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830783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错出一段美丽 浅谈如何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它不仅是一门预设课程,更是一门现实的、不断生成的活的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因此,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教学中欢迎生成、把握生成、走向生成,将回归生活的、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品德课堂教学理想天地,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关键词动

2、态生成 欢迎 把握 追求 充分预设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在讲述“新基础教育课堂评价”的标准时曾经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所谓生成,即指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的。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没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讲,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课。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开始追求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确,生成,对于教

3、师来说是一种解放,因为他走出了教材、教参的束缚;生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可以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去。但许多时候,我们教师怀着期待生成的心态进入课堂,但是却又失望地踱出教室,因为那苦苦期盼的生成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思想和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那我们如何去捕捉课堂上的动态因素,将回归生活的、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呢?一、欢迎生成 在课堂上,许多老师会有这样的体验:课前备课时分明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与先前的设计相去甚远有时是学生顾左右

4、而言他,远离了重点;有时是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消耗了时间;有时是有人心不在焉,闹出个小事件扰乱了正常的思路而教师最怕课堂上出现这种种“节外生枝”,怕因此而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毫不理会那一直高高举起的手和“老师我有问题”等另类声音。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正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最迫切的需要,我们教师要有“生成性”的教学任务观,应该转变观念,精心预设,努力营造实话实说的民主课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案例一】 四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我在执教 我爱我家 一课时出现的课堂生成事件:上课伊始,我首先点唱了一首 世上只有妈妈好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唱完了第一遍。接着,我让小朋友讲

5、讲父母疼爱自己的小故事,在分享了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亲情故事之后,便让全班同学再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一次,孩子们显然动情多了,再没有谁感到好玩。就在歌声即将结束时,我意外地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轻声哭泣,于是赶紧上前询问。一个小朋友说自己的妈妈上个月得了重病一直住在医院,他满脸泪水地讲起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说自己做梦都在想妈妈 另一个小朋友说,爸爸妈妈去年离婚了,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到自己的妈妈 这两个故事深深触动了全体学生,教室里沉默了。 面对这美丽的“节外生枝”,我没有紧张,因为我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思维发展不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认识、情感体验也会不一

6、样。而且品德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道德情感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出现生成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这些生成性资源又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毫无虚假与做作,同时又具有独创性、不可再生性。如果不细心呵护,就会稍纵即逝。 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我的引导下大家认识到自己有爸爸妈妈的爱护是多么幸福,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眼含热泪。这时,我灵机一动,第三次让全班学生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孩子们的歌声带着哽咽,教室里哭声一片。最后,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孝心”教育,我让孩子们谈谈应该如何珍惜父母的疼爱,准备如何报答父母,并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孝心计划”。在下课前,我们第

7、四次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首歌,孩子们动情的歌声让我深深感动。我想,这一幕将永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也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这堂课中,事先没有预约,然而却错出了一段美丽。教师之所以如此坦然地接受学生那“不和谐的哭声”,就是因为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学的生成性,欢迎生成,精心呵护生成性资源,并且能巧妙地运用预设资源。因此,对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都能理解与容纳。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了父母的疼爱,更加投入地进行主动深刻的体验,起到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所以说,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要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心中时刻装着学生。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走进课堂,要把

8、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更多地投注于学生的渴望、需求,投注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只有这样,我们在灵动的学生面前才不会手足无措。而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获得了尊重,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能提出不同感受的欢迎,才能敞开心扉,流露真情实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把握生成在教学的诸多要素中,教材是资源,生活实际是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资源。我们关注动态生成,呵护动态生成,如果仅仅停留在激发即时生成的教学情境,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问题的出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学生进行了思考,哪怕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价值,但至

9、少对这个孩子是有价值的,同时也是最真实的生成性资源。而面对生成性问题、生成性资源,教师能否及时把握,恰当处理,使其富有教育价值,非常重要。【 案例二 】如有位教师执教亲亲热热一家人一课,学生正在交流怎样孝敬长辈,一家人友好相处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位学生的自言自语声:“我都不知道该站在哪一边?”说话声虽然很轻,但足以说明同学们在说一家人要友好相处时,有的同学并不认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不重视这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教师在片刻思考后,亲切地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们行吗?”学生看看教师和同桌,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我的妈妈总和

10、奶奶吵架,妈妈不允许我到奶奶那里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学生话音刚落,下面就开始议论起来一下子课堂里哗然了。师:你们遇到过他这样的事吗? (四下传来“有”、“没有”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师:不如我们来个讨论会,献计献策,帮他解决这个困难好吗?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找外婆来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从而让妈妈体谅关心奶奶;还有的说让爸爸站在自己这一边,让爸爸告诉妈妈总有一天他们也会老的,这样做给儿女做了不好的榜样。还有的说可以给爸爸妈妈讲讲木头碗的故事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明白了尊重、宽容是做人的基本

11、素质,只有人人学会尊重、包容,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相处,生活才能幸福。叶澜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新鲜事、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并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的资源,从而就能获得意外的成功。课堂上,面对学生在思路上旁逸斜出、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这些“歧路动态资源”,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选择前者是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牵着学生走,无疑置“动态生成资源”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其他品

12、质的培养,因此我们选择后者。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欢迎生成,更要把握和处理好生成。抓住孩子们的这些“歧路”动态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才会使课堂折射出师生、生生互动的流光溢彩。就如这个案例中教师面对这一“另类”的声音,没有弃而不管,而是及时捕捉,恰当处理,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和资源。这位教师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教学民主。老师一句“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我吗?”的亲切询问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获得心灵的沟通。“你们能帮帮他吗?”引发孩

13、子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在讨论会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尊重、宽容的重要性。 三、走向生成 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会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演绎的舞台,而应珍视孩子们变化的学习需要,走向课堂的动态生成。 但是,我们关注“生成”并非舍弃“预设”。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有赖于“预设”的充分和周到。充分的“预设”不仅与“生成”不相矛盾,而且高度统一,相辅相成。“预设”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教师的预设越周密

14、,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课堂中的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我认为,课堂应提倡“预设”与“生成”共舞,使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如何走向教学的动态生成呢? 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情,充分“预设”。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如今的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有时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直接提问、利用课间与学生聊天、问卷调查等及时掌握。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设计并保留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预想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做出的回答,制定应对策略。教师还应认识学生的性格特征。认识每一个学生不易,但一

15、个班级里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的性格,教师必须了解。上学期一课中,教师之所以能这样冷静地处理,就是因为有了课前充分的预设。用自己预设的观点去说服、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中教学已从预设走向生成。【 案例三 】这 7 分钟值不值? 上学期我们学校利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进行了一场消防演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逃生知识后,老师招呼同学们聚集到自己身边,然后等待警报声的响起。突然一声长长的警报声响起,学生用手帕捂住口鼻,降低身体朝安全出口前进。由于场地狭小,加上孩子们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演习,结果有几个学生摔倒了,后面的学生纷纷从他们身上跨过去,个别的还不小心踩到了他们。老师赶紧上前扶起那几个孩子,这时,一个学

16、生满腹委屈地说:“老师,后面的同学推我,还踩了我一脚,真倒霉!”旁边的学生顿时哈哈大笑 面对这个问题,有一位班主任的处理非常恰当:等演习结束后,她首先招呼那几个摔倒的学生就座,帮他们查看了伤势,在确定无碍后,便利用了下课十分钟,让学生针对刚才的一幕展开讨论。随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以下意见:逃离火场时不要慌乱、拥挤,要按次序快速离开,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接着,大家又重新演练了一遍。这一次,所有学生都能安全有序地“逃离”火场。最后,孩子们谈起了自己的收获,有的说:“面对危险,我们除了要保护自己,还要互相帮助。”有的说:“面对灾难,我们要关爱那些弱小的同学”虽然这一意外事件的处理占用了将近 7 分钟的

17、下课时间,但是这 7分钟花得值不值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非常值!这一事件的处理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在于这位班主任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预设。虽说是一次演习,但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生成的契机,才能有效地处理好生成。我们的孩子也由此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基本的逃生知识,更领悟了人性中最光辉的精神 对生命的关怀,这必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把“充分预设”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据此调节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

18、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积极个性张扬、良好品质形成的天空。 其次,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把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方案,充分“预设”。 教师要充分地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基本理念。因为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然后要认真地研读教材,正确、恰当地处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写出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

19、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就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曾做过这样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细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的、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生命力的教学理想天地,在师生心中错出一段无法预约的美丽。参考文献:1、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解读2、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育科学出版社3、张春新 错出的美丽 4、沈大安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