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589895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Improving infant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successful nursing experi【摘要】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方法、封管方法的改进,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了首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用我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03岁的住院患儿,针对改进组与传统组之间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脱管率、堵管率进行比较综述。对180例患儿使用常规置管法及常规护理,230例患儿使用改良组的置管技术及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 置管技术的改进、以及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应用,显示改进组

2、与传统组之间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脱管率、堵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婴幼儿穿刺虽然困难,但通过穿刺方法、固定方法、封管方法的改进以及一些非技术因素的干预,婴幼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减少了患儿痛苦,融洽了护患纠纷。【关键词】婴幼儿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护理体会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临床实用技能操作,在提高输液质量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保持静脉通畅,保证了临床抢救治疗的需要,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因患儿个体差异、操作者心理素质、沟通技巧、穿刺方法不同,对留置针置管成功存在一定的影响。穿刺失败的原因1有:护士技术水平差、心理状

3、态;患儿血管状况、合作程度;固定不牢。因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掌握好正确有效的穿刺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稳重自信,才能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科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住院患儿410例,年龄03岁,平均1.3岁,随机分成传统组180例及该进组230例。传统组支气管肺120炎例,小儿肠炎30例,其他30例,女80例,男100例;置管总次数为180例。改进组支气管肺炎150例,小儿肠炎40例,其他40例,女100例

4、,男130例;置管总次数为230例。部位以头部、手、足表浅静脉为主,穿刺血管粗细、充盈度、弹性等均处于随机状态下。1.2材料 均选用苏州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型24号留置针;3M一次性透明敷贴;封管均采用25U/ml肝素液(患儿均无肝素禁忌症)。1.3方法传统组2与改进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3.1用物准备:除常规用物外,传统组:留置针肝素帽直接与头皮针连接进针。改进组:留置针肝素帽与头皮针、5ml抽有生理盐水注射器依次连接进针。1.3.2 穿刺方法:传统组: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右手持留置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左右处将针头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徐

5、徐刺入,当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时,一手持外套管,另一手持针芯,将外套管慢慢向前移动,送入静脉。打开调节器,见点滴通畅后抽出针芯,固定套管。改进组:操作者或助手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于静脉正上方与皮肤呈1530进针(肥胖儿血管较深,穿刺时掌握好深浅度,角度可偏大些,根据情况可达到3045,较瘦患儿进针角度宜浅。3),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送外套管入血管,选四肢血管时,以左手拇指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其余手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外留0.1cm,右手拔出针芯,少部分留肝素帽内,注射器抽吸证实回血通畅后全部拔出针芯,妥善固定。1.3.3 固定方法:传统组:用透明敷贴固

6、定留置针,并用胶布固定延长管。改进组:穿刺点压少量棉球后贴透明敷贴,外用输液贴两条加固:输液贴一条从留置针针柄下穿过,向上交叉贴于透明敷贴上;另外一条横贴于3M透明敷贴贴及两侧皮肤上。根据穿刺部位,选用头罩、手套、袜套或者绷带加固。1.3.4 封管方法:封管液均为3ml肝素盐水溶液,浓度为25u/ml。传统组:采用常规封管法,拔出输液器的针头,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ml,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匀速推注封管液,在封管液余0.5ml时边推边退出针头,夹闭延长管。改进组:直接连接头皮针匀速推注封管液,在封管液余0.5ml时夹闭延长管,然后边推边退出头皮针。1.4 观察指标:首次静脉穿刺成

7、功率;脱管率;堵管发生率。1.5 评价指标: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即随机状态下,一针见血为成功,其他为失误。脱管率即5天内留置针脱出。堵管发生率即5天内发生凝血造成液体输入不顺利。1.6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资料均进行了x2 检验和p值检验。2结果表一 两组静脉留置针置管法效果比较组别失败人数成功人数合计失败率成功率改进组 传统组12152181652301805.2%8.3%94.8%91.3%合计273834106.6%93.4%X2=1.59, P0.05表二 两组脱管率比较组别脱管人数未脱管人数合计脱管率改进组 传统组405019013023018017.39%27.78%合计9032041

8、021.95%X2=6.36, P0.05表三 两组堵管率比较组别堵管人数未堵管人数合计堵管率改进组 传统组455518512523018024.32%44%合计10031041032.26%X2=6.61, P0.053讨论3.1 改进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成功率高 患儿周围静脉充盈度不佳时,传统组留置针肝素帽直接与头皮针连接进针后无回血或回血慢影响穿刺成功,采用改进组的连接法穿刺回血速度快,并可用注射器抽吸回血证实是否在血管内,避免了盲目继续进针穿破血管。改进组的穿刺方法还可以用于穿刺过程中若无回血时可及时纠正,方法为左手固定针芯及皮肤不动,右手顺势将外套管慢慢往外拔,缓慢回退针头到回血复现,

9、再让助手绷紧穿刺点皮肤继续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获得成功,这样起到补救作用,减少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3.2 应用改进组的固定方法使脱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 由于患儿好动、哭闹、自制力差、家长照看不周,小儿经常将留置针自行拔出,改进组采用穿刺点压少量棉球,可避免针头移位、脱出打折,同时减轻了患儿活动时针头在皮下摆动,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防止因外套管上翘针眼变大渗血。外用输液贴两条加固,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压疮,又可以使静脉留置针部位皮肤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固定平台。使用头罩、绷带及手套、袜套为留置针穿刺部位加固,并可有效防止患儿抓脱留置针,起到保护作用。3.3 改进组的封管方法堵管率低

10、可保证正压封管,不易发生回血及堵塞,比传统组注射器直接插入肝素帽减少穿刺肝素帽的次数,减少由此带来的微小颗粒进入输液系统的机率,且操作起来更灵活方便。封管也可用正压可来福接头,吴春丽.正压可来福接头在儿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4中提出可来福接头有诸多优点:有利于快速输液、重患抢救;几乎没有死腔,残余体积仅为0.06ml,可确保用量准确;避免发生静脉炎,只用生理盐水冲洗,无需使用抗凝剂。3.4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属独生子女,特别是生病期间,家长对孩子更是倍加宠爱。患儿恐惧不配合,家长焦虑紧张,情绪差,对护士期望值高,要求一针见血;护士压力大,有的护士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差,会

11、导致穿刺失败,所以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患儿家长的不信任更应沉着、冷静,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熟能生巧,避免急躁,盲目操作。护理人员要熟悉血管的解剖部位,正确分辨动静脉,基本功扎实人才会自信。护理人员要学会与家长有效沟通,能够做到换位思考。遇到情绪激动、挑剔的家长要语气柔和,微笑倾听,耐心解释,尽量说服家人让其回避,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穿刺成功。选择适宜的血管,期间注意倾听家长的建议,尽量采纳,与家长意见不同要说明理由,耐心说服,避免因此发生纠纷。3.5 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根据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对婴幼儿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采用了郑菊

12、芬提出的5诱哄式、鼓励式、转移式、趋利避害式的心理干预。并对家长做好治疗性沟通工作与宣教以取得配合。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前对静脉充盈度差的患儿可让家长先局部热敷或用温热水浸泡手足以利于穿刺成功。输液前检查留置针所在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是否脱落。输液后告知家长:肢体尽量不要下垂、用力。留置针在足部更不能下地行走,在头部置管睡觉时避免压到有针的一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淋湿以防感染,一旦淋湿或发生肿胀时应立即报告护士给予及时处理。4 小结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儿科护士要掌握的基本穿刺技术,因此精心地选择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方法与技巧。同时儿科护士每天应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患儿

13、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及理解,创造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我们在日常护理实践中多动脑、多学习、多思索,这样才会掌握更多、更新的护理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服务。静脉留置针置管技术的改进以及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应用,提高了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脱管率与堵管率,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增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参考文献1王琳.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护理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2, 1 (3) : 2222 王俊.临床常用技术规程与考核标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1-253 3刘姝华,杨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A):45464吴春丽.正压可来福接头在儿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5A) : 345 郑菊芬.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 : 7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