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92622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文化研究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_文化研究论文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_文化研究论文摘 要: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展示;考古遗址;遗址公园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

2、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迄今为止,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国家把考古遗址作为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2考古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中华悠久和璀璨的古代文明,在旅游、城市和文化等建设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考古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行标志着中国考古遗址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推动考古遗址保护发展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考古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3目前,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在各地正在蓬勃地兴起,4-5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契机推进

3、相关传统文化展示建设,不仅是考古遗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文化与考古遗址相互依存 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给传统文化下一个严格而精确的定义。如果按照文化的狭隘定义,可以认为:传统文化是指古代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信仰等。6-7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一直都受到我党历届领导人和政府的重视。8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4、”10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10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11 考古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了古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具有种类众多、规模大、价值高和影响深远的特点,12往往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缩影,体现着古

5、代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常被人们誉为历史时代的地标,如:美国芒德维尔考古遗址被誉为世界性的历史地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被称为千年古都新地标。 此外,考古遗址承载了某一社会群体或人们共同体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进行的各种社会信息,如科技、艺术和社会活动等。因此,可以说传统文化是考古遗址的灵魂,而考古遗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考古遗址不仅在物质遗存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其文化层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如何全面地去认识一个考古遗址,就需要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目前,遗址展示已经成为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揭示出遗址在物质层次方面

6、的内容。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展示)则尚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实践也显得非常不足。 总之,传统文化是考古遗址灵魂,决定着考古遗址的历史文化定位。考古遗址是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基体,见证了历史人群的社会活动。因此,传统文化与考古遗址是相互依存的,其关系正如人体和灵魂的关系。 二、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方式 毫无凝问,考古遗址只有通过文化展示才能够尽可能地揭示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而相关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考古遗址平台才能够进行“再现性”的展示。文化展示可以将考古遗址与其表征的传统文化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在了解考古遗址的同时,认识其相关的历史。 遗址展示和

7、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保护的两个重要方式。遗址公园建设始于日本,13-15由于他们重视遗存的可观赏性,因而特别注重利用遗址和文化展示方式“再现”遗址的历史风貌。16事实上,西方很多国家都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式进行本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依据旅游学对文化展示的定义,可以将考古遗址公园方面的文化展示定义为:以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线索,以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将抽象的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具象的形态展示出来的一种场景设计方式。17文化展示是全面揭示考古遗址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1.文化展示有利于全面诠释考古遗址内涵。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两种重要方式,我国也已经从过去重视遗

8、址展示,逐渐地朝着并重遗址和文化展示的方向发展。例如:西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直都非常注重遗址展示工作,广泛地利用景观营造、数字手段和轮廓表示展示模式;18一些遗址目前也开始了相关的文化展示方式,如大唐公主出嫁仪式,就是在丹凤门前按照唐代风俗习惯展示皇室嫁娶活动。 文化展示可以借助于遗址展示提供的场所,利用相关手段展示与遗址相关的传统文化内涵,其有益于全面诠释一个遗址的传统文化特色,加深人们对考古遗址和相关历史文化的认识。例如,英国弗拉格考古遗址公园是英国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19它将遗迹展示和文化展示协调统一起来。该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了部分古代遗迹出土时原貌,借以展示给游客古代遗址埋藏状态,同

9、时也唤起人们对遗址的保护意识。同时,它广泛地采用了多种文化展示手段,如考古培训、实验考古、历史文化活动、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使游客从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2.文化展示有利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给考古遗址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遗址保护带来了挑战。事实上,中国诸多考古遗址都采用了完全展示遗址发掘现状的方式进行遗址公园建设,将珍贵的遗址置于各种腐蚀因素之下,遗址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展示可以减少游客对文物实体的关注度,有效地减少文物面临的保护压力。如,日本的吉野里考古遗址公园就是在覆土的遗址上复原古代建筑极其相关文化内涵,仅仅展示了极少部分的考古

10、遗迹,有效地保护了遗址。20 3.文化展示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现象中最为古老的形式,在当今国际旅游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7考古遗址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将传统文化信息展示给旅游者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文化展示对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至为重要的,可以弥补遗址展示的缺点。文化展示可以将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大家,从而避免了文物带给受众的静寂感,使受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或者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文化展示还具有无限扩展性,可以不断地衍生新形式和内容,吸引旅游者再次游览,为遗址旅游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 4. 文化展示在考古遗址文化产业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

11、化产业园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可以形成集创新、孵化、管理投资、后勤和产权交易等系列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组织形式。21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开展了文化产业园建设计划,其中很多都是以考古遗址为依托,如西安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园计划,涉及考古遗址就有临潼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法门寺文化园区和华夏始祖文化园等。 历史文化发掘和展示过程是一个重现性过程,会再现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项目,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方向和必要支撑。同时,考古遗址的文化积淀为文化产业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资源,能够推动特色文化产品的形成。 三、考古遗址文化展示体系构建 1

12、.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内容。遗址展示以展示原真性的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目的,而文化展示的内容以古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因此,文化展示必须以遗址展示为基础,以考古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对象,将它们再现于世,使人们了解我们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面貌。 文化展示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对考古遗址承载的历史文化深入的研究基础之上,是对相关古代艺术、文化和科技的梳理,既需要文献和实物资料的支持,更需要社会不同行业的相互合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总而言之,文化展示可以先从标志性文化建设入手,即以衣、食、住、行、娱乐、艺术、文学和建筑为线索,分别构建和恢复该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成一个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

13、态文化等不同层次文化构成的文化展示体系。22 2.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方法。历史文化具有显性和隐形的特点,文化展示可以依据不同特点的历史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涉及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陈列展览、行为再现和媒介传播等方式: 陈列展览。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陈列展览与遗址展示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展示是以特定的文化内涵为线索,以特定的遗址为平台,将抽象的文化主题通过显性的形态展示出来。例如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中的宋夹城遗址中建有扬州城最大的群雕“铁血扬州”,就充分展现了扬州军民抗击敌军的战争场面,还建有一个“宋代文化陈列馆”,则展现了宋代扬州的民俗文化。 陈列展览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以文物实体、仿制品、展板、模

14、型和文字说明为主的传统展览方法,也有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媒体工程展览,如井冈山革命历史展馆序厅中的多媒体立体画。媒体工程是集合声、光、像为一体,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表演来传达特定内容的一个系统工程,23是陈列展览的新趋势。 行为再现。考古遗址文化行为再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利用影视和舞台艺术表现历史场景。影视形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很高的传播效率,可以在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宣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相比而言,舞台艺术虽然受到时空限制,但也绝不能忽视它在考古遗址文化展示中的作用,它们可以形成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其二,实施观众参与性项目。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能够直接地搭建起连接游客和古代文

15、化的桥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提升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水平。日本吉野里遗址安排很多游客参与项目,如插秧、射箭、钻木取火以及制作勾玉、土笛、土器、玻璃制品等工艺品的简单活动,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举办讲座,也以实验考古学的形式向游人传授古代文明的知识,会不时举行各种特别活动来体验古代的生活。24 媒介传播。遗址公园的媒介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和多样性,传播速度快、高度开放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点,是目前最为高效的一种媒介传播。利用互联网构建考古建遗址公园网络平台是考古遗址公园走向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在观众和遗址之间搭建起一座便利之桥,使游客能

16、够全面地了解遗址的相关信息,也能使公园得到相关的反馈信息。 古建遗址公园网络平台可以同数字化博物馆和虚拟遗址公园网络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相关展示系统。数字博物馆是一个运行在网上的博物馆。它也是集供网民参观、学习、休闲及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同时,它又能提供有关藏品更多的、现有研究所得的相关信息。25而虚拟遗址公园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相关技术创建一个三维虚拟环境,用户通过用户接口感受虚拟环境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信息,可以同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从而使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6。 参考文献: 1张松书.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7、. 2单霁翔.考古遗址保护及策略J.建筑创作, 2009,(6). 3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 “2009考古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J.东南文 化J,2010,(9). 4赵荣.陕西省考古遗址保护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考 古与文物, 2009,(2). 5龚良.中国东南地区考古遗址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以 江苏为例J.东南文化, 2009,(6). 6姬汝茂,陈艳玲,王敏,孙夏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 M.北京:线装书局,2010. 7周蓓.关于传统文化内涵之思考J.艺海,2009,(8). 8张俊,付文杰,张晓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9朱瑛,李运祥.毛泽东文化思想探析M.南京:东南大 学出版社,2008. 10赵智奎.精神文明建设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3. 11胡锦涛.新华网特别专题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