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6909948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宏观微观环境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联网宏观环境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政治环境 “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其相关配套政策颁布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09年,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的发展引起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物联网发展政策也渐渐明朗起来。2010年,中国出台了

2、一系列与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其中很多涉及促进和加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在2010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把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在2010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写入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但由于发展阶段原因,并未引起大量企业和民众的关注,物联网产业一直处于匍匐前进的状态。2009年10月,国脉物联网产业化与市场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现状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攻破

3、物联网核心技术,加快实现大规模的行业应用,国家必须尽早出台物联网产业财政,税收及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和鼓励相关企业机构的参与。 国脉物联网产业化与市场研究中心建议:国家整体的税收政策可兼顾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现状,把握补贴的程度和力度,尽量避免因大量企业涌入市场引发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问题。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在行政审批、财税等方面积极引导,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未来三年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三年,据以往的经验表明,任何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和优惠政策扶持。我国欲在物联网产业形成国际领先优势,必须加大政

4、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形搭好产业发展的温床。经济环境 物联网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又一次信息推动,以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改进社会活动过程中各种功能的运作方式、对经济效率产生推动,其功能在于以实时管理提高时间、空间上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运作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微观层面改善人与物的关联,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联网的发展可以持续提高经济活动在各个方面的效率,不断降低各方面成本,因此可以为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有效路径。物联网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主要在于其在技术上和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等方面所带来的创新。物联网与经济增长

5、相互依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此外,物联网的发展在长期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人们的生活模式、活动方式,从而引起公共管理的相应变化并进一步深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产业成长初期阶段,规模化应用还局限于较小的示范应用范围内。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作为一个具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长期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较高的经济增速,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巨额数量规模的消费。当物联网应用普及后,规模成本所带来的优势能更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的推广又会驱动经济发展,又为其他产业开拓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

6、会。一旦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中国在世界面前带来话语权。另外,我国具有较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技术研究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产业基地发展迅速。2009年8月7日,江苏无锡建立我国首个国家物联网园区。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其他各地在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也加速推进。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发改委提出的2020年前共3.86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都将对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作为信息化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和智能管理、发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因而成为发展

7、低碳经济的得利工具。文化环境一、物联网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机遇 1、物联网的出现,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了难得机遇。物联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目前,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交融日益深化,交锋也日益激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我国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所具有的先发优势,把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大胆地进行文化融合和创新,以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的大国气派,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鼓励文化领域国际交流和合

8、作,主动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实质性地推动世界思想文化大发展和大融合。 2、物联网是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新平台。人类文明史已经表明,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物联网作为一种最大程度地联通世界的传播平台,无疑给我国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带来新的机遇。其“天罗地网”、蛛网覆盖式的媒介沟通能力,使世界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信息传播的频繁,使得外来文化在我国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将明显加剧,对人们思想意识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也将不断加大。物联网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彻底地清除我们思想深处依然残留的闭关锁国和小

9、国寡民的封建意识,迫使我们立足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和文化自力更生的根本追求,主动参与到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去,努力实现中西文化交融,取长补短,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3、物联网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思想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物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可谓恰逢其时,它能够建立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传播平台,不但能够提供人的信息,而且传统意义上的“死”的物体也似乎融入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让“物”可以与人进行对话交流,并根据人的需要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一切外在的客观世界变成了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世界。物联网这些特点,

10、无疑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拓展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思想文化传播的新空间,大力开发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数字化产品,切实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物联网空间中的占有率,设法抢占物联网这一思想文化传播的新高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 物联网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的挑战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它的出现也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1、物联网技术使思想文化传播途经更多样、内容更复杂。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由人际传播,扩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播,其传播领域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

11、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传播层次的丰富性和干预生活的全面性,必然使得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播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可以说,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各种势力势必利用这一技术平台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因此,如何对物联网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如何净化网络空间,克服网络失范,减少网络污染和防止网络犯罪等,特别是如何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去占领这一新阵地,无疑将对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风险和考验。2、物联网时代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物联网利用互联网的畅通性、国际性、便捷性和大容量性,尽可能地将世界的每一个物体相连,让世界变得触手可及,这将大大推进经济和

12、文化的全球化。虽然全球化并非一定会导致文化殖民主义,但毋庸置疑的是,物联网的全球化必将助长西方强势文化凭借其在这一信息领域的优势,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意识和文化价值观,从而危害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安全。因此,在物联网时代,如何既充分地利用物联网这一平台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同时又很好地保障民族文化安全,维护民族文化独立,将是一个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3、物联网的功利性使思想文化传播的人文精神受到挑战。物联网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其功利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思想文化传播倡导的是人文精神。功利性会诱导人利用物联网的尖端技术掌控人的隐私,对人的心理、情感、感知和交往产

13、生无所不在的制约作用,使人变成既拥有自由同时又失去了自由的透明人;而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理性意识,它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解放人,建设人,提升人。在这里,功利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博弈、冲突和对抗,将会在物联网传播中得到彰显和加剧。因此,如何把物联网的技术功利性与思想文化传播的人文精神性有机统一起来,是物联网时代思想文化传播必须直面的问题。3、 物联网背景下思想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对策物联网时代并非遥不可及,它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针对物联网这一新技术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给我国思想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抢占思想文化传播的制高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4、,就成为物联网背景下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加强物联网应用开发,提升思想文化的生产力。物联网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世界各大强国都在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具有先发优势,但技术领域的强势竞争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尽可能地掌握最前沿和最尖端的技术,技术的领先其实是一种话语权的占有,在这一领域占得先机,就意味着拥有了一种传播自己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并且要想拥有物联网的话语权,就必须拥有技术上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利用这一新的传播手段,突破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的文化观念的束缚,解放和发展思想文化生产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这一新的传

15、播平台。一方面,以大国气象引进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思想,确保思想文化建设有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另一方面,又可以自主地进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输出,为世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文化大国应有的贡献。2、利用物联网媒介沟通,强化思想文化的凝聚力。物联网具有无可限量的媒介沟通能力,物联网时代是一个物物(包括人)相连、彼此沟通、信息共享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是一个文化全球化、文化差异逐渐缩小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彰显其独特价值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这一庞大信息平台的沟通和承载功能,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广为传播。一方面,用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

16、化全球化;另一方面,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凝聚普天下中华儿女之人心,鼓舞全体炎黄子孙之斗志,进一步强化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3、注重物联网的文明吸纳,增进思想文化的传承力。物联网本身是没有文化蕴含的,它只是一种连接沟通物品的方式和载体,因此,必须加强物联网对人类文明的吸纳能力,让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思想文化传播途径,不断增进其文化传承的能力。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利用动漫影视、韩国利用韩剧韩餐来进行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通过芯片融注在物联网所连接的物品上,赋予

17、物品以文化传承的精神价值,让人一接触到该物品,就能准确地知道其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人们使用的是某种商品,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自觉中延续了文化血脉,传承了灿烂文明。4、拓展物联网技术市场,开发思想文化的创新力。物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其市场的不断拓展,技术创新是最根本的法宝。现在,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尚未实现产业化,国内传感器产业水平也比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特别是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非常庞大,尚需算法的革命。因此,不容乐观的局面,迫使着我们必须以一种创新思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物联网的产业化程度,

18、拓展物联网的技术市场。物联网的市场拓展本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思想文化的创新力,因为技术的革新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改变,是人的认识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物联网影响人的程度愈深,渗透的生活面愈广,就愈能充分调动思想文化创造者的积极性,让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思想文化建设,让一切思想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5、构建物联网管理平台,增强思想文化的竞争力。物联网要得以成功运行,必须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庞大的、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传感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这种管理平台的构建,要求突破行业壁垒和信息孤岛,达到最大程度的协同,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

19、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交流,但可想而知的是,这将会给以这一媒介为传播载体的思想文化的安全性带来重大考验。我们知道,文化的流动就像水流一样,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他们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推行“准则同化”、“赢家通吃”战略,对异质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西化和分化。因此,为确保我国思想文化在物联网传播中的安全性,一方面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物联网安全体系,能够对传播的思想文化具有一种过滤、净化和防范的功能,让国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得以顺利传播;另一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我国思想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占据思想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以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

20、动。技术环境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技术和发展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国家基金与发展计划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3个层面均列入了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个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京大学研发和生产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相关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如2008年成立的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以及浙江嘉兴制定的3.3公顷

21、研发中心+33公顷推广中心+200公顷产业园产业规划等。 1999年至今,经历10多年的研究积累,中国物联网产业开始起步,技术标准、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多角度都印证了这一点。在技术标准上,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组已经成立,并逐步转向工作组状态,物联网标准研究正从框架性协议向实际内容进发。在企业发展上,目前国内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小、杂、散,核心技术缺乏,缺少物联网的龙头企业。但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关注并寻找进入物联网领域的抓手。在市场培育上,用户对于物联网技术还很陌生,需要联盟以及行业组织的引导。可以说,物联网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选择适当的进入领域、适当的切入点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全球网

22、民数量第1的互联网大国,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中国国家重点发展的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全球产业高地。物联网微观分析竞争者分析:由于我们主要做的是推,所以目前还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主要的竞争表现有两点:第一,不同的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这些管理意识形态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的竞争优势。例如,在德国和日本企业中,工程师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层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这是这些国家企业注重加工制造过程和产品设计的原因。而在中国企业中,营销背景和有权力关系网背景的人在最高管理层中占据重要的支配地位,这是我国企业注重市场开发和政府关

23、系的原因,也是正确而全面理解中国物联网企业竞争本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第二,一个行业中存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与该行业保持竞争优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激烈的国内竞争引导企业努力寻求提高生产与经营效率的途径,反过来促使它们成为更好的国际竞争企业。国内竞争给企业带来创新、改进质量、降低成本、通过投资提升高级生产要素等一系列压力。这一切都有助于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物联网产业的本质决定了物联网的企业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中国,供应链竞争的特殊性在于,每条供应链中都存在一个具有垄断性的平台企业,平台企业为物联网业务开展提供平台,因此对其所在的物联网供应链技术标

24、准的制订具有主导权,其他外围企业都是围绕这个企业形成一个生态圈。以电信M2M业务为例,三大电信运营商就是M2M业务中的垄断性平台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M2M的通信标准,使得电信M2M业务竞争的本质变成三种M2M通信标准之间的竞争。而行业壁垒又是现在阻碍M2M产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据中国移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M2M应用大都集中在电力和交通运输行业,这两大行业占M2M终端总数的86.5%,但是由于存在巨大的行业壁垒,难以进入,这些企业目前依然立足于自己开发和上马,并没有寻求专业的通信和信息服务公司提供M2M业务,比如智能电表和充电站的M2M业务,就是以电网公司为主导的。以垄断性平台企业为主导的中

25、国物联网企业竞争格局,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行业标准,带动大批物联网应用和外围企业的发展。坏处就是企业不能完全靠加强研发与制造的创新能力来赢得竞争的胜利。供应商分析:京信通信抓住机遇,加大在物联网市场的研发投入物联网属于具有感知和传输能力的信息产业,带来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变革性浪潮。为把握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市场机会,探索新的业务模式,跟踪该领域的相关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出相关的产品,京信公司于2010年5月份成立了京信集团物联网业务中心,以统筹物联网相关业务。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师的家园,通信人才,求职招聘,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出差住宿,通信企业黑名单京信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技术、软

26、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工程技术等综合技术,关注室内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在该领域持续投入资源和研发力量。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部署物联网各有侧重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物联网方面的部署各有侧重。中国移动充分利用移动用户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与个人业务息息相关的物联网产业应用,比如移动支付、智能电力、智能交通等;中国电信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坚持其“立足网络优势,上下延伸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与其网络相关的业务,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校园等等;中国联通其WCDMA网络3G带宽优势明显,因此联通的发展思路为“坚持3G优先”,将那些和移动通信结合度高、对移动通信带动作用大的领域

27、设定为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数字交通、数字城市等等。谈到京信通信与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方面的合作情况,李总说,京信通信在物联网的研发方面始终紧跟运营商物联网业务的步伐,在M2M终端产品研发、M2M平台软件研发以及LBS应用研发方面与运营商紧密配合,以期共同打造物联网产品市场。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络,云计算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对于当前最热门的三大技术,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络,云计算之间的联系,李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联网简单的理解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扩展和延伸的网络;而下一代互联网络是以IPV6为标志,以移动IP为特征的互联网。而要想实现大规模的物物相连,本身需要大量而快速的运算,而云计算利用互联网的分布性来进行计算和存储,其所带来的高效运算模式正好可以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应用基础。没有云计算的发展,物联网的实现或成熟缺乏支撑,而物联网的发展又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进步,缺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