩,外部尺寸49m,壁厚0.5m。4.施工要点1.桥梁上部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施工,施工时要对称浇注,应注意立摸高程的合理设置,准确控制悬浇高程,主梁边中跨合拢高差应控制在cm以内。2.施工后的主梁备用预应力束孔处理如下:顶板束孔灌浆封填,底板束孔留下备用,但不穿预应力束。3.箱梁悬浇施工时在底板上的施工孔不封堵,作为箱梁的通气孔。采用悬臂拚装法施工。1.2.3方案三: 地锚式悬索桥1.桥跨布置跨径布置为: 200+600+200=1000m; 边跨与主跨跨度比为200/600=0.33,垂跨比f/L=60/600=1

23、/10。2.主塔主塔采用门式型混凝土桥塔,桥面以上塔高66.25m,桥面下设一道横梁。塔柱为变截面矩形混凝土塔,外形轮廓尺寸为4.86.4m(顺桥向)5m。3.加劲梁:主梁断面采用扁平钢箱梁的形式,桥面净宽33m,钢横梁桥中线处高2.80m,顺桥向每隔5m设置一道。4.吊杆:全桥共设长短吊杆81根,吊杆间距12m,由镀锌高强低松弛钢丝束构成。5.锚碇:采用重力式锚碇。6.基础:采用钻孔灌桩基础,承台厚6.00m,矩形为24m24m,有16根桩,桩径2.5m。.7.施工: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先架设主梁,再搭设主缆,悬挂吊杆,成桥。1.3方案评价根据桥梁设计的原则“适用、经济、安全、美观”及桥型方案

24、应满足结构新颖、受力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的原则对以上三个方案进行评价。方案一:双塔斜拉桥是斜拉桥体系中采用最为广泛的形式,索面为双索面倾斜布置,具有很好的抗扭、抗风性能。索塔顶部拉索锚固区采用钢塔段可以减小基础工程量,提高抗震性。桥面体系主梁受轴力和弯矩,支撑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拉索的作用相当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若干弹性支撑,从而大大减小了梁内弯矩、使主梁内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桥梁跨越能力显著增大,。斜拉桥是超静定结构,使用性能好。主桥桥面连续,无伸缩缝,行车条件好。方案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线条明快流畅,与周围景观搭配协调。此桥采用平衡悬臂施工法,由于结构上墩梁固结,为多

25、次超静定,次内力较大。为减小次内力的敏感性,必须选择抗压刚度较大,抗推刚度较小的单壁或双壁的薄壁墩,使墩适应梁结构的变形。通过加大梁根部梁高,可以使正弯矩减小,主梁大部分承受负弯矩,施工较简单。修建时须采用高墩大跨,当墩的高度较矮时将受到限制,对基础要求较严格。对连续钢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分析表明:由于边主墩较矮,在恒载、活载及温降工况组合下,虽然采取了边跨配重措施,边跨主墩仍产生巨大的偏心弯矩,边主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若抬高桥面标高加大边主墩高度以改善受力,势必增加引桥长度,经济上无可比性。方案三:地锚式悬索桥跨越能力大,轻型美观,抗震性能好,但该桥位处受地质条件限制需要巨大的重力式

26、锚碇,占用桥端空间多,而且对施工要求高,满堂支架架设主梁时,影响通航,另外,需建造较高的桥塔,施工难度较大,否则桥塔的景观性差。近年来,我国在斜拉桥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建设经验。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斜拉桥多以混凝土材料为主,钢材选用较少,桥塔材料除南京三桥外基本上也都为混凝土塔,从长远来看,由于混凝土材料拆除后不可再用,对环境污染大,且混凝土材料的延性差,抗震性能指标较差。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考虑桥梁是技艺结合的产物,与周围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故最终决定采用双塔斜拉桥方案。第二章 总体设计2.1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2)桥面宽度 215m

27、 +2.0m(中央分隔带)+20.5m(防撞栏杆)=33m3)设计荷载 公路I级4)桥面横坡: 2%5)设计年限 100年2.2设计规范及标准依据的规范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部发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部发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部发布) 斜拉索热挤拉索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交通部发布)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1966-12-01)2.3桥梁总体结构形式2.3.1.结构设计材料参数1. 普通钢筋采用I级和II级钢筋,其技术标准符合国家G

28、B 13013-91和GB 1499-91的规定。2. 预应力钢铰线采用j15钢铰线,公称直径15.24mm,标准强度1860Mpa ,弹性模量为1.95*105MPA,锚具采用OVM15-22型群锚系列及相应钢铰线匹配的成套产品,包括锚垫板、锚头、夹片和螺旋筋等。4. 钢材钢板梁横梁及防撞护栏立柱采用符合GB.T1591-94要求的低合金钢Q345-D,纵梁采用Q370,防撞护栏横梁采用符合GB/T 1591-94要求的低合金钢Q390-D。高强度螺栓应符合GB 3077-88的要求,螺母及垫圈应符合GB 699-88的要求。普通螺栓应符合 GB 700-88或GB 3077-88的要求。5

29、.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结合焊接工艺,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进行选择,保证焊缝性能不低于母材,工艺简单,焊接变形小,所选焊条,焊剂,焊丝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CO2气体保护焊的气体纯度应大于99.5。6 斜拉索钢丝及锚具斜拉索采用直径为7mm的镀锌高强度低松弛钢丝,应符合GB 5223-85的要求。冷铸锚锚杯及螺母采用40Cr,抷件为锻件,符合YB/T 036.7要求。2.3.2.结构形式根据桥位区水文,气象、地质,通航,防洪等建设条件,结合桥梁建设工期,施工条件,桥面宽度,景观要求等实际情况,跨径布置为40(端锚跨)+160(设辅助墩51+109)+370+160+40770m。方案总体结

30、构形式为采用半飘浮体系。主跨L1=370m,边跨L2=160m,L2/L1=0.43,且距边跨51m处设一辅助墩,以改善梁的受力性能。主桥在索塔处设置12.5MN的盆式橡胶支座,上游侧为单向支座,下游侧为双向支座,在横向设置6MN的单向支座作为侧向抗风支座,在辅助墩及过渡墩处设置了抗拉400吨、抗压1300吨拉压盆式橡胶支座。1.索塔桥面以上索塔高92.5米,塔顶拉锁锚固区为钢塔段,采用Q370。上塔段采用钢混凝土的组合材料。下塔段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桥面以下承台以上索塔高58米。索塔共设三个横梁。图2-1 钢塔段示意图钢塔段与普通的混凝土索塔相比,体积小,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方面,采用工厂

31、化加工,易于保证精度,机械化程度高,工期快。由于钢截面刚度小,且以受压为主,设计上必须考虑结构局部屈曲和失稳。虽然钢索塔本身造价较混凝土索塔高,但其与基础相结合的总造价反而较低,这是因为钢索塔自重轻使基础尺寸较小。为了方便索塔的施工放样、立模、钢筋绑扎,保证索塔线形及拉索的精确定位,在索塔塔柱中应设置劲性骨架,特别对倾斜塔柱更是必不可少。劲性骨架由等边角钢焊接而成。斜拉桥的索塔一般较高,一般为主跨的1/21/5左右,本斜拉桥索塔高92.5m(桥面以上),为主跨的1/4,桥塔上部采用等截面全钢结构,桥塔下部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中部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材料。上塔柱的截面为矩形空心截面,截面为

32、5000mm3400mm(纵横),切角为490450mm桥塔壁厚纵桥向36mm,横桥向30mm,桥塔顺桥向设两道壁板,如图2-1所示。2.斜拉索斜拉桥上部结构的自重和活载通过斜拉索传递到塔柱上。斜拉索由钢索和锚具组成。斜拉索主要承担拉力,其技术经济指标为:强度、刚度、耐疲劳性能、耐腐蚀性能、施工难易及价格。斜拉索钢丝采用部颁行业标准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JT/T6-94)直径为7mm镀低松弛钢丝,其抗拉强度不低于1670MPa。锚具采用冷铸锚。全桥共采用了134组拉索。拉索布置形式为双索面扇形体系。拉索在索塔上的锚固形式为内侧对称锚固。塔上拉索间距从上到下依次为2m13+2.5m2,3

33、.5m。顺桥向标准索距为10m,对靠近边跨端头附近的尾索进行加密,索距为7.5m,23.5m。拉索全桥共计104根,成对称形式布置,具体参见全桥布置图。斜拉索在风力作用下,气流在拉索的背面生成卡门涡流,涡流脱落的频率正好与斜拉索自身的某一阶频率合拍,使斜拉索受激产生震动。另外,主梁与索塔的震动也会引起斜拉索的震动。斜拉索的震动使其在根部出现反复绕曲,索中的钢丝产生附加的绕曲应力。这种绕曲应力的反复作用,将加速钢丝的疲劳。另外,斜拉索的持续震动会使人们对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怀疑。因此,斜拉索必须进行防震设计。本方案采用气动控制法。将斜拉索原来的光滑表面做成带螺纹的非光滑表面。通过提高斜拉

34、索表面的粗糙度,使气流经过拉索时在表面边界层形成湍流,从而防止涡激共震的产生,防止斜拉索的风振。拉索表面的条纹还能防止雨振的发生。3.主梁:由于桥面宽度较宽,工期较紧,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裂性及综合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施工风险性较大;若采用钢箱主梁,则用钢量过大,经济性难以保证。综上,本方案采用钢主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结合梁形式,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和经济性。主梁断面如图2-2所示。图2-2 主梁断面图主梁采用钢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结合梁,主梁为Q370,横隔梁是Q345,图2-2组合梁截面示意图混凝土板采用C60混凝土。下部结构基础均为桩基础。主桥桥面铺装

35、采用0.8cm厚的沥青混凝土铺装桥梁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2.4设计荷载及荷载组合2.4.1设计荷载恒载(永久荷载):结构自重,二期恒载。活载(基本可变荷载):公路I级。温度影响力(其他可变荷载):结构整体升温20C; 结构整体降温20C。支座沉降:设三个支座沉降组,每个支座可能沉降取-0.01m,取沉降组合的最大效应。2.4.2主要荷载组合根据结构各部分对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需要,设计中考虑的主要荷载组合见表2-1。组合种类荷载组合内容组合1自重+二期荷载+汽车荷载+支座位移组合2自重+二期荷载+汽车荷载+支座位移+系统升温+风荷载组合3自重+二期荷载+汽车荷载+支座位移+系统降温+风荷

36、载表2-1 荷载组合2.5计算模型2.5.1.建立几何模型模型采用韩国大型土木工程软件Midas Civil 6.71版建立。该模型共有309个节点,310个单元。主梁和塔柱采用梁单元,拉索采用桁架单元,在做施工阶段分析时,把桁架单元全部替换为索单元进行分析,最后再将索单元转换为桁架单元进行成桥阶段分析。材料特性表如表2-2。表2-2 材料特性表名称类型弹性模量(kN/m2)泊松比热膨胀系数1/T比重(kN/m3)主梁Q3902.0600e+0080.31.2000e-0057.6980e+001横梁Q3452.0600e+0080.31.2000e-0057.6980e+001斜拉索C503

37、.4554e+0070.21.0000e-0052.5000e+001桥面板c603.5992e+0070.21.0000e-0052.5000e+001拉索镀锌高强钢丝2.0500e+0020.31.2000e-0057.8500e-0082.5.2.边界条件索塔的底端采用固端约束,辅助墩和边跨采用一般支撑条件。辅助墩和边跨的边支撑约束竖向(即约束Dz),塔梁处采用弹性支撑进行竖向和横向限位。2.5.3.荷载定义恒荷载自重:为施工阶段程序自动加上,且考虑到梁的加劲肋、横隔板及灯柱等的影响,及等效后钢与混凝土自重换算的原因,自重取本身的0.501倍。二期恒载:二期恒载的集度q=61kN/m活载

38、等依据设计要求及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取值。2.5.4.定义施工阶段全桥共定义了21个施工阶段,采用正装分析的方法。施工阶段分别定义如下:CS0:建造桥墩,施工桥塔,塔梁处为临时固结;CS1:施加挂篮荷载,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7及18;CS2: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6及19;CS3: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5及20;CS4: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4及21;CS5: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3及22;CS6: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2及23;CS7: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1及24;CS8: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0及25;CS9:挂篮前

39、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9及26;CS10: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8及27;CS11: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7及28;CS12: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6及29;CS13: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5及30;CS14: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4及31;CS15: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3及32;CS16: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2及33;CS17: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挂斜拉索1及34;CS18:挂篮前移,吊装桥面板,主跨和龙;CS19:拆除挂篮,体系转换。CS20:施加二期恒载,成桥。2.5.5.模型单元与节点表图2-3 结构模型图有限元模型如图2

40、-3示: 当索与梁间的倾角增大,则索力减小,虽然由于索力的减小,索塔的截面可以相应减小但塔的高度与索的长度都要增加,。拉索倾角为45度时,拉索材料最经济。根据资料统计,拉索的倾角宜控制在25至45左右。模型拉索单元信息如下表2-3。 拉索名称单元号长度(m)水平倾角()拉索1183,217,251,268179.7527拉索2184,218,252,269175.9427拉索3185,219,253,270171.9327拉索4186,220,254,271164.3727拉索5187,221,255,272154.6228拉索6188,222,256,273144.9329拉索7189,22

41、3,257,274135.3131拉索8190,224,258,275125.7832拉索9191,225,259,276116.6634拉索10192,226,260,277107.4536拉索11193,227,261,27897.9939拉索12194,228,262,27989.1242拉索13195,229,263,28080.5645拉索14196,230,264,28172.4350拉索15197,231,265,28264.4656拉索16198,232,266,28357.2362拉索17199,233,267,28451.0771拉索18234,200,302,28551.

42、4371拉索19235,201,303,28657.6662拉索20236,202,304,28765.1056拉索21237,203,305,28873.1850拉索22238,204,306,28981.4145拉索23239,205,307,29090.0442拉索24240,206,308,29198.9839拉索25241,207,309,292108.1536拉索26242,208,310,293117.4834拉索27243,209,311,294126.9632拉索28244,210,312,295136.5431拉索29245,211,313,296146.2129拉索302

43、46,212,314,297155.9528拉索31247,213,315,298165.7427拉索32248,214,316,299175.5927拉索33249,215,317,300185.4726拉索34250,216,318,301195.3925表2-3 拉索单元信息2.6计算理论2.6.1.总体概述斜拉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结构,其力学结构行为和一般桥梁有所不同。对于梁式桥梁结构,如果结构尺寸、材料、二期恒载都确定以后,结构的恒载内里随之基本确定,无法进行较大的调整;而对于斜拉桥,首先是确定其合理的成桥状态,即合理的线性和内力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斜拉索的初张力。斜拉桥静力分析的基本

44、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1)确定成桥的理想状态,即确定成桥阶段的索力、主梁的内力、位移和桥塔的内力。(2)按照施工过程、方法和计算的需要划分施工阶段。(3)计算确定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经过多次反复才可以达到成桥阶段的理想状态。2.6.2.斜拉桥索力调整理论斜拉桥不仅具有优美的外形,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主要优点在于,恒载作用下斜拉索的索力是可以调整的。斜拉桥可以认为是大跨径的体外预应力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当在恒载作用时,斜拉索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弹性支撑,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千斤顶主动地施加平衡外荷载的初张力,正是因为斜拉索的索力是可以调整的,斜拉索才可以改变主梁的受力条件。活载作用下斜拉

45、索对主梁提供了弹性支撑,使主梁相当于弹性支撑的连续梁。由此可见,对于斜拉桥而言,斜拉索的初张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图2-4 调索说明图张拉斜拉索时,实际上已经将该斜拉索脱离出来单独工作,因为斜拉索的张力和结构的其它部分无关,而只与千斤顶有关,因此在张拉斜拉索时,其初张力效应必须采用隔离体分析。设在某个阶段张拉第5号和6号索时,其初张力分别为P5和P6。首先将斜拉索从结构中隔离出来,其内力为初张力P5和P6,而斜拉索对结构的影响可以采用一对反向的集中力作用在桥塔和主梁上,如图2-4所示。将主梁和桥塔上的集中力等效为节点荷载,迭加进入右端的荷载向量中,求解结构平衡方程得到结构的位移。斜拉桥的调索方法

46、较多,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要有刚性支撑连续梁法、零位移法、倒拆和正装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内力平衡法等。(1)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刚性支承连续梁法是指成桥状态下,斜拉桥主梁的弯曲内力和刚性支撑连续梁的内力状态一致。因此,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连续梁的支承反力确定斜拉索的初张力。(2)零位移法 零位移法的出发点是通过索力调整,使成桥状态下主梁和斜拉索交点的位移为零。对于满堂支架一次落架的斜拉桥体系,其结果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的结果基本一致。(3)倒拆和正装法倒拆法是斜拉桥安装计算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倒拆、正装交替计算,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安装参数,使结构逐步达到预定的线形和内力状态。(4)无应力控制法无应力控

47、制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不计斜拉索的非线性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完全线性理论对斜拉桥解体,只要保证单元长度和曲率不变,则无论按照何种程序恢复还原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将与原结构一致。应用这一原理,建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联系。本设计中采用以控制主梁线形为主兼顾主塔位移的零位移法,进行斜拉索索力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章 斜拉桥分析3.1成桥阶段索力确定斜拉桥索力调整采用以控制主梁线形为主兼顾主塔位移的零位移法,首先根据拟定的截面尺寸和所选材料建立计算模型,为了调索方便,此时模型中的所有索单元均用桁架单元代替,并给桁架单元给了1kN的单位初拉力,施加约束条件,给全桥施加自重和二期恒载。运行分析后

48、,利用Midas软件中后处理阶段中的未知荷载系数模块,设置主梁和主塔的控制参数,根据初步给出的未知荷载系数和主梁线形、主塔位移的控制结果,手动对未知荷载系数进行调整,调整时按照以线形即控制条件为目标的原则进行调整。为了保证桥梁的线型与受力,在自重与二期恒载作用下主梁线型和主塔变位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确定出拉索的初拉力。进行索力调整时选取主梁上的点作为约束条件,由于结构为对称结构,所以只要求约束结构的一半,所选的部分参数控制情况如表3-2:表3-2:约束条件及参数控制情况表所约束节所在位置控制参数限值(m)理论控制值166主梁Dz0.02-0.02-0.007167主梁Dz0.02-0.0

49、2-0.012168主梁Dz0.02-0.02-0.013169主梁Dz0.02-0.02-0.02170主梁Dz0.02-0.02-0.014171主梁Dz0.02-0.02-0.018172主梁Dz0.02-0.02-0.013173主梁Dz0.02-0.02-0.02174主梁Dz0.02-0.02-0.02175主梁Dz0.02-0.02-0.016176主梁Dz0.02-0.02-0.019177主梁Dz0.02-0.02-0.019178主梁Dz0.02-0.02-0.02179主梁Dz0.02-0.02-0.019180主梁Dz0.02-0.02-0.015181主梁Dz0.02

50、-0.02-0.015182主梁Dz0.02-0.02-0.02183主梁Dz0.02-0.02-0.018184主梁Dz0.02-0.02-0.018185主梁Dz0.02-0.02-0.02186主梁Dz0.02-0.02-0.017187主梁Dz0.02-0.02-0.02188主梁Dz0.02-0.02-0.018189主梁Dz0.02-0.02-0.008190主梁Dz0.02-0.020.001191主梁Dz0.02-0.02-0.007192主梁Dz0.02-0.02-0.016193主梁Dz0.02-0.02-0.02194主梁Dz0.02-0.02-0.019195主梁Dz0

51、.02-0.02-0.017196主梁Dz0.02-0.02-0.02197主梁Dz0.02-0.02-0.02198主梁Dz0.02-0.020199主塔Dz0.02-0.02-0.007242主塔Dx0.02-0.02-0.02(注:上表中Dz表示桥梁竖向位移,负号表示方向向下;Dx表示纵向位移,负号表示向边跨侧倾斜。)经过索力调整后使主跨跨中向上产生3.7cm的位移,以减小车辆荷载作用在跨中时产生较大的挠度。本桥斜拉索安全系数为2.5。最大索力考虑了结构的恒载及移动荷载作用。拉索从两边到中跨中央依次编号为1到34。根据的索力的控制条件,经过反复调整得到桁架单元的未知荷载系数如下表所示:表

52、3-3 未知荷载系数调整结构拉索拉索1拉索2拉索3拉索4拉索5拉索6拉索7拉索8拉索9拉索10拉索11拉索12初拉力(kN)676066626466636862726174598758845782539652924992拉索拉索13拉索14拉索15拉索16拉索17拉索18拉索19拉索20拉索21拉索22拉索23拉索24初拉力(kN)480446574431441644164416441644354447459347265128拉索拉索25拉索26拉索27拉索28拉索29拉索30拉索31拉索32拉索33拉索34初拉力(kN)542755485757592961636230636864666498

53、6660图3-1 未知荷载系数组合下结构变形图在以上系数组合的荷载工况下,塔最大位移为4.4cm。主梁最大挠度3.7厘米。其变形图如图3-1所示。由理论控制值和施工模拟到成桥后的实际控制线形来看,控制值与实际成桥后的差值 很小,说明线形控制的较好。调整未知荷载系数满足要求后,根据拉索的受力情况确定拉索的型号,各个拉索的型号如下表:表3-4 拉索型号表拉索规格设计索力 kn公称破断索力kn拉索规格设计索力 kn公称破断索力kn拉索1PESC7-265727518188拉索18PESC7-187480712018拉索2PESC7-265727518188拉索19PESC7-187480712018

54、拉索3PESC7-253650416260拉索20PESC7-187480712018拉索4PESC7-253650416260拉索21PESC7-187480712018拉索5PESC7-253650416260拉索22PESC7-187480712018拉索6PESC7-241619615489拉索23PESC7-187480712018拉索7PESC7-241619615489拉索24PESC7-211542413561拉索8PESC7-241619615489拉索25PESC7-223573314332拉索9PESC7-241619615489拉索26PESC7-223573314332拉索10PESC7-211542413561拉索27PESC7-241619615489拉索11PESC7-211542413561拉索28PESC7-241619615489拉索12PESC7-199511612790拉索29PESC7-241619615489拉索13PESC7-187480712018拉索30PESC7-253650416260拉索14PESC7-187480712018拉索31P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