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精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927564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儒家文化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儒家文化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儒家文化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文化精华(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儒家文化精华为武汉科技大学爱好国学的研究生授课: 儒家文化精华儒理研授人一陆1 : /公 严俊邀请人,研究生班导师孙君恒教授致辞:各位老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武汉子贡书院陆院长为同学 作精彩演讲,陆院长和我也算是北大同学,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陆院长现在 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国学功力深厚,将来也是同学 们的客座教授,他曾受聘中国经济商务协会任副秘书长, 中华儒商巡回大讲坛儒 商研究专家、执行副主席,也是润民儒学大讲堂网站站长。为社会和谐热心公益, 宣传国学,令人尊敬,尤其是企业界的老总们很喜欢听他讲儒商经营之道。陆院长个人阅历经验丰厚,大学毕业前种地,毕

2、业后任湖北省活塞环厂业务 员、销售公司总经理。99年下海自创武汉润民物资发展有限公司、十堰润民科 技有限公司、武汉润民儒学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今。请大家以再次 掌声欢迎陆院长演讲!老各位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当半个月前接到孙教授邀请函,让我给同学们讲一堂儒家文化精华课, 这既 是孙教授的信任和盛情,也给了我自己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此题目太大,我总不 能让孙教授和同学们失望,因此战战兢兢,三易其稿,还不知同学们听后满不满 意,想不到有这么多喜爱国学的同学,为节省时间,我就直接切入主题:一、孔子儒学乃 入需”之道1、浩如烟海的儒家文化、其精华怎么找?我的经验和方法是:还孔子 入需”之道的

3、本来,就发现孔子从不巧言令色, 每句话都考虑对后世的责任,都是精华,都是真理,都是圣言,没有糟粕。糟粕 都由后儒曲解制造。办法是通读论语、大学、中庸、易传等孔子圣经 原典,融会贯通 以贯之”的儒道体系,用心同原典交流,少信甚至不信违背 人 儒”之道的教条解释。最简单的办法是听解经人讲的道理符不符合人”性的共同需”要,如果不符,只能是全部、或者部分是伪儒言论,不管他是被后来帝王贴 了标签的 大儒工还是近现代的学术权威。所以,中华文化的糟粕主要产生在释 儒言论中。好在中华文字以 象形“、芸意”为主,只要打好国学基础,今天人人 都能阅读原典体悟。但只能用共同人性体悟,而不能用个人主观好恶、带眼色镜

4、别有用心臆测。2、国学回归是全民族的心灵诉求。百年来的中西文化碰撞,今天传统中华 文明受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但她仍以博大的胸怀、蓬勃的生机、海纳百 川的气势,容汇一切有利和不利的舶来文化。但丛林竞争,价值弥惘,诚信危机 已成为社会无法克服的严重病态,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从上世末人们开始诉求国 学回归起,到胡锦涛主席执政后,终于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开始放弃斗争哲学,使民间道德回归的诉求一浪高过一浪, 孝敬教育开始走入校 园,民间读经书院雨后春笋出现,国学网站遍布全国,到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今天文化复兴的大势背景。3、国学是什么?儒学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教育的目的

5、是什么?标准答案:答:国学是教化我们怎么做人的文化。儒”是 人”之生存所 需”要的道德。性”是用 心“体会 生”命的生生之道。教”是 孝”敬感恩的人类 文”化。关于 儒、性、教”三个字、祖宗造字时有四大原理:1、象形、2、会意、3、 形声、4、转注。请问同学们,这三个字符合哪一造字原理?五千年中华文明优 不优秀?跟封建迷信挨不挨得上边?今天我们该不该弘扬中华文化”该不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二、道统文明的由来道在中华文化中的使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无时不刻不在支配人的心理 活动。如果用朱熹的话作比喻:耳朵是体,听是用的话,那么道就是宇宙之体, 万物存在的任何过程都是用。所以孔子说 形而上者谓之

6、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人类文化的哲学概念。但怎么掌握,体会和遵守,这就众说纷纭,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从而形成文化的流派分歧,构成各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支配不同 的行为规范,因而被称之为不同的价值体系。我们的价值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这就要从孔子儒学对道的解释说起,从而比较我们文化中的其他认道派别之同 异,然后体会究竟谁的体系最适合人与自然的生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做的事。1、儒道原理?t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 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这段孔子教诲其弟子的认道之本讲的非常明确,提出和解释了人茶”与道本”

7、的关系。这是人类形成文化的基本思路,这个基本思路就是本能的首先问: 我是谁?结论肯定是一我是我父母的孩子,那么我父母又是谁? 一直追问到天、 地、人道,然后知道怎么感恩、怎么做人才能顺应性命之道。请问同学们,这也 是封建迷信吗?复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中庸)原来,孔子讲的 天命”,就是人的生存规律,而不是今人批判的封建迷信。 可见,五四、文革倒孔批孔,为政治目的乱找借口,栽赃先贤,流毒至今,使人 性泯灭,价值错位。显然,人不率性是不能生存的。怎么率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古汉语 大学之道”四个字每字都有含义,

8、这是跟现代语法不一样的地方,意 思是 学习是修大道的方法“。大”怎么要修呢?原来祖先造字时就形象告诉我 们:失”是形象 人的心 中“上以贯之”之道,所以在 人“字中间加横就是 一个大字。一横是八卦中的阳爻,代表生生的阳气或阳光,所以也叫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借这个 大”字阐述他的儒道又叫 大学之道”。今天我们 办大学就是取用的这两个字,可是我们的教育哪里还有这套价值本来内容的影 子?明一明德”只能是弄明白很阳光的生生之德,这才叫明德。前一个明字是 动词,后一个明字是名词。明德”的反义词只能是暗昧”,当然也可引伸为阴 私”。这些孔子没明说,但悟道、认道必须举一反三。原来明一明德”的行为

9、就是用心 亲民”,这样才是顺应了大自然的生生之道之 至善”。短短四句话,共计 15个字,道德体系非常严谨。三、老庄论道之比较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也是我中华文化的古圣先贤,但不能称为 至圣”,他所著的五千言道 德经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智慧,但他把 生道”和 死道”不能明确分开,所以 也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此形成玄学,导致后来的庄子认为: 认死”也是道的本真。应该说这样论道结论并没有错,可他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接受的 人需”之道, 亦即彻底的生生之道。说他不彻底,并不否定他们也阐述生生之道,有时甚至理 解自然的生生原理还很深。比如说 彼出于是、是

10、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是非 常有名的齐物论认道依据。但对人性产生消极也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他们无法解开生命的意义所在,也 就是说不能替人的生存提供明辨是非的价值体系、价值座标。因此庄子主张齐万物”等是非”,要人们严格的返朴归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比老子小 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治国主张更原始。这里根本就是 要取消政府和国家。这就有个问题,假如我是梁相惠施,和庄子是最好朋友,我 会反问庄子,人人都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哪来那么多食物让你填饱肚子而鼓 腹?不生产做不到,这是个伪命题。庄子还可以说,人不奢欲美食佳肴,华丽服 装,果实到处可以采摘,怎么不能鼓腹而游?那我又要

11、问, 豺狼虎豹能不伤害人 吗?能这样让你人类无忧无虑快活生存吗?庄子只能语塞。 要么,还是坚持他的 道理,即他会反问我:何以知道豺狼虎豹食我不是 道”的造化呢?有什么值得不 高兴呢?我当然也会语塞。因此庄子妻死,他不但不悲戚,而且鼓钵而歌,这在 正常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所以,老庄哲学的原理就是:大德无德、大仁不仁、 大孝不孝、大悲不悲、大智若愚依此类推。这个原理用以观察道的自然生生, 总是永远不计得失的演绎着各种存在是对的,可面对人性的道德诉求却说不过 去。这就像父母养育孩子是本能的,可以完全不计得失,但孩子却不能不知道感 恩。这就是自然赋予人性的道德诉求。 这种诉求是人性对生命历史的生生之

12、德之 回顾,有这种回顾才知道大道像母亲一样至慈至善, 体道而感生生之恩方能称之 为德,这才是我们讲得文化中的道德由来。 显然认道是靠内省来完成的,内省却 是一种归纳思惟,于是老庄哲学和孔子儒学在认道上发生分歧:一个坚持感恩是正道,一个否定感恩是正道,但同时都承认生生之道是至善,老子说的上善若水”、指地就是 形而上”之道。这就导致两种认道分歧在社会实践中,一个是惩恶扬善,一个虽然也扬善,但不主张惩恶。而佛家更是包容所有的恶人恶事,杀 人犯法遁入空门后,便可不予追究。可见,老庄哲学的认道智慧也是十分高超的, 而尤以庄子的认道智慧、古往今来除孔子外,恐怕没人能够超过。所以庄子 在工具理性的认道上,岂

13、是爱因斯坦能望其项背,且形象语言的叙事文采,又开 浪漫思维之先河。可是,我们今天的科学家,又有几个能从他的书里认真学到什 么?又岂有能人一能望爱因斯坦之项背?足见国学回归的意义有多大?四、孔子对中华源头文化之传承我们知道,一部易经,才是我们的文化源头。八卦系羲皇所作,今考 古证明,羲皇的历史比轩辕黄帝大若早三至五千年。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已经流 传了上万年,尽管八卦作为王官学的文化传承到周文王手才替它配好卦爻词, 但天不生孔子为之作易传,这个源头文化到周室败亡后,即便再被后人发现, 恐怕神仙也难读懂,所以后儒称孔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1、孔子易传解开道统文化之

14、秘子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陆声俊备注:性命之理是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古人教导我们: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之中, 称之为土才”大道,天人合一),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阳指 一ffl爻, 阴指-阴爻,六爻相叠成一卦,阴阳二爻共可叠成 64卦不重复,象盖宇宙万物, 像一个庞大的宇宙透视仪器,只要掌握其操作方法,连万年后的未来都能透视消 楚,而又绝不是迷信,且科学要揭开这部透视仪器之秘,永远只能取其沧海一粟, 就会成就不小。比如莱布尼茨发现 64卦二进制原理,冯诺伊曼又凭这一原理发 明电脑科技

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万年历史、生产技术,生活经验,精神文化, 无不由其提供认道智慧。遗憾的是今人愚昧到将这部高明的智慧仪器当做封建文 化的糟粕,把它束之高阁,且确有很多下三滥又专用来它搞封建迷信, 浪费文化 资源的教训十分深刻),(六爻)迭用(方显)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于是可指代)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陆声俊备注:八卦的初九、初六是从下往上数,然后推算 未来,所以叫 知来者逆”,逆是倒数爻画的意思,论事又是演绎的意思),是故 易逆数也。帝出乎震(陆声俊备注:帝是什么?显然,帝指的就是自然的生生之道,春 天雷廷震动而惊蛰,万物开始复苏,从

16、无到有而生。)齐乎巽(巽者、风也,以 四季论,代表春夏之交,以方位论,偏东南),相见乎离(离者、火也,正南方 也,夏天也),致役乎坤(坤者、母也,地也,阴也,顺也,夏秋之交也,西南 方位也),说言乎兑(兑者、泽也,生藻养鱼的地方,象征秋收的喜悦,正西方), 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絮齐也。离 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 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陆声俊备注:役者,劳役的意思,坤者,母亲的意思,显然致役乎坤是指大地母亲不辞辛苦养育着万物)。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陆声

17、俊备注:当大地母亲的孩子们也硕果累累了, 大家当然高兴,所以叫 万物之所悦”,古代说字读悦,就是喜悦的意思),故曰: 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陆声俊备注:秋天过后阴阳 二气,即乾父坤母渐次进于凝止冬藏,母亲把父亲拉到被窝里交配,这叫做 战 于乾”,古人用的都是形象比方)。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 归也,故曰:劳乎坎(陆声俊备注:水是专为养命而备的资源,因此是劳苦之象, 生命的成因也在父母的精卵二水,所以父母是为儿女而幸苦的劳役之命,象理描 述十分准确)。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万物生于春,长于 夏,熟于秋,藏眠于冬,可见,我们的羲皇在万年前

18、就认识了这种永恒不变的自 然规律。艮”是山的意思,象征的是生命由初生到积累而成,既是终结所在,也 是新生所在,用今天的话说,象理”非常科学)故曰:成言乎艮。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可见,孔子在这里说的天地之道,我们已然知道就是自 然的生生之道,而不是其它玄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 之故。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周是道在生命过程中循环”的意思),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原始反终(陆声俊备注: 按自然之道生存,尽做人的天地良心之责,故曰乐天知命而无忧,达到了生命的 终极关怀,这就叫 原始反终”。这里没有死后的天堂杜撰,因而也不会让人不考

19、虑社会责任去 妄意“理想”而追求,这就是儒学不同于宗教的伟大认道精髓), 故知生死之说。(接下来的文字是孔子对易的智慧功能评价)(易)无有远近幽远,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通其变, 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 鲜矣!(陆声俊备注:这段孔子评易指出易的无思“尤为“,跟老子体会祖宗文化之道也叫 无为同途而殊归”。子曰:生生之为易这样,儒道两 家:一个引导了后人 明一明德”体会 至善”而 生生”;一个引

20、导了后人 消极生 生”,逃避现实, 妄意”理想”而成仙。所以,今天的人一旦理想不成,要么就 用残酷斗争去实现,要么就是自弃而毁生,国家政权亦然认道,非常危险,这是 同学们学国学时,需要认真比较才能弄明白的)。2、人生在世无一不认文化道统 史记?t史公自序: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 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 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 耳。(可见,孔子著述的易传,即道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命根,得道者称之 为有道德,失道者称之为无德或缺德,什么诸子百

21、家,无一不是孔子文化这根树 干上的枝叶。而孔子集三代文化之大成,这个大成又是孔子文化之根,这就是我 全部中华文化的承续关系。所以把后来的诸子百家,跟孔子等量齐观,放在一条 平行线上论资排 家”,论资排辈,且2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简直不可理喻!连 司马迁都觉得各家对道德的认识,不过是 省耳、不省耳”,不省耳”者自误误人, 这也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以万年道统文明看,尽管道统是由孔子总结而成,但不 得生生之道”、或者说不遵守人的生生之道”,必然少助,这都是前三代文化早 已阐明的祥细内容。所以,到后来的所谓诸子百家,包阴阳、儒、墨、名、法、 道、兵、农、杂诸家,没有一家敢否认孔子所总结的道统(没有通过

22、孔子总结前 的三代文化中,道字只指人走的道路,大家只要读易经中的经文,这是早于 孔子之前的文化,所用道字一个都不是道统的意思),这又是一个不变的历史事 实。所以我常常想,把这些道理很透彻的摆到今天的年轻人面前, 让他们用现代 人的智商重新整合我们的道统理念, 尊孔子如耶稣,则文化的优势,意识形态的 优秀才能重领现代世界文明之潮流,带领人类直奔大同和谐,是绝对可以期待的。 今天我们把不遵道统的人叫做 不讲道理”的人,而不讲道理的人看有谁愿意支持 和喜欢他?但因为话可以说八面, 往往不修道本的人,强盗逻辑也能说出头头是 道,关键需要有人伦价值做标的、才能检验和衡量其诡辩是不是真道理?大家说 是不是

23、这个道理?司马迁说的什么是 有省、不省耳”指的就是人伦标的所在,因 此我把孔子儒学的总价值总结为 道善生已,己顺道生;以己之生,生人之生 ”, 这才是他为我们规定的儒道之标的,即 入需”之道德体系。而不是法家等以己 之生,夺人之生”或者说 损人之生”才是 人需”的道德体系。请问同学们,是不 是这个道理?3、早于孔子的兵家道统文化也是儒道体系加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 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大、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放在第一位,天、 地、人三才合一,将者有道就是人道,法放在第五位,

24、是用来维护天地人道的, 否则与强盗无异,非兵圣所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 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这些方面都是必须考虑清楚的生生之道)。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 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主孰有道,始终放在第一位)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兵法始计篇)4、释家体性论道徵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舍法、取法、非法、非非法;佛本一乘,根源 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见了就做,做了就了了,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归元楹

25、联)所谓教有万法,指的就是修性空性,修性空性也是认道,生生还是无生”,万生从无到有,儒、释、道认道原理一脉相承。但释家把道称之为元”、称之为叙”、称之为 空”。归元寺,就是修性归元的寺庙。归元又叫 如来”,如其自然 本来,又叫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佛僧认道体性的方法,即用人的心性观听世 界的本来音讯。菩萨是已经开悟自觉而同时觉人渡人的圣人,他们把世界的存在 称之为 色”为相“,认为 色相”是虚妄的世界给人的错觉,这种错觉使人产生 欲望,而欲望使人产生喜怒哀乐,逃不出苦海。人需要通过修道驱除这种错觉, 达到无我境界,就可回头是岸。这跟道家认道几乎相通,修道达到最高境界就是 完全忘了自我,叫做

26、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众相,无寿者相因此也叫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但佛教也承认道的生生之善,人的意念必须善、必须正,甚至对其僧徒修炼严格规定八正道”,主张因果报应永不断。这跟儒学认道是完全一致的。所谓 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咐嘱诸菩萨”,指的都是人性善念。这些信仰文化的传承,皆得益于其与孔子 中庸之道相通,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主干上的重要枝叶, 历代高僧无一不通晓周 易和论语,也无一不赞扬孔子,施教弟子 巴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更说 明孔子是万圣中的至圣。五、中庸之道”是统领道统文化之至道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认道上儒道两家有完全相同和完全不同的分歧所在,释道两家分

27、歧则很小,而完全相同的是均都承认道是无为而生生, 生生 至善”和 上 善如水”,不同的是一个坚持积极向善而感恩,一个否定这套价值体系有问题, 觉得是人为,主张消极人生是正道。这就出现了认道上无法圆润的矛盾, 公说公 有理,婆说婆有理。显然这个矛盾是孔子研究老子的道德经后发现的,或者 说孔子到周朝王室拜访和请教老子之后才发现的。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这应该是可以推想的历史事实。孔子当然不甘心,必须达到圆润,才能揭开道的本真所在。 于是他通过对前三代的文化认真整理,发现 中庸”才是生生 至道”,且由祖宗文 化明确阐述,尧舜叫先执厥中”。因此得出结论:”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S也

28、篇)孔子说,中庸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至高无上的生生之道,可是国民把他丢 失很久了(这里面可能也包括了他对老子的论道回答并不满意)。在孔子看来,这个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除了没有分秒停息的生生之道之外,并不存在任何不 可思意的玄机,也不存在 道可道,非常道所以结论是:道就是 中庸”,因为 只有中庸“才能 生生”,生生不息才是世界的全部。因此人道也只能严格效仿 中 庸”,世界就可大同。舍此,其他任何解释都不圆润,不能自圆其说,更包括今 天的自然科学,即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基础上的宇宙观。 比如:黑洞大爆炸产生空 问和时间,我们只要问问现代宇宙学家:光粒子的运动产生空间和时间,光粒子 的热嫡收缩产生天体和

29、五彩缤纷的世界,包括有灵魂的生命,乃至大天体最终又 坍缩到黑洞,最小的光粒子都无法逃出其引力,那么这黑洞的内部世界是什么? 抑或光辐射以外的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却没一个科学家能够自圆其说的回答。最终越伟大的科学家,越承认中国的孔子是至圣,人类的文明只有孔子能引领。孔 子依其中庸之道所揭示的 忠恕”之道是当今世界正在抢著推行的普世价值, 尽管 内容只有20个字,无不饱含天地人道真理。恕道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道内容: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或许有同学要问,这种人道价值真理,跟宇宙自然有什么相干?那你就想错 了,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一切认识活动, 无一不是为了生生,至少是从维护自己的 生生幸福

30、而活动,这跟天道的本来 一不就是一个整体吗?你能说天道不就是宇 宙自然吗?可见,孔子的道德价值体系就是这么圆润而伟大, 这不是至圣又是什 么?六、中华人道价值总则:天地国亲师伏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A道七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长幼、朋友、宾客。伏道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伏道五常:仁、义、礼、智、信。伏道四维:礼、义、廉、耻。伏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伏道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人道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七,盗亦有道?石之徒问于跖曰: 盗亦有道乎?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 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

31、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 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庄子)根据庄子记载,盗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江洋大盗”,他 聚卒九千,侵暴诸侯,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 ”,脍人肝而脯之”,也就是说把人 杀了用肝下洒,人性泯灭、天良丧尽。但他也能对其徒儿讲出一套强盗逻辑,也 知道离开道不能成大盗,没法生存。徒儿们问他:我们强盗也有道吗?他回答说, 怎么可能没有?比如能理想这户人家有多少财物藏在哪里,就是圣,不怕死身先士卒就是勇,撤退在后就是义,判断盗窃有没有危险就是智,盗得财物内部均分 就是仁。如果这五点不遵守,想成大盗不可能。从道对人不可须臾离来看,显然 盗跖心里非常明白,他是正确的,可谓盗圣

32、。但其智、仁、勇、义是党性而非人 性,所以他不是人需之道。八、礼失求诸野”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砌渊礼是什么?中国是举世公认的道统文明礼仪之邦。 可是由于近百年的西学东 渐,导致今天文化的全盘西化,人们已对礼乐文明知之甚少。礼的起源跟乐是同 步的,起初是祭祀天地神祗的社会秩序,用陈豆和奏乐表示虔诚和庄重,所以礼 字的古写就含有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远古祖先所遵守的认道秩序。因此, 礼和理古义通假,而乐是用来抒发人的情怀和情感的,就跟

33、我们说话是用来对人 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怀一样,所以鼓乐的作用是直接用来剌激和陶冶人的情怀的, 因此礼乐的使用不可不慎,孔子谓季氏 八僧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中讲 鼓作气”,这就是音乐对人的剌激作用。孔子 恶 紫之夺朱”这是形象的比方破坏礼义秩序,使人性奸诈,又说 恶郑声之乱雅乐”, 这是说靡靡之音可使人 一人伦败丧。这些都在今天的现实中得到广泛的证实, 人伦道德价值的全面崩溃,就是以紫夺朱、郑声乱雅的必然后果,看看那些全盘 西化的卡拉ok,风月场中的纸醉金迷,影视剧中的国共兄弟残杀、姊妹争婿、 恐怖武打,人从孩提时代受此熏陶,价值怎不崩溃?这里只是谈谈关于礼乐的价

34、 值原理,引领同学们自己悟道,自己理解。我给同学讲的道理,也许有条件的同学,只曾在家里听过爷爷奶奶这样教过,今天的教科书不可能读到,故孔子曰 礼 失求诸野”,中华文化的精华坑不掉,今天大家爱好国学和儒学就是铁证,汶川 地震使人性之善高度回归就是铁证,人性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高度认同就是铁 证,人性之善,与世长存,感天动地。九、认道概念偏之毫厘,价值实践相去千里道统文明的国学没有 平等”一词, 平等”是丛林文化的概念。国学论道,道论秩序,无法用 平等”平均”论,只有 中庸”、忠恕、平衡“、平稳、均衡”、琴瑟友之,相敬如宾”等一切顺自 然人性的认道体系。一个 平等”和 平均”的世道,就成了平面的世

35、界,人和万物 无以分辨,简直就没法生存,今天全社会的价值丢失,这两个字起了很大的误导 作用。所以我想提醒国学界讨论,将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行修正,改为 在 道义上人权同等“。同”中饱含道德体系, 平”与天然之道不符。举例:父母是 长辈,道理(礼)规定要称 您”而不称 你”。假如称 你”就是平辈了。长幼无序, 理(礼)舌L,可道的秩序却非常井然,没有父母哪有我。一个平”字可导致人伦错位,价值丢失。所以也叫认道概念偏之毫厘,价值实践相去千里。总之,今天跟同学们讨论儒家文化精华,是想用他解决社会问题,以便落实 胡锦涛同志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以期文化兴国,让 道统文化在每个先知者心中生根,然后以先觉觉后觉,寄社会大同和谐的希望于 后生,谢谢同学们!尤其谢谢孙教授!(备注:本次授课规定两小时,其中半小时提问,没想到同学们意犹未尽, 久久不愿离开,本人诚愿与更多大学的研究生交流,这还得仰仗热爱共有精神家园”的教授、博导邀约。联系电话:027)2008年6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