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04397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学论文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龙仕平(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北碚400715)摘要百年来大批先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的出土公布,为辞书编纂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极具真实性的材料.已公布78批简帛文献中共有量词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简帛量词对于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辞书书证补阙、辞书释义订补、辞书义项增补、辞书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而且很多简帛量词的辞书学价值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毕业论文关键词简帛文献;辞书;书证;义项;初始例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09)04-0078-09一个世纪以来,陆

2、续发现了大批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其主体是战国楚简帛、秦简、两汉简帛和三国吴简等。据我们初步统计,20世纪初至今出土的简帛总计达到20多万枚(件),总字数约700多万。出土简帛文献大多是佚亡一两千年的珍贵资料,长期掩于地下,如实地保留着当时的面貌,内中还有一大部分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手书真迹,具有传世文献不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陈寅恪先生有一段名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此材料,研求问题,则为时代学术之新潮流。”p1377强调了新材料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已公布的简帛文献总计达到78批,为文献学、史学、语言学、辞书学等诸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我们对78批简帛文献中的量词进

3、行了全面整理研究,其中量词总计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以下以体现目前辞书研究水平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为参照系,从辞书书证补阙、释义订补、义项增补、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探讨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一辞书书证补阙就辞书而言,如果某词或其意义孤零零地摆在那里而没有书证,这显然是很使人憾然的.王力先生在理想的字典中说:“这样没有例证,就不知道它们始见于何书,也就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代的产品。这是极艰难的工作,但是字典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决不能达到最高的理想。”p69简帛文献正有不少原来长期没有找到书证的词语,可以为辞书提供可靠的书证.絜集体量词,相当于“束”,多用来称量

4、“麻”等。说文?糸部:“絜,麻一端也。”大字典?糸部、大词典?糸部均只引说文所述,无文献用例.其实汉简多见,如凤凰山10号墓汉简924:“九月十五日付司笥二合;五十四,直百八,枲四絜。”说文?木部:“枲,麻也。”枲四絜,即枲麻四束。又如居延汉简203?4:“出枲一絜,八月二日付掾绳席。”等等.笿/古代盛食物或杯、盘等器物的竹笼。说文?竹部:“笿,桮笿也。”桂馥义证:“笿,又作。扬雄方言:桮,陈、楚、宋、卫之间谓之桮,又谓之豆筥,自关东西谓之桮。注:盛桮器笼也。”也称“篝”。急就篇第三章“、篅、箯、筥、?、箅、篝”唐颜师古注:“篝,一名笿,盛桮器也。”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笿”条均只引说文

5、等古代辞书,无书证.又,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条下亦均引扬雄方言,无文献用例.今从简帛文献看,“笿”在汉简中很常见,如凤凰山9号墓汉简795:“?一笿。”又,简796:“卵一笿。”又,简797:“笋一笿。”张家山汉简?遣策中则书作“”,用例甚多,如简21:“白鱼一。”又,简22:“蒜一。”又,简23:“?(姜)一。”“斛”之俗字。大字典?鱼部:“鱼名。篇海类编?鳞介类?鱼部:,斗鱼。同斛。龙龛手鉴?鱼部:,俗,正作斛。”二义项均只引古代辞书,无书证。大词典则未收该字.19511952年间湖南省长沙市北郊伍家岭201号汉墓出土西汉晚期封检9枚,其中8枚字迹模糊,其中一枚墨书“鱼鲊一”四字

6、,“”即为斛之俗字无疑.阳用作表示双数的集体单位,大词典?阜部“阳”条无此义项,大字典?阜部“阳”条:“?双。也作扬。卷子本玉篇?阜部:阳,方言:阳,双也。按:今本方言卷二作扬,双。”仅有辞书所载,无文献用例.“阳”表“双”义可见于汉代帛书,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90:“以堇一阳筑(筑)封之,即燔鹿角,以弱(溺)饮之。”堇,即堇菜;堇一阳,即堇菜兩株。由此也可证卷子本玉篇引方言作“阳”为是,今本方言作“扬”误.二辞书释义订补有些词语,原来的学者多有解释,辞书编纂中亦不乏释义。但今用简帛文献材料来检验,从前的解释还有很多不尽妥当之处,或需订正,或需补充.大斗/小斗一般认为“,大斗”“、小斗”是

7、和标准量相比较大或较小些的“斗”,如大词典?斗部“大斗”条:“容量较大的斗。”又,“小斗”条:“容量小于标准量的斗。”但是,今从居延汉简、港大汉简等简帛文献的用例来看,简文中“大斗”和“小斗”与传世文献所载是不同的。简文中“大斗”“小斗”有具体容量和比例关系,小斗:大斗=0.6:1,即一小斗等于0.6大斗。如居延汉简273.4:“余谷小斗二斗二升。”又,简308.11:“乊小斗五斗二升,为大斗乊。”“斗”单用。但与“大石”连用则为“大斗”,与“小石”连用则为“小斗”,如港大汉简?奴婢廪食粟出入簿131正:“用粟大石四石五斗,为小石七石五斗,九月食。”布货币单位,大词典?巾部:“古代行实物贸易时

8、,作为货币的一种,其长宽有定制。”大字典?巾部:“古代钱币。”以前多以为“布”是古代实行实物贸易阶段时的货币单位,但从简帛文献看,秦统一前后仍是官方规定的货币单位,而且和其它货币“钱”有明确的换算关系。按秦制,一布当十一钱,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67:“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又,日书甲114正三:“顾门,成之,三岁中日入一布;三岁中弗更,日出一布。”而秦代无疑早已超越了实物贸易阶段。甚至到汉代可能也还在使用,如孔家坡汉简?日书291壹:“三岁弗更,日出一布,为阙。”孔家坡汉墓的墓葬时代约为汉景帝后元二年,即公元前142年,因此以前认80古汉语研究Researchin

9、AncientChineseLanguage为“布”作为货币单位仅用于实物贸易阶段的观点应当予以修正.对于“布”的具体制度,二辞书均未作说明,其实秦律也有明确规定,按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66:“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相当于“束”或“捆”,一即指一小捆。大字典?干部“”条:“量词。禾十把。玉篇?干部:,禾十把也。”按,大字典引玉篇有误,查宋本玉篇“”字在束部,而不是干部,原文为:“,小束也。或作亰,禾十把也。”而且无文献用例.马王堆医书中多书作“亮”,“”、“亰”、“亮”三字均幵声。如五十二病方182:“取蠃牛二七,薤一亮(),并以酒煮而饮之。”又

10、,养生方8586:“本二斗半,潘(矾)石三指最(撮)一,桂尺者五廷(梃)之菩(倍)半者一亮()。”但帛书用例为“捆”、“束”义,与“禾十把”无涉,而后者至今未得其文献用例.笥古时一种用竹或苇编制的盛物用的方形箱子。说文?竹部:“笥,饭及衣之器也。”后世辞书多据此训释,如大字典?竹部:“古时一种用竹、苇编制的盛衣物用的箱子;古代盛饭食用的竹器。”大词典?竹部:“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从传世文献来看,笥的用途的确是盛饭食或衣物的,如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郑玄注:“箪笥,盛饭食者,圆曰箪,方曰笥。”但从简帛文献看,笥的用途当非常广泛,并不限于饭食和衣物。

11、楚简中可以用以盛首饰等物,如信阳楚简?遣策2:“一司翶珥,一司齿珥。”珥,耳饰。汉简中用途更为广泛,可盛食物,如马王堆1号墓汉简?遣策38:“牛炙一笥。”又,平山汉楬1077:“觚芛一笥。”亦可盛衣物,如罗泊湾汉简?从器志1458:“衣一笥。”其他也很多见,如罗泊湾汉简?从器志1458:“博具一笥,缯缘。攠石引索一笥,笥缯缘。中土食物五笥。张帷一笥,鲐三亯。越服矢一笥,缯缘。”由此可见,“笥”用作盛物器,几乎是无所不装的.竹器,属竹笥之一种。大词典未收,大字典?竹部“”字条:“同簨。龙龛手鉴?竹部:,簨的俗字。”无书证。又,“簨”字条:“竹器。集韵?潸韵:簨,竹器,礼食于簨徐邈读。按,今礼记?

12、丧大记作食于篹者盥,郑玄注云:篹或作簨。陆德明释文:簨,息尹反。徐音撰。”又,“篹”字条:“古代笾一类的食器。玉篇?竹部:篹,器名。集韵?缓韵:篹,笾属,通作匴。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郑玄注:篹,笾属也,以竹为之。孔颖达疏:篹,形似筥。又丧大记:食粥于盛不盥,食于篹者盥。”又,“笾”字条:“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说文?竹部:笾,竹豆也。”“”释为“簨”之俗字,而“簨”则仅言为“竹器”,亦作“篹”,释义过于宽泛;“篹”下则云:“古代笾一类的食器。”而“笾”,是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可见,上述大字典各字条,都在说明“”为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从简帛文献看,

13、幷非如此,如包山楚简257258:“飤(食)室所以食:冢(豵)脯二,脩二,蒸亱一,庶亱一,蜜亲二,白亲二,熬鸡一,庶鸡一,熬鱼二,栗二,枭二,亴茈二,蓏二,亳二,二,姜二,蓏一,亵利二,桃脯一笲,僻脩一笲,庶鸡一笲,一笲脩。”所盛之食物,范围非常广泛,并非限于“干食品”;另一方面,该简性质为“遣策”,所记录的是墓主人的陪葬品,所以的用途显然也不限于古时祭祀和宴会.堵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郑玄注:“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虚,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后世辞书多据此训释,如大词典?土部“堵”条:“将编钟或编磬十六枚悬于一虚之称。”大字典?土部也持此说。今

14、从简帛文献看,“堵”的称量对象不限于称量编钟或编磬,至少还可以称量成套的“钹”之类,如马王堆帛书?遣策13:“钟、鏺各一楮(堵)。”整理者认为,鏺,读为“钹”。准此,则简文意指钟、钹各一堵.翭称量羽或矢的个体量词,大词典?羽部:“量词。用于鸟羽的计量。九章算术?粟米:今有出钱六百二十,买羽二千一百翭。李淳风注:翭,羽本也。数羽称其本,犹数草木称其根株。”大字典该条未列量词义,但亦引此例为书证.按,大词典所引注文非唐李淳风注,而是三国魏刘徽的注文,因李淳风注多袭用刘氏注,故文句相同。又,从简帛文献来看“翭”用作量词不仅限于称量“鸟羽”,还可以称量用鸟羽制成的“羽矢(箭)”,如张家山汉简?算数书5

15、7:“羽矢:羽二喉(翭)五钱,今有五十七分矦(翭)卌卅七,问得钱几何?”该简篇题明确,为“羽矢”,讨论的中心自然当为“矢”,故“羽二喉(翭)五钱”中的“羽”当为“羽矢”之省。彭浩亦认为:“(翭)此为羽矢计量单位。”3p65该简大意为:羽箭二支五钱,现在有羽箭五十七分之三十七支,问值多少钱?緎大字典?糸部:“量词。丝二十缕为緎。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又,大词典?糸部“緎”字条:“衣缝。”书证亦引诗?召南?羔羊。显然,二辞书对该文理解有所不同.阜阳汉简?诗经简S010:“素丝五緎。”王引之经义述闻:“緎者,二十丝。”即按丝二十缕为緎。诗经?召南?羔羊云:“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

16、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大词典?糸部“紽”条:“古时计算丝缕的单位。五丝为紽。一说,缝合羊皮为裘。”又,“总”条:“丝数名。古以丝八十根为总。”“紽”、“緎”、“总”处在同样的语法位置,三个词的性质是应当是相同的,但大词典“緎”字条定为名词,“总”字条则定为量词,“紽”字条则两者兼收,显然三词条自相矛盾,均释为量词为好,即五丝为紽,二十丝为緎,八十丝为总.朹本为盛物方形器皿,圆腹、侈口、圈足。大字典?木部“朹”字条:“同簋。古代祭祀时用来盛黍稷的方形器皿。说文?竹部:朹,古文簋。春秋繁露?祭义:宗庙之祭,物之厚无上也。春

17、上豆实,夏上尊实,秋上朹实,冬上敦实。”大词典?木部亦云:“古代祭祀宴享时盛黍稷的器皿。”按,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每食四簋。”阜阳汉简诗经S142:“于粲洒骚,每食八朹。既有肥牡,以速者咎;宁是不来,微我有咎。”该文出自小雅?伐木,今本作“簋”,说文?竹部:“朹,古文簋。”正可证明说文之古文。但此章文意并未谈及祭祀,而是用“朹(簋)”盛“食物”以款待长辈,故“朹(簋)”并非如二辞书所言限于祭祀之用,亦非限于盛黍稷之类.3 三辞书义项增补很多量词在简帛文献中应用广泛,而传世文献竟然未见,辞书在编纂时对这些义项自然亦未能收录。例如“真”用于称量铠甲,楚简很常见;“立”用作衣物的量词也多见于

18、魏晋简牍,甚至一直到吐鲁番文书中仍常见;而传世文献皆未见。以下对见于简帛文献而大字典大词典均未收录的量词义项分别予以论述.毕业论文真表示铠甲的个体量词,相当于“套”。曾侯乙墓简122:“大旆:二真楚甲,素,紫布之縢;冑,帏砗。一真楚甲,紫布之縢乘亶:晶(参)真吴甲。”又,包山楚简270:“驭右二真象皋。”“真”用作量词,简帛文献亦仅见于楚地文献,因此疑其使用范围可能仅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82古汉语研究ResearchinAncientChineseLanguage立表示衣物的个体量词,如旱滩坡晋牍正三栏:“故练裈一立。故练袴一立。”又,背一栏:“故白襦衽一立。故褐帻一立。”一立,即一件。量词“

19、立”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亦可见,如阿斯塔那305号墓文书缺名随葬衣物疏一:“紫碧裙一立。”又,哈拉和卓96号墓文书龙兴某年宋泮妻翟氏随葬衣物疏:“故紫襦一立。”又,哈拉和卓91号墓文书北凉缺名随葬衣物疏:“小裤一立。”资盛物的容器量词,多见于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简帛。资,本指带釉硬陶罐,当为现代瓷器的前身,后作“瓷”。“瓷”字的出现,以前所知最早用例是西晋初年的文献材料。“资”的出现,对于我国陶瓷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如马王堆一号墓汉简?遣策93:“肉酱一资(瓷)。”又,107:“右方醢酱四资(瓷)。”马王堆三号墓汉简?遣策125:“瓜苴(菹)一资(瓷)。”衣用作衣物的个体量词,如尹湾汉简M6D

20、12正:“皂丸大绔一衣,衣。”前一个“衣”是量词,称量“皂丸大绔”,后一个“衣”则是动词,“穿着”之意,是对前面陈述事物的补充说明。同简还有:“练小绔二衣。”简文中的“衣”也应当是量词。“衣”用作量词,无论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均不常见,但在汉语史上毫无疑问是出现过的.捼指两手相捧着的数量。此量词诸辞书均未见载,也未见时贤论及。仅见于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如简266:“(治肛门痒:)治之以柳蕈一捼、艾二,凡二物。”一捼,即一捧。又,残简1:“治以蜀焦(椒)一委(捼)。”给表示纺织品的量词,仅见于秦简,如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1718:“省殿,赀工师一甲,丞及曹长一盾,徒络组廿给。省三岁比殿,赀

21、工师二甲,丞、曹长一甲,徒络组五十给。”络组五十给,即五十组绦带;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量词“根”或“条”.函汉简中可以用作“表火”、“蓬火”的量词,与“通”用法相近,如居延汉简212.9:“出亡人赤表火一函。”又,简258.16:“蓬火四函,呼。”由于用例不多,且传世文献未见,其语源及其演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用作量词则是毫无疑问的.辟表示筵席层数的单位量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量词“重”或“层”,仅见于上博简,如天子建州?甲本8-9:“天子四辟延(筵)席,邦君三辟,大夫二辟,士一辟。”该简大意为:天子用四重竹席,邦君(诸侯)用三重竹席,大夫用二重竹席,士用一重竹席.帣度量衡量词,说文?巾部

22、:“帣,囊也。今盐官三斛为一帣。”本为有底的囊,是一种容器,后借用为量制单位,三斛为一帣,如居延汉简57.20:“士吏尹忠,穈一帣三斗三升,自取.又二月食糜一帣三斗三升,卒陈襄取。”字或书作“卷”,如居延汉简57.19:“卒陈偃,粟一卷三斗三升。”按居延汉简所记边郡吏卒廪食制度推算,说文所谓“三斛”之“斛”当为“小斛”,即“小石”,“一帣”合今之36000毫升。二辞书均无量词义项,仅引说文“今盐官三斛为一帣”,亦未说明其具体制度,可据简帛补.秉表箭数的集体量词,矢一“秉”即箭十支。见于曾侯乙墓简中,凡21例,如简5:“用矢,箙五秉。”又,43:“矢二秉又六。”又,46:“矢五秉。”大词典?禾部

23、、大字典?禾部“秉”字条下量词义中仅有表容量单位的义项,而均无作称量“矢”的集体单位的义项,可据简帛补.格表示长条型物体的个体量词,见于楚简,包山楚简269:“十亷(格)车戟,瑼羽。”整理者注:“亷,读如格。一格车戟即一件长柄车戟,出土实物中有长柄戟。”说文?木部:“格,木长貌。”由此引申虚化作表示长条型物体的个体单位量词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一用法在后世并没有得到继承,秦汉魏晋六朝简帛文献及传世文献均未见用例.刀即刀圭,本是用以量药的量具之名,借用作容器量词,为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用于量散剂,多见于医简,如武威医简13:“曾青一分,长石二分,凡二物,皆冶,合和,温酒饮一刀,日三,创立不恿。”一

24、刀,即一刀圭。大词典?刀部、大字典?刀部“刀”条仅有用作称量“纸张”的集体量词用法,而无称量药物的借用量词之用法,可据简帛补.町用作面积量词是很常见的,但简帛文献中可用作称量土地的个体量词,多见于三国吴简,如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4.38:“佃亩二町,凡廿五亩。”又,4.44:“佃亩二町,凡卅八亩。”又4.71:“佃亩三町,凡廿五亩。”“町”用作个体量词,从目前我们看到的材料来看仅见于吴简,而且此后似乎也没有得到继承.参容量单位,见于马王堆帛书和港大汉简?奴婢廪食粟出入簿。根据简文中大小石比率的关系可以算出,所谓“参”,是将大石换算成小石后的余数单位。大致是“一参”相当于大石的二升,也就相

25、当于小石的三升三还有余数,故为方便计数,采用了这个特殊的单位来省略许多尾数的麻烦,如港大汉简?奴婢廪食粟出入簿151:“在禀大石五石,为小石八石三斗一参,已,大奴一人,大婢一人,使奴一人,凡三人。”又,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181:“一,以水一斗煮胶一参、米一升,孰(熟)而啜之,夕毋食。”驷可以用作计量“车”的个体单位量词,相当于“乘”或现代汉语中的量词“辆”。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9正:“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而馈粮。”千驷,即千乘,一千辆。无论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这种用法均不常见,但是由于出土文献的真实性,“驷”用作“车”的单位量词在历史上出现过确实是毫无疑问的.四

26、辞书初始例提前王力先生曾说:“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不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书的著作时代,但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4p325这充分说明了追溯词语或语义产生的源头的重要性。前人及时贤都十分重视追溯词语语义的源头,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成果主要体现在辞书编纂上。今从简帛文献看,这些辞书所列书证却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初始例”,甚至有些晚了近一两千年.口量词“口”既可以称量“人”,也可以称量“器物”,大词典?口部前者初始例为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甄命,后者为陶弘景刀剑录。大字典?口部未严格区分此二种用法,书证为成书于唐代

27、的晋书?刘曜载记.从简帛文献看,量词“口”秦简已见,如睡虎地秦简?日书乙253甲:“亡,盗在西方,一宇间之,食五口。”这是称量人的用例。日书的写定时代自然不晚于秦,比大词典书证早七百多年,比大字典书证则早八百多年。又,东牌楼汉简6:“乊盗取?文书,筒二枚,钱二千,大刀一口。”这是称量器物的,比大词典书证早三百多年.卷用作量词,有两读。一为居倦切,可用作书籍等物品的量词。大词典初始例为巴金春,大字典书证则为扬雄法言?学行。其实,量词“卷”汉简已见,如尹湾汉简M6D13正:“记一卷。”“六甲阴阳书一卷。”“列女传一卷。”该简成书于西汉晚期成帝时,早于法言的创作.一为居转切,可用作成卷事物的量词。大词典初始例为红楼梦,大字典则无书证。这种用法汉代已经出现,如罗泊湾汉简?从器志1458:“布十七卷。”比大词典书证早一千八百多年.裁用作衣服布匹的量词,大词典大字典初始例均为新唐书?归崇敬传。但从简帛文献看,量词“裁”早在西汉初期已见,如张家山汉简?算数书36:“狐皮卅五(裁)、狸皮廿84古汉语研究ResearchinAncientChineseLanguage五(裁)、犬皮十二(裁)偕出关,关并租廿五钱,问各出几何?”比新唐书早一千多年.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