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699549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精简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定稿版)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00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 我国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00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2、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 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 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

3、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性别分布:男性占56.6,女性占43.4,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比1996年分别提高了3和2.2。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

4、22.2。我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 文化程度分布:我国体育人口有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的特点。不同学历人群中的体育人口分布分别占该人群的比例如下:研究生,占26;大学生,占35.9;高中生,占27.4;初中生,占16.6;小学生,占9.0。除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群体中所占比例比1996年略有下降外,其它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人群中的比例比1996年上升了20.2个百分点。 职业分布:体育人口中有职业者占82.1,无职业者占17.9。不同职业人群中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排序为:科教文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农民。管理人员群体在参加

5、体育活动次数、时间及强度上依然高于其他人员群体。科教文人员中的体育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由1996年的12.6增加到2000年的34。值得关注的是:工人中的体育人口相对于1996年减少了6.2。 家庭情况:未婚者占14.5,已婚者占81.7,其他占3.8。3口或4口的核心家庭,体育人口分布最多,体育人口与个人经济收入没有固定关系,与家庭收入有关,基本呈收入越高,体育人口越多的关系。 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人口中参与体育活动前3位动机是:1.增强体力、增进健康;2.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3.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

6、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是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前10位是:1.长走与跑步;2.羽毛球;3.游泳;4.足篮排球;5.乒乓球;6.体操;7.登山;8.舞蹈;9.台球、保龄球;10.跳绳。与1996年相比,体育人口在活动内容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只是气功、太极拳、武术、地掷球、门球等项目参加人数有所减少,而参与球类、舞蹈等娱乐、竞技性强的项目,以及登山活动人数有所增加。 体育人口中有23.2%的人在2000年至少参加过4次体育比赛或表演,更有72

7、.6的人坚持在周末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娱乐活动。 体育人口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有32.8的人参加了体育俱乐部或基层体育组织。 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体育人口在身心各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二、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主要特征 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一般情

8、况 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包括晨晚练点、体育中心,体育辅导站和项目、人群体育协会的活动点等。活动点的规模以中等为主,占活动点总数的46.4。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以晨晚练为主,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的活动项目 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活动点所从事的体育

9、锻炼项目依次为:1.健身健美操,占52.0;2.武术,占44;3.秧歌,占43.1;4.交谊舞,占33;5.广播操,占23;6.羽毛球,占19.5;7.气功,占14.9;8.门球,占11.2;9.网球,占2.9。与1996年比较,参与气功锻炼的人在逐渐减少。气功从1996年所处的第一位滑落到第七位,所占比重由46.7减少到14.9。 这些活动点的活动项目基本坚持长年不变,占总数的78.1,有13的活动点随季节变化有所变化,有8的活动点有随体育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向。 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活动场所 由于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部分场馆的开放又带有盈利目的,加之城乡居民享受体

10、育设施进行活动的权利的意识相对淡薄,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占总数的71.2,比1996年上升了0.6。能利用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只占28.8。 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组织管理 我国的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一半以上为锻炼者自发组成的,占总数的60。其他依次为:居委会帮助组成的占总数的13.8,各类体育协会帮助组成的占6.6,体育行政部门帮助组成的占6,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帮助组成的占4.6,民办公助的占4.6,各级工会组织的占2.6。活动点的管理主要由锻炼者自主管理,占总数的63.8。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的组织

11、管理中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体育协会帮助组成的活动点由1996年的3.7增加到2000年的6.6,但所占比重依然很小。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对体育行政部门有很大的依赖性,对体育协会的作用还缺乏认识,认为体育行政部门应对活动点进行管理的,占总数的23,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提高,体育协会自身的宣传和管理职能还有待加强。 各活动点的经费来比较单一,主要是锻炼者所交的会费,占经费来的47.5,其次是街道、居委会拨款,占12.4。活动站的经营收入仅占3.7。 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 在调查的348个活动点中,有151个活动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占43.4。在有社会体

12、育指导员的活动点中,有75.5的活动点有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4.5的活动点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男性占48.6,女性占51.4。 三、关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原因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诉主观原因依次为:第一,缺乏兴趣,占30.2;第二,认为没有必要,占6.8;第三,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占6.4;第四,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占6.0;第五,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1.9;第六,担心他人讥笑,占2。 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诉客观原因依次为:第一,缺少时间,占53.8;第二,缺少场地设施,占

13、34.9;第三,精力不足,占29.8;第四,缺乏经费,占16.8;第五,“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均占12.9。与1996年相比,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断体育活动的情况 在1997年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口进入青年时期后,尤其是离开学校后,有中断体育活动的现象。在2000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出现逐渐加剧的趋势。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口中,20岁以下者占68.7,30岁以下者占90.5,与199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0和11.7。 调查发现,有38.7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合适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

14、有37.9的人表示今后仍然不打算参加体育活动,有23.4的人尚在犹豫之中。 四、关于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体育 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依然以非经营性的体育场所为主。2000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有8.8的人曾到经营性体育场馆去进行过体育消费,比1996年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以中青年、高文化程度人群为主,1635岁年龄段的占63.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9。 家庭体育消费在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以外最主要的十一项消费支出中,子女教育费用依然是家庭最主要的支出,占15.9。购买体育比赛门票和购置体育器材分别占7

15、.4和4.4,居第五位和第九位。 我国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平均为397.42元。2000年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体育消费依次为:购买运动服装鞋帽,平均2047元;购买体育器材,平均92.09元;去场馆参加活动,平均56.78元;订购体育图书,平均26.28元;购买体育比赛门票,平均17.85元。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能力有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的关系,两极差距较大,研究生文化程度的居民全年平均体育消费1378.63元,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全年平均体育消费119.28元。 调查显示,对经营性体育娱乐场馆的门票,城乡居民目前能承受的价格10元以下的占75,10元以上的占25。与1996年10元和1

16、0元以上的占15.5相比,有较大提高,但相对来说还比较低。 我国城乡居民余暇时间的支配意向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31.6的余暇时间用在家务劳动上。本次调查将我国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15类,前5位的排序为:第一,看电影、电视,占23.8;第二,阅读书报,占14.1;第三,会客聊天,占12.9;第四,棋牌活动,占10.8;第五,体育活动,占5。 不良嗜好情况 在城乡居民中喜欢饮酒的占26.2,有抽烟习惯的占34.5。比1996年都略有所上升。这是影响我国公民健康状况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这一情况农村组明显高于城镇组。在接受调查的人中,已有16.4的人意识到要改掉不良的嗜好,以维护自身的健康。 五、群

17、众体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对全民健身工作是满意的,对今后群体工作的要求和愿望依次为:第一,要求建立配套的体育场所,占26.8;第二,加大对体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占16.9;第三,希望能有专人指导体育锻炼,占16;第四,希望建立健全群体的法规政策,占15.2;第五,希望进一步开放体育场馆,占13.8。 在过去的4年中,体育人口增长比例高于人口增长比例,但体育人口结构仍然不够合理。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是构成我国体育人口的主体,而处于中间位置的青壮年、中年人群体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职工体育成为群众体育的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 4年来,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

18、额等有所改善,国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对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调查中,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仍是经费匮乏、场地拥挤和器材缺少,分别占27.0、21.9%和17.6; 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文化程度人群的体育消费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中青年则是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但总体上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依然薄弱,体育消费水平依然不高。 调查表明,城乡居民参加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的方法、手段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还有待提高,有氧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要推广普及,以解决我国正在蔓延的肥胖问题。 调查还表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日益增长的体育人口尚有较大差距。群众体育的社团正在逐渐发挥作用,但群众体育的计划行政色彩依然较浓,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体育社团缺乏宣传、引导、规范,体育社团在群体工作中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对于本次调查的结果,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对策与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