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939335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1.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资源描述: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2004-2025)简简 本本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交时间:提交时间:二零零五年九月二零零五年九月I前言前言为促进杭州市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的全面提升,提高杭州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构筑杭州个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预见问题、解决问题和谋求发展”的主要思路,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力求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整

2、套战略、策略与技术保障的全面解决方案,并着重提供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营销与管理对策。本规划通过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向全国招标,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和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中标并共同承担编制。2003 年 11 月 19 日起,课题组正式进入现场进行考察。2004 年 2 月上旬完成大纲,组织 5 次会议分别向各界征求意见。2004 年 3 月 13 日通过由国家旅游局主持的大纲评审。2004 年 8 月 24-25 日通过由李吉钧院士主持的初稿评审。此后,课题组又多次征求、听取并吸收以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为主的地方历史文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历次座谈会、评审会征集到的各

3、方意见,课题组结合规划任务书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和修改,形成本规划的终期送审稿。作为对区域旅游规划成果形式的一种尝试,本次提交的规划文件采用新的形式,即由规划总报告、规划简本、五年行动计划纲要、专题研究/规划报告和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组成。规划总报告力求通过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以提出战略、策略和措施,规划简本体现整个规划最核心、最关键的战略性内容,行动计划侧重于规划近期(2004-2010)应采取的主要行动建议,专题研究/规划报告及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则从多个角度对规划报告中涉及的结论和建议,或专项课题与内容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本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市市域全境,即城八区:西湖区、拱墅区、

4、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郊 5 市县: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规划总面积 16596km,其中市区面积为 3068km。本规划期限为 2004-2025 年,其中 2004-2010 年为规划近期,2011-2015 年为规划中期,2016-2025 年为规划远期。II致谢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是在 2003 年 11 月 19 日。在近两年的规划编制期间,我们得到来自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的专家、学者、人士和官员等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正是在各方的重视和关心,及各单位和人士的鼎立帮助下,编制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对此,我们无不怀着崇高的敬意,尤其要

5、感谢以下为总规编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和部门,他们是: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杜一力女士与国家旅游局秘书处彭德成博士莅临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会现场,并提出宝贵意见;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在百忙中翻阅了规划大纲,并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指导;杭州市政府项勤副市长亲自出席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规划编制期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李虹主任和崔凤军副主任领导全局上下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大量物质与人力支持,在出席的项目研讨会、座谈会和评审会上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姚吉锋处长,直接负责本次规划的具体领导工作,多次带领规划组成员进行现场考察,在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和协调中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

6、提出宝贵意见。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马佳骏副处长,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协调和组织工作,他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市场处、行管处的相关领导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或帮助或支持或提出建议;另外,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中国科学院王铮研究员、清华大学杨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浙江大学邹益民教授、浙江大学陈纲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方民生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汪宇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大悟教授、浙江省经济规划院朱李鸣教授、浙江省旅游局肖歌处长、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陈南江主任、复旦大学杨正泰教授、东南大学喻学才教授等参与规划编制的大纲或专项规划的评审或

7、意见征求会工作,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林正秋教授、方起东副教授、陈明钊副院长、吕洪年教授、周复多教授、吴仙松主编、周生春教授、陈仙波教授、徐云松副教授、仲向平副教授、张幼泉秘书长、戎玉中秘书长、俞宸亭副秘书长及左亚琳副编III审不仅在规划修改稿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而且在规划再修改稿征求意见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书面修改建议;杭州市规划局、建委、计委、文物园林局、文化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环保局、林业局,以及杭州市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县、淳安县等党委、政府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为规划编制提供

8、指导意见,或提供物质资料和数据支持等。杭州市春秋旅行社杭州分社、杭州美景旅行社、杭州园林旅行社、千岛湖旅游管理局、浙江大峡谷、双溪竹海漂流、宋城旅游管理分公司、桐庐女儿村、杭州龙井山园旅游区、杭州乐园、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等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也为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或意见。寸牍难尽所有为本次规划编制做出贡献的人士。在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告竣之时,回首近两年的编制工作,是在与众多专家、知名人士和地方领导不断地沟通协作下进行的。同时,杭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使我们编制组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相信,在杭州人民和各级政府的殷切期望下,杭州旅游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而杭州市旅游发展

9、总体规划的编制将推动这一历史进程,使杭州旅游业扬帆启航乘风破浪。谨此,规划组再次对以上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机构、单位或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IV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1 1一、宏观背景.1(一)世界旅游业: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1(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2(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2(四)长三角“无障碍”: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3(五)杭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5二、杭州旅游发展阶段与态势.6(一)接待事业期(1949-1977).7(二)稳

10、步发展期(1978-1988).7(三)调整巩固期(1989- 1998).7(四)国际化与转型期(1999- ).7(五)发展经验小结.8三、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9(一)机遇.9(二)挑战.12第二章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1515一、资源普查综述.15(一)概述.15(二)资源密集区分布.16二、旅游资源总体特点.17(一)种类齐全.17(二)质量高.17(三)大分散小集中.17(四)观光旅游资源蕴藏丰厚.18(五)休闲旅游资源优势明显.18(六)会展旅游资源有待提升.18第三章第三章 目标市场界定目标市场界定.2020一、趋势分析.20二、市场界定.21(一)三大入境市场板块.

11、21V(二)三大首要国内市场圈.21第四章第四章 目标与战略目标与战略.2323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分析.23(一)市委市政府战略思路述评.23(二)城市总体规划.24(三)旅游城市定位的对比分析.24(四)小结.25二、总体定位.25(一)目标定位.25(二)目标定位关键词解析.26(三)功能定位.30三、总体战略.31(一)个性国际化战略.31(二)区域旅游中心地战略.32(三)旅游西进战略.33(四)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 .33四、战略目标.33(一)总体目标.33(二)阶段发展目标.34(三)战略指标体系.35第五章第五章 旅游城市品牌建设与管理旅游城市品牌建设与管理.363

12、6一、城市品牌设计.36(一)文案或口号设计.36(二)品牌标识.36二、城市品牌建设和管理.38(一)产品体系建设.39(二)近期:全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39(三)中远期:建设“幸福天堂”.40(四)物质与文化景观提升计划.41(五)城市品牌传播.41第六章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旅游空间结构.4343一、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3(一)长三角旅游一体化.43(二)城市东扩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43(三)旅游西进对城市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44VI二、杭州市旅游空间结构.44(一)一心(旅游增长与创新中心).45(二)一轴(旅游发展轴).45(三)六区(优先发展区).45(四)五翼(旅游

13、合作翼).47三、旅游中心地体系.49(一)一级旅游中心地.49(二)二级旅游中心地.49(三)三级旅游中心地.49四、分区(市/县)旅游发展建议.50(一)西湖区.50(二)拱墅区.50(三)下城区.51(四)上城区.51(五)江干区.51(六)滨江区.52(七)萧山区.52(八)余杭区.52(九)临安市.52(十)富阳市.53(十一)桐庐县.53(十二)建德市.54(十三)淳安县.54第七章第七章 旅游产品转型与再开发旅游产品转型与再开发.5555一、产品现状.55二、产品转型及再开发.55(一)目标.55(二)发展思路.56三、三大主导产品.57(一)观光旅游产品.57(二)会展旅游产品

14、.59(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60四、多元化支撑产品.63(一)南宋古都文化旅游.63(二)博物馆旅游.63(三)吴越文化旅游.64(四)宗教旅游.64(五)森林与生态旅游.64(六)乡村农业旅游.64VII(七)修学旅游.64(八)红色旅游.64(九)民间文化艺术旅游.65(十)婚庆与蜜月旅游.65五、重点线路设计.65(一)广域旅游线路组织.66(二) “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组织 .66(三)依托于杭州的浙江省内旅游线路组织.66(四)市域旅游线路体系开发.66第八章第八章 近期重点产品建设计划近期重点产品建设计划.6868一、品牌产品建设.68(一)大西湖.68(二)京杭运河(杭州段

15、).74(三)湘湖.76(四)千岛湖.77(五)天目山.77(六)钱江潮.78(七)西博会.78(八)休博会.78二、潜力品牌产品建设.79(一)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79(二)新安江富春江风景道.79(三)良渚文化遗址公园.79(四)南宋皇城遗址公园.80(五)旅游特色街.80(六)西溪湿地.80第九章第九章 目的地营销计划目的地营销计划.8181一、目的地营销总目标.81二、营销组合方案.81(一)形象塑造.81(二)需求导向的主题产品组合.81(三)促销策略.82(四)促销方式.82(五)分销渠道.83(六)节事活动.83三、营销行动计划.84(一)行动计划.84(二)经费预算.84VII

16、I四、营销绩效管理.85五、分目标市场国际营销.85(一)日本市场.85(二)韩国市场.87(三)港澳台、东南亚市场.88(四)欧美市场.89六、分目标市场国内营销.90(一)北京都市圈.91(二)上海都市圈.92(三)广州都市圈.93第十章第十章 城市服务与旅游企业建设规划城市服务与旅游企业建设规划.9595一、政府策略与计划.95二、接待设施与服务规划.96(一)酒店业提升规划.96(二)旅行社及其服务规划.97(三)旅游区服务规划.98(四)餐饮服务规划.98三、旅游商贸服务规划.99(一)目标与重点领域.99(二)旅游商品发展对策.99(三)特色旅游街区建设.99(四)发展特色购物游计

17、划.100四、国际会展设施建设.10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作为目的地的城市规划响应作为目的地的城市规划响应.102102一、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102(一)城市各类土地利用的原则.102(二)风景旅游用地的要求.103(三)围绕西湖的圈层结构与放射结构.103(四)城区内部空间结构.103二、风景城市的景观建设.104(一)城市总体景观建设.104(二)城市景观组合对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105三、目的地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106(一)城市旅游服务体系.106(二)城市公共标识系统.106IX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交通设施及其服务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服务规划.107107一、航空交通规划.107二、铁路交

18、通规划.107三、水路航运交通规划.108四、市域交通规划.108(一)近期建成“一小时半”交通圈的交通骨架.108(二)建立完善的交通服务体系.108五、重点旅游景区交通规划.109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条件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条件.110110一、加快立法进程,依法治旅.110二、服务大旅游,健全管理体制.110三、消除壁垒,积极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111四、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旅游.111五、优化人才结构,调整培训方式.112(一)引进或培养紧缺人才.112(二)加强企业、行业与学院联合培训.112六、可持续旅游.113(一)遗产保护与旧城更新.114(二)自

19、然旅游资源保护.115(三)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16(四)旅游危机管理.116X图件编号图件编号1 区位分析图2 市域旅游资源分布图3 市区旅游资源分布图4 交通现状图5 规划总图6 客源市场分析图7 空间结构规划图8 旅游中心地体系规划图9 优先建设项目布局图10 交通规划图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 -第一章第一章 情景分析情景分析一、宏观背景一、宏观背景(一)世界旅游业: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一)世界旅游业: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稳步增长,标志着旅游已经成为上世纪最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在 1975-200

20、0 年间世界旅游业一直保持 4.7%的平均增长速度,而同期全球 GDP 的增长速度为 3.5%。也就是说,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 1.3 倍。目前,旅游已为世界范围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出口贡献了大约 7%的比例,位列全球第四大出口产业。在 21 世纪初,世界旅游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时期。以 2003 年和2004 年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统计为依据,2004 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了 7.6亿人,同比增长了 10%,这是近 20 年来世界旅游业首次以如此大的幅度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上一次则出现在 1984 年。图 1-1 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1950-2004)当今世界旅游业

21、发展格局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亚太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1950 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只有 4000 万美元,仅仅高于中东地区的旅游收入。1981 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已经升至世界旅游收入的 11.26%,2001 年这一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 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50196519751985199520022004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 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万 万01002003004005006001950196519751985199520022004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

22、2025) 简本 - 2 -标攀升至 19.15%。2004 年在全球旅游人数普遍增长的情况下,亚洲地区的增长在世界居首位,达到了 29%,这是在弥补了由非典等原因所导致的 2003 年入境旅游者减少份额的基础上,比 2002 年同期增加了 17%。据 WTO 预计,到 2020 年国际入境旅游者将超过 15.6 亿人次,其中有大约4 亿人次的长途旅游者。亚太地区作为第二大旅游接待地,届时将接待大约3.97 亿人次的游客。预测还显示亚太地区旅游年增长率将达到 5%,超过世界4.1%的平均增长水平。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

23、争地带,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 GDP 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反映了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发生结构性新变化。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居民用于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包括城市化进程提速、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就中国而言,其特殊性还在于,80 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构成消费主力军。因此,以城市居民、中产阶层、独生子女新生代等为主的新锐消费

24、人群正在快速成长中。同时,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和社会健康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其标志性年份是 2001 年,入世、奥运会、世博会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积极影响,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更为广泛的世界吸引力,也有利于加速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商务、会议和观光等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及其相关消费的持续增长。(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型“朝阳产业”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 1978-1998 年间,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第二阶段是从 1

25、999年开始,预计将持续到 2020 年前后,我国将由亚洲旅游大国跃升为世界旅游强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3 -国,这一阶段可称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与支柱产业阶段。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在第二阶段初期,国家一系列鼓励或支持旅游业的政策与措施出台,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几年(1999-2004)的健康发展,也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和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转型,有力地释放了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转型。概括起来,转型期中国旅

26、游业的总体特征如下:国际化时代;旅游业营销时代;休闲度假时代;个性化或主题旅游时代;文化与怀旧时代;大旅游时代;城市目的地时代;质量效益型时代。以上背景,是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同时,杭州及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发展也很大程度上记录、代表着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或者说,长三角(包括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已率先迈入上述转型时代,并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范。(四)长三角(四)长三角“无障碍无障碍”: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崛起,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界最令人瞩

27、目的事件。她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布局,乃至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都有着重要意义。由此,长三角大都市圈囊括的上海、浙北、苏南 15 个跨省域的城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4 -1 1、长三角:经济中心引擎与城市集群互动、长三角:经济中心引擎与城市集群互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金三角。2002 年,这块面积仅占全国 1%、人口占全国 5.8%的土地上,却创造了全国 18.5%的 GDP(19105 亿元) ,贡献了全国 22%的财政收

28、入(4046 亿元) ,完成了全国 28.4%的出口额(924 亿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 35 个城市中,有 10 个分布在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长三角占一半。另外,世界 500 强企业有 400 多家落户于此。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好比经济中心引擎,是整个中国与长三角经济的发动机。以上海为中心引擎驱动,并在南、北两翼中心城市(杭州、南京)的侧翼辐射下,长三角 15 座中心城市、55 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的经济共同体呈现出以城市集群互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响应

29、经济全球化趋势,谋求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整体联动与协调发展的积极态势,必将更快地提升长三角都市圈在全球以都市群为整体的竞争力。长三角大都市圈中各个单体城市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过程中更大空间内形成的产业集聚、专业分工,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及便捷高效的交通纽带,是长三角旅游发生消费激增与领先转型的经济基础,也是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关系的经济纽带。2 2、长三角旅游:消费激增与领先转型、长三角旅游:消费激增与领先转型2003 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 22775 亿元,人均 GDP 按户籍人口计算首次突破 3000 美元1。同时,长三角 15 城市中,人均 GDP 超

30、3000 美元的有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南京等 8 座城市。国际及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后,区域或城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则呈现明显的富裕型特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下降至 40%以下,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教育、交通通讯等服务消费比重增加;消费能级跃升为万元级,住房、汽车等进入家庭消费,汽车社会开始逐步形成;城市化步伐加快,伴之而起的现象是逆城市化倾向呈上升态势。居民消费日益从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主的商品消费范围,逐步扩大到娱乐、1 资料来源:上海科技报,http:/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5 -休闲、文化

31、、旅游、健身等方面。2003 年 1-9 月恩格尔系数统计表明,长三角地区 12 个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表明这些城市的部分消费群体已具备消费升级能力,提前进入消费社会以及追求时尚和个性需求的高消费阶段。在此区域经济、社会和居民消费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旅游表现出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旺盛的消费需求,并引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转型趋势。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旅游八大特征的基础上,还表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特征。3 3、杭州宣言与长三角旅游无障碍、杭州宣言与长三角旅游无障碍2003 年在杭州召开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 151 高峰论坛”上,长三角15 个城市和黄山市,共同发表杭州宣言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

32、宣言 ),明确了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合作项目和行动计划,并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品牌塑造、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与保护、旅游信息交流与一体化、区域旅游便利措施等多方面达成多项共识。杭州宣言宣告了国内首个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诞生。在长三角地区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下,依托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长三角各城市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关系,在区域旅游无障碍的推动下,将产生更大的产业集聚与区域集群效应。杭州自古即是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区域旅游无障碍的背景下,依托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必将为长三角和中国旅游的转型、发展以及旅游国际化等,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五)杭州:首批国家历

33、史文化名城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五)杭州: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 2200 多年历史,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4700 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绍兴八年(1138 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 140 余年,杭州由此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 年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以后,杭州发展加速。作为浙江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杭州目前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杭州市旅游发展

34、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6 -2004 年,杭州市 GDP 增幅达 15%。根据杭州市统计局资料,杭州人均GDP 于 2002 年首次超过 3000 美元,2004 年达到 4695 美元(按户籍人口计。若按常住人口计则为 4242 美元) ,比 2003 年增长 13.7%,迄今已经保持了连续14 年的两位数增长。预计到 2010 年,杭州市人均 GDP 将达到 6000 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杭州在未来一段时间,其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业更加发达、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在第三产业推动下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国社

35、科院等公布的2005 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3 ,2004 年度在中国 200 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杭州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而此前 2002、2003 年度排名中,杭州名列第十一位和第六位,尤其难得的是杭州在六项综合指标(综合就业增长、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 GDP 增长、综合收入水平、综合生产率、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表现都很突出,全部在前十名。尤其表现在以下方面:极强的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二) 、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能力(全国第四) 、强势的人才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强力企业管理和应用水平。活力杭州,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为杭州旅游业进入下一轮

36、更新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社会环境支持。2004 年,杭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投资将近 300 亿元,完成了杨公堤、西湖隧道等 64 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 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空气洁净度符合国家一类标准。这些都是杭州整体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最大支持。同时,旅游经济是杭州城市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力杭州的动力和表现。2004 年杭州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 156 亿元,占 GDP的 6.3%,旅游业已经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加速向国际化迈进。二、杭州旅游发展阶段与态势二、杭州旅游发展阶段与态势杭州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从时间和性

37、质角度,可以分为古代旅游和现代旅游业两大阶段。在中国旅游史发展史上,杭州曾经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商业和游学旅游中心,是旅游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江南烟雨,尤以西湖的山容水意为最,牵引了古往今来无数国人的目光。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杭州旅游的发展划分为接待事业期、稳步发展期、调整巩固期、国际化与转型期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如下:(一)接待事业期(一)接待事业期(1949-1977)新中国成立之初,杭州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游览参观城市,主要发展政治意义的接待和文化交流活动。旅游业基础薄弱,旅游设施比较简陋,投入产出

38、效益低下,没有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虽然历经曲折和艰辛,却初步奠定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二)稳步发展期(二)稳步发展期(1978-198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业由接待为主向经济产业转化。在这个十年的稳步发展期,杭州从风景疗养城市朝着旅游产业化方向发展。旅游业在杭州受到重视,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显著成绩。入境旅游人数稳步增长。(三)调整巩固期(三)调整巩固期(1989- 1998)这一阶段,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1993 年台胞探亲市场减少) 、接待设施落后于入境游客需求以及旅游产品本身出现缓慢转型等原因,杭州旅游业进入调整巩固期,

39、表现出缓慢前进的步伐。主要特点如下:突发事件、旅游危机对旅游业影响重大;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旅游收入主体;旅游业进入调整时期,民营资本异军突起,引发旅游产品更新;旅游形象由单一走向多样,经历嬗变之程。(四)国际化与转型期(四)国际化与转型期(1999- )从 1999 年开始至今,杭州旅游业开始进入国际化和产品结构转型时期,并逐步迈入快速而稳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杭州旅游业正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转型。其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特色“杭州模式”的过程。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8 -杭州旅游从 1999 年到 2004 年,增长率连

40、续五年超过两位数。其中,2002年杭州入境游客量首次超过了 100 万人次,比 2001 年增长了 28.89%。尤其可贵的是,杭州旅游在 2004 年迅速走出前一年全球性 SARS 危机的阴影,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比历史最高年份 2002 年还要多出 17.8 万人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2002 年是杭州现代旅游业发展国际化和产业转型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份:2001 年底成立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从 2002 年开始全面运转;“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恢复重建历史文化景观 18 处,形成沿湖开放式 10 里文化景观长廊,使得杭州旅游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杭州市全面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着力打响“

41、游在杭州”品牌,呈现出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势头;自 2002 年起,杭州每年用于国内外旅游促销的财政预算经费首次大幅增加到不少于 4000 万元。(五)发展经验小结(五)发展经验小结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旅游业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二十多年来,杭州旅游能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且稳中有升,在管理理念、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在全国旅游城市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这其中所经历的阶段、取得的成绩,都和杭州独具特色的经验有关。这些经验对于未来杭州旅游的发展,依然会起到激励和借鉴作用。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大经验:1、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建设以及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政府积极导向的结果。强有力的市委市政

42、府政策引导、支持,以及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等重大的事关城市形象、公益型政府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建设和大旅游产业格局的初步形成;2、旅游国际化是杭州旅游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在重视国内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入境旅游的发展是旅游国际化的要求,也是增强杭州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需要;3、具有创新和示范效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是杭州旅游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旅游委员会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对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9 -促进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

43、要条件。从未来一段时期看,杭州旅游应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会展为主导的多元化产品方向转型;5、以上海为核心的大长三角(包括浙江全省)是推动杭州旅游转型的关键市场基础。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杭州旅游的重要腹地,又是中国旅游消费领先转型的区域,因此杭州需始终关注腹地市场的需求变化;6、加强城市旅游的整体营销是目的地营销时代的必然要求,营销制胜将在未来旅游业竞争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之一;7、对自然、人文遗产的有效保护,对自然、人文资源的合理有度利用,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反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自然、人文遗产等的保护,包括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旅

44、游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8、将旅游业始终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视和发展,是杭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旅游业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作用;9、民营资本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需更加重视和引导;10、以(大)西湖为主要依托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不仅是杭州的城市性质和独特个性,也是杭州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生态基础。三、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三、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放眼未来,杭州旅游国际化面临许多新的历史机遇。这些机遇既包括前述中提及的中国以及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增长与结构转型等,也包括一系列重大国际性事件。当然,在机遇面前,杭州旅游又不可避免

45、地要迎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挑战,也包括进一步增长和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0 -(一)机遇(一)机遇1 1、国际性会展节事、国际性会展节事(1)世界休闲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2006 年,杭州)年,杭州)2006 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是世界休闲产业的一次盛会,通过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可以为加深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2006 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对杭州的意义在于: 有利于杭州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杭州旅游休闲装备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杭州城市的国际化建设。(2

46、)奥运会()奥运会(2008 年,北京)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已为历届奥运会所证明。奥运会作为超大型“人文旅游品牌”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超过当今世界任何其他超大型活动,其地位无可替代。北京申奥成功,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再上一个台阶。杭州作为著名旅游城市,尤其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之后,整个长三角旅游业以上海为核心互相联合和整合发展,将极大地增强杭州的旅游吸引力。(3)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2010 年,上海)年,上海)2010 世博会是杭州旅游业对外营销和宣传的良好契机。一些旅游界人士已经提出要借世博

47、会共建江浙沪旅游区,成立长江三角洲城市世博会旅游联络组,让持有世博会门票的海内外游客同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旅游,一方面扩展和丰富世博会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让上海周边城市更多地接受世博会的辐射。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重要中心城市,通过主动接轨上海,加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旅游发展必将受益无限,表现在:巨大的游客流量推动国际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产业链联动效益明显;城市发展升级;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特色进一步彰显。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1 -2 2、浙江和杭州经济国际化进程、浙江和杭州经济国际化进程21 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中国是世界制造业集中的国家,浙江

48、又作为中国制造业基地,使得浙江经济的国际化联系更加迫切。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将成为浙江省经济国际化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1)WTO 走向深入走向深入中国加入 WTO,会使杭州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这将促使杭州通过创建高质量的旅游环境和资源整合等方式打造知名度高、竞争力强、适应国际旅游发展趋势的产品,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从而推动杭州旅游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浙港澳合作中的杭州旅游业)浙港澳合作中的杭州旅游业在港澳举办“浙江周” ,是政府主导下浙港澳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杭州是历届“活动周”旅游咨询活动中的主角,2005 年杭州推荐的“东方休闲之都杭州” 、 “2006 杭州世界

49、休闲博览会”等旅游产品,进一步加深了港人、澳人对杭州的印象。浙港澳深入合作,对于杭州旅游国际化和服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借助港澳平台,不仅有助于杭州打造国际会展品牌,也有利于杭州和香港、澳门三地籍此机会加强合作。例如,联手开发本地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在旅游产品包装和推广方面展加强合作等。3 3、交通格局大变化、交通格局大变化(1)陆路交通格局飞速发展)陆路交通格局飞速发展杭州作为浙江省会,依托浙江经济大省,在交通建设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且实施了一系列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的重大交通发展战略。到 2007 年,将有沪杭、申嘉杭、杭浦三条高速公路从杭州直通上海。另外,沪杭之间快

50、速轨道交通正在论证中,以保证 2010 年世博会之前开通高速度、大运力的交通工具。通过沪杭城际快速公路、轨道交通,杭州还可分享上海空港(中国东部最大的航空港)客源。在浙江省内,2002 年底早已形成全省“四小时交通圈” ,从省会杭州出发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2 -可以在四小时内经高速公路到达省内任何一个地级市。在杭州市域内,构筑 1.5小时旅游交通圈。同时,在城市内部公共交通上,形成地铁公交互补的格局,并且打造景区公交。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形势,长三角城市群在本规划期内将迎来区域小汽车时代。高速公路网络、小汽车时代、城市捷运系统的发展,必将深刻影响杭州旅游业发

51、展。(2)杭州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杭州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拟议中的沪杭磁悬浮铁路计划一直备受关注。如其建成,从上海浦东机场到杭州 170 多公里,最快只需要 26 分钟。同时,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 年)。未来 15 年内,长三角地区将建 5 条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815 公里,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1 至 2 小时快速交通圈” 。沪杭磁悬浮铁路计划、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以及未来可能的铁路提速等计划,必将提升杭州铁路枢纽的地位,也将有利于更多的旅游者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来往于杭州与各城市之间。同时,

52、这也有利于加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联系,并促进城市间商务、娱乐、贸易、物流等要素流通的更加频繁和多样化。(3)萧山国际机场地位提升)萧山国际机场地位提升在航空方面,杭州通过萧山国际机场和上海的虹桥、浦东国际机场架构起通向国内远程和国际旅游市场的空中桥梁。萧山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杭州至东京、大阪直航,通往香港的地区航班和汉城、吉隆坡、曼谷、澳门等包机航线。2004 年杭州萧山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2005 年初,萧山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及合资项目意向书,引入管理水平享誉国际的香港机管局做股东,萧山机场首开外资入股内地机场之先河。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

53、25) 简本 - 13 -(二)挑战(二)挑战1 1、国际市场认知度偏低、国际市场认知度偏低杭州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对远程的欧美游客而言,旅游认知度偏低。从游客量来看,2001 年杭州全年接待美国游客 47,724 人次,仅占当年全国接待美国游客总人数 949,161 人次的 5%。如果把这个数值和 2000 年美国人前往海外(前往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除外)旅行的总人数 26,853,000 人次相比2,则所占份额不及 2;也不及美国人 1999 年到达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游客人数5,620,444 人次的 93。即使是对杭州最大的客源国日本而言,其接待日本游客人数(2001 年)为 99,750 人

54、次,也仅相当于当年抵达中国的日本游客总人数2,385,700 人次的 4.2%,占全年日本人海外旅行总人数的 6.1。2 2、城市作为目的地建设的综合协调挑战、城市作为目的地建设的综合协调挑战杭州在城市目的地的综合协调方面,具有许多先进经验。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包括城市吸引物建设和管理、会议会展及休闲与旅游的协调、文化商贸与旅游的协调、城市旅游的公共信息服务与长期维持以及现代服务业的系统完善等。3 3、响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调整的挑战、响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调整的挑战目前的旅游产品结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市场的需求与不断变化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及其增长

55、。过去 20 多年来,杭州旅游曾经在产品结构调整中面临许多挑战,未来也不可避免。这种挑战被称之为“响应需求变化的结构性调整的挑战” ,属于一种预见型的增长或发展型的挑战。目前杭州旅游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虽然休闲度假和会展等产品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充分满足这些市场不断增长的旺盛需求。面向未来,这一增长势头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是杭州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2资料来源:国际贸易局,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3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组织,2002。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56、14 -4 4、服务质量提升的挑战、服务质量提升的挑战在杭州走向国际化、产品结构转向休闲度假游的转折阶段,提升服务质量标准,并达到国际水平则是一个必然要求。以这一标准进行考量,杭州旅游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出租汽车、酒店、会议等行业的硬件或软件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不仅如此,服务质量的提升还面临城市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认识的转变问题。城市旅游服务是一项复杂而开放的服务链系统,其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社会各系统的综合协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城市社会任务。5 5、杭州湾大桥建设的双重影响、杭州湾大桥建设的双重影响2008 年前后,杭州湾上将建设数座跨河口大桥,其中包括宁波杭州湾大桥、绍兴杭州湾大桥和萧山

57、杭州湾大桥。这些跨湾大桥的建成,一方面促进了宁波、绍兴、萧山等城市(区)与上海的直接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杭州作为中心地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杭州湾大桥对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应看到,数座大桥的建设,整体上提升了长三角的经济活力,而长三角整体的发展,又是有利于杭州作为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的巩固的。仅就这些大桥所在城市来讲,它们在大桥建成后的快速增长,为杭州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客源市场。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5 -第二章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一、资源普查综述一、资源普查综述(一)概述(一)概述

58、为摸清杭州市旅游资源家底,整合旅游资源,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依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于 2002 年 4 月首次依照国家标准开展了全市范围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工作由浙江大学牵头,并与杭州商学院共同完成,历时 8 个月,覆盖了杭州市 13 个区县(市)的全部 229 个街道和乡镇。普查结束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组织编著了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丛书,丛书共 19 卷。杭州市是全国范围内率先按国家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普查的试点城市之一。此次普查是杭州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依据最充分、内容最全面、成果最丰硕的一次旅游资源调查。它不仅进一步摸清了旅游资源的真实情况,而且发现了许

59、多以前不受重视甚至被忽视的高等级旅游资源单体。通过普查显示,杭州整体上属于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地区。调查获取的资源单体共计 2711 个,单体密度为 0.16 个/平方千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资源分类方法,杭州市 13 区县(市)的旅游资源涉及 8 个主类,30 个亚类,125 个基本类型。此外,根据上述国家标准中的资源单体评价系统对杭州市所有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和分级,杭州市共有五级(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 16 个,四级资源单体 106 个,三级单体352 个,二级单体 824 个,一级单体 1412 个,其中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三级及以上旅游资源)的单体共有

60、 474 个,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 17.49%。总的来说,杭州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 582 个,储量值为 1692 分,平均品质分为 2.91 分;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 2129 个,储量值为 4855 分,平均品质分为 2.28 分。可见,人文旅游资源储量明显高于自然旅游资源储量,但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较高。普查结果显示(表 2-1) ,杭州市远郊区的资源类型最丰富,但中心城区的资源储量和资源平均品质最高,全市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也以中心城区最为集中。中心城区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其中大部分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6 -资

61、源集中在西湖区;近郊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差异较小,资源分布比较均匀;远郊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而人文旅游资源的储量比重较低,充分反映出远郊县市旅游资源偏重自然风光的总体特色。表 2-1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区比较表分区县分区县资源资源单体数单体数资源资源类型数类型数总储量总储量值值平均平均品质分品质分优良级优良级单体数单体数优良级占优良级占本区域单本区域单体比例体比例%优良级占全优良级占全市优良级单市优良级单体比例体比例%杭州市杭州市271112565472.4147417.48100中心城区中心城区10078527822.7626426.2255.70西湖区3706214053.801754

62、7.3036.92下城区79241872.3767.591.27上城区303465841.933812.548.02拱墅区104452892.412117.504.43江干区120312462.371716.353.59滨江区3115712.29722.581.48近郊区近郊区6858816392.398211.9717.30余杭区285626582.313010.536.33萧山区186554912.643016.136.33富阳市214524902.292210.284.64远郊区远郊区101910821262.0912812.5627.00桐庐县239664711.972610.885.

63、49建德市266694951.86259.405.27淳安县243605182.133313.586.96临安市271806422.374416.249.28资料来源: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丛书,杭州市旅游委员会,2004。(二)资源密集区分布(二)资源密集区分布据普查统计,杭州市域内共有旅游资源密集区 74 处。根据各大资源密集区含有的资源单体数量,可将资源密集区分为四类:资源单体数量200 个:属于极度密集型资源密集区,该类资源密集区只有 1 个,即西湖风景名胜区;200 个资源单体数量50 个:属于高密集型资源密集区,该类资源密集区共有 7 个;50 个资源单体数量在20 个:属于中等密集型

64、资源密集区,该类资源密集区共有 19 个;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7 -资源单体数量20 个:属于一般密集型资源密集区,该类资源密集区共有47 个。二、旅游资源总体特点二、旅游资源总体特点根据旅游资源普查资料,杭州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为:数量多,类型丰,品质优,分布广,各类都有特色,各区都有亮点。其旅游资源总体上表现为以秀美的江南山水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以绵长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种类齐全(一)种类齐全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分为 8 个主类、31 个亚类、155 个基本类型。与上面的资源统计数

65、据比较,杭州市旅游资源主类拥有率为100%,亚类拥有率为 96.8%;基本类型拥有率为 80.6%。可见无论亚类还是基本类型的拥有率,杭州市的类型丰度均较高,旅游资源种类非常齐全,这无论是在长江三角洲还是在全国范围都十分罕见。(二)质量高(二)质量高杭州市旅游资源的平均品质高,优良级旅游资源多,且有为数不少的极品资源单体,同时还拥有较多的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密集区。统计表明,杭州市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数的 1/6 以上,同时杭州市辖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

66、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还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个,国家级博物馆 5 个。众多价值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杭州市打造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精品、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基础。(三)大分散小集中(三)大分散小集中全市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分区县市来看,中心城范围内资源丰度最高、品质最优的是西湖区;近郊区以余杭区较为突出;远郊区中临安市在旅游资源类型丰度、储量丰度、平均品质、优良级单体数等方面均占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5) 简本 - 18 -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旅游资源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分布使得资源的整合开发和旅游线路组织更加容易实现。(四)观光旅游资源(四)观光旅游资源蕴藏丰厚蕴藏丰厚杭州人文资源和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使得杭州的观光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在观光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古迹众多,保存有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遗址至今的远古遗物,历代雕刻、吴越古塔、南宋旧迹、明清庭园、佛道寺观、名人墓葬、民俗风情等,交织在锦绣河山的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