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6463942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联”出来的精彩 “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教学活动的思考 一、“联”之背景我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全校共有语文教师18位,其中老教师和新教师又占很大的比例,骨干力量显得薄弱,校本研修能保证过程,但无法保证质量,是否能促进教师成长就更值得怀疑。我们急需骨干的引领!学校内部优势不足,就得向外引进资源!校领导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校本研修下的一种活动模式城乡联动,就是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经常性的、不间断的校际交流,推动中小学教师交流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希望在城镇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下,改善我校的研修环境,并以“师徒挂钩”的形式促进教师个体的教学及教研

2、水平。2004年10月,在市进修学校的安排下,我校与城区一所拥有数名名师、教学骨干、各级教坛新秀,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的学校结对,成了联谊学校,并商讨制定了一系列的联谊制度,包括师徒结对:挑选本校优秀的年轻教师与城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结为师徒,制定带徒方案,明确任务,定期交流,对论文进行指导、修改,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现场评课指导:每学期,我们学校的教师到城区学校上课或请城区教师到我校教学展示,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法,使我校教师们得到骨干的引领,改进日常教学。网络交流:由于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两校教师不能经常性地在一起交流,因而将平常的教学心得、困惑、反思、教学热点问题等

3、及时地放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达到资源共享。教学沙龙:就是学科教师定时、定点地聚在一起,针对某一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轻松、和谐、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等等。其中平时进行最多的交流方式还是教学沙龙。这样的研讨不仅仅是我校的教师听取指导,其实也是两校教师们共同在交流中提升,在合作中成长,最终实现双赢。 二、“联”之过程 近年来,两校之间开展了很多次联动,我就以最近的一次古诗教学研讨活动为例,介绍一下学校联动的过程。 (一)制定方案 开学初,按市学科研修计划,将“城乡联动,区域协作”古诗对比教学研讨活动安排在我校举行,活动的主题之一“对比教学”,对比不同年段古诗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

4、形式及与阅读教学相链接的程度。接到任务后,我们两所学校的教研组长及有关的备课组长制定了活动的方案:活动形式关键词: 联动 协作活动目标:通过城乡联动的形式,对不同年段古诗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进行对比研讨,以提高古诗课堂教学的质量;活动内容不同年段(二、四、六年级)的古诗对比教学;活动过程1、学习思辨:学习古诗教学方面的文章、课程标准之教学目标,观看录像课,并撰写学习心得、评课稿;2、实践研讨:两所学校备课组教师解读教材,明确目标,同课异构,交流设计;并在试教、磨课中不断反思,完善设计。3、教学展示:举行市级古诗对比教学研讨活动。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思辨 时间:3月

5、上旬 地点:我校、城区小学 参加对象:两所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48人 学习内容: 学习古诗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古诗的渊源及表达特点;学习课程标准,熟悉各年段有关古诗的教学目标,对照平时自己的古诗教学目标,每人写好学习心得; 观摩汪秀梅、窦桂梅等特级教师古诗教学的录像课并撰写评课稿; 将读书摘记、学习心得、评课稿等上传校园网,两所学校的老师互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实践研讨 时间:4月份 地点:城区学校 参加对象:两所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48人 研讨内容: 两所学校的语文教师进行了研讨前的第一次联动,活动的内容包括: 共同商量,选定教材,分别是望庐山瀑布(二下)、四时田园杂兴(四下)、

6、送元二使安西(六下) 以低、中、高年段将两校教师分成三组,对这三篇课文进行教材解读,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各组内的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每人完成一份教学设计,并通过备课组集体交流,形成一份最佳教案。 进行课堂实践,并在课后进行研讨交流,展开第二次的联动,对教学设计予以修改,使设计不断地得以完善。同时注重资料的积累。 第三阶段:教学展示 时间:5月14日 地点:我校多功能室 参加对象:特级教师;本市语文教研员;全市各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及两 所学校的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 由我校校长对这几年来两所学校之间的联动过程作详尽的回顾。 不同年段的三节古诗课,进行教学展示。 上课教师的教后说课、介绍磨课历

7、程、互动式评课。 特级教师结合讲座对活动作精彩的点评。三、“联”之收获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种“城乡联动、区域协作”的教研活动方式,在给听课教师带来了全新感受的同时,最大的受益者当属我们两校的教师了。在无数次的联动交流中,让大家都能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平日里匆忙略过的古诗教学课堂。(一)“联”出准确的目标定位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为教师们提供了在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创造的空间,但同时对教师们在具体备课时把握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因为一旦教学目标定位不到位,将导致教学内容的偏移,而学段教学目标也无法凸显出来。城区学校的陈老师对望庐山瀑布一课进行第一次的教学实践时,有这么一个环节“

8、朗读,体验诗情”。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前读过的一首现代诗瀑布,与古诗的进行对比教学,促进诗意的理解,来体悟瀑布之美。于是,她先通过对“紫烟”“川”“三千尺”等几个词语的理解,结合画面,将现代文中的句子与诗句相对应,想以诗解诗。可学生与教师似乎走在两条道上,教师越是拼命地想将“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叠叠的浪花涌上岸滩”“如烟、如雾、如尘”塞给孩子,可孩子那“口袋”怎么也不肯敞开。看似铺垫的现代文,却成了孩子学习的又一大难点与负担。孩子连现代诗都不理解,更何况让孩子利用现代诗来解释古诗呢?现代诗和古诗就像是两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课后,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畅所欲言。我校

9、的袁老师就直接提出:“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偏高,对于低段孩子而言,学习古诗,无需让孩子一字一词都要正确理解,他能模糊明白大意,体会意境就行,不求甚解即可!”卓老师也说:“如果二年级也要求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意的话,年段的特点就无法彰显,更何况陈老师还要求孩子在理解诗意时能与现代文相辉映,这与课标提出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不符的。我觉得要修改设计,还是先把握一下低段的古诗课堂该有一个怎样的目标定位?”确实,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往往承载着许多不同的教学功用;同样的一个目标任务,要求不同,实施的层面、深度也不一样。在具体组织教学的时候我们定位过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勉强实施,

10、只能是拔高要求,为难学生,打击信心,降低学习效率。教师成了死拉活拽的“牧童”,孩子成了半死不活的“牛”。 于是陈老师在大家的建议下,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庐、炉”的比较,了解“炉”和火字旁的关系。会认“庐、瀑、 炉、疑”四个生字,通过看偏旁、板画、组词等方法理解“遥、川、疑”的意思,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通过教师引领,读准古诗,读出节奏,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通过情景再现、想象画面等多种手段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和壮观。 4、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上述的目标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条都具有年段特点,识字能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融想象、板画、图片为一体,符合学

11、生的认知规律;诵读富有层次性,从读准有节奏有感情;而对诗意的理解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是层层深入,自然而然地理解诗意。而正因为有了准确的目标在导航,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难怪,陈老师在成功结束自己的课堂展示后,不由地感慨:“如果,没有这次的城乡联动,自己可能不会留意到目标定位的重要性!”看来,目标意识将会深植教师的内心啊!(二)“联”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历来,古诗教学就像是一块无人敢大胆去开垦的荒土地,市里很少有专门的古诗教研活动。平时,教师一接触到有关古诗的教学,也总是按“初读理解诗意背诵”这么一个简单的程序走过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在于大家对于

12、古诗的教学方法,不是理解得很清楚。因为学习古诗远非解字析句晓义所能涵盖,要引领学生“诗境诗情”的感悟,是学习古诗的要义,是关键。 我校胡老师执教的四时田园杂兴一课,预设中胡老师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然而,在实践研讨中我们发现,有时候学生想象的画面丰满,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的说锄草的汉子忙个不停,脸上蒙上了细小的汗珠,有的说秀丽的女子在油灯下搓麻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学生多少悟到些劳作生活忙碌而快乐的诗情。可有时候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

13、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我们觉得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自己,缺乏课堂观察能力,缺乏引导水平,缺乏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我们建议胡老师应该把朗读、想象、点拨糅合在一起。点拨时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再反复吟诵。如抓住“昼”和“夜”便可感受农民的勤快,让学生想象 “昼出”会是在什么时候出门?天蒙蒙亮、公鸡打鸣,就出发了。 抓住“各当家”,联想还会做什么?农民是多么繁忙啊!想象人们劳作时的表情,感受到田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然后通过朗读把诗情表现出来,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这种融“

14、图片、想象、诵读、感悟”为一体的古诗教学方法,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古诗课堂显得丰满而又灵动,也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肯定。(三)“联”出有效的课堂链接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古诗,不仅深含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更有许多潜移默化的功能。可是选入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学完教材中古诗的基础上,给予一些适当的补充。一方面可以巩固学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如果链接得当的话,能深化对古诗意境的感悟。于是在我们联动时,教师们就“拓展哪首诗?“在什么时候拓?”“以何种方式进行拓?”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例如,学了四时田园杂兴,胡老师想要拓展以田园生活为题

15、材的诗作。首先想到的是教材中宋朝诗人翁卷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因为诗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是在描写农民水田插秧的繁忙,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胡老师想借这两首的诗意的共同之处来拓展,学习方法的拓展,以此首学彼首,相互生成。城区学校的师傅们认为:把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相同意思的诗拓展起来教,十分有创意。只是觉得作为教材编排中的诗,寥寥几分钟教完,估计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不一定到位,甚至有的学生会误认为乡村四月也是范成大所作。因此,他们建议选择范成大另一首田园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在初知大意后,对两首诗进行

16、比较,更能深化诗情。而李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的最后环节,通过拓展送别组诗,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伤感的离别诗,还是鼓励的离别诗,还是羡慕的离别诗,其实所有的送别诗中都浸透着同一个字,那就是对朋友深深的“情”字。这样以诗教诗,使之相映生辉,一举两得。既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说,这是我们两所学校在本次联动中较为出彩的一块!在经历了探讨、交流后,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像这样的“磨课”过程,其实就是集教研、培训为一体的学科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事实证明,与城区学校“联动”的几年来,我校语文组整体的实力提高了不少,许多教师在市的各级比赛中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市优质课评一等奖,教坛新秀评比二等奖,很多教师的论文、案例也相继获奖、发表。我校教师的成长给对方学校的教研组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当然也是动力,他们必须更有效地进行研修活动的运作。两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如同两艘并进的航船,颇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城乡联动,“联”出了精彩,更“联”出了教研的活力!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