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36355857 上传时间:2021-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督脉论脊髓和脑病发病机制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王殿华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西医学神经内科的一些病种,诸如运动神 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遗传性脊髓型 共济失调等均是脊髓病。而中医学文献中对有关脊髓的解剖、 生理、病理等记载描述甚少,中医学如何认识这些疾病,其 病位如何确立,病因及发病机理如何?笔者通过查阅传统中 医文献资料,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督脉循行路线与脊 髓解剖部位密切相关,督脉反映或代表了脊髓的部分或绝大 部分功能,督脉病证大多是脊髓和脑的病症,而督脉功能的 正常发挥,与肾和络脉的作用密不可分。督脉、肾、络脉密 不可分关于督脉督脉属奇经八脉,为“阳脉之海

2、”,是经络系 统中具有主导地位的经脉之一,灵枢营气:“上额,循巅, 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难经二十八难:“督脉 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另素 问骨空论又明确指出督脉旁络入肾。 督脉主要生理功能包 括以下三点:一是督脉为原气所发,能温煦脏腑,敷布命火。 督脉起于小腹正中,正当“丹田”,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 处,即如针灸大成督脉条言:“督任原是通真路”,指督 脉为原气所发,是翰旌元气的通路;督脉联络诸经,且通过 其分支与肾相连,肾为命门之所在,内藏元阳,为全身脏腑器官动力之源,且元阳要借助于任督之脉通行而布达全身。 二为邙日脉之海”,总督诸阳。督脉循行于背部正

3、中线,背为 阳能联系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使阳经之气都交会于督脉的 大椎穴;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督脉 与之均有联系,所以,督脉为邙日脉之总纲”和邙日脉之海”,能 调节全身阳经,总督一身阳经之脉气。 三是反映脑髓的功能。 督脉与脑髓关系最为密切,灵枢经脉载:“督脉者与 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难经二 十八难亦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内 经、难经早期的论述,即初步阐明了督脉在循行上与脑 髓的密切关系,督脉的循行决定了其和脑髓的密切关系,且 与现代解剖学中脑和脊髓的部位和功能相当吻合。所以循行 于脊髓和脑的督脉反映并代表着脊髓的绝大部分功能。关

4、于 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之两侧,左右各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有藏精之职,主骨生髓通于脑,寓含元阴、元阳。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 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 之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 天之精来源于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 化生的精微物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充养,始能充 分发挥其生理效应。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输布全 身,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并调节人体的生理代谢和功能活动。肾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脑,为作强 之官,伎巧出焉。肾精充足,贝y筋骨隆盛,动作矫健,髓海 有余则轻劲多

5、力,自过其度。关于络脉络脉是从经脉横支别 出,像树枝状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 组织间的网络系统。络脉具有特殊的立体网络结构,不仅密 切全身经络与脑髓的直接联系,同时也是脑髓、督脉与肌肉 筋脉、四肢百骸联系的重要通路。素问缪刺论云:“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 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 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这一记载,论述了经络, 尤其是络脉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大络病变的左右交叉与 脑之病变特点相似。至明代人镜经明确指出:“其脊中生 髓,上至于脑,下至尾骶,其两旁附肋骨,每节两向皆有细 络一道,内连腹中

6、,与心肺系,五脏通。”提出大脑与脊髓神 经中枢发出分支形成支配全身的神经网络,调节控制脏腑功 能,这与中医运行经气的络脉通道相吻合。督脉、肾、络脉 密不可分肾、督脉、络脉解剖生理密不可分,生理上相互联 系。张介宾类经经络类论述脑髓与肾精的关系,云“精 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也,诸髓皆属于脑, 故精成而脑髓生”。张锡纯认为:“脑为髓海,乃聚髓处,非 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乃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 成缘督脉上升灌注于脑。”可见, 脑髓赖肾精充养,始能 亏而复盈, 而肾与脑髓的联系, 又赖督脉经气之转输与灌注。 生理上,肾精是督脉和络脉生理活动的基础物质,肾精化气 源源不断地充养督脉

7、和络脉,使其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肾 精充足,督脉盈盛而不空虚,始能输精于上,布达于周,发 挥各自的生理功能。脊髓和脑病的发病机制肾督亏虚 感邪 而得病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中阴阳为机体正气 之本,对机体的免疫机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肾内藏元阴 元阳,为生命活动之根。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 当,致精血匮乏, 肾无所藏, 肾精亏虚, 督脉空虚, 所以风、 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及邪毒易入侵督脉而发病。如湿热或热 毒之邪侵袭督脉, 督病脉伤, 其用失职, 可出现高热、 寒战, 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督脉有病,又可传递病邪于脑,而 有神昏、谵语等症出现。 病及络脉可出现肢体麻木、 疼痛等。

8、 此类病症多见脊髓炎,如病毒性脊髓炎、细菌性化脓性脊髓 炎、结核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皆因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感受时邪六淫所致。笔者认为, 多发性硬化复发 -缓解病机转化病机为 :急性发作期肾督亏虚, 外感之邪入里化生浊毒, 浊毒肆虐, 损督、伤髓,败坏形体, 督脉和脑髓损伤最为严重, 症状复杂多变; 急性发作期过后, 邪气衰退,正气耗伤,进入缓解期,此正气不足,以督脉亏 损,髓海空虚, 络脉瘀滞为主, 可出现头晕昏沉, 肢体倦怠, 腰痛或腰膝酸软无力,胸背束带感,肢体麻木、疼痛或僵硬 等症。此时,督脉已伤,督阳虚乏不振,若再感邪气,外邪 引动宿邪复燃,内外相激,浊毒旋

9、即再生,贝y疾病转入复发 期,在残留部分症状和体征基础上,临床上表现出症状加重 或产生新的症状。总之,本病的形成是由肾督亏虚,复感外 邪,气化不利,化生浊毒,督络受损,戕害督阳和脑髓,败 坏形体而致。肾督亏虚 正衰而自病督脉下络于肾,肾精主 骨生髓,如肾精亏损,精血不足,可致督脉空虚;而督脉虚 损,耗竭肾精,又会导致肾精不足,是以肾督亏虚,正衰而 自病。肾督亏虚,正衰而自病者多见于先天性、遗传性脊髓 病或脊髓变性疾病。如脊髓栓系综合征、遗传性共济失调、 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等。此类 疾病的共有症状肌肉萎缩、肢体无力或行走不稳等,皆由肾 督亏虚,四肢、筋脉失于温煦、濡养所

10、致。督脉下络于肾, 上通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诸阳经行于周身肢体以运行气 血,维持肢体动作活动。今肾督亏虚而诸阳经失养可见头昏 头重,精神萎靡,脊背畏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肢体弱 而不用。肾督亏虚,髓海不足,则有眩晕、眼球震颤、平衡 障碍及步态不稳等遗传性共济失调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的 常见症状,故灵枢海论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自用过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肾督亏虚,不能充养脑髓,脑髓不充则精神将夺, 精神夺则生命功能低下而不能化生精气营血,进而导致形体 脏腑受损,病情加重,进而导致语言謇涩,呼吸、吞咽困难, 肢体瘫痪痿废失用等,此多见于运动神经元病

11、的发病过程。 络脉之病为重要病理机转肾督亏虚,精血不足,正气虚损, 营卫失调,卫外机能低下,外邪可由体表之络入侵,一方面 可直接入里伤督而发病;另一方面又可影响络脉中气血运行, 叶天士曾言:“邪与气血而凝,结聚络脉。”络脉气滞不行, 血运不畅,气滞于络,血瘀在络,气失温煦之功能,血失濡 养之职,每多出现四肢或躯体疼痛、怕冷等症。肾督亏虚, 精血不足,络脉中气血不足而失却濡润,又可出现络虚不荣 的病理机制,如脊髓空洞症因络虚不荣而临床常表现为一侧 肢体或四肢末端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痛温觉丧失,皮肤 营养障碍;又因络虚不荣,营卫失和,可见半侧躯体皮肤多 汗或无汗。络虚不荣每多兼有络脉气血运行不畅之病理因素, 所以脊髓空洞症、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等病还常见有肢体麻 木不仁或疼痛等。肾督亏虚,精气不足引起的络脉之病,有 从表而入络之新病(随后入里,肾督亏虚,感邪而得病大多 为此类),也有病之日久,“久病入络”之多年痼疾(肾督亏虚, 正衰而病或感邪病者均可见有),亦有络病贯穿于整个疾病 的过程之中,如多发性硬化其发病、进展和病情反复,均与 络脉相关,络脉即是受病之所,又是毒邪传导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