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110240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七下 第六章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作者】【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材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结合课标以亚洲的地形地势为例解读如下:【教材分析】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材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本节教材设计较为合理,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亚洲地形”和“亚洲地形构成”饼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亚洲地形”和剖面图“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势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然后通过“活动”“描述北美洲的

2、地形特点”,学以致用,达到锻炼这种方法的效果。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的完成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和其它材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运用地图和其它材料”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计算相对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多应用已有知识来进行分析。但是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读图归纳能力还有点欠缺,应注重引导;另外我校学生的空间读图判断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构成图说

3、出亚洲地形特点。(重点) 2.运用亚洲分成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征。(重点) 3.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征。(重点)【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它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拥有许多世界地理之最,大家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踊跃发言说世界之最: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世

4、界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学生通过积极发言说亚洲的世界之最激发学习兴趣承转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知道亚洲有最高的山峰和高原,同时也有最低的盆地和洼地,地形复杂多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亚洲的地形特点。 合作探究:亚洲的地形地势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探究一:亚洲的地形多媒体展示亚洲的地形引导回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步骤:(1)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范围。(2)看地形图,根据颜色的不同分析地势变化的趋势。(3)找出主要的地形区,总结地形类型。(4)最后总结表述地形特点。探究任务:1. 读亚洲地形图,说出

5、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并完成表格。2. 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并据图估算大致所占比例。3. 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检验对比:同学们读图分析的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读亚洲的地形构成图来对比一下。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构成图。读亚洲地形构成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探究一:亚洲的地形1.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表格如下:地形区位置颜色海拔A青藏高原 亚洲 中部褐色2000米以上B帕米尔高原C伊朗高原亚洲西部黄色1000-2000米D蒙古高原亚洲中部E印度河平原亚洲南部绿色200米以下F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北部G华北平原亚洲东部2.从图中可以看出褐色和黄色所占的比例最大,主要地形为高原和山地,大体所占

6、的比例为75。3.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原和山地是主体。读亚洲地形构成图,说出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五种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原和山地是主体,约占75。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亚洲的主要地形并能够大致说出主要地形所占的比例读地形构成图对比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承转分析完亚洲的地形,我们下面来探究亚洲地势有何特征。读图观察读图猜想 读 图 对 比 分 析 计 算 分 析探究二:亚洲的地势方法一:再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看看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海拔。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探究任务:1. 教师圈画不同颜色,学生说出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海拔。2. 结合海拔说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方法二:1

7、. 猜一猜教师展示亚洲地形图,并沿着30N和80E画了两条线,让学生判断下列选项哪两个能大体表示这两条线的地势。2.读剖面图检验对比猜想教师多媒体展示沿着30N和80E地形剖面图展示读图要求:(1) 说出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的地势特点。(2) 说出沿着亚洲大陆南北方向80E的地势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判读画示意图(3)教师把沿着30N和80E示意图组合,让学生判读亚洲的地势特征。3. 读图计算再读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图,说出世界最低地死海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并计算两者的相对高度,从中你能发现亚洲地势的什么特征?探究二:亚洲的地势方法一:1.学生读亚洲地形图,结合教师

8、圈画说出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海拔范围如下: 2.学生据图总结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80E30N方法二:1.学生结合亚洲地形图,判读沿着30N和80E的地势特点,猜想A和C大体符合这两条线的地势特征。2.读亚洲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特征: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图(1) 沿着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的地势特点是:东西两边低,中间高。(2) 沿着亚洲大陆南北方向80E的地势特点是:南北两边低,中间高。 (3)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学生根据课本图6-2-3读图得出: A 死海 海拔-415米 C 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两者的相对高度:8844.43(415)=92

9、59.43(米)这说明亚洲地势起伏很大。通过画示意图形象直观地表达出亚洲的地势特征通过猜一猜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形剖面图和计算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度,归纳地势特征。方法总结:大洲地形地势的判读方法方法总结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大洲的地形特点的步骤:(1)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高度表,说出主要地形类型,估算各部分的大致比例。(2)找出主要地形区,说说其分布状况,得出地势总趋势。(3)观察地形剖面图,说出地势沿剖面线的大致趋势。承转结合着我们总结的方法,同学们能够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吗? 学以致用:读图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读图描述探究三: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展示北美洲地形

10、图和北美洲大陆沿40N地形剖面图,并展示判读北美洲地形的提示,要求学生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点。探究三: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学生结合提示,看图描述北美洲地形特点:(1)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间低(2)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大致比例:西部是高大的山地,约占2/5,中部是广阔的平原,约占2/5,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地,约占1/5。(3)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状况:南北纵列分布的地形区: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等;中部是大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通过本环节,提高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知识构建与梳理地形亚洲地形地势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高低相

11、差悬殊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知识体系【达标检测】1.(目标1、2)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C.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2.(目标3)读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说出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分为三大地形区,东西横向排列B分为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向排列 C高原、山地、平原相间分布 D山地、盆地、丘陵相间分布3.(目标1、2、3)读亚洲地形图和沿着30N、80E的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1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是 海拔为-415米,世界最高峰 峰海拔为 米,两者相对高度是 米,由

12、此可以看出亚洲地面起伏 。(2)从图1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势南北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_。图1亚洲大陆东西方向30N地形剖面图图3亚洲地形(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高原 B 高原 C 高原D 高原 F 平原 G 平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运用地图和其它材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读图形式,来引导学生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另外,注重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来完成这一课程标准,如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剖面图,还有相对高度的计算,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围绕课程目标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按照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环节,清晰展示了亚洲地形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特征的地理技能。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所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需再培养、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