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7220888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4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资源描述: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10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XX矿机电运输系统评估报告XX煤矿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目 录1.提升系统41.1 中央区主井提升系统41.1.1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61.1.2 主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71.1.3 主井提升系统性能91.1.4 主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101.2 中央区副井提升系统111.2.1副井提升能力131.2.2 副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171.2.3 副井提升系统性能191.2.4 副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201.3 南区副井提升系统211.3.1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221.3.2 副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241.3.3 副井提升系统性能261.3.4 副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271.4 南区风井提升系统272.主通风系统2

2、92.1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292.1.1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能力292.1.2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安全装置302.1.3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性能312.1.4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评估结论322.2 南区主通风系统332.2.1 南区主通风系统能力332.2.2 南区主通风系统安全装置342.2.3 南区主通风系统设备性能352.2.4 南区主通风系统评估结论353.压风系统363.1 中央区压风系统363.1.1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能力363.1.2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安全装置363.1.3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性能383.1.4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评估结论393.2 南区压风系统393.2.1 南区压风系统能

3、力403.2.2 南区压风系统安全装置403.3.3 南区压风系统设备性能413.3.4 南区压风系统评估结论414.排水系统424.1 中央区排水系统424.1.1 中央区主排水系统能力424.1.2 中央区主排水系统安全装置454.1.3 中央区主排水系统性能464.1.4 中央区主排水系统评估结论464.2 南区排水系统464.2.1南区排水系统能力474.2.2 南区排水系统安全装置504.2.3 南区排水系统设备性能504.2.4 南区排水系统评估结论505.主运输系统515.1 中央区主运输系统515.1.1 中央区主运输系统能力525.1.2 中央区主运输系统安全装置555.1.

4、3 中央区主运输系统性能565.1.4 中央区主运输系统评估结论575.2 南区主运输系统595.2.1 南区主运输系统概况595.2.2 南区主运输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606.辅助运输系统616.1 中央区辅助运输系统616.1.1 中央区辅助运输系统能力616.1.2 中央区辅助运输系统安全装置626.1.3 中央区辅助运输系统性能656.1.4 中央区辅助运输系统评估结论666.2 南区辅助运输系统676.2.1 南区井下运输能力计算核定676.2.2 南区辅助运输系统分析687.供电系统717.1 中央区供电系统717.1.1 供电系统能力767.1.2 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797.1.3

5、 供电系统性能807.1.4 中央区供电系统评估结论807.2 南区供电系统817.2.1 介绍矿井电网总体概况817.2.2 供电能力857.2.3 供电安全可靠性897.2.4 供电设备性能907.2.5 南区供电系统评估结论927.2.6 南区供电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928.需要集团公司帮助解决的问题948.1提升系统948.2通风系统948.3压风系统948.4供电系统需要立项、列资项目948.5主运输系统需要立项、列资项目958.6 辅助运输系统需要立项、列资项目959.附表961.提升系统1.1 中央区主井提升系统主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提升机为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2台,提升容器为

6、2套双箕斗,钢结构井架,井筒装备采用22022012.5方钢罐道,主井用于矿井提煤兼进风。主要技术参数:主井提升高度781m,井筒净直径7.5m,井下设有缓冲煤仓。提升容器装备2套32t双箕斗,装卸载方式,井下采用液压自动定量装载,地面采用曲轨自动卸载。提升机制动装置采用盘形制动器,配置BSFG408-A00-02-10液压站,具有恒减速制动和二级制动功能。制动装置为瑞典ABB闸控系统。提升机为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生产的2台JKMD-5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电机功率5300KW,采用交-交变频同步电机拖动,最大提升速度13m/s,箕斗自重40t,额定载煤重32t。主提升钢丝绳为四根直径5

7、2mm,型号为:628TS(3/9BR)+12+15+1FC的钢丝绳,最大静张力120t,最大静张力差44t;扁尾绳两根,型号为:P8419,尺寸为:21634。钢结构井架,四个直径5m的天轮分别布置在+64.120m和+55.320m天轮平台上。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电控系统来完成提升过程的自动控制,该系统设有过卷、过速、过负荷、欠电压、限速、闸瓦磨损、满仓保护及闭锁、减速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和实际生产的需要。提升机主传动采用同步电动机拖动系统。 交交变频采用6脉动, 逻辑无环流可逆变流器, 变频器分别由3台整流变压器供电。电动机的主整流

8、变压器及励磁变压器一次侧为10KV供电。定子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电压1000V,励磁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电压400V。交交变频器采用6脉动, 逻辑无环流可逆变流器,主要由三台电网自然换流,无环流可逆变流器组成, 对应同步电机定子三相,每相连接成三相桥式电路。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MADYN D全数字控制系统实现电机传动控制,以SIMADYN D 为基础的传动控制级,完成电机的调速控制,包括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电机的启停控制和电机保护。采用数据通讯网实现综合控制,将SIMADYN D设备与上位机PLC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高级控制和集中管理。SIMADYN D系统是一种可随意编程和设计的全数字模块化控制系统,

9、它广泛应用于传动、供电和自动化系统,能进行高速动态信息处理以及对专门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尤其适合于开环和闭环实时控制系统。在井口和井底装有楔形木罐道和防撞梁、防墩罐装置、箕斗定量装载装置。在信号方面实现了皮带机、给煤机、液压称重定量装置、定量斗闸门的逻辑闭锁关系。该系统于2006年4月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于2006年5月投入使用。1.1.1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1)依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中“主井、提升能力核定及计算方法”,相关规定和所涉及到的系数进行计算,具体过程及计算结果如下:主井提升能力:A = 2 (万t/a)(2)参数选取b年工作日,取330天。 t由于箕斗采用定量装载,

10、提升机能够实现数控自动化运行,且滚筒直径大于4米,故每天提升时间t可取18小时。Pm箕斗设计装载32t,现场实测为32t,故每次提升煤炭量Pm取32t/次。k立井提升装满参数k取1。k1井下有缓冲煤仓,提升不均匀参数k1取1.1。k2提升能力富余参数k2取1.1。T主井绞车的运行速度为13m/s,经现场实测,主井南提升机一次循环时间124s/次,主井北提升机一次循环时间124s/次。(3)计算结果A南 456(万t/a) A北 456(万t/a) 计算的主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为912万t/a。 (4)主井提升机设计提升速度16m/s,实际提升速度为13m/s,减速点位置设计和实际位置都位于卸载位

11、以下120米处,箕斗在上下口的爬行段的设计距离为5米,实际为5米。(5)核定能力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有关规定,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912万t/a,可以满足省经委下达的矿井生产能力1.1.2 主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1)提升机技术测定、探伤检查的周期提升机从2006年5月投入使用,至2012年5月提升机技术测定周期为3年,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提升机技术测定周期为2年。依据皖煤安监技装【2011】141号主井提升机探伤周期为2年,提升机探伤为滚筒及天轮大轴的探伤。(2)提升机安全保护防止过卷装置:主副钩箕斗在超过正常卸载位置时,对应的过卷井筒开关动作,电控系统跳安全回路。提升机过卷距

12、离为0.5m以内。防止过速装置: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电控系统报电机超速故障。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当提升机出现过负荷和电源电压过低时,S.D报传动跳闸。限速装置:在箕斗即将达终端位置时有一个2m/s检查井筒开关。此开关动作时如果此时速度超过2m/s,系统将报超速故障。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当箕斗实际深度与深度指示器标示的深度相差10米时,系统将报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保护装置:当闸间隙超过规定值时,闸控系统报警,跳安全回路满仓保护装置:卸载仓内煤位超过6米时,报卸载仓满,此时提升系统无法自动装煤和动车。减速功能保护装置:当箕斗到达120M减速井筒开关处时,系统能示警并开始减速。(

13、3)井上缓冲托罐、井下防墩罐装置及过卷、过放距离:南北车井上缓冲托罐装置为三森科技生产的GHT型缓冲托罐装置,过卷距离为12.8米。南北车井下防墩罐装置为三森科技生产的NB型防墩罐装置,过放距离为8.89米。(4)提升钢丝绳的滑绳保护:提升机滚筒侧码盘显示的箕斗位置与天轮码盘相比较,当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5米时,系统将报滑绳故障。(5)主绳、尾绳悬挂装置的探伤:主绳及尾绳悬挂装置的探伤为钢丝绳新换前探伤和每两年探伤一次。探伤内容为:连接销轴、中板、楔形连接装置、夹板、换向器。(6)井底张紧装置、井上缓冲器的检查:井底防止墩罐装置和井上缓冲器的检查列为周检项目,检查钢丝绳、缓冲机构及框架锈蚀情况,

14、适当进行涂油防腐。(7)编制提升机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提升机应急预案有:主井绞车跳电事故应急预案、箕斗二次装煤、箕斗超载应急预案、主井保障运转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演练每月进行一次模拟,参加人员均熟悉预案的要求的各项内容,并有演练记录存档备查。1.1.3 主井提升系统性能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完好标准和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该系统于2006年4月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5月投入使用。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于2010年1月和2012年1月对提升系统进行了安全检验和提升机探伤检验,检测结论为合格。主井提升系统保护装置完善,设备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等技术档案齐全,每日检查和维护时间3小时

15、。1.1.4 主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有关规定,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912万t/a,满足省经委下达的矿井生产能力。主提升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1)XX矿主井提升系统采用定量装载,箕斗载重量32吨,提升最大速度13m/s,一次提升循环时间124秒,每天连续提升时间达21小时,因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提升机电机定子线圈匝间出现松动,转子固定磁极的笼条处出现松动,长时间运行造成电机线圈绝缘降低。(2)原有的提升机传动控制系统已较旧,现在已法做到相关备件。(3)天轮轮毂辐条出现异常响声,且天轮轴承震动明显增大。(4)由于提升速度较高,平衡尾绳磨损较为严重,挂绳1年半后出现纬线断

16、裂。针对安全隐患和问题采取的措施:(1)2012年大修期间将提升机电机进行更换,使用更加稳定可靠耐用的电机。(2)2012年大修期间将原有传动系统进行更换,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3)2012年大修期间将异常的天轮进行更换,消除隐患。(4)2012年大修期间及时将尾绳进行更换,保证安全提升。1.2 中央区副井提升系统中央区副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提升容器装备1套双层四车双罐笼(窄罐)和双层四车宽罐笼带平衡锤。钢结构井架,井筒装备采用20020010的方钢罐道。副井承担矿井的提矸、提人、下料、下设备等辅助提升,副井为矿井进风井。主要技术参数:副井提升高度808.85m,井筒净直径8.4m。提升容器

17、装备一套1.5t双层四车双罐笼(窄罐),罐笼内净尺寸543012005450,罐笼自重17.5t,每罐乘人数64人;一套1.5t双层四车单罐笼(宽罐)带平衡锤, 罐笼内净尺寸543025005450,罐笼自重28t,平衡锤自重38t,宽罐乘人数124人。提升机为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JKMD-44(Z)型1台(双罐)和JKMD-4.54()型1台(单罐),各配1台1700Kw直流电机。采用直流控制,两台提升机最大设计提升速度均为10.5m/s,实际最大速度为7m/s。JKMD-44(Z)摩擦提升机最大静张力68T,最大静张力差18T,罐笼自重17.244T,主提升钢丝绳四根,直径均为40mm,

18、型号为:628TS (15/12/1)BR(9/3)+FC。扁尾绳两根,结构为:P8419,尺寸为:16626。两个直径为4m的天轮布置在钢结构井架上,下天轮布置在标高为+29.5m的位置,上天轮布置在标高为+35.5m的位置。JKMD-4.54()摩擦提升机最大静张力98T,最大静张力差34T,宽罐笼自重28.25T。主提升钢丝绳四根,直径均为48mm,型号为:628TS (15/12/1)BR(9/3)+FC。扁尾绳两根,结构为:P8419,尺寸为:19631。两个直径为4.5m的天轮布置在钢结构井架上,下天轮布置在标高为+43m的位置,上天轮布置在标高为+50m的位置传动及电控控制方式:

19、副井两台提升机电气主回路均采用直流电动机拖动,主传动系统为西班牙英赫特安公司的SISTEAM C30 模块化多处理器,该处理器使用简单,响应速度快,器件通用性强,软件功能丰富。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速度和电流双闭环控制、产生主传动系统需要的触发脉冲、对大轴上的轴角编码器发出的脉冲进行计数、进行全行程控制、能进行故障监测和报警,有自测试、自诊断功能。电枢回路由两套反并联晶闸管整流器直流供电,采用纯12脉动全数字控制,磁场回路为6脉动系统晶闸管整流器直流供电。提升机的运行方式和过程控制:提升机的运行方式和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系列的S7-400可编程控制器,软件采用STEP 7编程

20、,能完成提升机系统的监视、跟踪校正、逻辑联锁、现场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实现各种操作、控制方式。两台提升机均采用瑞典 ABB闸控系统,上下井口采用液压操车系统。该提升系统于2005年7月安装完毕,经测试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1.2.1副井提升能力(1)依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中“主井、副井提升能力核定及计算方法”,相关规定和所涉及到的系数进行计算,具体过程及计算结果如下:计算公式副井提升能力=3303 (万t/a)(2)参数选取R矿井出矸率R(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根据矿井副井井口统计资料,2011年112月份共提升矸石217352车,折合提升矸石量58.68万吨,矿井全年原煤产量1177万吨

21、,计算矿井出矸率R为2173522.7/11770000100%=4.986。M吨煤用材料比重根据矿井副井井口统计资料,2011年112月份共下放材料22857车,折合材料量4.57万吨,计算矿井吨煤用材料比重为0.38。经过现场实际测量,副井提矸、提升材料一次循环时间分别为: TG双罐提矸一次循环时间325s/次;TC单罐提升矸石或矿车装一般材料一次循环时间TC600s/次; TQ单罐下其他长材料、设备等特殊材料每次循环时间TQ900s/次。PG每次提升矸石量。每辆1.5t矿车装载矸石重2.7吨,一次提升4车矸石,每次提升矸石量为:PG2.7410.8 (吨)PC每次提升材料重量考虑到工字钢

22、、木材、土产材料比重不同,近似取2.5t/车,每次提升材料重PC2.5410 t/次。D下其它材料次数,根据年提升设备、大件量,取每班平均3次。TR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间。矿井3个综采工作面采煤时,矿井三班下井工人总数为4812人,最大班下井工人数按4812401924人计算。经实测,副井工人每班下井时间为70min,计4200s因本矿工作面全部为综采工作面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间为42001.81.29072s(3)计算结果副井双罐系统提升能力为(只提升矸石和人员):A534.38(万t/a)副井单罐系统提升能力为(材料、设备、人员和矸石):A205.66(万t/a)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为:534

23、.38205.66740.04万t/a。(4)副井单双罐提升机设计提升速度为10.5m/s,实际提升速度为7m/s,设计减速点位置为井口以下62米处和118米处(118米兼校正点),实际减速按10.5m/s米初速度设计速度减速。所以,当罐笼经过减速点时,未立即减速,实际减速点为提升机按设计速度减速到7 m/s后开始减速。罐笼爬行段爬入距离为17米,爬出距离为7米。单双罐静提升时间为213秒,两次装车时间为分别为49秒,平层对罐时间为14秒。(5)副井交窑时间分析副井目前日平均入井人数大约为4800人左右。副井中班单、双罐13:30开始交窑,15:00地面人员入井结束,双罐恢复生产(双罐交窑时间

24、为1.5小时),单罐继续带撇钩人员至17:00。副井夜班单、双罐21:30开始交窑,地面人员入井结束,双罐23:00恢复生产(交窑时间为1.5小时),单罐地面人员入井结束后,撇钩升井人员约在1:00-1:30交窑结束(单罐交窑时间为3.5-4小时)。副井早班单罐5:30开始交窑,双罐5:40开始交窑,地面人员入井结束,双罐7:10恢复生产(双罐交窑时间为1.5小时),单罐地面人员入井结束后,撇钩升井人员和大班入井人员升井11:30交窑结束。单双罐平均交窑时间70分钟。(6)核定能力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740万t/a。满足省经委下达的矿井生产能力。1.2.2

25、 副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1)提升机技术测定、探伤检查的周期副井单双罐提升机从2005年12月投入使用,至2012年1月提升机技术测定周期为1年。依据皖煤安监技装【2011】141号副井提升机探伤周期为2年,提升机探伤为滚筒及天轮大轴的探伤。(2)提升机安全保护防止过卷装置:主副钩罐笼在超过正常停车位置时,对应的过卷井筒开关动作和软件过卷动作,电控系统跳安全回路。提升机软、硬件过卷距离为0.5m以内。防止过速装置: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电控系统报电机超速故障。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当提升机出现过负荷和电源电压过低时,传动跳闸。限速装置:在罐笼即将达终端位置(9m位置)时有一个2m/s检

26、查井筒开关。此开关动作时如果此时速度超过2m/s,系统将报超速故障。闸间隙保护装置:当闸间隙超过规定值时,闸控系统报警,跳安全回路。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当PLC深度深度指示器与C30深度指示器相差8米时,系统将报深度指示器失效。减速功能保护装置:当罐笼到达118m减速井筒开关处时,系统能示警并开始减速。错向保护装置:当绞车在停车位置时,司机将速度手柄向信号指示相反的方向推,系统报错向故障。(3)井上缓冲托罐、井下防墩罐装置及过卷、过放距离:单双罐井上缓冲托罐装置为三森科技生产的GHT型缓冲托罐装置,过卷距离为5.92米。单双罐井下防墩罐装置为三森科技生产的NB型防墩罐装置,过放距离分别为5

27、.79米和5.68米。(4)操车系统与信号系统之间的闭锁与联锁正常工作状态下(非检修期间),操车只允许使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不允许使用检修状态。检修状态时相互动作没有闭锁,但信号与操车闭锁生效。 提升模式为提人状态下,不能操作前阻、后阻、推车机。 信号发出后,不能开安全门、落摇台、落前阻。 罐笼不在停车位时,不能开安全门、落摇台、落前阻,无法进行正常操车。 下井口不发点时,上井口不能发点,且上井口只能发与下井口相同的点,上、下井口必须同时发点才能动车,上、下井口的“信号停止”都可以消点。安全门不关闭、摇台未抬起、阻车器未关闭无法发出开车信号。(5)提升钢丝绳的滑绳保护:提升机滚筒侧码盘显示的

28、罐笼位置与天轮码盘相比较,当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6米时,系统将报滑绳故障。(6)主绳、尾绳悬挂装置的探伤:主绳及尾绳悬挂装置的探伤为钢丝绳新换前探伤和每两年探伤一次。探伤内容为:连接销轴、中板、楔形连接装置、夹板、换向器。(7)井底张紧装置、井上缓冲器的检查:井底防止墩罐装置和井上缓冲器的检查列为周检项目,检查钢丝绳、缓冲机构及框架锈蚀情况,适当进行涂油防腐。(8)编制提升机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提升机应急预案有:副井绞车跳电事故应急预案、副井单回路供电故障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演练每月进行一次模拟,参加人员均熟悉预案的要求的各项内容,并有演练记录存档备查。1.2.3 副井提升系统性能副井提升系

29、统采用的电控方式设有过卷、超速、过负荷、欠电压、限速、闸瓦磨损及闭锁、减速功能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在上井口有缓冲托罐、防撞梁和下井口防墩罐装置等。在信号方面实现了与摇台、阻车器和安全门的闭锁。系统环节完善,运转正常,系统中相关设备必配的保护设施齐全。运行、维护、检查、事故记录等技术档案齐全,每日检查和维护时间3小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由具备安全检验资质的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于2012年1月对两台提升系统进行了安全检验和提升机关键部位探伤检验,检测结论为合格。1.2.4 副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

30、,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740万t/a。满足省经委下达的矿井生产能力。目前副井提升系统存在的问题有:(1)副井井筒单双罐罐道及固定螺栓锈蚀情况比较严重。(2)副井操车部分的下口进车侧3部摇台整体锈蚀比较严重,在打运液压支架等大件和矸石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有安全隐患,下口部分阻车器由于长久使用,底座固定梁锈蚀严重。(3)副井正常生产时,下口进车侧补车采用的小绞车牵引车辆,存在安全隐患。(4)单罐电动机运行时有异常声音。(5)单罐天轮运行时轮毂及轴承震动变大。针对安全隐患和问题采取的措施:(1)副井井筒单双罐罐道需专业化队伍进行防腐处理,罐道螺栓由检修班正在逐步进行更换,但更换周期比较长。(2)副

31、井操车部分的下口进车侧3部摇台和下口部分阻车器底座已计划于2012年大修期间更换。(3)副井下口进车侧需安装列式推车机,已计划于2012年停产大修时安装。(4)单罐电动机运行时有异常声音,建议储备一台。(5)单罐天轮运行时轮毂及轴承震动变大,建议储备一台。1.3 南区副井提升系统南区副井提升方式为立井提升,提升容器装备1套双层四车双罐笼(窄罐)和双层四车宽罐笼带平衡锤。钢结构井架,井筒装备采用200mm200mm的空心方形型钢制成。副井承担矿井的提矸、提人、下料、下设备等辅助提升,副井为矿井进风井。主要技术参数:南区副井提升高度815.77m,井筒净直径8.6m。提升容器装备一套1.5t双层四

32、车双罐笼(窄罐),罐笼内有效尺寸,上层:506012702080,下层:506012702930,罐笼自重19t,每罐乘人数33人;一套1.5t双层四车单罐笼(宽罐)带平衡锤, 罐笼内有效尺寸,上层:506020002080,下层:506020002930罐笼自重27t,每罐乘人数53人。提升机为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JKMD-4.04(Z)型1台(双罐)和JKMD-4.54(Z)1台(单罐),分别配1台1700KW,型号为ZKTD250/56和1台2200KW, 型号为ZKTD285/63直流电机。采用直流控制,两台提升机最大设计提升速度均为11.5m/s,实际最大速度为5m/s。1.3.1

33、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1)依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中“主井、副井提升能力核定及计算方法”,相关规定和所涉及到的系数进行计算,具体过程及计算结果如下:计算公式为:A(2)参数选取:R矿井出矸率(矸石与产量的重量比)。由于南区暂未投产,去年南区没有生产原煤,无法计算矿井出矸率,故取中央区计算结果,取R=4.98。M吨煤用材料比重。同上,取取中央区计算结果,取M =0.38。TG双罐提矸一次循环时间。TG392s/次(其中每次提升净提升时间为302s,装卸车加调层总休止时间平均为90s)。TC单罐提升矸石或矿车装一般材料一次循环时间。TC482s/次(其中每次提升净提升时间为302s,装卸车加调

34、层总休止时间平均为180s)。 TQ单罐下其他长材料、设备等特殊材料每次循环时间。TQ960s/次(其中每次提升净提升时间为420s,装卸车总休止时间平均为540s)。PG每次提升矸石量。每辆1.5t矿车装载矸石重2.7吨,一次提升4车矸石,每次提升矸石量为:PG2.7410.8 (吨)PC每次提升材料重量考虑到工字钢、木材、土产材料比重不同,近似取2t/车,每次提升材料重PC248 t/次。D下其它材料次数,根据年提升设备、大件量,取每班平均5次。TR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间。副井每班的交窑时间约为60分钟计3600s。则每班人员上下井总时间为36001.81.27776s(3)提升能力计算:副

35、井双罐系统提升能力为(只提升矸石和人员):A=507.67(万t/a)副井单罐系统提升能力为(材料、设备、人员和部分矸石):A=200.47(万t/a)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为:507.67200.47708.14万t/a。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南区副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为708万t/a。1.3.2 副井提升系统安全装置(1)提升机技术测定、探伤检查的周期与存在问题处理。副井提升机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做到提升系统性能测定、重要部件探伤及钢丝绳检验。其中副井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副井单、双罐多绳摩擦式绞车每年由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测试。提升机主轴、天轮轴每2

36、年由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进行一次探伤。对于首、尾绳悬挂装置在换绳时,需要进行一次探伤;在换绳前,均对钢丝绳进行一次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以上各种检验及探伤报告书均存入设备“一机一档”。()提升机安全保护(含:硬件、软件及传感器试验)。副井提升机安全保护齐全,包括:过卷保护、错向保护、超速保护、闸偏摆开关、减速点保护、2m/s限速保护、磁场绝缘、电枢绝缘监视、井筒开关绝缘监视、编码器失效保护、失磁保护、电枢过电流、液压站失去电压保护、信号与绞车闭锁、闸间隙保护、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副井提升机安全保护试验细则已形成制度分别上墙,每天对进风井提升机的安全保护试验,并留有记录。各保护

37、保护灵敏、可靠、安全。()井上缓冲托罐、井下防墩罐装置及过卷、过放距离。井上缓冲托罐及井下防墩罐装置齐全、完好、有效,并按照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过卷距离符合标准,软、硬件均未超过0.5m。(4)操车系统、信号系统之间的闭锁与联锁。操车系统各种保护及闭锁,信号系统与绞车之间的各种保护与闭锁关系均每日检修专人检测,并留有记录。各保护保护灵敏、可靠、安全。(5)提升钢丝绳的滑绳保护。提升机滚筒侧码盘显示监测滚筒转速与天轮码盘监测的天轮转速相比较,通过软件程序控制,并串到安全回路中,进行滑绳保护,当转速比差值大于1m/s时、延时5s自动停车。目前,滑绳保护灵敏、可靠、安全。(6)主绳、尾绳悬挂装置的探伤

38、。每次换绳时,由安徽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悬挂装置进行一次探伤,探伤报告存入设备“一机一档”。(7)防坠器主弹簧、井底张紧装置、井上缓冲器进行定期检查,状态良好,并留有记录。(8)编制提升机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编制了副井提升系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经矿副总和各职能科室审批,并严格执行,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安全应急演练。演练内容有记录,有记分,有量化效果检验。1.3.3 副井提升系统性能南区副井提升系统存在的问题为:(1)自2011年6月到11月,初期安装的制动系统的制动器中间轴发生三次突然断裂事故,事故性质经鉴定属产品质量问题。目前ABB公司赔偿新制动器已全部更换,使用正常。(2)滚筒摩

39、擦衬垫间距较小,造成绳槽剥落,摩擦系数降低。处理方案:定做压块,增大摩擦衬垫间距,安排于2012年6月份更换。(3)天轮轮辐有锈蚀现象。鉴于其他矿井发生过天轮使用时间达不到设计寿命而出现故障,需要储备单罐和双罐天轮各一个,2014年。(4)提升罐笼和平衡锤锈蚀较严重,需要储备。(5)单罐电机声音异常,需储备一台。 1.3.4 副井提升系统评估结论南区副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为708万t/a,提升能力满足需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型设备储备单罐电机一台,单、双罐天轮各一个和窄罐笼一个,单罐平衡锤一个。详细参数见附表3。1.4 南区风井提升系统南区回风井提升绞车存在以下问题:(1)液压站安全性能不稳定

40、。提升机液压站工作制动与打离合均为同一台液压站。工作时油温高,达到68-70度,造成液压油粘度下降。十字弹簧电液调压装置故障率高,敞闸或制动时油压不稳,停车后残压较高。(2)制动闸盘偏摆超标,主钩最大偏摆2.2mm,副钩最大偏摆1.3mm。(3)绞车主轴窜动,同一副闸的两侧间隙差超过0.3mm。 (4)天轮直径(3000mm)与主提升钢丝绳(44)之比69倍,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5)目前,主提升钢丝绳有多处断丝,且有点蚀麻坑现象。按集团公司视频会要求,风井提升已停止使用。2.主通风系统2.1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现有主通风机2台,型号为ANN38

41、00/2000N型轴流式通风机。主要技术参数:配套AMB710L8DBVA型电动机,额定功率为4000kW。一用一备,主要担负着中央区矿井供风。最大通风能力610m3/s,叶片角度调节范围为+11+51,由于叶片及固定螺栓强度问题,叶片不能运行至最大角度,风量设计范围:1320029520 m3;负压设计范围:42005100Pa。2.1.1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能力(1)风机设计能力:风量设计范围:1320029520 m3/min,最大通风能力610m3/s,负压设计范围:42005100Pa;叶片角度调节范围为+10+51。目前运行数据:根据2012年4月份数据,2#主通风机运行参数为:叶片

42、角度44,电压10KV,电流149A,电动机输入功率1900KW。矿井总回风量520m3/s,通风压力3000Pa。主通风机风量富裕量为610-520=90 m3/s,负压富裕量为5100-3000=2100 Pa。(2)2011年3月份进行了一次反风演习,用时8分钟,反风风量为18774m3/min,满足规程要求。反风演习时,主通风机的运行温度和振动正常:现场记录值如下:风机温度:38-51;电机温度:39-42;前轴振动:4.51m;后轴振动:2.11m;推力轴振动:3.83m主通风机的运行温度和振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1.2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安全装置(1)安全保护定期试验(以前为6个月一

43、次,现改为1个月一次),风机角接触轴承实际值为51、深沟球轴承实际值为52、滚珠轴承实际值为44,轴承温度报警值为85;振动实际值为8um,报警值为31um。(2)每月由生产技术科牵头组织一次系统巷道调查,存在以下问题:北一13-1煤层回风上山从-750-720m回风斜巷三岔门处向上约280m巷道底鼓严重,巷帮来压,巷高1.82.8m,巷宽3.23.5m,断面为4.68.4m2。北一11-2煤层回风下山二联巷底鼓严重,巷帮来压,断面不足5m2,该段巷道长度61m。北一11-2煤层回风上山从1121(1)轨顺回风联巷四岔门至1116(1)轨顺外段长度约为400米的巷道多处U型棚棚梁折断、点锚索断

44、裂,顶部漏顶、钢筋笆片锈蚀、底鼓严重,巷道最低高度在1.82.2米,断面为510m2。北一11-2煤层回风下山(二)从1122(1)轨顺回风联巷三岔门至二联巷长度约为535米的巷道多处U型棚棚梁折断、锚网锈蚀损坏,顶部漏顶、底鼓严重,巷道最低高度在1.62.3米,断面为812m2。(3)风机性能测试5月份进行。2010年9月对1#主通风机探伤无缺陷。2010年1月对2#主通风机探伤无缺陷。(4)豪顿风机(N型轮毂)每次切换运行后,检查叶片螺栓记录。(5)编制主通风机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情况。每周一次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现场有记录。2.1.3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性能中央区风机设计能力:风量设计范围:1

45、320029520 m3/min,最大通风能力610m3/s,负压设计范围:42005100Pa;叶片角度调节范围为+10+51。目前运行数据:根据2012年4月份数据,2#主通风机运行参数为:叶片角度44,电压10KV,电流149A,电动机输入功率1900KW。矿井总回风量520m3/s,通风压力3000Pa。主通风机风量富裕量为610-520=90 m3/s,负压富裕量为5100-3000=2100 Pa。2.1.4 中央区主通风系统评估结论根据主通风机性能分析,主通风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百叶窗式风门2006年4月使用至今6年多时间,因使用环境差造成风门老化腐蚀,导致密闭性能差影响风

46、机效率、风门漏风。自行加固堵漏过几次,现自行加固已不能满足系统要求。风门紧固件磨损、风门叶片抖动风门强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已计划改造。(2)通风机的控制系统采用由二套PLC现场控制站和二套操作站组成,即每台风机设一套PLC现场控制站,现场控制站采用AB SLC500系列的PLC,操作站的组态软件采用国产MCGS。由于,操作站与其现场控制站之间的通信经常出现通信中断、死机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给风机正常运行带来事故安全隐患。另外,根据矿业集团公司规定风机高低压供电应分列运行,当运行的电机10kV电源出现故障时,造成风机主电机跳闸停止运转。由于通风机房的10kV高、低压配电系统均为两段分列运行

47、,此时,风门无法关闭,两台风机风门的开关时互相闭锁的,另一台风机无法启动。为此,计划进行电控系统改造,5月份停产检修期间实施。(3)叶片及固定螺栓强度不够,风叶角度不能在大角度以上运行。2009年8月5日中央区1#风机叶片全部折断,现建议将同类型风机N型轮毂更换为B型轮毂。(4)中央区主通风机需储备英国Howden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NN3800/2000N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电机(AMB710L8DBVA)一台。2.2 南区主通风系统 2.2.1 南区主通风系统能力(1)南区主通风系统概况南区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现有两台英国Howden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NN3800/20

48、00N型轴流式通风机,配套AMB710L8DBVA型电动机,额定功率为4000kW。一用一备,主要担负着南区矿井供风。最大通风能力610m3/s,叶片角度调节范围为+12+52;风量设计范围:1320029520 m3;负压设计范围:42005100Pa。目前运行数据:根据2012年4月份数据,1#主通风机运行参数为:叶片角度28,电压10KV,电流72.7A,电动机输入功率495.3KW。矿井总回风量200m3/s,通风压力1690Pa。主通风机风量富裕量为610-200=9410 m3/s,负压富裕量为5100-1690=3410 Pa。(2)矿井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2011年3月份进行

49、了一次反风演习,反风演习用时6分钟,反风风量为6500m3(正常供风量13000 m3),满足规程要求。反风演习时,主通风机的运行温度和振动正常:现场记录值如下:风机温度:43-53;电机温度:39-43;前轴振动:3.51m;后轴振动:1.11m;推力轴振动:3.79m主通风机的运行温度和振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2.2 南区主通风系统安全装置(1)安全保护定期试验。最近一次实测值为:风机前轴温度 49.4、后轴温度43.6、推力轴温度52.7,轴承温度报警值为85;振动实际值为4.06um,报警值为31um。以上实测值均在规定范围之内。(2)2012年3月份,对南区总回风道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50、。巷道没有失修、淤积现象,满足矿井通风需要。(3)2011年3月,对两台主通风机进行了探伤,无缺陷。下一次性能测定时间为2014年,风机叶片定期检查。(4)豪顿风机(N型轮毂)每次切换运行后,检查叶片螺栓记录,现场有检查记录。叶片螺栓每8个月更换一次。(5)编制了主通风机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经矿副总和各职能科室审批,并严格执行。每月演练两次,演练内容有记录,有记分,有量化效果检验。2.2.3 南区主通风系统设备性能南区主要通风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电控系统需要改造南区主通风机房的高、低压配电系统均为两段分列运行,低压不能实现自动切换,需要进行电控系统改造,计划于2012年6月份矿井停产检修

51、时实施。 (2)针对中央区主通风机叶片螺栓断裂,排查出 N型轮毂结构不合理,需要将N型轮毂更换为B型轮毂。建议待中央区更换完,运行一年正常之后,南区也要将N型轮毂更换为B型轮毂。(3)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大型固定设备备件储备的通知要求:主通风机需储备电机一台。2.2.4 南区主通风系统评估结论南区主要通风系统通风能力能满足矿井需要。需要的问题有:(1)主通风机轮毂更换(将N型轮毂更换为B型轮毂),计划2014年;(2)2013年、储备主通风机电机一台,储备电机轴承两套。3.压风系统3.1 中央区压风系统中央区压风机房现安装有五台D-100/8-e4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排气量100 m

52、3/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动机为TK550-12-1430(550kW、10000V、500rpm)。3.1.1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能力(1)中央区压风机房现安装有五台D-100/8-e4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100 m3/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动机为TK550-12-1430(550kW、10000V、500rpm),正常情况下运行3台,待修2台。(2)压风机房排气压力:P=0.64mpa 排气量300 m3/min,二水平井筒已开工,井筒施工用风为150 m3/min,矿井总需风量约为:450m3/min。压风机装机容量已不满足中央区矿井用风需求。3.1.2

53、中央区主压风系统安全装置(1)压风机冷却水的压力、进出水温及后冷却器排气温度。1#压风机: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17.3、出水温度23.2、排气温度117.7。2#压风机: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25.3、出水温度33.2、排气温度122.3。3#压风机: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26.5、出水温度28.3、排气温度116.6。4#压风机: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26.9、出水温度29.2、排气温度93.4。5#压风机: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25.6、出水温度28.6、排气温度121.6。(2)压风机每年进行1次技术测定,2012年

54、3月测定1次;2011年4月对曲轴、连杆、十字头销、活塞杆探伤1次,均合格,每四年进行探伤一次。技术测定存在问题及整改方法:1#压风机:压风机容积流量0.78Qe小于0.85Qe。更换高低压缸进排气阀,调整间隙大小,清洗机器,处理漏风。2#压风机:压风机比功率为5.27 kw/(m3min)大于规定值5.05。更换高低压缸进排气阀,更换活塞、活塞环,更换空气过滤器;清理排气阀管路污物及积炭。3#压风机:压风机比功率为5.13 kw/(m3min)大于规定值5.05。更换高低压缸进排气阀,更换活塞、活塞环,更换空气过滤器;清理排气阀管路污物及积炭。4#压风机:压风机比功率为5.43 kw/(m3

55、min)大于规定值5.05。更换高低压缸进排气阀,更换活塞、活塞环,更换空气过滤器;清理排气阀管路污物及积炭。 (3)压风机有超温、断水、断油、过流、失压保护,符合要求。(4)劳动部门对风包的探伤检查资料。已探伤。(5)压风机的水套、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每年除垢酸洗1次,目前正在进行。(6)每6个月高压出风管、风包积碳清理1次,现场有记录。(7)安全阀每年校验1次;空气滤清器每3个月清洗1次;释压阀每年试验1次。(8)对主压风管路及其附件进行认真调查,查明无损坏。3.1.3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性能中央区压风机房现有的5台D100/8e4型空压机,正常2用2备1检修,电动机功率为550KW,按煤矿

56、安全规程及集团公司要求设置超温、断水、断油、过流、失压等保护且灵敏可靠。3.1.4 中央区主压风系统评估结论压风机运行效率低是压风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压风机系统性能分析,中央区所使用的活塞式空压机主要是压风机本身存在以下缺点:(1)压风机房总供风能力不满足矿井生产用风量。(2)空压机比功率低、排气效率低,不符合AQ1013-2005的相关要求。(3)压风机气流不稳定振动大、噪声超标,不符合环保要求;机器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故障率高,属于淘汰产品。(4)冷却效果差,难于满足空压机的连续运转。评估结论:原有5台D100/8e4型活塞式空压机低效率,高能耗、噪声超标,难于满足空压机的连续运转需改

57、造。工程项目已在二水平建设2012年专项资金计划中安排,但上需要2台螺杆式60 m3/min订货。将现用的5台D100/8e4型活塞式空压机更换为3台离心式160 m3/min及电气、控制(二水平项目专项资金已列资)和2台螺杆式60 m3/min(资金未落实)。3.2 南区压风系统南区压风机房现安装有五台MS300-HV(Q=60m3/min、H=0.75MPa)型空气压缩机,配套电动机为TK550-12-1430 300kW。 3.2.1 南区压风系统能力矿井现有压风能力为240m3/min。目前正常用风量为120 m3/min,开启2台能满足生产需要。3.2.2 南区压风系统安全装置(1)

58、压风机冷却水的压力、进出水温及后冷却器排气温度分析:最近一次实测值如下:冷却水压力为0.26Mpa;进水温度25.3、出水温度33.2、排气温度122.3。各项指标均在规定范围之内。(2)压风机每年进行1次技术测定,2011年9月测定1次,合格;2011年9月对曲轴、连杆、十字头销、活塞杆探伤1次,均合格,每四年进行探伤一次,检测报告均存入“一机一档”内。(3)压风机有超温、断水、断油保护,符合要求。(4)劳动部门对风包的探伤检查资料。2012年2月份对风包等压力容器进行探伤,合格。(5)压风机的水套、中间冷却器、后冷却器每年除垢酸洗1次,目前正在进行。(6)每6个月高压出风管、风包积碳清理1

59、次,现场有记录。(7)安全阀每年校验1次;空气滤清器每3个月清洗1次;释压阀每年试验1次。(8)对主压风管路及其附件定期检查,无跑漏现象,供风情况良好,管路固定可靠,与巷道安全间隙符合规定。3.3.3 南区压风系统设备性能南区压风系统设备目前性能稳定可靠,连续运行6年。计划2013年集控系统软件升级。3.3.4 南区压风系统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南区压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正常。矿井压风能力为240m3/min,能满足矿井需要。4.排水系统4.1 中央区排水系统矿井采取集中在-780m水平设置主排水泵房,直接将矿井水全部排至地面水处理厂。目前,-780m水平泵房内共安装MDS420-9610型离心水

60、泵七台,单台水泵额定流量为420m3/h,扬程935.1m,配套电机YB710M-4(1800kW,10kV、1489r/min)。正常涌水量时3台工作,3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6台工作,1台备用。井筒内装备四趟D325排水管路,正常涌水量时两趟工作,两趟备用;最大涌水量时四趟管路全部投入工作。780m水平泵房水仓由内、外水仓组成,内水仓约2800m3,外水仓约4000m3水仓总容量为6800m3。4.1.1 中央区主排水系统能力(1)依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中“排水和水仓能力核定及计算方法”,按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计算公式矿井正常涌水量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

61、:(万t/a)矿井最大涌水量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万t/a)(2)参数选取地质报告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850m3/h,最大涌水量1330m3/h。实际涌水量约为170m3/h。排正常涌水量生产能力计算An排正常涌水量生产能力(万t/a);Bn工作水泵总排水能力,取42031260(m3/h);Pn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正常涌水量(m/t), Pn(85024)/35666.70.5720m3/t说明:式中日产吨煤按2011年实际原煤产量进行计算,1177104/33035666.7(t/d); 排最大涌水量生产能力计算Am排最大涌水量生产能力(万t/a);Bm工作泵加备用泵的总排水能力取42062520(m3/h)Pm上年度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t),Pm(133024)/35666.70.8950m3/t(3)校验校验水泵能否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和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时,三台泵及两趟管路工作:20h排水量:42032025200 m3 2011年联合试运转工作水泵的能力20Q工31330 m3正常涌水时,24h涌水量:8502420400 m331330 m3最大涌水期间,六台泵及四趟管路工作:20h排水量:42062050400 m32011年联合试运转工作和备用水泵的能力:20Q工+ Q备5687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