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36515806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一、 建筑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

2、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12、项目编号为( )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二、 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1 工程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类型新建;改扩建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建筑高度m建筑层数地上 层地下 层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空调形式主楼 : ;裙房:项目投

3、资(万元)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参照GB/T 50378-2014)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 空气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 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11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1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备注用地面积万m2建筑总面积万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面积比R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地下面积比R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绿地率%透水地面面积比%建筑总能耗tce/a单位面积能耗kWh/a ; tce/a节能率%可再生能

4、源及(余热或废热)回收总量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其中可再生能源 kWh/a余热或废热kWh/a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建筑总用水量M3/a非传统水量M3/a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主要能耗品种及耗能量年能耗设计总量(tce)其中电力 万kWh/a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 其他热力;万kWh/a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建筑分项能耗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生活热水系统新水厨房炊事系统(燃气)电梯运输系统变压

5、器损耗其他3 建筑绿色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1. 场地设计维持原有地形地貌: 是;否;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项目选址安全可靠: 是;否;场地内没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是;否;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项目场地内存在有保留价值的古树名木:是; 否;采取的保护措施:场地存在既有建筑:是 ; 否;采取的利用措施:改造利用;整体拆建 ;整体移位;其它;3. 项目建设严禁破坏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是;否;4. 项目进行场地雨洪控制综合利用的评估和规划:是;否;采取水资源回收与利用措施:是;否;采用下列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雨水

6、花园、花坛景观水池;河道等天然水系;其它;场地设置透水地面:是;否;面积: ;透水地面占室外场地面积比:;5. 地下室层数: 层;面积: m2;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为: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2为: %;6. 建筑物的布局、形式、高度、体量、色调是否对周边物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是;否;境造成不良影响采取的补偿措施:7. 立面设置透明幕墙:是;否;避免光污染措施:幕墙玻璃的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是;否;8. 场地内未设置未经有效处理的强噪声源:是;否;9. 绿地率: %;绿化面积: m2;设置位置:地面;地下室顶板上;屋面

7、;垂直绿化;其他; 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否;乡土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率: %;室外绿化设计实施要求:a施工图中明确要求;是;否;b提供景观图;是;否;室外绿化是否采用复层绿化:是;否;10.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未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是;否;建筑间距满足规划要求:是;否;11. 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是;否;主要内容: 项目按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12. 出入口公共交通设置情况:(500m;800m;)范围

8、内有:公交车站;地铁站;(已建;规划;)场地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是;否;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是;否;13. 设置停车场所形式: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人,且有遮阳防雨措施:是;否;14.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是;否;选择填写:(面积大于一万平方米或一星以上绿建评星项目)的建筑必须填写1、场地内风环境: a、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 ;是;否; 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是;否;

9、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是;否; b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是;否; 50% 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 5Pa;是;否; c、采取的改善措施: 优化总平面布局; 采取引导性立体绿化导风或导风墙等措施改善自然通风 采用立体绿化并优化高大乔木布局改善过大风速; 加强外围护结构气密性 减少不必要的突出构造避免产生啸叫; 其它;2、场地内热环境: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是;否; a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达到20%; b超过70%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是;

10、否; c采取的改善措施: 采用浅色、反射率0.3-0.5的地面材料 采用立体绿化并利用高大落叶乔木提供遮阳 优化总平面布局 其它3、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否; 应用的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全过程; 其他绿色设计措施: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2(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主体建筑朝向: ; 建筑体形系数: ;不利朝向采取的补偿措施:将次要房间放在西面或北面,减少北向房间的进深。尽量控制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减小窗墙比;玻璃采用:中空透明玻璃;LOW-E玻璃;LOW-E玻璃(透光率):高;中; 低; 较低;采用遮阳措施形式:固定外遮阳

11、;活动外遮阳;其他遮阳;避免纯朝西房间出现,组织好穿堂风,利用晚间通风带走室内余热;2. 建筑外立面设计及选材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光照污染:是;否;饰面材料:涂料;面砖;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玻璃幕墙;其他;透明幕墙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0;0.16)的幕墙玻璃:是;否;具体选用的玻璃参数要求:玻璃幕墙的设计防止光污染、安全防护措施;低反射玻璃;采用挑檐、防冲击雨篷;设置绿化带或裙房等缓冲区;夹层玻璃;均质钢化玻璃;防止光污染措施:采用的金属材料应为漫反射材料; 采用非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3. 建筑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停车位

12、;无障碍席位;其他:4. 装饰性构件的设置情况:设置装饰构件:是;否;构件有功能要求:是;否;主要功能:5. 建筑使用功能及空间合理利用:采用大开间区域可变功能设计:是;否;设置部位:6. 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空气污染的房间远离有安静要求、人员长期居住或工作的房间及场所:是;否;相邻设置时,采取的防护措施:7. 建筑有便捷的自行车停车位,并设置自行车服务设施。是;否;具体位置:室外;室内地上;室内地下;8. 建筑空调室形式:全部集中空调;全部分体空调;部分设置集中空调;部分设置分体空调;空调外机设置安装距离要求满足DB33/1092-2013表G.0.1要求;是;否;9. 项目日照和天然采

13、光设计: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高于:0.6;0.4;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3可见光透射比低于0.4时外窗采光的弥补措施:增加玻璃面积;采用反光设施;采光分析的计算;办公、宾馆类公共建筑 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标准值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的要求;是;否;地下空间设置天然采光:是;否;具体形式:a:采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广场;半地下室; b: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10. 项目自然通风设计: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合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是;否;外窗可开启面积:大于外窗面积的30%;是;否

14、;透明幕墙应在每个独立空间设可开启部分;是;否;天窗设置活动遮阳设施:是;否;设置形式:活动外遮阳;活动内遮阳;其他活动遮阳;外窗框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用密封材料嵌缝:是否;11. 主要用房均以自然通风为主。是;否;建筑内部采用下列措施加强自然通风:a 采用导风墙;捕风窗;拔风井;太阳能拔风;无动力风帽;B 设有中庭的建筑在上部设置可开启窗;c 当室外环境不利时,设置通风器;有组织地引导自然通风。采用通风器时,有方便灵活的开关调节装置;12. 采用下列措施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a 设计可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b 地下室局部设置可直接通风的下沉式庭院(广场);c地下室设置通风

15、井、窗井。13. 围护结构:(见围护结构设计表)除常规保温隔热设计措施外,本工程屋面和东西向外墙采取以下强化隔热设计措施:种植屋面;遮阳屋面和墙体;蓄水屋面;外墙绿化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屋面;墙体);浅色外墙饰面14. 室内声环境设计:根据声环境的不同要求对各类房间进行区域划分;是;否;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等噪声源空间集中布置,并远离工作、休息等对声环境要求高的房间,(受条件限制而紧邻布置时,采用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是;否;具体措施:噪声源的位置设置:a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b平面布置中,不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或有安静要求房间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 当其设在同一 楼层时,分区

16、布置;c产生噪声的洗手间等辅助用房集中布置,上下层对齐。15. 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机房、电梯井道、管井等噪声源空间与对声环境要求高的空间相邻时,采取下列隔声、减振措施: a 噪声源空间的门不直接开向有安静要求的使用空间; b 噪声源空间与有安静要求的空间之间的墙体和楼板,做隔声处理,门窗选用隔声门窗; c 噪声源空间的墙面及顶棚做吸声和隔声处理;具体措施:d电梯等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是;否;具体措施:16. 毗邻城市交通干道的建筑(加强外墙、外窗、外门的隔声性能,并利用设计手段来阻隔交通噪声;是;否;具体措施:墙体的隔声及吸声构造;采用高隔声性能的门窗;(a学校、医院、旅馆、办公楼建筑的走廊及门

17、厅等人员密集场所; b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大型建筑的人员密集场所。)采取吸声和隔声措施:是;否;降噪措施:采用吸声吊顶;墙体的隔声及吸声构造;建筑楼板隔声;建筑采用轻型屋盖时,屋面采用铺设阻尼材料、设置吊顶等措施防止雨噪声。是;否;17. 空调机房、通风机房、发电机房、水泵房等产生噪声的设备用房采取下列吸声和隔声措施: a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管道采用有效的减振、隔振、消声措施。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采取隔振措施; b 机房安装隔声门、窗,机房墙面和吊顶安装吸声材料; c冷水机组和水泵等设备基础建成浮筑式声阻断基础,或采用隔振支架、隔振橡胶垫等隔振措施; d冷却塔采用隔振支撑,出风口安装消

18、声器,并采用遮蔽措施; e 风机和吊顶风柜的送、回风口安装消声器; f风道与水管采用消声风道、消声弯头、消声器、消声软管等方式控制透射噪声,采用隔振吊架、隔振支撑、 软接头等 进行连接部位的连接)18. 室内空气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1) 吸烟室、复印室、打印室、垃圾间、清洁间等产生异味或污染物的房间,与其他房间分开设置。 公共建筑设置室外吸烟区; 主要出入口设置刮泥地垫、刮泥板等设施。(格栅、格网、地垫等)。 2)采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 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 湿度调节材料;温度调节材料;19. 建筑工业化及部品化:本工程采用土建与

19、装修一体化施工:是否; 1)遵循模数协调统一的设计原则,(客房、办公单元)等进行标准化设计; 2)标准化设计部位:(平面空间;建筑构件;建筑部品)本项目选择下列构件或部品: 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构件; 整体厨卫;单元式幕墙;装配式隔墙;多功能复合墙体;成品栏杆;成品雨篷; 其他建筑部品。20. 17.采用工业化的装修方式。(设计与装修一体化)是;否;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4 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 所有部位均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21. 商业办公等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是;否; 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R

20、rp:30%Rrp50%;50%Rrp80%;Rrp80%22. 电梯设置节能措施: 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 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设置群控措施。 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且轿箱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转的功能23. 19.可再生能源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光热系统;设置位置:;面积:;土建要求:屋面防水基础要求:;设备检修要求: 太阳能光电系统;设置位置:;面积:;土建要求: 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设置位置:;面积:;土建要求: 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选择性说明内容(根据项目功能及绿色星级定位)表I.0.

21、3 浙江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浙江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表工程名称工程号建筑外表面积采用软件软件版本建筑体积建筑类型建筑朝向体形系数建筑面积层数地上:地下:屋面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节能类别甲: 乙: 丙:空调系统设置情况集中;分体; 围护结构项目限值设计建筑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平均传热系数KW/(m2k)节能构造措施(节能材料名称、厚度、防火隔离带做法)保温形式燃烧性能等级屋顶非透明部分透明部分遮阳形式:(措施)绿化设置情况设置部位: 设置面积:外墙(含非透光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其他围护结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参照建筑设计建筑外窗(含透

22、明墙)最不利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平均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型材及玻璃选型(型材品种、空气层厚度、玻璃品种)可见光透射比是否符合标准规定限值立面1(东)立面2(南)立面3(西)立面4(北)气密性指标外窗(限值): ;设计值: 可开启面积:外窗(限值): ;设计值:幕墙(限值): ;设计值:幕墙(限值): ;设计值:外窗遮阳设置朝向 : 南;北;东; 西 ;设置形式: 外 ;内 ;中间; 其他 ;固定; 活动; 未设置其他需说明情况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年能耗(kWh)单位能耗(kWh/m2)设计

23、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1(建)-05 项目围护结构主要做法一、项目主要参选图集屋面:墙体:门窗:其他:主要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详图(节点):一、结构主要设计依据1.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 );3.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 );4.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材评估技术导则;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6.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建标【2012】1号);7.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

24、【2014】284号)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1】56号);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52号);10.浙江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目录(2008年本);11.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12.项目编号为( )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 结构绿色设计主要内容: 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不采用国家和地方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是 否2、不采用污染超标、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危害的材料: 是 否选择

25、性说明内容(根据项目功能及绿色建筑星级定位)1、是否采取了与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相适应的结构耐久性设计措施:是 否;2、结构体系选型和结构方案布置是否合理:是 否3、合理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钢材:是 否;4、现浇混凝土是否采用预拌混凝土:是 否;5、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是否100采用预拌砂浆:是 否;若不是,则预拌砂浆的使用比率为: 6、建筑造型简洁,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是 否7、对结构体系的规则性进行判别:规则 不规则 特别不规则 严重不规则8、主体结构受力构件是否使用了预制混凝土或钢结构等工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构件:是 否9、是否存在建筑物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情况:是 否;若是,废

26、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种类为: 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2(结)-01一.给排水主要设计依据1、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3、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9、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164-( );10、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

27、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11、项目编号为( )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2、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 给排水绿色设计主要内容: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方案或初步设计是否已按规范要求的内容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是 否2. 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是 否3、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利用一种以上可 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 否,设有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 否,设有能

28、源塔热水系统:是 否,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4.景观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是 否5、是否采用符合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和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8870要求的节水型卫生器具:是 否用水效率等级达到3 级: 是 否用水效率等级达到2 级: 是 否6、是否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管材、管件,或采用符合通过鉴定的企业标准并符合相关管理部门规定的新型管材、管件:是 否7、绿化灌溉是否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是 否8、给水系统竖向分区是否符合现行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是 否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是否控制在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

29、工资压力:是 否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是否控制在不大于0.30MPa:是 否市政市政供水管网到达本项目的供水压力 MPa,地面 层及以下各层给水由市政供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9、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和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水表:是 否是否在下列部位(如有)设置计量水表:水池水箱补水管、景观和绿地用水、游泳池、厨房、卫生间、洗衣房、冷却塔、空调系统以及其他按规范要求需要设置计量的部位:是 否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3(水)-0110使用非传统水源的供水系统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管道应设置标识带,明装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的要求对管道进行标识:是 否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

30、栓、取水口等均应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是 否11、以上填写结果如有需要解释说明的事项,列出序号和说明内容:选择性说明内容(根据项目功能及绿色建筑星级定位)1、本项目是否利用了非传统水源:是 否非传统水源:雨水 本建筑内部再生水 市政再生水 其他: 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 洗车 室内冲厕 其他: 2、本项目是否设有景观水体:是 否简要说明补水措施(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或地下井水):简要说明水体水质保障措施:水体水面面积: ;水体年蒸发量: m 3 /a;雨水补水量占蒸发量比例: % 。3.本项目设置集中热水系统:是 否热水系统循环措施: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措施

31、:热水系统保温措施:3、如有采用其他绿色设计措施,请做简要说明:一、暖通主要设计依据1、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 );9、项目编号为( )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0、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

32、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试行);12、和(浙建发【2014】284号);13、建设单位提供的文件资料要求。14、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二、暖通绿色设计主要内容: 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1. 室外气象参数 ( *市气象参数):设计用室外气象参数单位数值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冬季室外大气压力Pa夏季室外大气压力Pa设计计算用采暖期日数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

33、绿)施-4(暖)-01日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初日设计计算用采暖期终日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1.2. 空调房间的设计参数主要依据DB33/1036-( )和GB50736-( )执行:序号房间名称温度()相对湿度(%)人员密度新风量噪声声级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人/ m2)(m3/h/人)dB(A)123456781.3. 室内通风换气设计参数名称排风送风备注风量指标方式风量指标方式1.4. 本工程逐时逐项空调冷负荷及空调热负荷均采用鸿业暖通空调负荷计算V7.0计算(鉴定情况: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证书 建科评2004019号)。详细负荷见“负荷计算书”。经逐时逐项计算,各空调区域夏季设计冷负荷与冬季设计

34、热负荷分别如下:空调区域建筑面积设计冷负荷设计冷指标设计热负荷设计热指标mkWW/mkWW/m1.5. 空调冷热源1.5.1. 本工程 区域采用载冷剂为水的空调系统。1) 冷源选用 台制冷量为 kW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与 台制冷量为 kW的小型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总装机制冷容量与负荷比值为 %。2) 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定频 变频,额定工况COP W/W,IPLV W/W,SCOP W/W;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定频 变频,额定工况COP W/W,IPLV W/W, SCOP W/W;设置机房群控系统,设备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便于及时维护及集中管理。3) 水冷机组冷媒要求采用 环保冷媒。4)

35、空调热源不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和供暖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热源选用 台制热量为 kW的燃气燃油,真空常压承压热水锅炉。总装机供热容量与负荷比值为 %。5) 空调热源所用的锅炉效率 %。锅炉用气量可根据锅炉负荷率变化相应变化。6) 本工程热源采用城市热网经换热后提供。蒸汽换热后的凝水余热经水水换热器加热给水后再排放。蒸汽凝结水排放温度40。1.5.2. 本项目 区域空调系统采用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VRF)系统。1) VRF系统按楼层分区域分别独立设置系统,室外机设置于屋面及各层设备平台,室外机安装要求满足DB33/1092-2013要求,通风散热良好。2) 系统分区域设置,各空调

36、系统采用就地数字控制系统监控,自动化程度高,可根据使用要求独立启停,在部分空调区域使用的情况下可有效地避免空调能耗的浪费。3) 本工程VRF系统冷媒要求采用 环保冷媒。4) VRF系统共设置 套,共计 HP。总装机制冷容量与负荷比值为 %。5) VRF系统最大配比率为 。供冷量等效长度修正系数不小于0.85;系统冷媒管等效长度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的性能系数不低于2.8。6) VRF系统在部分负荷定性能工况下的制冷性能效率(IPLV(c)符合下表要求:制冷量CC(KW)建筑制冷性能系数(W/W)CC284.0028843.80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4(暖)-021.5.3. 本项目

37、中需24小时空调的区域,如各值班室、消控中心、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等,设置分体式房间空调器。本工程空调所用的房间空调器所采用的产品应取得中标认证中心节能产品认证,能效等级不低于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 )中2级的要求。室外机安装要求满足DB33/1092-( )要求,通风散热良好。1.5.4. 本项目 区域设置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空气调节机组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1)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空气调节机组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共设置 套。总名义装机制冷量 kW。2) 室外机安装要求满足DB33/1092-( )要求,通风散热良好。3)

3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空气调节机组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符合下表要求: 类型名义制冷量能效比EER(W/W)CC(kW)风冷式不接风管7.1C14.02.80CC14.02.80接风管7.1C14.02.60CC14.02.55水冷式不接风管7.1C14.03.55CC14.03.40接风管7.1C14.03.25CC14.03.151.6. 空调末端1.6.1. 本工程大空间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低速风变频送风单风道系统,设置侧墙集中回风口,经回风风管接入设备。空调箱漏风率要求不大于1%。1.6.2. 本工程全空气系统可实现变新风比工况运行。1.6

39、.3. 本工程小空间等均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空调系统,内外区相对分隔,分别设置风机盘管机组,能够独立开启,并进行温湿度、风速调节。1.6.4. 本工程 区域采用 对排风进行冷热量回收,总回收风量 m3/h。全热回收效率制冷时不低于55%,制热时回收效率不低于60%。1.7. 管道与输配系统1.7.1. 本工程空调箱风机效率不小于 %;平时通风风机效率不小于 %。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见下表。系统编号系统型式送风高度送风温差()空调机组余压/通风风机风压(Pa)风机效率(%)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AHU-1-15m 5m下送风AHU-1-15m 5m下送风AHU-1-

40、15m 5m下送风AHU-1-15m 5m下送风PF/Y-1-1普通机械通风系统5m 5m下送风1.7.2. 风机盘管+新风的空气-水系统,除图中特殊注明的情况外,新风均直接送入各空调区。1.7.3. 空调水系统为二管制四管制局部四管制。空调水系统采用一级泵二级泵系统,水泵变频定频,系统通过供回水干管的压差旁通阀变流量运行。1.7.4. 空调水系统原则采用异程式同程式机械循环,异程处设置压差平衡阀。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为 ,热水供回水温差为 ,冷热水泵分设合设。水泵效率不小于 %。循环水泵耗电输冷比计算值 ,判定值 ;耗电输热比计算值 ,判定值 。1.8. 保温与隔热1.8.1. 空调风管采用

41、材料保温,保温热阻0.81mK/W,1.8.2. 空调水管采用 材料保温,保温厚度为 。绝热材料管道类型玻璃棉管壳柔性泡沫橡塑公称管径(mm)厚度(mm)公称管径(mm)厚度(mm)单冷管道(管内介质温度5常温)热或冷热合用管道(管内介质温度560)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4(暖)-03热或冷热合用管道(管内介质温度095)/1.9. 空调系统控制:1.9.1. 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 冷水机组采用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主机名称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主机制冷量满足负荷率kW%启动台数2) 冷水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冷却塔的风机等设备连锁启停;

42、3) 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监测;4) 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1.9.2. 空调风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控制要求:1) 空气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2) 全空气系统风机采用变速控制方式;3) 全空气系统通过室内外焓值比较,来确定采用变新风比运行;4) 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5) 过滤器超压报警或显示。1.9.3.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应设置供热量控制装置。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对燃料的消耗量、耗电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补水量以及集中空调系统冷源的供冷量设置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单独计量。1.9.4. 地下停车库通风系统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

43、进行自动运行控制。注:表中内容罗列了常见暖通空调系统填写内容,对于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设计中采取的技术措施相应增加与减少对应的条款。一.电气主要设计依据:1. 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5.电能质量 公共电网谐波 GB/ T14549-( );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 );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 );9.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3/103

44、6-( );10.浙江省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 DB33/1090-( );11.浙江省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B33/1092-( ) ;12.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试行)。13. 项目编号为( )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14.(设计人员按项目具体情况增加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二. 电气绿色设计主要内容:1 电气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的内容1、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或同等精确度的其它方法): 是 否 ;总计算负荷为 kW。2、供电电压等级: kV;变配电所共

45、 座。3、变配电所靠近负荷中心:是 否;变配电所低压最大供电半径: 米。(注:低压最大供电半径是指低压侧母线至最末端配电箱的距离)4、变压器选用 系列产品,低损耗、低噪声;采用 接线组别;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是 否 。5、变压器的负载率为: ;变压器有明确的运行方案:是 否;简要描述: 。 6、单相负荷经计算选择相位,使三相尽量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是 否7、导体缆截面的选择结合技术条件和经济电流密度的方法进行:是 否。8、无功补偿满足电力部门的要求:是 否;采用部分分相无功自动补

46、偿装置:是 否;无功补偿方式:低压侧集中补偿 集中补偿和就地补偿相结合。9、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是 否。10、室内照明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照度标准:是 否;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是 否 ;室外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的要求:是 否主要场所照度标准值(lx)照度设计值(lx)功率密度目标值(W/)功率密度设计值(W/)显色指数Ra光源类型镇流器类型功率因数11、采用节能型光源:是 否;镇流器采用:电子型 节能电感型;功率因数满足规范要求:是 否;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47、:是 否12、照明灯具效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要求:是 否。13、采用合理、节能的照明控制方式:是 否; 主要场所照明控制原则描述: 。14、水泵、风机及其它电气装置的电动机满足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规定的能效限定值的要求:是 否;按各专业工艺控制要求,采用了合理的启、停、调速等控制方式:是 否15、选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和自动扶梯:是 否;当2台以上客梯集中布置时,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的功能:是 否;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具有节能拖动和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是 否。16、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系统,按功能区域计量:是 否;并满足国际机关

48、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设计标准DB33/1090的要求:是 否17、对水、电、气、油、冷热量等各类能源的消耗进行监测:是 否选择性说明的内容(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星级评定时必填) 1、变压器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是 否2、预留无源/有源滤波器的柜位:是 否;谐波防治措施简述: 3、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所有区域满足 主要功能房间满足 不满足4、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的要求:是 否5、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是 否6、进一

49、步阐述照度指标为300Lx及以上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方式: 7、室内、外照明具体的控制方式描述: 8、水泵、风机及其它电气装置的电动机满足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规定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是 否9、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 否;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同步设施:是 否;采用并网系统:是 否;峰值发电容量: kW。10、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是 否建筑节能绿色设计专篇节(绿)施-5(电)-012 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通风、电梯等系统进行监控,并满足各专业提出的工艺要求:是 否2、智能化系统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的设置要求:是 否3、能耗监测系统或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实施数据集中远程传输与记录,建立数据库,并有优化管理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