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909972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8.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创新型城市建设论文(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制度经济学选题论文题 目 论创新型城市建设 、 专业班级 经济学11 级 1 班 学 号 11040142 姓 名 姚湘 指导教师 谭 忠 真 稿 次 全文定稿 组 别 第 5 组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二一三年下期目录1.1创新型城市的涵义1.2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意义 1.2.1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1.2.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2.3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案例分析:重庆致力构造创新型城市1.3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影响因素1.3.1市民的城市发展意识1.3.2技术的创新发展1.3.3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1.3.4国外先进经验的示范1.4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 1.4.1国内对创

2、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 1.4.2国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1.5国内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状分析1.5.1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1.5.2国外城市建设的发展案例分析:杭州创新型城市发展之路1.6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借鉴1.6.1美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1.6.2日本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1.6.3英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2.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价值观2.1.1发展是城市的生命力2.1.2学习是城市生命力的源泉2.1.3创新是城市生命力的特质案例分析:日本东京:亚洲活力城市2.2学习-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观2.2.1创业奉献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2.2.2平等博爱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家园2.2.3“

3、有尊严的体面劳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2.4自由秩序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2.2.5民主法治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保障2.2.6对外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案例分析: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杆(韩国大田与大德科学城的知识创新)2.3学习-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战略观2.3.1高效率的政府服务:绿色政务2.3.2高规格的人才培养:绿色教育2.3.3高素质的城市居民:绿色意识 2.3.4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绿色生产2.3.5高品质的人居环境:绿色生活案例分析:绿色生产上海通用(美国波士顿的人才保障和匹兹堡人才流失的对比)3.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规则3.1.1教育投入优先化规则3.1.2义务教育普及化规则

4、3.1.3学习终身化规则3.1.4人才资本化规则案例分析:以人才高地破城市发展瓶颈3.2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权利规则3.2.1城市建设规划民主化规则3.2.2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规则3.2.3城市区域功能人性化规则3.2.4产权保护公开化规则3.2.5市民创意集成化规则3.2.6工厂生产文明化规则3.2.7市民(劳动者)权益系统化保障规则案例分析: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3.3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管理规则3.3.1公共权力制衡化规则3.3.2产业发展绿色化规则3.3.3产学研一体化链接规则3.3.4市民创业资助规则3.3.5贸易开放公平竞争规则3.3.6城市建设决策程序化规则3.3.7立法行政

5、司法公开化规则案例分析: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之路4.1政治体制建构4.1.1市民权益保障体制4.1.2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制衡体制 4.1.3公众监督体制4.1.3.1公共预算公众监督体制4.1.3.2公务员选拔公众监督体制4.1.4城市法制化体制4.1.5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案例分析:新市民爱心基地4.2经济体制建构4.2.1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4.2.1.1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体制4.2.1.2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管理体制4.2.1.3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体制4.2.1.4城乡一体化财政管理体制4.2.2生态环境监管体制4.2.3知识产权保护体制4.2.4城市金融监管体制案例分析: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监

6、管4.3社会体制建构4.3.1社区自治管理体制4.3.2议行分设的社区组织体制4.3.3市民平等普惠社会保障体制4.3.4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案例分析:保障性住房问题4.4人才体制建构4.4.1家庭社区学校教育一体化协调体制4.4.2终身学习支持体制4.4.3职业培训评价体制4.4.4职业培训支持体制4.4.5财政教育投入使用保障体制案例分析: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5.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公共权力运作5.1.1市民创意集成机制建构5.1.2市民权益保障机制建构5.1.3公共设施建设监督评价机制建构5.1.4公共决策专家、社会咨询机制建构5.1.5公共权力运作监督评价机制建构5.1.5.1行

7、政执行公开机制建构5.1.5.2司法市民旁听机制建构5.1.5.3政绩市民评议机制建构5.1.5.4企业市民评议机制建构案例:南昌重大决策将由公众参与专家论证5.2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工程运作. 5.2.1人才信息平台建构 5.2.2人才建设政企互动机制建构 5.2.3人才集聚激励机制建构5.2.4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构建5.2.5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构5.2.6市民素质培养机制建构5.2.7“职业生涯发展贷款计划”项目建构5.2.8家庭社区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建构5.2.9人才培养创新激励机制建构案例分析:成都市创新型建设引智工程5.3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工程运作5.3.1城市创新

8、标准体系建构5.3.2创新项目海内外专家咨询制度建构5.3.3城市战略创新工程机制建构5.3.31城市发展创业论坛建构5.3.3.2城市创新服务平台建构5.3.3.3城市创新投入机制建构5.3.4风险担保与成果共享机制建构5.3.5成果认定评价机制建构5.3.6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机制建构5.3.7小企业培训贷款与孵化机制建构5.3.8城市园区发展机制建构案例分析:杭州市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摘要: 1980 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理论备受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城

9、市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于探索城乡统筹、科学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重要基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1。关键词:学习-创新型城市;制度建构1.1创新型城市的涵义 是指一个城市在城市政府的引领和组织下,把创新作为基本驱动力推动城市发展,其对所在城市群或更大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它是涵盖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人力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创新体系。其创新主体不但包含城市的所

10、有企业,而且还包含城市中的政党组织、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术研究机构、学校、医院等,是一个涵盖城市中所有社会组织的“复合”创新主体2。1.2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意义 1.2.1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应统筹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系统推进创新型城市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本。创新人才通过在创新企业中的聚集,成为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1.2.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11、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3。 党的十八大召开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其中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设的要求和建议。其关键是深化改革。刘青. 国际、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比较中提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型城市的概念。1.2.3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

12、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既要吸取国内外关于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般理论文献,更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有针对性、有效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4。案例分析:重庆致力构造创新型城市1.3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影响因素1.3.1市民的城市发展意识市民是城市的活力、生机所在,市民意识的整体水平,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市民城市发展意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由市民文明意识、行动意识等组成的市民形象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缩影,维护自身形象、提升自身形象很大层面上是在维护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形象5。1.3.2技术的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

13、、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1.3.3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不断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利的后盾支持。1.3.4国外先进B经验的示范一类是文化创新型城市。二类是工业创新型城市。三类是服务创新型城市。四类是科技创新型城市。1.4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 1.4.1国内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国内学者根据对创新概念的理解,从各自不同的考察角度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内涵

14、。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突出技术创新对城市创新的建设的重要性。第二类把创新型城市看作城市发展的一个路径或模式。第三类把创新型城市看作是城市各支撑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系统(体系)。 1.4.2国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态研究英国伦敦大学规划学教授Paternal(1998)指出创新型城市包含科技创新、文化智能性、技术组织性功能并于此基础上,1999年又提出城市未来四个重要行为:财政与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创新性与文化、旅游。英国从事创新城市研究的权威机构Comedian的创始人Charles Landry(2000)基于大量案例研究,较完整地界定创新型城市(Creative City)的概念,认为城市

15、体系发展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思路不能解决新世纪问题,并提出了一套关于创新型城市的完整战略框架和实施机制,包括实施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基础设施等措施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意理念6。1.5国内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现状分析1.5.1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制定措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举措类型主要为以下:一是明确思路与目标。二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三是着力构建创新平台。四是设立专项资金。五是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1.5.2国外城市建设的发展 从有关国家的城市发展实践看,世界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型:一是文化创新型城市。二是工业创新型城市。三是服务创新型城市。四是科技创新

16、型城市。案例分析:杭州创新型城市发展之路1.6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借鉴1.6.1美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其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是以工业创新作为突破口。1.6.2日本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主攻方向,通过不断创新城市的服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1.6.3英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其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内容,偏重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即依托经济繁荣发达和较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大力推进文化创新。2.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价值观2.1.1发展是城市的生命力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城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也是人

17、类对居住环境不自觉的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所以城市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正向的变化7。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2.1.2学习是城市生命力的源泉学习,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一个城市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把学习作为城“灵魂”的构成,是一座城市品位的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城市也更需要学习精神。2.1.3创新是城市生命力的特质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

18、展的主发动机,由创新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周期性循环。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城市生命力的特质。创新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创新,破除旧的思维定势,确立新的思想观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社会进步经济提升的重要途径8。 案例分析:日本东京:亚洲活力城市2.2学习-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观2.2.1共铸共享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创业”折射出城市精神历史积淀的内在气质“创业”是目前中国热门城市的热词。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本届论坛发言中多次谈到了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创业精神9。创业型经济是促进城市经济持续

19、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创业型经济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发展之道 创业型经济是建设现代城市文明的治本之策2.2.2平等博爱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家园博爱是城市特有的精神元素,是热爱和建设家园、热爱和建设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之凝聚。有了平等的发展权,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要素,才能按照市场的方式来促进发展,才能更多地形成城市发展的活力。只有使平等、自由、博爱之花开遍神州大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不但将作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中国建立,而且还将作为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在人民中生根。 城市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也给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平等博爱的城市氛围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家园10。2.2.3“有尊严的体面劳动”是城

20、市发展的基础让劳动价值得到应有回报,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应有保障,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生活温饱或小康,更关系到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2.2.4自由秩序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自由和秩序的关系是表面上的对立,实质上的统一,秩序是自由存在的基础,自由是秩序存在的目的,同时二者统一于法律的价值之下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立法者应注意他们的痛苦、欢乐和欲望并且关注他 刘成在其2000发表的文章中高度强调的加强对江泽民书记“依法治

21、党”、“依法治国”的理论实施们所有的强烈的情绪”。11所以在法治条件下,自由赋予了文明一种创造力,也引发了社会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自由可以看作是自发社会有助益秩序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自由对城市发展的具有积极意义,而秩序又保障了城市的自由发展12。2.2.5民主法治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保障法治环境是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竞争力,是引导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刘城C提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从理论到实践谱写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13。2.2.6对外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主

22、要是指: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简单的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通过人才、科技、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与能源等多方面进行的开放合作。案例分析: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杆(韩国大田与大德科学城的知识创新)2.3学习-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战略观2.3.1高效率的政府服务:绿色政务 绿色政务就是要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是的政府的权利以及政府执行的方法公开透明。绿色政务化更要是立足于人民的,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向客户服务型政府迈进。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 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客户服务型的政府,在绿色政务下才能促进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

23、14。2.3.2高规格的人才培养:绿色教育绿色教育,就是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象数、理、化那样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组织多种形式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构建数字化办公系统,建设节约型校园2.3.3高素质的城市居民:绿色意识 作为高素质的城市居民首先我们要转变思想,让观念播上“绿色”。将绿色变成一种习惯。做绿色使者,传播绿色意识,人人都应该有绿色观念最后也要倡导“绿色消费”活动,立足绿色生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 小事做起,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2.3.4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是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

24、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产道路。 绿色产不但具有长远的间接的效益 ,它甚至可能带来短期的直接的效益。 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明确列入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内。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或者说,是一国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增加15。2.3.5高品质的人居环境:绿色生活高品质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需要的精神生活。绿色生活的基础:以深化提升生态乡镇、绿色城镇、园林城镇、人居环境示范、卫生城镇、美丽乡村、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为载体以转变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为根本以培育良好生态道德和

25、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的案例分析:绿色生产上海通用(美国波士顿的人才保障和匹兹堡人才流失的对比)3.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规则3.1.1教育投入优先化规则我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思想是小平同志最早提出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教育优先思想正在一步步的被完善,但仍需加强,现如今许多贫困地区的教室比城里的厕所都要差,可见教育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占国民支出4%的比例,帮助农村及落后地区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师资力量16。培育更多人才。3.1.2义务教育普及化规则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26、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3.1.3学习终身化规则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1.4人才资本化规则人才资源资本化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再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实现人才价值,进而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当人才资源还处于自然状态即静止状态,还没有投入到生产过程、投入到创造新价值过程中去的时候,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被利用、可能创造新价值的“资源”17。人才资源只有与物质资

27、本、货币资本等其他要素结合,通过合理的配置和科学的管理被利用起来,从自然形态转变为社会形态,发挥出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时,才能被称作人才资本。 案例分析:以人才高地破城市发展瓶颈3.2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权利规则3.2.1城市建设规划民主化规则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之一,应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但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依附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决策以及专业人士的“精英谋略(规划)”,使城市规划存在某些与社会、公众游离的现象18。3.2.2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规则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和阶层各部门的力量来进行城建设。3.2.3城市区域功能人性化规则

28、区域是城市的一个点,一个局部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城市区域功能人性化 能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19。3.2.4产权保护公开化规则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他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产权保护公开化规则就是为了保护产权所有者的权益,而要做到产权保护公开化需要政府做到 信息公开让产权所有者接受社会监督从而防止腐败20。3.2.5市民创意集成化规则民间是创意的源泉,人民是创新的主体,然而他们的创意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利用,为了使市民的创意得到充分的发展,维护其权利,更好的建设学习创新型城市,政

29、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收集市民的创意,建立平台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创意。3.2.6工厂生产文明化规则文明生产:是正确协调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生产活动而工厂生产文明则是指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过程中出现太多问题,在压力和利益的诱,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共财物毁坏,坏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工厂生产文明化已是工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则。目前,工业危机已经来临。为了更好地应对工业危机,必须深入认识和把握工业文明的本质。3.2.7市民(劳动者)权益系统化保障规则在城市建设中,保障市民权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保障好市民权益可以达到协调利益关

30、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案例分析: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3.3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管理规则3.3.1公共权力制衡化规则公共权力的运行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 因此公共权力制衡极其重要。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绝对的权力就等于绝对的腐败,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21。3.3.2产业发展绿色化规

31、则产业发展绿色化简单的说就是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生产绿色产品 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标准: 即绿色GDP,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充分合理运用生产绿色产品标准: 健康环保节能创意产品3.3.3产学研一体化链接规则所谓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链接就是将企业现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把部分产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开发出“含金量”更高、市场适应性更强的产品。也就是“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企业经营方式。随着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的营销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22。所以必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链接,从而推动城市高速

32、发展3.3.4市民创业资助规则政府、企业以及个人三方面的努力,政府需要为市民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企业应为市民建立一定平台以促进其创业,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3.3.5贸易开放公平竞争规则WTO倡导公平贸易,并通过有关规则和机制来约束各成员国的行为,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却愈演愈烈。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借鉴国外政府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管理贸易摩擦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律体系,逐步减少贸易摩擦中的体制因素,从而更好的维护我国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合法权益。可见建立贸易开放公平竞争规则是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规则。3.3.6城市建设决策

33、程序化规则 城市建设程序化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效率,一定程度的防治腐败。有利于调动人们建设城市的积极性23。3.3.7立法行政司法公开化规则立法行政司法的公开化,是城市权利主体为市民公正办事的一种公认的办事规则。阳光政务总是值得大众信任的,同时也要新增了一项应遵循公开化的原则: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案例分析: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之路4.1政治体制建构4.1.1市民权益保障体制新市民D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名词,是城市社会对外来务工的、有相对稳定职业劳动者的尊称。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新市民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外来人口的管理机构,建立外来人口教育培训

34、基地,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文化素质;设立城市新市民法律维权委员会,其职能是为新市民提供需要的法律咨询,追索抚恤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等。4.1.2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制衡体制 权力制衡是指具有制约权的司法机关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方式约束、控制、阻止其它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以维护权力运行机制的良性发展,保障公民权益不受侵害。权力制衡强调立法权、行政权权和司法权三权在行使过程中互相牵制,达到势力的均衡。权利相互制衡:城市权力机关市人大及常委,城市行政机关市人民政府,城市司法机关市人民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制衡。4.1.3公众监督体制4.1.3.1公共预算公众监督体制

35、进行公共预算,是为了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新市民概念的提出来自戚湧.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研究E公共监督的重要性来自霍丽,惠宁. 制度优势与创新型城市的形成率、效能的运用责任;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防止腐败24。对公共预算进行监督,最好的监督就是公众监督E。4.1.3.2公务员选拔公众监督体制我们应该对公务员的选拔进行公众评议,把公务员的去留交给人民群众。我国公务员的选拔任用方式由四种: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其中选任制是通过民主选举来确认任用对象的方式。把公务员招录工作放在阳光下,有了普通市民的评议,更加体现

36、出,公务员是为了人民而选,为了人民而服务的。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防止公务员选拔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公务员选拔的正确认识。同时,使得公务员选拔更加公正、更加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腐败。4.1.4城市法制化体制设立“法治城市领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设立“法治城市研究室”:其职能为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 4.1.5城市政府职能转变体制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一点受到广泛热议。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

37、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城市政府主要职能概括为以下五点: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 案例分析:新市民爱心基地4.2经济体制建构4.2.1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4.2.1.1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体制城乡规划一体化是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4.2.1.2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重要支撑。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就是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体制。 4.2.1.3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体制农村的道路、水

38、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很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建设农村融入中心集镇和县城的交通快速通道,增强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4.2.1.4城乡一体化财政管理体制城乡一体化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财政的管理,一定程度抑制腐败,加快政府资金的运转。提高办事效率25。4.2.2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或设立环保助理岗位:负责和管理所在范围的设施、设备。建章立制,建立生态监管的技术支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4.2.3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设立维权中心机构设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室,其

39、主要职能是为城市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4.2.4城市金融监管体制设立城市金融监管委员会,其职能是全面负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所有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设立城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专门金融机构的监管。案例分析: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监管4.3社会体制建构4.3.1社区自治管理体制社区自治组织:指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按照“社区自治”原则设立的,实行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组织。完善居民自治组织,提高居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有必要进行社区自治体制创新,重新设置居民自治组织的常设机构。议事会体制下的社区组织结构可

40、以被称为“一个大会,两个机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简称“议事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社管会”)。4.3.2议行分设的社区组织体制 议行分设”的社区组织体制就是决策层、议事层、执行层相分离的体制。其中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是社区的最高投力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的议事机构,区工作站是社区的执行机构。4.3.3市民平等普惠社会保障体制中国社会保障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将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重点在提高参保覆盖率、社保待遇水平、经办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居民

41、的社会保障体系26。 4.3.4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城市各级各类公安机关,城市审判机关,城市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案例分析:保障性住房问题4.4人才体制建构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4.1家庭社区学校教育一体化协调体制让学校成为一体化教育的主要阵地,让家庭成为一体化教育的辅助渠道,让社区成为一体化教育的拓展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科学有效。主动融入社区,搭建

42、青少年教育互动平台。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27。4.4.2终身学习支持体制我国在十六大时就明确提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同时在有些国家也有将终身学习列入法律法规。设置城市学习型组织。设立城市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及中心委员会,供广大市民自主学习选择。增加终身教育预算。4.4.3职业培训评价体制五级别评估理论F是一种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分别为反应层次(一级评估),学习层次(二级评估),行为层次(三级评估),结果层次(四级评估),投资分析层次(五级评估)。4.4.4职业培训支持体制政府在职业培训中要发挥好出台政策、提供经费、协调关系、统一标准的职能:支持专业职业培训机构及民

43、间志F 五级别评估理论了来自记者 刘恕. 四大方面评价中国城市创新能力N. 是一种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方法愿培训中心的构建。设立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为强化高技能性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4.4.5财政教育投入使用保障体制G市民创意的提出来自盛垒,杜德斌. 创意城市:创意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取向首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其次,尽快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教育支出的监督。案例分析: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5.1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公共权力运作公共权力本是公民的共同权力,为全体公民共同所有。公共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处理公共事务

44、而产生的。这里将从八个方面进行建设。5.1.1市民创意集成机制建构市民创意G是个活性的东西,我们不能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它。市民创意集成制度也应该是从生活方面入手的。5.1.2市民权益保障机制建构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 劳动权、物权、受教育权、知识产权等5.1.3公共设施建设监督评价机制建构公共设施建设一般由政府运作,当然属于行政行为,所以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行为的监督担任属于行政监督的一部分。行政监督分为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5.1.4公共决策专家、社会咨询机制建构公共权力的运行与市民息息相关,因此要做到民主决策就得让公众参与并且听取专家的意见。

45、一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二强化专家在决策咨询论证中的作用。三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能力和水平。5.1.5公共权力运作监督评价机制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共权力时,难免会有一些政府官员从中牟取私利,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监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两个方面来对公共权力运作进行监督。5.1.5.1行政执行公开机制建构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是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的必然选择,我国也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 5.1.5.2司法市民旁听机制建构一转变市民的认识,充分利用舆论宣传来引导公众关注法治建设进程。二改良制度,使市民更为便利的获得信息。强调案件的集

46、中性,敢于当庭宣判。审判地点根据旁听人数而灵活变动,彰显人性化。三提高法官素质与能力。旁听制度也是对法官能力与素质的检验,法官威力的树立,法律权威的彰显都是通过法官庭上标下出来的。 5.1.5.3政绩市民评议机制建构一创新政绩考评主体。二改进群众考评政绩的方法。三丰富群众考评政绩的内容。5.1.5.4企业市民评议机制建构企业是城市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好的企业不仅仅是创收了很大利润,更应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城市。建立企业市民评议机制对于企业的运行有很大的监督作用28。案例:南昌重大决策将由公众参与专家论证5.2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人才工程运作5.2.1人才信息平台建构人才需要发掘,需要有一个平

47、台来让伯乐找到他们。建立一个全面的,涵盖全国乃至海外优秀人才的信息交流平台,让优秀的人才能找到满意的落脚之地,让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29。 创建全面完整的网络信息人才交流平台。及时更新人才信息,注意高校,企业等的人才变动。要做到动态地展现人才信息。 5.2.2人才建设政企互动机制建构一探索创新聚才机制,让人才“引得进”二探索创新育才机制,让人才“用得好”三探索创新励才机制,让人才“留得住”5.2.3人才集聚激励机制建构人才引发创新,但人才队伍的总体贡献则加速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因此,探索创新人才群聚的内在机制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前提。一互补性机制。

48、二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三企业/产业集聚机制。四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人才集聚成为进一步集聚的原因。 5.2.4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构建一改进用人观念,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使用人才上求突破。 二着眼选准配强的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干部选任方式上求突破。 三着力创新考察机制,在进一步提升考察质量上求突破。 四积极构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在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上求突破。 五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在进一步在拓展干部培养链上求突破。 5.2.5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构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摆脱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人事制度中的瓶颈约束,在不改变与其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智力服务为核心,注重人、知识、

49、创新成果等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的流动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30。H人才柔性流动来自孙玲. 创新型城市的结构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简单来说就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5.2.6市民素质培养机制建构市民素质不仅仅只是教育素质和礼貌素质,更为重要的是科技文5.2.7“职业生涯发展贷款计划”项目建构推行无息贷款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解决当代大中专生毕业所面临的竞争与就业之难的困惑31。一建立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息贷款政策体系。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无息贷款工作。三坚持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无息贷款资金。5.2.8家庭社区学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建构学校应

50、紧密依托服务地区政府,携手用人企业,大力推进办学机制改5.2.9人才培养创新激励机制建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创新人才提供城市创新驱动基础,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城市创新文化环境。由此可见,创新人才的重要性。然而,一个人才的培养需要靠他自身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一)家庭(二)学校(三)企业 案例分析:成都市创新型建设引智工程5.3学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工程运作5.3.1城市创新标准体系建构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习-创新型城市尚未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是如果要全方位构建学习-创新型城市必须要建立系统的创新标准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国内对科技创新城市的判定标准32。如下:一科技产业成为主

51、导产业;二科技产业的基本部分大于非基本部分;三科技创新在城市经济活动非基本部分中占重要地位。 5.3.2创新项目海内外专家咨询制度建构创新项目是建立创新型城市重要的一个步骤,创新项目的成功直接关系到了创新型城市是否成功建立以及是否成熟。所以对创新项目的咨询制度是相当重要的。 5.3.3城市战略创新工程机制建构城市战略创新需要把原本城市的战略同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相结合起来,来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功能。5.3.31城市发展创业论坛建构创业论坛是指主要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共享、相互交流的论坛,论坛内的主要信息以创业为主,包含创业项目、创业故事、创业经历、创业讨论等相关内容。 5.3.3.2城市创新服务平台建

52、构平台及联盟I成立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制度重建、资源重整、模式更新等各个方面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来服务新的城市发展需要。中国城市创新发展服务平台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背景下国内最大、专注为城市发展提供服务的综合性高端平台”。 5.3.3.3城市创新投入机制建构区域创新体系的投入应该反映区域通过自身生产或购买系统外部技术等方式改善技术的能力。由于通过自主创新或购买域外技术都需要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作为投入。因此大量研究者都将区域创新体系的资源投入分为两类:财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33。5.3.4风险担保与成果共享机制建构一风险担保机制二成果共享机制5.3.5成果认定评价

53、机制建构一采用综合评价。二区别三种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三借鉴分级管理方法。四区别评价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绩。5.3.6产学研一体化J运作机制建构一产学研内部一体化。内部一体化的基本特点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企业的创办者,也是企业经营者。二产学研外部一体化5.3.7小企业培训贷款与孵化机制建构企业孵化器是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5.3.8城市园区发展机制建构一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资的现实需要。通过工业园区的聚集效益

54、,推进工业化进程。二文化产业园区。三物流园区。是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创新的产物,是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I平台及联盟建设的提出来自应可福,顾水彬. 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点探讨J产学研一体化的提出来自方明,梁留科. 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对策四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是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五国家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建成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硕士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多层次孵化培育体系。案例分析:杭州市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参考文献1王志章. “知识城市”战略与建

55、设创新型国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6:8.2叶帆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路径 【J】 2006(02)3蒋博.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李永胜. 论创新型城市的涵义、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 天府新论,2008,01:98-101. 5吕磊,汤苍松,姜永镔,马军. 创新型城市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J】. 科研管理,2008,S1:75-79. 6孙刚锋. 以生产者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4:33-

56、387记者 刘恕. 四大方面评价中国城市创新能力【N】. 科技日报,2006-08-04001.8隋映辉,赵琨,丁海洋. 建设创新型城市:我国主要问题形成条件及政策建议A.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9 何念如 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P3 410张少伟,创意产业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11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12熊理然,中

57、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及其核心支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13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白嘉菀郗芙蓉 商业时代 2010-03-1014城市体系中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研究 程开明 科学学研究 2010-05-15 期刊15创新型城市第四代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李琬; 张玉利; 胡望斌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1-08 期刊16Christy Collis;Simon Freebody; Seeing the Outer Suburbs: Addressing the Urban Bias in Creative Place Thinking Terry FlewJ Reg

58、ional Studies 2013-217对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的探讨毕亮亮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09-28 18敬志伟,刘志华.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02)19广州城市创新职能的若干建议吕拉昌 梁政骥 城市观察 2010-02-20 期刊20马池顺;喻金田;创新型城市成长的三维主导因素研究管【J】.理现代学.2013( 01)21城市创新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及广州-深圳比较研究吴兰波 吕拉昌 许慧 特区经济 2010-09-25期刊22 创新型城市 创新式路径常州市财政局课题组 常州日报 23黎鹏,王崇

59、杰,林灵,张一兰,韦小东-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的城市创新能力(以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为例),第33卷,第3期,2011年6月,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 A24马海涛;方创琳;王少剑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13( 01)25方创琳;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评估与瓶颈分析【J】.城市发展研2013 (05)26 创新型城市:战略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5-1727Sotiris Zygiaris;Smart City Reference Model: Assisting Planners to Conceptualize the B

60、uilding of Smart City InnovationJ Ecosystems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13,4(2)28 陈元志 朱瑞博.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 基于司局级专业领导干部【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2012.0429 李巍巍,杨宏慧 -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的城市创新效率分析,第31卷第11期,2011年11月,中图分类号:C93;F270,文献标识码:A30何静涛.- 基于钻石模型分析的区域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构建31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32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刘元凤 复旦大学33方明,梁留科. 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2:32-34. 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