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6995136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脱茧”-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磨课经过小时侯,喜欢抓蝴蝶,总是被它耀眼的斑点吸引,小小的心灵里多么渴望自己就是那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长大后,知道了原来蝴蝶是毛毛虫历经痛苦地“脱茧”才羽化成蝶,心里不禁为之感动:原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积累,经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挑战,任何事物都可发挥其独特的美!我喜欢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脱茧”。 每每上公开课,一次次地修改教学设计,一次次地试教调整,我都觉得如毛毛虫“脱茧”,痛并快乐着!这次在宁波市课程改革实验展示研讨活动中,我任教我是什么一课,经过了五次的教学设计修改,四次的试教,每次都有新的体验和收获,感受到把低段语文课上得“有趣、简洁、高效”的不易。 第一次

2、研讨:有趣与简洁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语言朴实而生动,讲述了水的变化极其利与害。读着文本,自己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中,我喜欢这篇课文!但这样的常识性语文课文,在教学中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把语文课上成有趣的常识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的语言没有什么训练,语文素养没有什么提升。另一种极端是上成枯燥的语文课:字词句的训练到位了,学生的语言也提升了,但整堂课枯燥乏味。针对以上情况,我对这堂课的定位是:上一堂有趣、简洁的语文课。我选择第一课时,学习1-3个自然段,重点是:了解水变成了什么?难点是:水是怎样变化的。采用的策略是先创设一个大的情景,让学生跟随着有“七十二变” 本领

3、的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孙悟空,去认识一位也喜欢“变”的新朋友。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教学情景,然后通过自主阅读认识新朋友“水”,通过默读了解“水”的变化。在学生感受了小水滴的可爱形象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可爱的水宝宝,把老师当成“水妈妈”。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最后甚至成了“零距离”,让学生的理解感悟语言变得轻松有趣,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第一次试教下来,一堂课,超了十来分钟。自我感觉每个环节走得还梃到位,学生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可为什么,课这么满呢?症结在哪里?原因一:学情掌握不准例:初读课文,检查词语。1、(媒体)一排排出示,抽读带拼音的词语。(1)读准

4、轻声。(2)读准多音字。(3)读了这两个词,细心观察的小朋友一定能发现一个秘密。(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语。)这样的朋友在课文中还有,找一找。(4)读准字音。(1)雹子 庄稼 落下来 打下来 飘下来(2)淹没(3)温和 田地 (暴躁 灌溉 帮助 房屋 灾害)(4)漂浮 机器 冲毁 2、去掉拼音开小火车读词语。存在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两个意思相近的词组成新的一个词,这种形式不是很熟悉。在抽读词语环节中,认识这类词特点,出现学生找不出秘密,教师又没有及时引导,绕了不少弯路,时间走得长了些。可见要求拔高了,教学的实效降低了。第二次去拼音读词语,显得冗长,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词语还会多次出现。识字教学强调的

5、是和生字多见面,放在整体的语境中去识记。因此耗时又不高效。原因二:胡子、眉毛一把抓语文教学就像一只美丽的花瓶,烦琐的内容分析,低效率的引导,像是把它打碎了,原本充满情趣和菱形的美丽花瓶一点美感都没有了。例1: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第4句)1、读句子。出示: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2、欣赏图片。(欣赏图片)图1: 晴朗的日子里,我们穿着( ),这时人们叫我们( )。图2:快要下鱼了,我换上( ),人们叫我( )。图3:早晨和傍晚,我浑身通红,像是披上了( )。早晨的叫( ),傍晚的叫( )。3、:感情朗读(图文)存在问题:虽然这个环节设计很精巧

6、,但由于学生对于图3:朝霞和晚霞的认识不够,老师又是提醒,又是引导,笔墨很重,费时有多,没有把握好重、难点。其实课外的拓展知识,关键让学生有所了解,它是学生的“营养品”,而不是“主食”,如果太多的关注,反而有“营养失调”之感。例2:精读第三自然段:1、师:水从空中下来,都到哪里去干什么了呢?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生:水娃娃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2、交流指导: 池子里睡觉。师:水娃娃,你在池子里干什么呀?(睡觉),睡觉就是?(沉默片刻)生答:不发出声音,安安静静的。师:水在池子里怎么样像在睡觉啊?生:没有流动。师(松了口气):睡得

7、多香啊,你可别吵醒它,请你读。(接下来三句,也采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明白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分别指什么,在进行朗读指导。)3、师:水娃娃们的生活多丰富啊,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啊。齐读这一自然段。存在问题: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而抽象思维弱,没有画面的呈现,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能很好的发挥,老师又要学生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分句感情朗读,整个环节的安排和第一、二两个段落并重。本堂课中,孰是重点,孰是略处理无法得到体现。整体感觉三段内容,每段、每句都是重点,不知取舍,没有处理好详略,每个点都要抓,于是出现了“课太满”,过程不够简洁的现象。除此外,因为课中运用了较多的抽读方式,学生静下心来的时间不

8、多,因为太多的对话、引导,留下时间生成、拓展的时间不多。鉴于此,减少直至摒弃烦琐的分析,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把语文课上简洁,才能让语文教学重现魅力,让学生非功利地,从心底里产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二次研讨:简洁与高效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循着学生学习字词的难点检查“雹子”和“庄稼”的读音和本篇课文的特色语言动宾词组的读音;再通过默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水的变化,并在文中圈划出来。精读课文的时候,第一自然段,以读为本,读出情味,理解感悟语言;第二自然段抓住“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组句成段,写出不同事物特点的写作方

9、法,读出不同感受,(重点指导写“雹子”句,因为,这种自然现象学生相对陌生)积累语言;第三自然段,展开想象,利用媒体,读出意境,内化语言。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以板画代讲、以语言训练代讲、以赏代讲”的策略,使教学目标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语文教学简洁。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之中,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提高学习效率,领略语文课的魅力。明确目标后,我在很多环节又做了调整。调整一:初读课文,检查词语。1、(媒体)一排排出示,抽读带拼音的词语。(1)读准轻声。“雹子”一词放在句子里读一读。(2)给第二排词语在第三中找朋友读。(3)读了这两个词,细心观察的小朋友一定能发现一个秘密

10、。老师找个词介绍给学生(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语。)(1)雹子 庄稼 (2)淹没 冲毁 灌溉 发动 (3)庄稼 房屋 田地 机器 (4)飘浮 温和 暴躁 房屋 灾害 帮助 调整二:整体感知,了解水的变化调整前:1、再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想水娃娃都变成了什么啊?边读边动笔圈一圈。2、你能看着大屏幕来说说吗?出示:水被太阳一晒,就变成( ),升到天空,变成( )。碰到冷风,就变成( )。有时候变成( )。到了冬天变成( )。3、抽生说齐说。调整后:1、 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水变成了什么?2、 校对。调整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了解水怎么变?1、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是云,我会变成( )、( )和(

11、 )。2、生交流,板书(雨 雹子 雪)3、他们从天上下来的样子一样吗?你能把这三个词贴在合适的位置吗?为什么要这样贴呢?4、朗读指导重点指导朗读雹子句:(1)有时候,我还会变成雹子呢!见过雹子吗?(图片)你看,去年北京就下过雹子,这样的雹子连续下了几十分钟,最后,还有鸡蛋大的雹子打下来了。雹子过后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看(师播放课件。)(2)看见什么?(3)谁来当回雹子,把这一句话读好。出示: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5、齐读第二自然段。调整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水娃娃多会变啊,你从空中下来,都到哪里去了呢?读读课文的。轻轻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见什么?交流

12、指导:2、创设情景,理解句意。水娃娃,你在池子里睡觉就是?(图片:静静地,没有流动)。在小溪里散步,就是(图:慢慢地流动)。江河里奔跑(图:流得很快)浪娃娃你追我赶,发出哗啦啦,哗啦啦的响声,那是我们在唱歌呢,多么快乐呀!一浪追着一浪,长江后浪推前浪。浪娃娃正在赛跑呢。许许多多的水娃娃投入海妈妈的怀里,(图)好像在真热闹!3、 整体朗读:水娃娃,你能把这么多的活动通过读告诉我们吗?4、 小结:水娃娃们的生活多丰富啊,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啊。齐读。第二次试教,课堂节奏很紧凑,学习目标到位,学生学得很快乐,但总体感觉教师牵着学生走环节,虽然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但主体意识不强。整个课堂教师问,学生答,教

13、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些非重点的、易理解的知识点占用了不少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讨论对策,然后提出了以下策略:1:学生能读的自己读。如初读提示等。2、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反馈中提高效率,防止教师不停地提醒,既浪费时间,又无实效。如读词语,读句子,看图说话。课堂里能听到大量来自学生的朗读、回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多些师生互动。去掉一些教师提问环节,改成师生互动,对话,不但提高效率,学生也易接受。4、教师目标指向要正确。要让学生明白这个环节到底要完成什么。 第三次研讨:细节体现语文味把低段语文课上得“有趣、简洁、高效”,带着这个理念,我们经过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

14、实践,一次次的修改,课越来越成熟。汇报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朗读层层提升,拓展步步落实,但仍觉得有一种遗憾在心头,自己又说不出所以然,急需有人点一点。后来,励老师的点评让我茅塞顿开:语文姓语,小学语文姓小,低段语文姓低。我们的语文课就要把语文味上出来。要是你在每个环节的小结或过渡过程中适当进行语文学习的指导,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几个词后,再适时点拨:课文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呢?这样语文味浓了,环节走得也从容了。看似简单几句话,但一两拨千斤!这次“脱茧”的经历让我深深感悟到:好课就是这样一次次在试教中“磨”出来的,好课就是这样在合作、探讨、争论中提炼出来的,好课更是以生为本,以文为本,以课为本的认识中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